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栓塞介入治疗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观察

2013-08-15 00:47陈学华胡伟康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3年2期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脑血管

陈学华,胡伟康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神经科常见的疾病,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是颅内动脉瘤自发性破裂出血,其病死率可达50%左右[1]。以往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首先需待患者病情稳定后行血管造影与病因治疗,但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发率高,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在等待治疗的过程中发生再出血,导致脑血管痉挛、脑水肿等并发症,从而引起死亡[2-3]。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和治疗原则在近10年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现代医疗原则主张一旦通过影像学资料明确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应尽早行开颅手术夹闭动脉瘤瘤颈或行血管内介入栓塞动脉瘤腔,最佳治疗时机是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6~72h内完成治疗[4-5]。近年来,我院通过在脑动脉瘤破裂早期进行神经介入治疗,使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得到了及时救治,治愈率显著提高,现就我院2008年6月—2012年1月收治的31例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8年6月—2012年1月收治的31例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31例,其中男18例,女13例;年龄41~77岁,平均 (55.7±4.5) 岁。均经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 (DSA)检查确诊。其中单纯蛛网膜下腔出血者2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伴发颅内血肿者11例。采用Hunt-Hess分级法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状态进行分级,Ⅰ级2例,Ⅱ级10例,Ⅲ级11例,Ⅳ级7例,Ⅴ级2例。

1.2 方法 31例患者均行血管栓塞介入治疗。具体方法为,首先给予患者神经安定麻醉及全身肝素化,经皮穿刺股动脉插管,行全脑血管造影,以明确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及形态,通过血管造影观察瘤颈、瘤体直径,并观察载瘤动脉的状态及脑血液循环情况。观察结果表明,动脉瘤体积最小者约1.3mm×1.2mm ×1.6mm,最大为10mm ×13mm ×20mm,瘤颈瘤体比约为1∶1~1∶4。经患侧颈内静脉置入6F导引导管,同时采用echelon-10微导管配合mirage-10微导丝,将微导管前端沿着导引导管送入动脉瘤内。选择适当大小和数量的GDC弹簧圈,实施栓塞术,术后6h拔导管鞘,然后压迫穿刺点,加压包扎。

1.3 疗效评定标准 栓塞术后采用DSA观察栓塞效果,动脉瘤未显影为100%栓塞;动脉瘤颈少许残留为96%~98%栓塞。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31例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经过血管栓塞介入治疗,栓塞成功28例,成功率为90.3%。2例患者由于微导管未能到位,导致栓塞失败,1例患者因脑血管痉挛严重未行手术治疗。

2.2 并发症 31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发生一过性脑血管痉挛,术中1例患者发生动脉瘤破裂。28例栓塞成功患者术后随访均无复发和出血。

3 讨论

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的最常见原因为脑底部动脉瘤或脑动静脉畸形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又称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实质或脑室出血、外伤性硬膜下或硬膜外出血流入蛛网膜下腔为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约占急性脑卒中的10%,占出血性卒中的20%[6]。是临床治疗上较为棘手的疾病,争取治疗时间,及早诊断和治疗是救治成功的关键。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和精神症状;脑膜刺激征;其他临床症状如低热、腰背腿痛等。亦可见轻偏瘫,视力障碍,第Ⅲ、Ⅴ、Ⅵ、Ⅶ等脑神经麻痹,视网膜片状出血和视盘水肿等。此外还可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和呼吸道感染等。本组3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均为脑动脉瘤破裂引起,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特点是易发生再出血,如发生再出血,其病死率将明显增加。且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后容易出现继发性脑血管痉挛,较严重者其致残率和病死率较高。因此,对于脑血管破裂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在脑血管破裂的早期采用合适的治疗方法给予及时救治是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显微外科和神经介入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将神经介入技术应用到脑动脉瘤的治疗后,其治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本研究结果表明,栓塞成功28例,成功率为90.3%。在介入栓塞过程中应该值得注意的是,为防止动脉瘤的复发,应尽量给予致密填塞,也就是说要从多个角度造影,达到在动脉瘤内均无造影剂充盈。本组28例成功栓塞患者术后均无复发和再出血。本组有5例患者发生一过性脑血管痉挛,术中1例患者发生动脉瘤破裂。

综上所述,对于脑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选择,目前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以首选介入治疗为主,因其费用较高以及对临床医师的技术要求较高,因此在一些地区受到制约。但其对脑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效果已得到临床证实,大大提高了脑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愈率。但手术操作中应认真细致,动作轻柔,避免脑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能最大限度的改善患者预后。总之,血管栓塞介入治疗脑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确切,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1 邢吉军,李强.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因素多重对应分析 [J].现代实用医学,2010,22(2):169-170.

2 罗婷,钟利平.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术前的舒适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8):3609-3610.

3 王志学,吴涛,陈斌,等.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46例介入治疗[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36):38.

4 罗婷,高小燕.健康教育在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术前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8):415.

5 曹国彬,陆永建,王俊华,等.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及静脉注射治疗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 [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13):2407-2408.

6 张玉斌,杨文武,范振增,等.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5):1713.

猜你喜欢
蛛网膜下腔脑血管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复合手术救治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16排螺旋 CT 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分析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
尼麦角林注射液治疗脑血管功能不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