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宫廷烫蜡技术探微★

2013-08-15 00:51牛晓霆王逢瑚
山西建筑 2013年22期
关键词:万寿山硬木水磨

牛晓霆 郭 伟,2 王逢瑚

(1.东北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2.齐齐哈尔大学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6)

0 引言

烫蜡技术是一种对中国传统建筑、家具、根雕、木屐、青铜器等器物进行表面防腐处理的工艺。就目前史料可知,其最早的应用是商周时期的青铜器表面的烫蜡封护技术,如据容庚《商周彝器通考》中记载:“乾嘉以前出土之器,磨砻光泽,外敷以蜡,今所称熟坑者也”[1]。其至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已广泛应用在木屐的表面防护上,如《晋书·阮籍传附》:“(阮)孚字遥集。其母,即胡婢也。……初,祖约性好财,孚性好屐,同是累而未判其得失。有诣约,见正料财物,客至,屏当不尽,余两小簏,以着背后,倾身障之,意未能平。或有诣阮,正见自蜡屐,因自叹曰:‘未知一生当着几量屐’神色甚闲畅。于是胜负始分。”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中又记述道:“祖士少好财,阮遥集好屐,并恒自经营。同是一累,而未判其得失。人有诣祖,见料视财物。客至,屏当未尽,余两小簏,着背后,倾身障之,意未能平。或有诣阮,见自吹火蜡屐,因叹曰:‘未知一生当着几量屐’神色闲畅。于是胜负始分[2]。”到了明清时期,其作为一种有效的表面防腐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明清时期的硬木建筑、家具的表面防护上。这在清宫廷营造则例中多有记载,亦可从流传至今的大量明清实物中得到证实。其之所以能够延续数千年而不衰,不仅是因为其能够在器物表层形成保护膜,有效地阻止由于空气氧化所引起的表面腐蚀,而且还因为蜡层的透明性和柔和性很好地展现了器物用材的纹理美和色泽美,并使器物增添了“雅”的气质。这一特质正好与明清时期硬木材的质地、色泽、纹理相得益彰,并将其材性发挥到了极致。然而,目前对于传统烫蜡技术的研究,除了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的科研小组对于传统蜡笺纸的制作工艺和传统青铜器的烫蜡封护技术进行了恢复和研究外,对于珍贵硬木材的烫蜡封护技术的研究则很少,尤其是对于传统建筑、家具的烫蜡技术的文献整理至今仍是一个空白。

本文以清代圆明园、万寿山、内廷三处营造则例中的文献记载为基础,对其中有关烫蜡技术的记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梳理了宫廷建筑、家具烫蜡技术用材的范畴,整理了清代宫廷建筑、家具烫蜡工艺的原材料的种类与配比,总结了传统建筑、家具宫廷烫蜡技术的工艺原则与措施,这对于传统硬木建筑、家具的防腐技术的研究及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京作硬木家具制作技艺的传承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

1 清代宫廷烫蜡技术的用材及应用范围

从目前所知的有关烫蜡技术的相关研究成果可知,烫蜡技术的用材范畴仅限于珍贵硬木材,在传统建筑中的应用只是零星的记载,其主要是应用在明清硬木家具的表面涂饰工艺中,至今仍在明清硬木家具的制作中广泛应用。

然而,从圆明园、万寿山、内廷三处的营造则例的文献记载中可知事实上并非如此,就其用材范畴而论,其不仅广泛应用于紫檀木、花梨木、楠柏木、黄杨木、铁力木等珍贵硬木,如“楠柏木连十五飞罩大框,长三丈四尺九寸宽二尺五寸,每扇用长三丈五尺五寸宽六寸厚三寸楠柏木二块,每扇用木匠七工半,水磨烫蜡匠七工半。三处例同。”“紫檀花梨木凹面玲珑夔龙罩,木植照尺寸核算,每扇用木匠一工,每面见方尺,每尺用雕匠四工,水磨烫蜡匠二工,三处例同,圆明园、万寿山例上又注鱼胶一两。”“紫檀花梨黄杨木素线券口每个用木匠一工,水磨烫蜡匠半工,三处例同。万寿山例上注鱼胶六钱。闷榫抽屉每个用木匠一工,水磨烫蜡匠半工,三处例同。万寿山例上注鱼胶二钱。”“紫檀花梨铁梨木案面一块,玉做,每十五尺用木匠一工,水磨烫蜡匠一工,圆明园内庭例折见方尺,万寿山例六面折见方尺,抹头如镶嵌毛掩缝做,每二个用木匠一工。”等[3],而且还用于榆木、樟木、松杉木等柴木家具的表面防护。但是其中榆木所造家具大多并不是直接进行烫蜡,而是先进行染色处理,然后再烫蜡,樟木在应用时,则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也常被染色处理,如“炕上翘头案一张,边抹凹面口线心子板穿带五道,鼓面直腿四隻,各起凹线四道,托泥二块,腿枨二根,绦环两块,挖空响板云灯草线云头牙子二块,横头直牙二块,翘头二块,俱樟木染花梨木色,烫蜡水磨每张用木匠六工,水磨烫蜡匠六工。”“楠柏木樟木廂冰裂纹门桶每见方二尺用木匠一工,水磨烫蜡匠一工”等[3]。

2 清代宫廷传统烫蜡技术的原材料与配比

就目前的明清建筑、家具的实际修复情况而论,传统烫蜡工艺在明清家具中的应用最为广泛和普及。在具体的工艺中,烫蜡原材料则是选择蜂蜡和川蜡的混合。传统建筑修复中的配比,经过实际的经验考察,熬制混合蜡的过程中,在川蜡中加入10%~15%的黄蜡[4],这样烫蜡的效果非常好,具有很好的柔软度和透明度,且拉蹭不容易脱落。

明清硬木家具的实际烫蜡技艺中所用的蜂蜡与川蜡的配比与之有所区别。通过具体的实际考察,其配比随着烫蜡季节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冬季温度低,为了避免蜡膜开裂,提高蜡膜的柔软度,所采用的蜂蜡与虫蜡的比例接近于2∶1;夏季温度高,为了避免蜡层的硬度,提高蜡膜的光泽度,蜂蜡和虫蜡的比例接近于2∶3[5]。然而,就宫廷造办处的文献记载而论,则与目前的实际情况有着很大区别,所用烫蜡的原材料只包括蜂蜡,并没有川蜡,如:“楠柏木樟木并色廂水磨烫蜡,折见方尺,用黄蜡五钱,白布二分,剉草七分五厘,黑炭五两。”此外,砂砖烫蜡与木建筑、家具烫蜡又有所不同,且在内庭、圆明园、万寿山等不同工程又有所差异,如:“内庭例用黄蜡一两六钱,黑炭八两,每六尺白布一尺,每八尺烫蜡匠一工。圆明园例用黄蜡二两四钱,黑炭八两,每九尺白布一尺,每八尺烫蜡匠一工。万寿山例上又注黄蜡七成算,白布黑炭工价满给。”

3 清代宫廷烫蜡的工艺原则与措施

从目前实际的建筑修复或者在家具的制作过程中,虽然烫蜡技艺中所采用蜡的原材料与传统文献记载有所不同,但是最为考究的烫戗搓工艺便是宫廷造办处的文献中所记载下来的水磨烫蜡。水磨烫蜡也就是目前最为考究的烫、戗、搓工艺。就其工艺过程而论,其主要包括熔蜡调和、型面分析、着蜡烘烤、起蜡抛光四个部分。

熔蜡调和指的是对所用黄蜡(蜂蜡)的净化处理。一般情况下原始的蜡块纯度都不高,都含有杂质。在进行烫蜡之前,需要对蜡块进行淳化处理。在传统烫蜡技艺中选用物理加热的方法。对于熔化时间的掌控则是根据蜡的融化状态而言,一般控制在冒白烟为止。

型面分析指的是对于家具造型特征及构件型面特征的解读,以更好地掌握家具自身从内到外、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形体变化规律。其目的有二,一是为了依型布蜡,二是为烫蜡做铺垫。所谓依型布蜡是指根据家具构件自身的型面特征来布蜡,一般应遵循的是曲面型材大于平面型材,若有雕刻花活,则视花活的复杂程度而定。曲面型材的面积估算是这一工序的难点。即曲面型材的外表面积折算成平面型材的外表面积的问题,以更好的计算单件家具的用蜡总量。与经验丰富的老匠师相比,这对于烫蜡的初学者则很难。因为老匠师们通过无数次的实践操作,已经形成了一种潜意识的经验认知。他们根据这种经验认知熟练地掌握了每一类型家具的每一型面构件的最佳烫蜡量,并能够根据自身一次用鬃刷醮取蜡量所能够铺展家具各种型面构件表面积的习惯性经验,由点及面的完成各类家具表面的布蜡工作。为烫蜡做铺垫则是对于初学者或者首次给某一类型的家具布蜡的匠师而言的。烫蜡的过程中是没有充裕的时间思考家具构件由一型面转换到另一型面时所引起的构件自身纹理走向变化,而烫蜡与雕刻、打磨等工艺一样,是顺纹烫蜡和依型烫蜡的,因此,可以说对于家具型面特征的熟悉与否直接影响着后续烘烤烫蜡的工作效率。

着蜡烘烤则是指在对所要烫蜡家具进行型面分析的基础上,对家具表面进行着蜡烘烤,使蜡均匀的布满家具的外表面,并使蜡渗入到木材的管孔。这一供需关键的技术是烤蜡时间的掌控,即用热风枪(或电弓子)对分布在家具外表面的蜡块进行烘烤处理。其烘烤时间的掌控主要是根据蜡渗入到木材管孔的程度而定。起蜡抛光则是指用蜡起子将家具外表面多余的蜡层铲掉,并用棉布对家具表面进行抛光处理。其关键的技术有二,一为起蜡时间的掌控,一为擦蜡时间的掌控。对于前者主要根据蜡层的凝固状态来决定,后者则根据家具外表面抛光的效果而定。

4 结语

烫蜡技术作为一种木材表面防护技术在明清时期的建筑、家具的防腐处理方面应用已经非常广泛。其不仅很好地展现了木材优美的自然纹理,给家具增添了一种质朴的文人美,而且还在木材表面形成了一层保护膜,很好地防止了外界环境对木材自身的腐蚀。

本文以清代圆明园、万寿山、内廷三处营造则例中的文献记载为基础,对其中有关烫蜡技术的记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梳理了宫廷建筑、家具烫蜡技术用材的范畴,整理了清代宫廷建筑、家具烫蜡工艺的原材料的种类与配比,总结了传统建筑、家具宫廷烫蜡技术的工艺原则与措施,这对于传统硬木建筑、家具的防腐技术的研究及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京作硬木家具制作技艺的传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

[1]容 庚.商周彝器通考[M].北京:中华书局,2012:171.

[2]刘义庆(宋).世说新语(聚珍仿宋四部备要本,第422册)[M].台北:台湾中华书局,1981:21.

[3]王世襄.清代匠作则例[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0:141-174,176-214.

[4]赵金皎.清西陵慕陵楠木建筑烫蜡保护维修的探索与实践[J].文物春秋,2012(2):36-39.

[5]牛晓霆,王逢瑚,佟 达.影响仿明清硬木家具烫蜡质量的因素[J].林产工业,2011,38(2):46-49.

猜你喜欢
万寿山硬木水磨
杨晓霖《佛香凝翠万寿山》《潭柘寺》
万寿山
豫西北沁河流域水磨文书的整理与研究
俄勒冈硬木在家具制造中的应用分析*
基于现状的万寿山野生地被管理与应用
明式家具木结构应用研究
水磨钻施工工艺在路基抗滑桩基施工中的应用
万寿山庄一日游
晚明江南文人对苏式家具选材上的影响
百姓事,记在笔头刻在心头——记水磨河村党支部原书记燕振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