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老龄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2013-08-15 00:49张俊浦
三晋基层治理 2013年5期
关键词:老龄养老老年人

张俊浦

(四川文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四川 达州 635000)

老龄产业在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了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我国还是有待于开发的处女地。老龄产业是很有发展前景的产业,老龄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积极稳妥开发老年市场、大力发展老年产业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机遇,是促进经济持续增长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老龄产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状态,在市场、观念、运行机制、技术开发等方面都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发展老龄产业机遇与挑战并存,老龄产业的发展将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过程。

一、老龄产业的发展机遇

老龄产业是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老年人口比重逐渐增大而出现的一种新的经济活动。从广义上说,老龄产业除了老年用品的生产与销售外,社区为老年人提供服务、老年经济实体、老年福利设施建设等也都是老龄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1]全国第一届老龄产业座谈会上也对老龄产业下了定义:“老龄产业是满足老年人特殊需要的产品、设施和服务,包括老年人衣食住行以及精神文化方面需求的具有同类属性的行业、企业的经济活动”。

(一)老年人规模增大、需求增多、购买力增强

从老年人口的规模来说,2010年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不论是老年人口的绝对量还是相对量都有增长。据我国学者预测,到2030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将达到3.1亿,占总人口比重20.42%;到2050年老年人口将高达4.37亿,达到人口总比重的31.2%。[2]老年人口的增加是老龄产业发展的前提,如此庞大的老年人口规模将成为老龄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

从老年人口的需求来说,随着社会的变迁,当前的老年人的需求层次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老年人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元。传统老年人的“重积累、轻消费、重子女、轻自身”的消费观念在逐渐发生变化,老年人也越来越追求高质量的生活方式。

从老年人的购买力看,近年来党和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富民、利民政策,老年人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渐完善,越来越多的城市和农村老年人的收入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老年人在经济上更加自由、更加宽裕,同时在购买行为选择上也更加自主,老年人的购买力在整个社会购买力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大。将来中国老年人口所形成的购买力将很有可能接近或超过发达国家的水平。

老年人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及老龄化的程度的增加,客观上已经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结构多元、丰富多彩的需求市场,而且未来几十年还将呈现不断迅速扩大的趋势,这对于涉老行业的老龄产业来说是个千载难逢的商业机会。

(二)政府大力支持老龄产业的发展

1982年,我国成立了老龄问题全国委员会,开创了我国老龄事业,经过三十年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在中国“未富先老”的国情下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的老龄事业发展模式,为我国老龄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和法律、法规、政策保障。我国政府先后颁布实施了《中国老龄工作七年发展纲要(1994—2000年)》、《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2001—2005年)》和《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2000年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强调了加强老龄工作的重大意义并提出加强老龄工作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并且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分别制定本部门老龄工作行动计划和本地方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注重发挥家庭和社区功能,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培育壮大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可见党和政府把发展社会养老服务的作用放在了重要位置,把壮大老龄事业和产业作为社会化养老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完善老龄产业政策,把老龄产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国家扶持行业目录;促进老年用品、用具和服务产品开发;重视康复辅具、电子呼救等老年特需产品的研究开发;培育一批生产老年用品、用具和提供老年服务的龙头企业,打造一批老龄产业知名品牌;加强老年旅游服务工作;引导老龄产业健康发展”等。

一系列政策及文件的发布为老龄产业发展保驾护航,对老龄产业的发展起到了规范作用,为完善养老设施、开拓养老市场、提高养老服务质量等老龄产业的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

(三)老龄产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当前中国经济形势显示,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原有的“高出口、高储蓄和低消费”的贸易路径已经在逐渐发生变化,中国经济增长模式从“外需主导型”向“内需主导型”转变,从“出口导向型”向“消费导向型”转变,这一经济增长模式调整将十分有利于中国老龄产业的发展。有关专家根据我国人口结构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预测,未来5年内,我国老年人市场消费将突破万亿元规模,到2030年,有望形成老龄、少儿、成人产业三分天下的格局;按照国际通行的5%老年人需要进入机构养老标准,中国仅养老机构的床位建设就有3000亿元的市场空间,加上康复设施、培训基地等,还可拉动至少1500亿元的投资。

在西方发达国家,由于老龄化时间早,老龄产业的发展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3]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提供的资料,50岁以上的人口家庭消费需求量占全美市场销售量的40%以上;日本在1982年老年人消费额已经占消费市场的13%,2000年达到了24%,2010年达到了35%。发达国家的实践可以证明,随着中国老龄化的加剧,我国老年人用品市场是潜在的,老年产业是很有发展前途的产业,老年产业的发展空间巨大。

二、老龄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我国的老龄产业刚刚起步,在发展领域、发展机制、产品开发、市场开拓等方面都还处于探索阶段,老年用品市场的实际发展现状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老年产业的发展程度远远滞后于老年人口和老年消费群体的发展速度,老龄产业的发展还面临着很多挑战。

(一)政策支持落实不到位,产业投资动力不足

老龄产业带来的巨大商机,本应该吸引众多社会资本进军养老产业,但是实际情况却并不乐观。任何一个成熟的社会都不会完全把老年服务推向市场,因为老龄产业的公益性特征决定了老龄产业的投入大、收益相对小、难以获取高额利润,因而老龄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在政策、资金、审批、税收等方面进行大力支持。特别是当前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老年产业发展还不完善,政府的支持是十分必要的。

从政府这一经济体本身来说,政府更愿意对修路、招商引资、房地产开发、风景打造等显性工程进行投资,而对投入大、见效慢的养老行业缺乏热情[4];从支持部门来说,养老行业的支持需要税收、地产、财政、电力、自来水等多个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但是由于各部门之间利益难以协调、权利义务不明确,在实际中各种支持措施难以落实;从政策本身来看,由于政府文件中扶持老龄产业的政策很笼统,对一些概念解释不清,缺少操作层面的具体办法,很多政策成了无效文件,很多针对老龄产业优惠的政策难以落实;从发展的角度看,虽然政府在老龄产业发展上给予了很多政策支持但仍难以满足老龄人口的快速增长,老龄产业是新兴产业,涉及的问题很多,发展速度也快,老龄政策的实施难以适应产业发展规范的要求。

由于老龄政策的支持力度不够,再加上有关老龄产业发展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导致很多原本有很好设计理念的涉老企业难以快速发展,涉老行业投资力度不足,不少涉老项目最终成为空谈,影响到老龄产业的正常发展。

(二)企业自身的不完善,损害企业对老龄产业的投资热情

老龄产业是在众多传统行业中衍生出来的新兴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很多方面还不完善。首先,从观念上,当前社会对老龄产业的认知普遍停留在“投入大、风险高、回报少、公益性强”阶段,没能对老年产业有正确认识;其次,老年产品厂家缺乏对人口年龄结构的了解,缺乏对老年人需求和市场需求的调查,导致老年服务产品同质化严重,产品品种单一,数量少,提供的产品不能适销对路,致使老龄产业理论上可期待的潜在市场与现实中形成的实际消费市场反差大;其次,由于针对老年人特殊需求的产品需要投入研制的经费较高,市场风险大等原因,老年产品中高新技术产品很少,缺乏高科技产品和高质量的品牌产品;最后,当前涉老企业现在更多关注的是老年人衣食、医疗、保健、养生方面的产品供应,缺乏当前老年人亟需的文化娱乐和精神享受内容的服务产品。由于涉老企业自身的不完善,造成了老年产品市场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很多没有特色的老年产品积压滞销,最后成为清仓处理品,严重损害了涉老行业投资老龄产业的热情。

(三)市场经济制度体系不健全,严重制约老龄产业的发展

经过近30年改革和调整,我国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格局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我们承认市场经济的合法地位才只有短短的十余年时间,确定市场经济的制度体系的工作才刚刚开始做。以致于许多法律、法规和操作规程都来不及确立,而且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已有的法规、法律也难以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快速地得到完善。作为新兴的老龄产业成为了不健全市场经济制度体系的牺牲品之一,由于老年人的特殊性,在老年产品中“假、骗”成了主旋律,导致公众对老年服务产品普遍抱有怀疑态度,严重损害了老年产品的社会认可度和信任度;老年产业规划监管不到位或者没有监管,老龄产业的发展处于混乱的自由发展状态。由于市场机制的不健全,老龄产业在市场准入、行业指导、运营监管等方面缺乏监管,难以在老年产业内形成统一的行业服务标准。没有了行业标准的监督,再加上老年行业自律欠缺,并且相关部门没能对老龄产业进行服务质量评定和监控,导致老龄产业的社会名声差,市场接受度低,老龄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挑战。

(四)缺乏专业人才,老龄产业发展乏力

老年产业涉及到老年学、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各方面的知识,只有了解老年人的个性特征、老年人心理、老年人市场需求、老年人活动策划等方面的情况,才能开发出适合老年人的产品、项目,才能促进老年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从当前老龄产业的从业人员素质来看,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都比较低,一方面是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老年行业是侍候人的行业,高素质人才不愿意从事这个行业;另一方面,老年产业发展落后,老年行业的待遇低,社会接受度差,因而现有的老年服务产业从业人员大多是进城务工的农村妇女和城镇下岗再就业人员,他们普遍年龄大、文化水平低,没有相应的专业技能支撑。从老龄产业人员的技能培养方面看,当前我国还没有建立强制的行业从业准入制度,企业投资者为节省成本增加收益,再加上涉老行业不愿意对服务人员出资培训,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从业者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进程。另外开设老年产业专业课程的高校和培训机构极少,培养的人才不但难以适应老龄产业发展的用工需求,更难以适应老龄产业大发展的需要。老龄产业专业人才的缺乏必将成为制约老龄产业健康发展的瓶颈。

人口老龄化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老龄产业的战略机遇期。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老年消费群体,这是一个正在迅速膨胀、极具开发潜力的市场,对于当前中国不断扩大内需、创造就业机会从而刺激经济平稳、快速、可持续增长是一个有利因素。老龄产业的发展大有可为。

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资助项目。(项目编号:10SB089)

[1] 魏太星.现代老年学[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2.66.

[2] 张俊浦.社会养老体系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11,(6):35.

[3] 郑建娟.我国社区养老的现状和发展思路[J].商业研究,2005,(12):43.

[4] 张俊浦.老年产业的发展障碍及对策分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2012,(9):78.

猜你喜欢
老龄养老老年人
《老龄科学研究》(月刊)欢迎订阅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老龄苹果园“三改三减”技术措施推广
莱阳茌梨老龄园整形修剪存在问题及树形改造
养生不是养老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