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植大地 生生不息——电视剧《生死依托》地域文化现象研究

2013-08-15 00:46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山丹蒙古族草原

沈 晨

(郑州大学 文学院,郑州 450000)

悠久的草原文化孕育了这样一群朴实的人们,他们世世代代在这片古老的大地上繁衍生息,无边的草原和黄土是他们赖以生存的资源。但极度的干旱和风沙也给他们带来了许多的痛苦和疾病。这块奇特的土地就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鄂尔多斯。《生死依托》就是这样一部以鄂尔多斯草原为背景,讲述了一个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相关的电视剧。但与一般的电视剧不同,它从另一个角度去关注农民的健康和命运。用与众不同的手法表现了农民们对生命尊严的觉醒过程。本剧摒弃了现代农村题材电视剧中千篇一律的描述,把农村医疗改革大潮中农民如何摆脱贫困走向富裕和追求城市生活的艰辛过程真实地展现在观众的面前。剧中主要表现了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的相互帮助和扶持、共同努力,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并彻底改变自身命运的主旨。剧中以一名被蒙古族家庭抚养长大的汉族女大夫的奋斗历程为主线,其中穿插和铺垫了几代人的坎坷命运和错综复杂的爱情故事。全剧最终阐发给观众的是汉族和少数民族、农村与城市的人们之间不分贵贱,在生命面前众生平等的主题。正如这部电视剧的导演康宁所说:“生活是不能照搬的,也不能按照生活的原型来复制生活。”也就是说艺术真实不同于生活真实,观众在观看电视剧的同时要从整体上把握这部剧的深刻内涵,体会到剧中所表达的党的政策对各族人民和广大农民的重视,对各族人民生命的尊重。

这部现实题材的电视剧带有强烈的地域色彩,剧中的人物形象设定也被打上了鲜明的地域文化烙印。地域风光和民俗风情成为整部电视剧塑造地域特色不可或缺的要素,它们塑造着人物的性格、气质,是人物内在细腻感情的外化。随着这部电视剧的热播使观众对广阔的鄂尔多斯草原和那里的人民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对该地域的文化资源和地方特色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保护和发展。这部电视剧的人物形象根植于鄂尔多斯和西北农村这两块不同的肥沃土壤中,受到当地民族及地域文化的风格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鲜活的典型形象。这一文化现象的形成不仅展示了现今少数民族文化和农村文化深刻的内涵和特色,也体现出新农村思想文化的生动画卷。而这种文化现象对于城市观众来说同样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因为他们的生活中缺少这样“原生态”的文化娱乐形式。在当今社会文化娱乐的生产中这种文化现象同样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体现出它特有的文化价值取向。

一、地域文化——整部作品的鲜明标签

地域文化也可称为一部作品的地域特色,是生活在同一地区中一个或多个民族的历史、语言、风俗的文化概念,是一个地区文化与属性形成独特风格的源泉,同时也会内化成为该地区文化艺术鲜明的可识别性。在历史漫长的发展进程中,特定人群的生活方式、行为准则、审美方式等逐渐形成了特定地域的总体文化特色。一个地区的艺术创作只有符合该地区的地域文化特质才会形成有别于其他艺术作品的鲜明的艺术风格。从大多数的此类型电视剧来看,突出地域特色已经成为近几年来电视剧拍摄的一个发展趋势。地域文化越来越成为一部电视剧所要表现的核心内容,成为一个区域文化的符号和象征。下面主要从地域风光、民俗风情、音乐、舞蹈等方面简要地论述《生死依托》这部电视剧的地域特色表现。

地域风光和民俗风情的塑造是地域特色中不可或缺的要素。《生死依托》以当地民俗风情为背景,展现了草原人民的原生态生活画卷。剧中前几集的多数画面都描述了辽阔广袤的鄂尔多斯草原,描述了那里湛蓝的天空和成片的白云,这些都使得剧情的演绎富含了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韵味。电视剧里草原牧民策马飞奔在无边的草原上,逐水草而居的原始生活方式都将原汁原味的草原生活真实地呈现在观众的面前。剧中大多运用自然美景和神秘的风土人情来描绘草原人民的剽悍和淳朴,把浓郁的气息融入现实主义生活的描述里。例如剧中描写蒙古族妇女娜仁与兰兰的初次相遇是在一个寺庙当中,娜仁用当地少数民族的传统方式在向寺庙中的喇嘛祈祷,祈祷叩拜的方式和所用的物件都是蒙古族所特有的,寺庙的建筑风格和装饰风格都带有浓厚的草原文化。剧中描写娜仁收留兰兰的场景中也对娜仁生活的环境进行了简单地介绍,娜仁招待兰兰所用的奶茶和羊奶,以及所用的普通生活器物都带有鲜明的蒙古族特色。最重要的还是娜仁所住的蒙古包当中供奉的成吉思汗的画像,这是蒙古族人民最为敬重的领袖,更加鲜明地突出了这个民族所特有的信仰。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和摆设都体现了这个地区独有的地域文化特色,其所反映出来的内容和情感都是立足于鄂尔多斯这片土地所呈现出来的文化内涵。

传统的民歌、舞蹈也使得地域文化特色在剧中更加鲜明地突显。传统的民歌和舞蹈是挖掘地域特色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但是常常不被人们所关注。就拿音乐来说,音乐可以传达语言所无法表达的情感,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剧情和背景的更准确的表现。剧中山丹将要去城里上大学告别娜仁的时候,穿着蒙古族姑娘的服装,为娜仁表演了一段具有蒙古族特色的歌舞,是为了表达对娜仁近二十年来的养育之恩和将要告别娜仁的依依惜别之情。此外电视剧的片头曲也非常具有内蒙古草原的地域风韵。由腾格尔演唱的具有蒙古族特色的片头曲仿佛把观众带到了鄂尔多斯的大草原上,在音调悠长、气息宽广的歌声中观众体会到了草原人民的朴实和善良,他们的胸襟如同这片辽阔的大草原一般。由此不难看出片头曲的演唱风格和曲调特征给观众带来更加感性的认识,对表达一个特定地域的风俗文化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歌曲中充分地展现了特定地域人民的生活情趣、情感表达和思维方式。由此可见独具内蒙古特色的地域音乐更加深化了对电视剧背景介绍和剧情的讲述,使人们在潜移默化当中沉浸到电视艺术的表现当中。

二、地域特色——人物形象的特殊设定

舞台美术是电视剧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不同的地域特色,舞台美术能够实现对人物外部形象的总体设计和把握。舞台美术是电视剧拍摄的基础,在一部反映地域特色的电视剧中,演员的服装、化妆和造型都要与其所要描绘的剧情中的时代和环境相符合,对于电视剧的风格也是一种重要的表达和诠释。《生死依托》这部电视剧中最为典型的蒙古族形象是娜仁和巴图夫妇,娜仁乌黑的长发梳成两个长辫,头顶裹着的布巾、身上佩戴的古朴银饰、暗红色的蒙古长袍、黑色的毛皮靴子,这些都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典型的蒙古族妇女的形象。她的丈夫巴图同样身着蒙古长袍和长靴,所不同的是腰带上挂有刀子、鼻烟盒等饰物,这些都是典型的蒙古族男子所佩戴的物件。儿童时期的山丹也同一般的蒙古族儿童的穿着相似,身着蒙古长袍和儿童短靴,与娜仁相似也梳着两个辫子。剧中有描绘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的场面,三人都为蒙古族典型装扮,一起骑马的情景都会让观众清晰地判断出三人所处的地域环境特色。这些具有草原地域特色的穿着都是根据剧作的内容和导演的审美要求在创作和拍摄的过程中不断调整和把握的。

剧中人物形象的内在设定同样是地域文化的外在表现。本剧通过对人物性格、气质的塑造和内心的刻画从不同方面体现当地的地域特色,使人物内在细腻、丰富的感情外化。其中着重表现的是山丹的养母娜仁,作为剧中典型的蒙古人形象,娜仁的一举一动、举手投足之间已经把一个普通的蒙古族妇女形象展现在观众面前。剧中她说着蒙古口音的普通话,每当生气或着急的时候都会不由自主地说起蒙语。她的眼神时而坚定执着,时而温柔动情,但无论怎样变化都改变不了蒙古妇女所特有的朴实和善良。除此之外本剧的主人公山丹的身上也或多或少地体现了蒙古族人的质朴,山丹从小被娜仁夫妇抚养,直到来到青山村之前都是以蒙古族的方式生活,和她的养父巴图学习骑马,向养母娜仁学习蒙古族的歌曲和舞蹈。山丹从小就唤娜仁为蒙语的阿妈,直到娜仁去世山丹也没有改变过对她的称呼,可见蒙古族的生活方式已经在山丹的心中深深扎根。山丹质朴、坚毅的性格也离不开娜仁从小的养育,所以山丹的身上也同样具有蒙古族人的性格特征。生活在辽阔的大草原上的蒙古族人具有如同草原一般的胸襟,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养育他们的土地,这片无边的草原是他们生命的源泉,更是他们生活的希望。鄂尔多斯草原的地域文化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不仅得到了更加生动的展现,而且也让观众对其内涵进行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三、地域特质——电视剧作品的优势展望

地域文化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成为了许多作品纷纷效仿的方式。随着电视剧市场的日趋成熟和发展,带有鲜明地域文化的电视剧走俏荧屏,成为了宣传部分地区文化特色的有力方式。带有地域文化特色的电视剧经过大众传媒的广泛关注,能以最快的速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其所表现的主题和内容,人们在收看的过程当中自然而然地接受了这样的宣传方式和传播的内容。那些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电视剧在特定的时期迎合了人们特定的文化心态,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受到了人们的广泛欢迎。例如具有浓郁东北特色的众多电视剧在近两年迅速走红,如今其代表作品《刘老根》、《马大帅》和《乡村爱情》系列等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电视剧。这些作品的主要受众人群除了广大的农村观众之外,那些曾经在农村生活过的城市观众也在其中找到了共鸣。而如今这些作品却没有了当年的收视风采,后来一些系列作品的播出也遇到了一些瓶颈。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电视剧的繁荣已经走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对地域文化的简单模仿和描述已经不能满足观众的文化心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的迅速发展需要将地域文化进行更多的挖掘和深化。“劲吹东北风”的时代带给了观众前所未闻的许多欢笑,但欢笑过后却很少有让人回味无穷或发人深思的精神内涵。曾经以地域文化特色取胜的电视剧也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光彩。

地域文化包含了一个地区根深蒂固的文化信仰和精神特质,这个时代的电视剧需要对其更好地挖掘和传承。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优秀电视剧作品都是在认真分析和挖掘地域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取得成功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展现是地域文化的表层方面,大多影视作品都能够做到完整表现,但较为深层的文化信仰、审美方式、精神特质等却较为欠缺。这就需要电视剧创作人员对其进行更深的探究和挖掘。充分发挥电视剧的优势,将地域文化资源与电视剧的创作紧密地结合,找到提高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才是现在诸多导演探寻的可行之路。近年来走红全国电视荧屏的东北农村电视剧系列已经为我们证明了地域文化与电视媒体结合的内在潜力和发展价值,但如今更多的电视剧创作者们面临的是更加复杂的环境和更加严峻的考验。《生死依托》这部电视剧已经做出了新的尝试,将草原人民的精神面貌和文化信仰较为完整地呈现在观众的面前,让人们对其所表现的主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成为这部电视剧最突出的魅力所在。电视媒体的迅速发展为电视剧的创作和播出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也将成为电视剧作品的鲜明标签,让各具特色的电视剧更多更完整地展现给观众。

综上所述,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电视剧能在较长时间内受到观众的喜爱并非一种偶然现象。随着《生死依托》这部电视剧的热播,一种通过对地域文化认真分析和挖掘的形式来到观众的面前,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将会吸引更多观众的眼球,在与电视剧这种宣传形式结合中证明自身的发展价值。观众对电视剧中地域文化特色的认同和关注,也将众多的电视剧推向更加广阔的平台。除此之外,对于宣传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推进文艺创作的发展和繁荣,弘扬先进文化和促进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协调发展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1]刘叔成.美学基本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2]周宪.视觉文化的转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李麟.中国文化常识丛书[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10.

[4]肖瑶.地方文化积淀中的人物塑造——谈东北农村题材电视剧中的丑角造型[J].现代传播,2010,(4).

[5]潘可武.从视觉角度看电视剧的接受[J].现代传播,2012,(3).

[6]熊国荣.电视剧批评话语中主旋律内涵流变[J].现代传播,2012,(1).

猜你喜欢
山丹蒙古族草原
山丹马生产性能测定工作全面启动
讲解《草原图》
《当周大草原》
一生的草原
大兴安岭地区山丹种子萌发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丹烙画在农村小学的传承和发展
黑龙江蒙古族古籍考录
走进山丹军马场,在焉支山下策马扬鞭
蒙古族“男儿三艺”传承研究
浅析古代蒙古族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