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2013-08-15 00:53李侃今
关键词:价值体系层面价值观

李侃今

(佳木斯市委党校,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与抽象概括,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的着眼点。

一、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要义

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首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概念。党的十七大从理论、理想、精神、道德等四个方面,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从理论层面提升到价值层面的高度。党的十八大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三个倡导”中的24个字内涵丰富,层次鲜明,即国家意识形态层面、社会秩序层面、公民道德素养层面的价值取向。“三个倡导”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和科学总结,包容了社会各界的共识,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为社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撑。

从理念和目标上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取向,反映了几千年来人民群众对国家富强、民主政治、文明社会、和谐社会的向往与追求、理想与愿望,是人民群众的核心诉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是中华民族的最高社会理想,把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作为终极目标,这也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符合13亿中国人实现“中国梦”的共同愿景,能够聚合广大民群的智慧和力量,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不懈努力奋斗。

从历史和现实基础上看,“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个人层面的价值取向,使人们明是非,辨善恶,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创新,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符合民族特性。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每个公民都应当树立基本价值追求,遵循基本道德准则和履行基本义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深地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高度的文化自信。同时,又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关于价值观的基本观点与论断,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理论创新成果。

从地位和结构上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社会生活中占统率地位的价值观,与我国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相适应,具有大众性、民族性、崇高性等特性。党的十八大总结提炼的这三个层面兼顾了国家、集体、个人,内容是科学严密、辩证统一的整体,相互依存、相互贯通又有不同侧重。既蕴含着对国家发展理念和目标的基本选择,又蕴含着对社会发展方向的根本规定,还蕴含着对公民行为方式的本质要求。所包含的都是社会主义最核心、最基本的价值理念,突出了人民主体的地位,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愿望。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回答了我们党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引领各族人民共同前进的目标指向。它揭示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动力,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反映了我国面临的新局面。

二、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价值

当前,我国处在复杂的国内国际背景、多元文化并存的格局下,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极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推动社会发展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现代性的普世价值。古今中外,无论什么性质的社会,都存在多种价值观和价值取向,不论哪个国家都要有明确的核心价值观。通过构建核心价值观,发展主流意识、主流文化,使社会得以正常运转,符合时代的要求和社会发展规律。从1921年建党至今,我国先后提出以“五讲四美三热爱”、“八荣八耻”等体现时代主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引领社会积极向上的强大精神力量。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挥了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历史和现实表明,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的方向盘和稳定器。核心价值观能否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关系人心向背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二)揭示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精神之魂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价值观,标志着我们党在价值层面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探索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进一步揭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正如恩格斯所说:“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和精神的历史基础。”[2](P232)可以说,能否构建起科学完备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完善与否的重要标志。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必须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在精神层面的本质规定性。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社会主义的性质没有变,也就决定了反映这种经济、政治关系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没变,也就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

(三)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

纵观各国的崛起,虽然具体道路不尽相同,但硬实力和文化传播软实力的提升是同步的。近年来,一些国外政治家越来越关注“中国模式”,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文化的影响力和开拓力的提升还任重而道远。从国际上看,西方发达国家从没中止过对中国的意识形态的渗透。我们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文化安全,必须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提高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战略举措。从国内上看,时常出现一些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一些错误的、消极的思想意识此消彼长。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西方国家对苏联实行“和平演变”,使其国家意识形态瓦解,葬送了社会主义事业。历史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否则,就有亡党亡国的危险。

三、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路径

通过理论建设、分层教育、宣传引导、制度保障等有效途径,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追求和行动,进而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自觉践行。

(一)增强理论自信,达成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共识

在任何时候信仰的凝聚和道德的导引都是不可或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着社会道德风尚,已经在实践中显示出真理性。然而,现阶段我们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关口,还面临许多矛盾和问题,致使人民群众产生许多思想困惑。这就要求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顺应时代发展,针对实践提出的新课题,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引导人们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用一元化的指导思想引领多样化的社会诉求。与时俱进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党员干部,教育群众,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普及活动,实现理论的有效转化。深入回答群众普遍关心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时代内涵,构牢心灵防线。团结不同阶层,达成更深层次上的思想共识,使之上升为民族精神,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

(二)实施分层教育,发挥主导阶层引领示范作用

主导阶层是社会的风向标,对社会风气有着引导和示范作用。目前,把党员干部、教师、青年学生等社会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一项重点任务,因为特殊群体所表现出来的道德情操,直接影响着社会风气,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让他们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也就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关键。同时应当注意,人的需要是分不同层次的,既要满足人的合理需要,还要尊重人的自我价值,根据不同层次的需要采取不同的引导方法,努力体现层次性:对知识分子等阶层,要大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对普通民众,重点开展爱国主义等教育;对学生群体,注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能力的培训,把价值观养成教育贯穿其成长的全过程。可以学习和借鉴新加坡的经验,高密度、大容量地对公民进行灌输。

(三)加强舆论引导,营造马克思主义信仰环境

要借助各类新闻传媒,内容上抓普遍热点问题,广度上吸引全体社会成员的参与,拓宽传播渠道,扩大宣传阵地。首先,要发挥期刊、电视、广播、网络媒介等舆论载体主渠道的优势,形成全覆盖、全联动的合力,通过塑造典型和舆论抨击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运用正面舆论引领社会思潮,形成舆论主流的促进者和推动者。其次,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群众喜闻乐见的表现方法营造健康的文化氛围,科学吸取借鉴中外优秀文化资源,通过优秀文艺作品,使宣传教育方法具体化、形象化、大众化。在践行中抓普及,充分利用各种先进技术手段,使其成为传播的重要载体,使人们潜移默化地完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接受和认同,在这其中得到鼓舞和提升。

(四)健全法律制度,激励约束人民群众有效践行

法律具有强制约束性,可以使社会价值取向规范化、明晰化。配套的规章制度的保障,是建立有效的激励惩戒机制、诚信机制、利益调节机制、长效机制的关键环节。邓小平说:“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不能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3](P286)所以,应逐步完善各类奖惩制度,以制度安排为依托,克服社会转型时期的不利因素。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制定新的法规,充分发挥法律刚性约束力的作用,培植人们对外在惩戒力量的敬畏之心,使人们在制度的规范内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内在品性。各级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也应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来抓,形成全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合力。

[1]十八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2.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3]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猜你喜欢
价值体系层面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健康到底是什么层面的问题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二)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七)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