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与困境分析

2013-08-15 00:51王末义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经济企业发展

□王末义

(太原市热力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1)

我国中小企业经过改革开放至今已有三十余年的成长,已逐步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支主力军。在稳定税收、安排就业、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等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的中小企业在经历市场经济大潮的锤炼中,有着顽强的生命力,经过不断发展充实,已经占据国民经济半壁江山,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诸多方面表现突出。

1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1.1 中小企业在数量上处于优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近5 000万户,其中个体工商户4 000多万户,中小企业占全国工商登记注册企业总数的99%,就业人口占80%左右,在新增就业机会中占90%。可以看到,在我国国民经济中,中小企业正在迅速发展,在数量上已处于绝对优势,并逐步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2 中小企业是经济成长的支持力量

据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2年,我国中小企业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价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缴纳税额占50%左右,此外,我国每年的发明专利、技术创新成果、新产品开发项目,分别有65%、75%、80%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这足以说明中小企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非常大,并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也是未来带动我国市场经济活力的主要力量。

1.3 中小企业是出口创汇的主要来源

在我国,中小企业在出口贸易中占据的份额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在逐步扩大。1990年以前,我国从事出口的乡镇企业数量不足6万家,2009年这一数值已上升为16万多家,上涨幅度约为180%。而贸易量则从485亿多元上升到32 000亿多元,上涨幅度约65倍。自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小企业充分发挥其灵活的优势特点,产品种类也由原先的单一低端产品逐步向多元化高附加值产品转变。2009年出口商品的种类达到150种以上,数量和质量也在逐年好转,成为我国外汇的主要来源。

2 我国中小企业目前困境所在

多年来,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已得到了各国政府的广泛认可,而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也引起各国政府高度关注。中小企业如何摆脱困境已成为业界的一个新课题。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已经对其进一步可持续发展产生严重阻碍。主要表现为:

2.1 国际市场萎缩,国内市场变数不定,造成经营环境不好,竞争激烈

据统计,本次金融危机以前,我国每年的产品出口保持20%以上的增长幅度,而金融危机爆发当年已下降为8%左右,尤其受国际进口市场萎缩影响,我国中小企业出口呈连续下降态势,部分企业被迫将外销产品转为内销,造成国内同行间过度竞争,效益下滑严重。2012年,由某公司发起的“中小企业经营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复杂的经营环境是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半数以上的企业主对当前的经济环境表示担忧。

2.2 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企业净利润锐减

众所周知,劳动力成本曾经是当今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优势。但这一现象正在发生改变。2010年以来,随着工资改革全面铺开,全国各省市最低工资标准逐年上调,加之近几年人民币汇率持续上升,以及《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也是造成成本上升的原因。而人力成本是企业控制成本的难题,表现为对现有和原有利润的侵蚀,严重者直接导致企业亏损和国际市场的丢失。

2.3 企业经营面临转型与挑战

目前,我国正处于全力推动经济转型、加快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经济产业正在努力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业转变。经济结构也在慢慢转向“创新、绿色、环保”的新主题。作为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重要力量的中小企业虽然发展迅速,但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而产品的升级将是未来企业面临的最直接的问题。

2.4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长期以来一直是困挠企业发展的一个难题。其原因是:多数企业规模不大、效益不稳定,对资金缺乏吸引力;我国金融行业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市场化、商业化程度不高,导致有选择性的放贷;信用担保机制缺乏,现有担保机构无法与各大银行形成共担机制;相关制度不健全,良好的市场秩序和金融体系结构没有形成。此外,现有法规与形势不相适应,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小企业的融资。2013年这种状况仍将延续。

2.5 管理问题普遍存在

中小企业管理现状不容乐观。据统计,中国注册的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仅2.9岁,而日本企业平均寿命为30年,世界500强企业的平均寿命为40年。形成这一巨大差距的主要原因,就是有大量企业缺乏适应现代企业经营理念的管理者。由于管理的粗放式、决策的盲目性和主观性,导致一些企业尤其是家族式企业产权不够明晰、权责不够明确、财务管理不够规范,并最终影响企业对市场的把握和决策的科学性。如果管理不能及时跟进,“腰折”只是时间问题。

此外,中小企业在专业服务业领域缺乏人才,尤其是“缺乏好的中高层管理人员”是人事管理中最突出的问题。

3 推进中小企业经济复苏策略

为改善我国中小企业经营环境,我国早在2003年就颁布施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其中所涉及的资金、创业、技术创新、市场培育、保障就业等方面都有了明确的规定,也使中小企业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中小企业的发展事关国家稳定和全社会就业等诸多实际问题。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不好,职工没有收入来源,拉动内需就无从谈起,经济的持续稳步发展也就无从谈起。因为没有中小企业的复苏,就不可能有社会整个经济的复苏。因此,全社会必须行动起来,开始重视和扶持中小企业。同时,中小企业自身也要正视面临的困境,冷静应对。笔者认为,要支持中小企业尽快走上健康发展道路,政府要提供相应的扶持政策和服务保障,为中小企业摆脱发展困境创造宽松环境。

3.1 加大税收调控和财政支持力度

依据《中小企业促进法》,制定相关税收政策措施,积极发挥税收政策在拉动投资、扩大出口、促进转型和产业升级等方面的正面促进作用,尽量减少税收政策调控的滞后性、局限性等负面作用。同时,借鉴国际上税收政策扶持中小企业的相关经验,按照国家宏观调控要求,积极建立助推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在税收层面,切实帮助中小企业摆脱生产经营困难,由财政及相关部门设立专项用于支持各地中小企业发展的政府性基金,用于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及促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等。

3.2 加大融资力度

切实改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和信用担保机制。通过建立相关法规保障体系,制定完善中小企业担保、融资、投资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使中小企业融资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可适时建立依靠民间资本参股的小型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服务;适度调整政策当中对中小企业的种种限制和歧视,通过完善银行信用等级的评定标准,降低行业对中小企业的准入限制。增加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小企业贷款。通过试点,提高企业各类债券发行规模。积极推进创业板市场,加快完善中小企业板。

3.3 推进中小企业实现信息化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将有助于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管理成本。积极运用网络等新的营销渠道,使企业缩短销售流程,降低营销费用,增强企业盈利能力的同时,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同时企业自身也要通过市场的信息化在产品质量、安全卫生、技术标准等方面加强与国际接轨。此外,通过建立企业门户网站等方式展示企业及品牌形象。

3.4 提高内部经营管理水平

由于中小企业普遍缺乏精通现代企业经营理念的高级管理人才,致使企业管理常常处于文字和标题化。当前,科学的企业管理已经成为企业实现长久持续赢利能力的重要保障。无论是人、财、物的管理,还是制度的管理,中小企业都应着眼长远和未来,通过校企结合,实现产、学、研结合等多种方式,通过建立更加完善的用人机制和绩效考核制度来留住人才,让企业永葆活力。同时,中小企业应当与时俱进,根据客户和市场的需求,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并最终转化为生产力和盈利水平。

2013年是“十二五”的重要一年,也是中小企业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中小企业转型发展引起了各方的空前关注,国家的一系列专项扶持政策相继出台,其中“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已颁布实施。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新经济革命的不断深化,经济界普遍认为,中小企业在产品升级、产业结构转换的过程中,扮演着加快市场经济进程、扩大就业、推进技术创新的角色。我们要在谋取企业快速、持续发展同时,提倡加快培养一大批中小企业的创业者和管理者,并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和学习型管理者的理念,切实为中小企业在创业与创新,二次创业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

[1]李 臣.浅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2011(02).

[2]侯荣涛.中小企业发展研究报告[J].企业研究,2012(06).

[3]宋松林.中小企业知识型员工流失问题分析及对策[J].职业圈,2007(18).

[4]潘刘洋.论我国中小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及对策[J].时代金融,2012(03).

[5]陈乃醒.中小企业发展与预测[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6]胡海华.如何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J].江汉论坛,2009(09).

[7]李子彬.充分认识中小企业的地位和作用[J].求是,2009(08).

[8]苏 强,赵卫东,王成仁.2012年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形势前瞻[J].中国中小企业,2012(01).

猜你喜欢
经济企业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企业
企业
企业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