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视域下的消费概念解读

2013-08-15 00:46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物质消费精神

刘 艳

(湖南师范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长沙 410081)

一、和谐消费与消费和谐的概念

在现代消费社会中,消费对社会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人们在消费领域所结成的关系也越来越复杂多样。消费不可能是纯粹的,它既然涉及各个方面关系的协调处理,就必然地关涉到意义维度,必须考虑到社会的价值评判。消费的这种相关性,内在地要求消费行为必须以尊重其他各方面主体的自由与权利为前提,必须顾及社会的伦理道德维度,才能自觉抵制不和谐消费的泛滥。遵循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以及消费的和谐理念,是正确处理各种关系的价值选择。消费如果缺乏和谐社会构建的实践、和谐理念的牵引和提升,那么消费活动的失序和消费生活的虚无便不可避免。

因此,基于这个分析,本文对和谐消费的界定是,和谐消费是指人类在消费活动中,以满足人的全面发展为主题,以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为导向,通过人本、公平、生态、全面均衡的消费实践,达到物质消费、精神消费、生态消费的协调发展,最终实现人与自身、人与他人、人与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最终实现人与社会的全面自由发展。

人们在消费过程中,自觉把握消费的和谐维度,不断完善和超越现有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把经济社会的进步、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人的自由发展紧密统一起来,在正确处理各种关系的基础上,实现人和社会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目的。

和谐消费与消费和谐以及绿色消费、可持续消费有什么异同呢?2007年中国消费者协会首次提出消费和谐的概念。消费和谐指在消费领域中,全社会树立一种消费和谐的理念,经营者、消费者、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履行应尽的社会责任,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消费和谐的市场环境,推动扩大内需,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1]而和谐消费与之相比更具有实施性与动态性。消费和谐是理念,和谐消费是形态。消费和谐是和谐消费的目的。和谐消费与可持续消费、绿色消费的异同,从内容上讲,可持续消费是和谐消费的一部分,它与和谐消费“生态性”的内容基本一致。但是,从评价指标上来说,可持续消费注重对资源利用与环境污染方面的指标构建,而和谐消费注重对消费的均衡度的测评。而绿色消费就是一种可持续消费。

二、和谐消费的特征

以上和谐消费的概念至少具备几个特征:

首先是和谐性。世界是一个良性互动的、和谐的整体。任何人类的活动都处于这个多元的整体中。和谐不是回避、否定矛盾和对立,而是强调矛盾和对立的合理互动。人在消费过程中不仅要与他人和谐相处,还必须保持与自身、与社会、与自然的和谐。

其次是重视人的主体性。消费活动的最终目的和出发点应当是人的发展,它的全部内容就在于把人类作为发展主体,以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最终目的。消费只有在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作用中才能获得其善的价值属性。因此,和谐消费首先要求保障个人作为消费者的基本权利,消费者基本的生存权和最低生活消费得以保障,才能从本质上实现社会发展的基本宗旨,即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否则,和谐消费便无从谈起。其次,如果我们把“形而下”的消费当做终极目的,把人生的全部意义专注于物质消费,就会变成一个精神迷失、内心空虚、道德堕落的精神乞丐。和谐消费应当是物质消费、精神消费以及生态消费的协调发展。和谐消费不仅肯定人具有生理需要,而且还肯定人具有心理、社会、生态等需要。而随着生存问题的解决,人的消费需求会向享受型和发展型过渡,表现为需求总量的增加、需求结构的升级和需求层次的不断提高。这时需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要。只有这样,人的个性才能充分发展,人的素质才能全面提高,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才能得以实现。

然后是强调公平性。和谐社会应当是公平的社会,和谐消费也应当是公平消费。公平消费注重的是每个人对于环境资源享用的权利和机会的平等性,它主要包括两方面:代内公平消费和代际公平消费。代内公平消费是指同代人之间在消费权益上的公平性,即每个人的消费行为都不应当损害其他人的消费权益。代际公平消费强调每一代人之间在享用资源环境权利上的平等性,它要求每一代人对于资源环境的消费都不能以损害后代人的消费权利和发展潜力为代价。公平消费要求人类整体的消费水平必须与环境的供给能力相适应。人们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情况下,达到一定的消费水平;并且保证同代人平等的生存、发展机会和留给后代人足够均等的消费条件。

最后是注重生态性。生态消费是以地球承载能力为限度的“绿色消费”和循环消费,消费的“绿色产品”既能满足人类的需要并且与自然环境和谐一致。消费问题是生态环境危机的核心。生态消费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消费活动离不开自然环境,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要把人与自然界看作一个统一的整体,做到“天人合一”。消费不仅要尊重人的价值和需要,也要充分肯定自然物生存和发展的权利;不仅要符合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要符合生态和环境的伦理,人们的消费方式由奢侈性消费转向生态型消费,由数量型消费转向质量型消费,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三、和谐消费的层次

以上是从揭示内涵的角度,来认识和谐消费的。下面试图来探析和谐消费的外延。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把共产主义社会分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两个阶段。这启示我们,和谐消费也是分阶段、分层次的。

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首次提出了以人的发展状况为基础来阐述人类历史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以人的相互依赖为基础,第二个阶段是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第三个阶段是实现个人全面发展和个性自由。另外,马克思把生活资料可以分为生存资料、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马斯洛关于人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情感的需要、自尊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综合以上理论,本文认为,和谐消费是有层次的。依据消费活动三要素特别是消费主体的发展状况,和谐消费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低层次的物质消费、中等层次的精神消费和高层次的生态消费。人的需要层次性的递进规律决定了,当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以后,人们就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消费只有满足了人在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需求,为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提供条件,才是和谐消费的根本旨归。

首先,在低层次的和谐消费阶段,消费主体处于人的相互依赖关系阶段,生活资料以生存资料为主,消费主要满足维持人生存所必需的各种物质需求。物质消费是人存在与发展的基础,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只有具备了健康的饮食、充足的衣着、舒适的生活空间等,才能保证人的生理机能完好、身体状态健康、体力和脑力不断提高,人才能获得自由与解放。物质消费满足了人的最基本需要,在此基础上再升级到其他层次的消费。

其次,中等层次和谐消费的消费主体处于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阶段;以发展资料为主的生活资料,除了满足人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以外,更多地满足人的科学文化、道德理想、人格尊严等发展需要。和谐消费对人的意义,不仅表现为通过物质条件的丰富来增强人的身体功能,使人的生命和健康得到有效保障,更在于通过精神文化产品的消费来充实人的精神世界。高尚的精神消费可以通过塑造人的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树立人的正确的价值观、提高人的科学文化水平、培育人的高尚的艺术修养、铸造完美的人格而实现自己的尊严、价值。

然后,高层次和谐消费的消费主体达到了全面、自由而充分的发展阶段;生活资料以享受资料为主;除了满足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以外,主要追求人的自我实现和生态环境的存在发展的统一。完全意义上的和谐消费是最高层次的和谐消费,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因为共产主义社会才能为最高层次的和谐消费提供条件。

最后,随着工业和社会的发展,环境污染、生态平衡遭受破环,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存与发展。尹世杰教授提出,“人们的消费需要,不仅包括物质需要和精神文化需要,还应包括生态需要在内”。[2]生态消费是指以地球的承载能力为限度,满足人类需要与生态环境平衡相统一的消费。生态消费既承认人的目的与价值,也充分尊重自然环境的存在、发展权利。在满足人的需要的同时善待自然、保护环境,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生态消费不仅提高了人的消费质量、消费层次,也提高了社会文明程度和反映了社会的全面进步。

总之,消费的层次性表明了,随着人的基本物质消费的满足,人的消费需求会向精神消费、生态消费过渡。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阶段,我国消费呈现出非常复杂的局面:和谐消费与大量的不和谐消费交织在一起;就和谐消费而言,既有低层次和谐消费的特征,又有中等层次的表现,还有高层次的因素。和谐消费强调物质消费、精神消费和生态消费的协调统一,只有这样,人才能成为占有自己全面本质的完整的人。因此,和谐消费要求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层面的、精神层面的、生态层面的消费需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和谐。

[1]中国消费者协会.“消费和谐”:中国消费者协会确定2007年主题[EB/OL].http://finance.people.com.cn/GB/8215/79263/5457262.html,2007-03-09.

[2]尹世杰.消费需要论[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2.

[3]齐蓓.论现代和谐消费理念[D].西安:西北大学,2009.

[4][6]徐铁光.论和谐消费[D].湘潭:湘潭大学,2008.

[5]申桂荣.论和谐消费伦理[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6.

猜你喜欢
物质消费精神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40年消费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