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高职数学课程提高学生数学素养途径研究

2013-08-15 00:51郭廷花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边际数学课程素养

□郭廷花

(山西金融职业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8)

1 现状分析

1.1 对数学素养的分析

数学素养PISA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是一种个人能力,学生能确定并理解数学在社会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得出有充分根据的数学判断,能够有效地运用数学,这是作为一个有创新精神、关心他人和有思想的公民,适应当前及未来生活所必须的数学能力。这是国际上对数学素养的界定。国内不同学者与专家也在研究这一问题,譬如王子兴在《论数学素养》一文中总结出关于数学素养的一般认识和数学素养涵盖的五个要素。郭思乐的观点是:“数学教育的意义在于用科学自身的品质陶冶人,启迪人,充实人,促使人的素质全面发展。”唐瑞芬等的观点是信息社会的公民,“必然需要更多的数学知识,更好的数学理解能力,特别是具备继续学习、不断丰富与充实自己、以适应社会与改造社会的能力。”又由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使得高职数学教学有别于初等数学教学,有别于普通高校数学教学。“高职教育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级技术人才”。因此,进行高职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已是迫在眉睫。

1.2 高职数学课程的现状

随着高职教育体制的改革,高职院校的在校生层次不齐;随着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模式的转变;随着“工学结合”、“基于工作过程”等教学模式的推广,作为重要公共基础课的数学课程,在课程设置、教学时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很多高职院校的高职数学课程基本处于可有可无、教学时数不断减少、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的状态。在此现状下,学校对课程的教学改革不满意、专业课教师对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不满意、数学教师对数学课程的发展不满意。教学内容是课程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为了更好地推进高职数学改革,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研究高职数学课程的改革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2 探索提高数学素养的途径

2.1 重构高职数学课程体系

基于“服务”的指导思想,结合高职教育的基本原则,精选课程内容,科学整合课程内容,巧妙编排内容顺序。课程内容的整合与顺序的安排如何,将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及教学方法的选择。借鉴许多优秀的教材,整合课程内容,编排内容顺序,可以按“案例(问题)提出——分析研讨建立数学模型(概念、方法)——解决问题——数学理论(工具)推广应用”的思路进行。下面给出一个模块化的案例——边际分析典型案例。

问题提出:有一个房地产老板投资5000 万元建一栋30 层的房子,预期投资回报率25%,但建到第29 层的时候没钱了,于是他就到民间放贷人那里借了500 万元,月息为5%(如果折算成年息就是60%,这样的利息绝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现实存在的)。这样高的利息,房地产老板做的合理吗?

问题分析:房地产老板有了这500 万就能把房子盖好,否则,血本无归了。再进一步用数学知识中的边际分析法去研究。5000 ×25%-500 ×5% ×6=1100 万元,房地产老板是合理的。

数学理论:边际收益,边际利润。

推广应用:在经济问题中设计“边际”的量非常多,如边际需求、边际产量、边际税率等。

虽然基于“服务”的理念架构的数学教材具备“经济特色”,但编写一本合理的数学教材并非易事,这对数学教师的要求并不仅仅停留在数学理论上面,而是数学应用方面的研究。如果有了“刀”,怎么用?这是另一个关键环节,那就是教师的“教”。

2.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俗话说:“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因此,教师必须练就一身好功夫,这样交给社会的才是合格且优秀的“产品”。教师练什么功夫?

2.2.1 更新观念,加强自身思想建设

俗话说:“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数学教育在高职教育中具有的两大功能:“育智与实用”。一方面,在高职教育中,数学教育要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并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准备好必要的数学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作为职业教育的组成内容,数学教育又要为学生的工作实践与社会实践提供实用的理论工具。透视现行的高职数学教育,我们不难发现,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数学教师基本上停留于呆板地传授理论性的知识。因此,作为数学教育者要深刻领悟数学素养的涵义与高职教育的目标。

2.2.2 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俗话说“打铁先得自身硬”。因为现在的教师不能只充当“教书匠”的角色,教师应以高水平的学识为基础,建立广博和精深相统一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具有更开阔的教学视野和更高的教学设计能力,不断提高授课水平。

首先,加强数学文化的学习。数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精深的文化,她是哲学,能够开启人们的智慧之门;她是美学,能给人们丰富的艺术感受。人类许多智慧的结晶也是数学应用的辉煌成就。闻名于世的三峡工程也不例外。当数学教师把数学文化的魅力渗入教材、融入教学、进入课堂时,数学就会更加平易近人,数学就会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喜欢。譬如,学生手机上玩的“一笔画”游戏,其实是欧拉图,如果在课余时间把这个很简单的理论一说,学生就觉得数学这么神奇,慢慢就觉得数学也没那么枯燥无味了。

其次,加强数学软件的学习。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数学正从幕后走向台前,数学和计算机技术的结合使得数学能够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同时,也为数学发展开拓了广阔的前景。我国已在1995年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计划中把“数学实验”列为非数学类专业的数学基础课之一。数学实验是使用数学软件,用数学的方法来学习掌握数学知识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数学教学形式。数学软件的学习不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而且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主要途径。近几年来,我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的实践已充分证明,数学实验有助于促进实际工作中所需要的综合能力的培养。今年我校参加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三天紧张的比赛,教师和学生都深有感受,一位学生说:“三天的学习比三年还多。”而我从中体会到团队的力量,为以后的组织教学打下基础。

最后,教学方法的提炼。好的教学方法不是唯一的,但不管采用哪一种教学方法,都应具备这样的特点: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达到先想学、继而会学的境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著名学者顾沛教授将在2013年学术年会上做的报告为:数学基础教育的“双基”如何发展为“四基”(双基是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四基是再加上“基本思想”和“基本经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基本思想、基本经验要提上日程。譬如:幂集的概念,给定集合A,由集合A 的所有子集为元素组成的集合。分两部进行讲授:第一部分,强调这一概念有两个关键地方,首先它仍然是集合,再者它的元素是所有的子集。第二部分,学生练习,求一个给定集合的幂集。结果,正确的很少,错误的居多,连子集也写不完全。我开始反思,为什么这是高一最开始的,也是最简单的内容,学生都做得不严密?几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只学,不总结,不归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把数学知识讲明白后,应抛开这些理论,上升到一定高度提炼其中的内涵与实质,这才会让学生终身收益。

总之,作数学教师要积极投身到教学改革中去,成为终身的学习者、研究者和实践者。

3 结束语

高职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一方面使高职数学教学不仅仅是为了知识、技能和思维的传授,而应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促使人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使高职数学教学更适应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即为学生的应用与实践而教。高职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因此要不断地探索,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职业技术人才服务。

[1]干国胜,冯兴山,范 光.关于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101-102.

[2]张淑华.以服务的理念重构高职数学课程体系[J].辽宁教育研究,2008(4) :63-65.

[3]王子兴.论数学素养[J].数学通报,2002(1) :6-9.

猜你喜欢
边际数学课程素养
基于在线教育技术下的大学数学课程预习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浅谈高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超可加对策的边际等分集
追求骑行训练的边际收益
社会治理的边际成本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