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PON 技术之研究与分析

2013-08-15 00:51□常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接入网无源光纤

□常 娟

(山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9)

现有的光通信网络中,接入网已经成为整个通信网络的“瓶颈”。如何解决这个"瓶颈"问题已经成为专家学者们以及各大设备商和运营商关注的焦点。在这种情况下,无源光网络(PON)技术开始浮出水面,并以其优势给人们解决这一问题带来了很多的便利。

进入2009年,运营商的重组使得国内三大运营商开始进入全业务运营时代,运营商之间宽带的竞争也更加激烈。3G 网络业务的快速发展,使得高速无线宽带给有线宽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也进一步促进了传统固网宽带接入的提速和“光进铜退”战略的实施。

近些年来,互联网和多媒体新兴业务的不断涌现以及宽带用户的持续增长,对运营商承载网特别是最后一公里接入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光进铜退”已经成为运营商的共识,作为下一代接入技术的PON 已经成为实现FTTx 的主流选择。为实现全业务运营,打造一个有市场竞争力,可运营、可管理、可盈利,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全业务接入网,国内三大运营商对PON 的建设步伐全面提速。以EPON/GPON 为代表的PON 技术是运营商进入全业务运营时代的最佳宽带光接入技术。

1 PON 简介

PON 主要有两种技术:EPON、GPON。本文将对这两种主流技术进行详细的研究与分析。

PON(Passive Optical Network)无源光网络是一种在接入网侧OLT 与ONU 之间全部采用光网络的一种组织架构。无源即“无电源”。原先的网络都是采用铜缆,三层/二层交换机做汇聚的一种网络结构,由此带来的是电的损耗,机房的租赁、建设,中间承载设备的维护、管理等等。

光缆与铜缆各有优点,但是随着光缆价格的降低以及用户对带宽要求的成倍增长,光缆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市场应用前景。在某些特定的环境里,与铜线相比,光纤有一些独到的优点,其中之一就是光纤传输可以抵抗电磁干扰。出于对安全性的考虑,有些机构团体也会选择光纤。光纤是一种非常安全的传输介质,光纤传输不会有电磁泄漏问题,但是铜线传输时会泄漏。正因为有了光纤技术的普及发展,才有了PON 的推出。PON 技术的出现,又一次将接入网技术带入一个新的高潮。

PON 是APON/BPON、EPON、GPON 等多种技术的统称,各种PON 技术的主要差异在于采用了不同的技术,另外还有几种新的PON 技术,如WDMPON 和Long Reach PONLR-PON),WDM-PON 目前主要在韩国KT 有部分应用(10 万线规模,不到5万用户),Long Reach PON 目前还出于预研和理论探索阶段。APON/BPON 基本上属于一种过渡性技术,EPON/GPON 是目前的主流技术。

2 EPON、GPON 之对比

EPON(Ethernet PON)以太无源光网络,GPON(Gigabit-Capable PON)吉比特无源光网络。EPON是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定义的一种标准;GPON 是ITU(International Telegraph Union,国际电报联盟)和FSAN(Full Service Access Networks,全业务接入网论坛)组织定义的一种标准。GPON 是基于ATM 技术之上发展而来,EPON 是基于以太网、IP 技术之上发展而来。我们先将ATM 与IP 技术进行一个简短的分析:ATM 技术是电信思想的体现,网络可靠、可管理、以路为中心;IP 技术是计算机思想的体现,网络可用、尽力而为(Besteffort)、以端为中心。这两种技术都得到了电信行业、IT 行业的广泛重视。但由于ATM 技术的复杂性,逐渐被IP 技术所取而代之。

2.1 EPON

EPON:共享带宽,不在线的用户不占有资源;所有在线用户共享资源。资源利用率更高。GPON:固定带宽,有QOS 保证,但不在线用户仍占有资源,资源利用率低。GPON:OLT 上行仍要连接到基于IP的数据设备,增加了ATM-IP 的转换过程,效率低。

选择EPON 还是选择GPON,是运营商颇具争议的一个话题,我们还是用事实来说话:EPON 在全球已经得到规模应用,截至2012年1 月,总量超过9000 万线。GPON 仅分布在北美和西欧,占PON比例不到10%。北美、西欧之所以选择GPON,是考虑到其原有的网络基础,是为了兼容现有网络中的ATM 设备,因为北美、西欧宽带起步较早,大都采用ATM 技术。中、日、韩等新兴地区,没有原有网络的负担,均选择EPON。

从产业成熟度来讲,EPON 国际标准完善,国内已有统一行业标准。GPON 国际标准不完善,国内无企业、行业标准,设备成熟度有待考验。EPON 具有规模化优势,GPON 目前面临两个问题:一个是互通性的测试,一个是成本。

2.2 GPON

GPON 不符合全IP 发展方向、产业链不健全、演进路线不确定,主流西欧北美运营商FT、Telefonica、TI 等已停止试点,转而考虑下一代PON 技术。国内主要的固网运营商也不约而同的将EPON 技术作为当前最为主要的FTTX(光纤接入)的主要技术,对GPON 则进行谨慎的试点和测试。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GPON 本身具有的三大优势:传输距离远、分光比大、带宽高。EPON 为了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推出了10G EPON。从技术演进方向来看,EPON 的下一代技术10G EPON 已经有了标准,并在某些地区有了商用网络,EPON 可以平滑演进到10G EPON,从而为运营商节省投资,降低CAPAX,OPEX,而GPON 的演进方向还不明朗。10G EPON 和EPON 具有一脉相承的标准定义。IEEE 802.3av 在波长规划、控制协议和管理机制等方面都进行了完善的考虑,10G EPON 几乎完全继承了现有的EPON 标准。

现今的传统固网运营商可将GPON 定位于FTTH 技术;在FTTB 领域,基于成本考虑,更倾向于EPON 技术。

2.3 10G-EPON

10G EPON 标准有两种,其一1Gbit/s 上行、10Gbit/s 下行,其二上下行均为10Gbit/s,前者由于上下带宽偏差太大,业务发展模式模糊,而没有得到运营商的重点发展。后者由于光模块价格昂贵,远远超过市场承受,所以10G EPON 离真正的商用还是有一段距离。

2011年电信运营商和广电PON 招标,EPON 依然处于市场领先地位。

从2009年中国电信大规模EPON 招标,到现在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2012年集采,EPON 在市场上占有的位置依然十分牢固。EPON 地位坚固,主要是由于集中成熟的产业链和更广泛的应用环境。EPON 产业链优势明显体现在有FTTx 产业联盟为主导的产业集群,2011年,在EPON 市场需求几倍增长的时候,EPON 供货依然十分稳定,EPON 产业实力可见一斑。

在国家启动三网融合业务之际,利用PON 实施的三网融合又创造了很大市场。从技术角度来讲,EPON,GPON 在与EOC 的融合上并无异议,但是广电产业链上的厂商目前都以生产EPON 设备为主,未来GPON 打入广电产业链还需要市场和政策的进一步推动,也就是说,广电产业链的特殊性使EPON占领了先机。

3 下一代PON 技术

本文主要介绍的两种技术EPON、GPON 实际上都可以归类为功率分割型无源光网络(PSPON),还有一种波分复用型无源光网络(WDM-PON)在这里也简单介绍一下。

目前的PON 技术主要分为两大类:无源光网络(TDM-PON)和基于波分复用无源光网络(WDMPON),其中,TDM-PON 的带宽为用户共享,实质上限制了每个用户的可用带宽。WDM-PON 技术实际是虚拟的点对点的通信,能充分利用光纤巨大的带宽资源。

WDM- PON 是将波分复用技术运用在PON中,光分路器通过识别OLT 发出各种波长,将信号分配到各路ONU。WDM-PON 结合了WDM 技术和PON 拓扑结构的优点,日益成为一种高性能的接入方式。目前,WDM-PON 系统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器件成本过高,多数仍处于实验室的理论研究阶段。虽然WDM-PON 技术还不稳定,但随着相关器件技术的成熟和用户带宽需求的增长,将推动业界和市场对WDM-PON 技术的持续关注。

4 编后话

如今,EPON、GPON 其实不是一对竞争对手,运营商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更何况现在好多设备厂家都已经推出EPON、GPON 共平台设备,从而使组网更灵活。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10G EPON,10G GPON 的推出,市场的演进,读者对EPON,GPON 会有一种更加深刻的理解。

[1]Kim KS.On the evolution of PON-based FTTH solutions[J].Proceedings of the 6th Joint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ciences,2002(6) :1402-1405.

[2]Grobe K,Elbers JP.PON in adolescence:From TDMA to WDM-PON[J].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2008,46(1) :26-34.

[3]Frigo NJ,Iannone PP,Magill PD,et al.A 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ed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with Cost-Shared Components[J].IEEE Photonics Technology Letters,1994,6(11) :1365-1367.

[4]Kim H,Hwang J,Yoo M.A cost-efficient WDM-PON architecture supporting dynamic wavelength and time slot allocation[J].ICACT,2007(3) :1564-1568.

[5]Payoux F,Chanclou P,Genay N.WDM-PON with colorless ONUs[C].OFC/NFOEC,2007.

[6]许宗幸,曾庆济.PON 技术浅析[J].计算机与网络,1998(12).

[7]柏荣刚.无线传感器网络节能协议和算法的研究[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

[8]钱 颖.无线网络资源管理的跨层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7.

猜你喜欢
接入网无源光纤
FIBBR King-A系列HDMI光纤线
一种三相无源逆变电源供电方案设计
高品质的忠实还原 FIBBR Ultra Pro2 HDMI光纤线
一条光纤HDMI线的诞生长飞/长芯盛FIBBR工厂走访实录
有线接入网技术在铁路通信工程中的应用
全国产1550nm 窄脉宽光纤放大器
基于PCH模型的航天器姿态无源控制
无源互调干扰对TD-LTE系统的影响研究
新型无源无损软开关Cuk变换器的研制
通过骨干网对接入网业务进行保护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