浅议高校新生始业教育的课程化建设

2013-08-15 00:45袁建萍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新生大学专业

袁建萍

所谓“始业”,《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学业的开始,特指大中小学的各个阶段的开始”。因而,始业教育在广义上可以被理解为是新学习阶段开始时学校为学生开设的导入性、衔接性教育。但始业教育真正被重视并实施的主要是在高等院校,因而,通常意义上的始业教育乃是针对高校而言,是高校为了使大学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而进行的引导性教育活动。

一、高校始业教育的历史背景

上世纪60年代末期,是美国高等教育向大众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大学校园内有许多具有不同文化背景、学习能力参差不齐的学生。大学生学习能力欠缺、难以适应校园生活等现象大量上升。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美国的南卡罗来纳大学率先在课程中为新生设置了专门的教育内容,采取了强化“大学第一年教育”(First Year Experience,简称FYE)的策略。课程内容包括“技能的获取”、“大学生活的适应”、“学习资源及设施说明”、“提高社会生活、交流技能”、“提高自尊意识”、“大学生心理辅导”等。今天,在我们寻找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如何解决日益增加的大学生问题的方法时,不妨把改革第一学年教育作为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突破口,建立起有自我特色的FYE,帮助学生在整个大学阶段乃至今后的职业生涯中走向成功。

二、大一新生适应不良的主要表现

在我国,大多数中学生的生活能力和新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进入大学后,由于大学的生活环境、教学方法和管理方式等与中学大相径庭,许多学生一时难以适应大学生活。主要表现在:

1.理想与现实差异带来失望与迷惘。大学一年级是一个特殊的阶段,大多数学生是第一次离开家乡、父母、老师和同学,独自走出家门,来到异乡求学。进入大学之前,每个中学生对于未来的大学生活都有很高的期望值,把大学想象成一个无拘无束、自由度极高的地方,心目中的大学生活是非常美好的。新生入学后,发现现实大学无论是学习、生活还是文化娱乐方面的条件,都与期望值相差甚远,带来了失望和挫折感。他们不愿正视现实,也不愿改变自己,而是产生苦闷、厌倦、消沉的情绪,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大学学习和生活。

2.人际关系不良带来孤独与压抑。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交往的必然性。现在的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自我观念比较严重,父母也对他们百依百顺。离开父母、老师和朋友,来到大学这个陌生的环境,面对陌生的老师和新同学,学生普遍不知如何主动与他人交流沟通,也不知在寝室生活中相互谅解,相互迁就。遇到矛盾,也不知如何调解。大多数学生有一种孤独感,他们既渴望结识新的朋友以求帮助和理解,又表现出戒备、观望、自我保护的心理,常常使交往受挫。于是,有的同学就把自己封闭起来,与周围产生隔阂,感到非常的孤独和不安。更有部分学生要家长一直陪同或者是在校园旁边租房与父母同住。

3.学业上的困惑导致心理焦虑。大学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中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中学,教师的授课方式是以传授知识、让学生能理解为目的,学生处于“被学习”的状态。学生不用自己设计学习内容和方法,也没有更多的业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他们每天疲于应付各种家庭作业。然而,大学则不同,学生可自由支配的业余时间比较多,而且教师上课不是以灌输知识为目的,教师上课是以教给学生自学和消化能力为中心的。没有太多的复习知识型的作业,多数作业需要学生以查阅资料、小组研讨、学习报告等形式完成,完全是靠能力和自觉的。大学里,学生如要跟老师见面或是向老师提问,需要事先约见,不像中学那样,老师随时出现在教室里。这种学习方法的转变,要求学生尽快进行“角色转变”,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然而,许多学生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面对突然多出来的“自由时间”,常常不知该如何支配。学生一边为社会的高要求感到焦虑,一边不善于利用时间,感叹生活的无聊空虚,对未来的人生道路缺乏规划,没有目标,造成精神颓废。

三、高校始业教育课程化的必要性

近年来,我国的许多高校也开始关注始业教育的重要性,打破原有的将始业教育作为纯粹的思想教育工作的思路以及“开学典礼”式的会议形式,采用心理辅导、校情教育、社团风采展示、专业教育、成功教育等更多丰富实用的内容和形式,在时间上亦由原先的三两天增加到一、两个星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了广大新生及家长的欢迎。正是基于对这种新时期的始业教育形式的深层思考,笔者认为有必要将高校始业教育所包含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活指导、学习教育、素养教育等内容加以整合,并进行课程化建设,让始业教育更好地为培养受用人单位欢迎的高素质人才服务。

首先,高校新生始业教育课程化,体现了以人为本、对大学生个人发展的人文关怀。将各种形式的始业教育内容整合为一门专设的课程,其出发点与归宿是为了让大学新生可以更快地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有利于大一新生尽快完成角色的转变,尽快地确定个人的专业发展目标和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

其次,高校新生始业教育课程化,有助于整合学校教育资源,形成新生教育的合力。学院的院办、教务处、学工部、保卫处、后勤部门甚至图书馆等各方力量可以协同运作,形成一股教育合力,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亦加强了学院职能部门与各系、部之间的联系与协调,有利于校园内各项教育资源的利用。始业教育课程化,还可以使各系的主管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的相关领导深度合作,互相配合,共同完成始业教育计划的制订和实施,更加体现工作的和谐性和协调性。

四、高校始业教育课程化的内容模块与实施

始业教育课程化建设的目标是通过课程学习的方式,帮助大一新生了解学校规章制度和与生活学习相关的常见事务的处理流程,使其快速熟悉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帮助其树立正确、合理的个人发展目标,确立自主、主动的学习观念,养成良好的的学习习惯、方法与技能。因此,始业教育的具体模块和内容应正式纳入到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作为一门课程列入到教学进程表中,并规定相应的课时和学分。就其具体模块内容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政治思想教育。主要内容有入学教育,成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学籍教育,纪律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等。教育的形式可以多样,除了隆重的开学典礼,还可以采用主题讲座、参观校史陈列、外出参观、学生手册自学及测试等。开展校史教育,参观校史陈列室,可以帮助新生尽快进入角色,让新生了解学校的过去、现在及未来发展的前景,详细了解全面的校情、学校概况、教学科研力量、学校培养人才目标等各种信息,唤起新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和成就感,让新生一进校就对自己的选择感到欣慰。成功教育可以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成功,如何成功,唤起他们对自己未来工作生活的憧憬和向往,激起他们的热情和信心。学籍教育可以让新生了解到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以及大学学习与中学学习生活的不同,了解学校的奖学金制度。纪律教育可以使大学新生了解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清楚违纪的严重后果,加深对规章制度的印象,树立纪律观念。安全和健康教育可以让新生牢记“善待自己,珍爱生命”的重要性,让他们学会如何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独自生存,如何在遇险时保护自己。通过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新生进一步确立起正确的思想观、世界观与人生观,树立为国家、社会及个人的共同利益而学习的理想信念,并进一步明确个人的奋斗目标,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为新生融入大学生活环境做好准备。

2.专业学习教育。高校教育的重心是指导学生如何学习,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制订个性化的学习方案,使学生具备触类旁通的自学能力。开设学习方法介绍的讲座,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开设如何利用电子资源和图书馆资源的讲座,提高学习效率。指导新生制订长期的和短期的学习计划,制订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专业主任和专业教师对专业情况、学科前沿、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就业前景等进行详实的介绍,使新生对所学专业及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有一定的了解,一开始就能树立明确的成才目标,树立正确的就业意识,稳定专业思想,提高对专业的热爱度和认可度。安排新生去产学合作单位参观学习,树立他们的职业意识,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在学习中以准员工的标准要求自己。邀请专家、教授以系列讲座的形式,以他们严谨的治学态度、良好的道德风范和高尚的人格魅力、丰富的人生阅历来影响和引导学生。邀请优秀的毕业生为新生介绍学习经验和专业思想的形成。组织新生参观专业实验室、语音实验室、机房等,使学生了解未来的学习场所和学习资源,进一步增强专业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习的内动力。

3.情感心理教育。刚入校的新生对学校所在的城市比较陌生,对周边的环境不熟悉,对校园的一切感到新鲜和好奇,因此在新生始业教育中,可以安排高年级的优秀学生担任导游,带领新生进行校园一日游活动,既可以让新生快速地熟悉学校的环境,清楚学校主要部门的分布,了解学校的办事流程,又可以让高年级的学生有一个实践锻炼的机会,还可以增加新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融入度。指导新生如何与人相处,提高新生人际交往能力。注重对新生的心理测试和辅导,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对新生在新的人际交往中出现的不良心理和情绪,及时加以引导和帮助,使他们能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新的人际交往环境。建立新生心理档案并进行跟踪调查,制订心理危机应急预案,及时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由专业的心理辅导师对新生进行心理团体辅导,举办各类心理讲座。教育新生加强个性品德修养,对同学以诚相待,以心换心,用真情去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和婚姻观,正确处理好恋爱与学习、恋爱与集体、恋爱与道德、恋爱与友情的关系。

大学是一个小社会,是社会的缩影,大学是每个人一生中的重要阶段,大学一年级又是大学阶段的关键时期,它是每一个学生的人生新起点。学校有责任帮助每一位大一新生积极调整心态,让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高校新生始业教育,按照课程化建设的思路,是可以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新生重要指导的,在帮助其快速适应新的环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社交能力,确立个人职业生涯目标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

[1]包丽颖.对高等学校新生入学教育的思考[J].凉山大学报,2003,(4)

[2]胡保卫.大学新生始业教育:实现大学与中学的衔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

[3]黄维秋.大学生入学教育体系的构建及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05,(4)

[4]彭兰.大学新生适应期的困惑及引导[J].广西高教研究,1999,(3)

[5]邱荣斌,彭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特点及其对策探讨[J].高教研究,2006,(1)

猜你喜欢
新生大学专业
“留白”是个大学问
重获新生 庇佑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