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敏感的社会工作方法介入家庭服务的新尝试——以“人口社工”系列项目为例

2013-08-15 00:55崔效辉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3年6期
关键词:农村妇女计生社工

崔效辉

(南京邮电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210042)

家庭服务是社会工作的传统工作领域,中国政府曾经设有专门的部门即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来开展该领域的管理与服务工作,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实质上是家庭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社会工作职业化与专业化的进程中,社会工作近年来开始尝试进入家庭服务领域,由原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与香港乐施会合作的“人口社工”系列项目①是一个在此领域中的新尝试。

一、社会性别敏感的社会工作方法

自2008年开始,原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与乐施会合作,在甘肃河西地区的酒泉、张掖等地合作开展“在人口与计划生育领域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家庭建设中引入社会性别敏感的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项目,该项目后又陆续扩展到甘肃陇南、河南洛阳等地。该系列项目聚焦于两个目标:一是尝试把性别敏感的社会工作方法引入人口计生领域、培养职业化的计生工作者即“人口社工”;二是通过对农村妇女进行“赋权”,推动新农村、新家庭建设。

(一)社会性别与社会性别敏感

所谓社会性别是指社会对两性及两性关系的期待、要求和评价,这种期待、要求和评价是一种社会建构,受经济与社会发展阶段、文化、宗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1]社会性别理论强调两性的生理差异并不足以直接导致两性社会地位的差异,而是由社会结构或社会制度规定男女两性的不同角色,并使其合理化。因此,女性的弱势地位主要是由社会构建出来的,而非是基础生理差别产生的。无论是在社会生活还是在家庭生活中,男人常常是与经济实力、政治权力紧密相连而居于主导地位,他们的付出都会与地位、权力增长相连,最终也将由金钱指标显示。女性则处于协助服从的位置,而且大量的付出(如生育养育子女家务劳动等)是没有报酬的,其价值被淡化、被忽略,或被冠予“奉献”这样的美妙名词。[2]

社会性别意识指对社会性别关系的自觉认识。社会性别敏感是指在观察、分析和处理事务时,能够注意到两性群体的不同处境和不同利益,并采取措施和行动推动变革,以增进性别平等。社会性别理论为分析各种问题提供了新的工具、视角,有助于在制定、修改公共服务政策时提升对性别不平等现状的敏感度。

“人口社工”系列项目始终贯穿着社会性别敏感这个“轴线”,力求让参与项目的计生工作者能够在工作中把社会性别意识作为一种重要的审视问题的视角;在对农村妇女的赋权过程中,能够让她们了解不同于生理性别的社会性别,能够接受性别平等意识并身体力行。

(二)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

项目以参与式培训作为项目启动后的首要工作,对项目地区的村、乡镇、县的计生工作者及项目覆盖区域的农村妇女骨干进行性别敏感的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培训。对计生工作者而言,通过培训使得该群体了解社会性别意识与社会工作方法,以便在开展项目时能够运用性别敏感的社会工作方法,同时能够为农村妇女小组的活动提供必要的理解与支持;对农村妇女这个群体,项目则支持妇女骨干在村里举办“农村妇女小组”,通过妇女小组来实现农村妇女参与公共事务、开展健康促进、权益维护、婚姻家庭危机干预等目标,促进妇女主体性意识提高,在推动新农村、新家庭的建设中显现能力与智慧。在甘肃陇南项目中,除农村妇女小组活动以外,结合当地实际,项目增加了“小额贷款”的内容,鼓励村里的妇女在灾后重建中以妇女小组的形式开展经营性活动,增加收入。在河南洛阳项目中,则增加了“民众戏剧”“男性参与”等社区工作方法来扩大项目成效。

性别敏感的社会工作方法是指把社会性别意识贯穿到社会工作方法中来,在使用社会工作方法服务于目标人群时能够保持性别敏感度,清醒地意识到社会性别不平等的现状主要是一种社会的建构,并力求改变这种社会建构,倡导新型的两性平等的社会政策、社会文化。与其他社会工作方法相比,其特点是其独特的性别视角以及在工作中时刻关注两性平等,并力图在服务过程中促进女性参与。性别敏感的社会工作方法在服务于家庭、妇女、青少年等人群时,是一种有效、实用的工作方法。

二、把性别敏感的社会工作方法引入人口计生领域的必要性

把性别敏感的社会工作方法引入人口计生领域主要是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人口计生工作转型的需要

人口与计生工作的转型既是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也是人口与计生工作本身发展的需要。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基于国际先进经验同中国社会的变迁相结合,原国家人口计生委倡导和引领了人口计生领域中许多有益的探索,特别是在计划生育工作中引入了“知情选择”和“优质服务”等工作方法与工作内容的创新,在推动公民权益维护、倡导社会性别平等、扩展公共服务等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为适应人口与计生工作逐步从主要控制人口数量转移到在控制人口数量的同时,工作重心转为注重提升人口质量、改善人口结构,尝试采用以维护权利为基础的工作方法,强调计生工作要更多地为目标人群提供服务。为改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及其成员的生活品质,原国家人口计生委还积极参与新农村与新家庭建设,致力于通过提供保健服务、促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并使之惠及家庭、妇女,以达到促进性别平等、家庭和谐和社会公平的目标。[3]在计生工作的转型过程中,因为性别敏感的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非常契合人口计生工作的转型需要,因此原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尝试把性别敏感的社会工作的理念与方法引入到人口与计生工作中。

(二)人口计生工作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

随着30年来改革开放积累的某些深层次矛盾日渐显露,推进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被政府视为应对这些深层次矛盾的需要。为了推进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中共中央在2006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该决议以专门篇幅阐述了社会工作的问题,提出要“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要求政府部门学会用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来管理社会事业,首次明确地将社会工作专业理念方法与构建和谐社会紧密结合。人口计生工作在本质上就是一种社会工作,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将性别敏感的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引入到人口计生工作中来,实现其主要工作理念与工作方法的转变,即把以行政控制为主的工作方法逐步转变为以优质服务为主的工作方法。以知情选择、奖励扶助等为主要内容的计生工作将对和谐社会建设、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和谐社会建设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社会性别敏感的社会工作方法如何介入人口计生工作

原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国际合作司在推行国际合作中,比较充分地了解推动性别平等对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巨大意义,在中央政府提出建立规模宏大的社会工作者队伍、推进社会工作职业化进程后,即着手考虑如何能把社会性别敏感的社会工作方法引入人口计生工作中来。在经过与项目资助方、专家学者、地方政府的多方交流、协商后,原“国家人口委”国际合作司设计了这个以社会性别敏感为轴线、以妇女小组为主要形式的“社会性别敏感的社会工作项目”。

项目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在人口计生工作中引入社会性别敏感的社会工作方法,要求经过培训后的计生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增强社会性别意识,尝试使用社会工作的方法;二是对基层计生干部、村妇女主任及妇女骨干进行性别敏感的社会工作方法培训,然后由各村的妇女骨干在计生干部和妇女主任的支持下,开展以“改善生殖健康、推动性别平等、促进社区公共事务参与、建构和谐家庭关系”等为主要内容的妇女小组活动。

社会性别敏感的社会工作方法介入人口计生工作的主要方法有培训、设计、干预、督导及再培训、改进、评估、总结、推广。在首期项目完成以后,后续项目根据已有的项目经验及新项目区的实际情况,对项目内容做出适当的调整,工作方法也由“农村妇女小组”,转向小组工作方法与社区工作方法并用。

四、社会性别敏感的社会工作方法项目的概况与成效

(一)项目概况

“人口社工”系列项目的内容主要是把社会性别敏感的社会工作方法引进人口计生工作,“赋权”农村妇女,推动其积极参与农村社区公共事务、倡导社会性别平等、促进妇女维护自身权益等。各期项目内容都贯穿“性别敏感”这一轴线,在工作方法和项目内容上又有所变化。

1.河西(酒泉、张掖两市)项目

河西项目聚焦于“农村妇女小组”,该项目自2008年4月至2009年10月,项目为期1年半,项目覆盖区域是酒泉市金塔县的边沟村、三弯沟村、张掖市的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的营盘村、榆木庄村,项目的主要内容是开展农村妇女小组活动。②

2.陇南项目

陇南项目自2009年8月至2012年10月,历时3年,项目辐射陇南市武都区、徽县、两当县12个行政村。陇南项目将性别敏感的社会工作方法用于灾后文化重建与社区建设,以妇女小组为主要工作方法,从个人、家庭、社区各层面重建相互关系,以改善健康和生活为切入点,协助妇女在灾后重建中发挥主体性作用。陇南项目增加了小额贷款及其相关的培训内容。③

3.洛阳项目

洛阳项目自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历时2年。项目覆盖洛阳市洛龙区安乐村、水磨村、郑村、中岗村及3个城市社区,这是“人口社工”项目首次在城市社区进行尝试。项目聚焦于妇女参与“社会发展”,在两性关系、生殖健康服务与促进妇女参与公共事务等,洛阳项目引入了“男性参与”的内容。④

(二)项目取得的成效

社会性别平等和社会工作在实践中的功能及魅力证明了具有社会性别敏感的社会工作可以带来个人、家庭、社区、环境及文化的改变,也带来相应的工作机制、社会政策的初步改变。项目成效显著,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促进了项目地区家庭服务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的转变

通过运用社会性别敏感的社会工作的工作理念与工作方法,计生工作者发现社会性别敏感的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有助于推动日常工作,其工作方法更容易被服务对象接受,与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转型要求不谋而合。

2.为“人口社工”队伍职业化建设做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宝贵的经验

“人口社工”项目目前正处在“试点—探索、创新”阶段,下一步则是“建模—规范、标准”,最后是“拓展—政策、制度建设”,希望藉此能够为家庭服务的转型提供规范化的政策建设。⑤

3.涌现了一批能够热心农村公共事务的“妇女领袖”

经过培训的农村妇女骨干尝试用社会性别敏感的社会工作的理念、价值观和方法,积极主动参与以家庭保健、生殖健康、家庭人际关系改进、村落环境改善等与家庭服务相关的事务。几乎每个项目村都涌现出了热心公益、有亲和力、组织能力强的“妇女领袖”。参加项目活动的妇女表示,与以前相比,她们“敢说话了、想说话了、自信心增加了、愿意帮助别人了、觉得生活有意义了。”⑥

4.项目对农村社区产生了积极影响

项目通过系列活动传播了社会性别意识和两性平等的观念,影响了参加小组活动妇女的丈夫、家人、邻居、朋友,有些项目活动还在村里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项目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家庭关系(主要是夫妻关系和婆媳关系)、邻里关系的积极变化,性别平等及妇女参与农村公共事务也得到认可、认同。⑦

五、社会性别敏感的社会工作方法项目的特色与存在的问题

(一)项目特色

“人口社工”系列项目都以社会性别敏感为活动设计主线、以农村妇女小组(后续项目拓展为社区工作方法)为主要活动方式,由原国家人口与计生委员会及项目省、市、县、乡人口计生部门进行行政推动,香港乐施会提供项目资金并进行监督,项目专家小组提供技术支持、督导与评估。这是一个由政府行政主导、社会组织资助、专家团队支持的一个在家庭服务领域内进行的带有试验性质的社工项目。在项目运作过程中,有一些值得关注的特色。

1.以参与式培训作为项目运行的先导

每期项目实施前都对参与项目的人员进行参与式培训,培训团队主要成员以社工实务能力见长,来自多个专业院校及研究机构。在项目督导、评估中还邀请了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天津大学及原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的专家参与。培训对象包括项目区域的各级计生干部、相关政府部门(农业、卫生及妇联)的工作人员、乡村干部、村妇女骨干。项目中期督导时还会对直接操作项目的计生干部和妇女骨干进行强化培训。

除农村妇女骨干外,培训对象主要来自人口计生部门。专家团队的核心成员都参与项目前期研究、设计,了解培训对象的需求。每次培训之前都进行集体备课,制定培训目标与计划、确定培训方法,然后明确各自的分工、承担的培训内容、扮演的角色。培训者针对学员的实际情况及项目内容,设计了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分组讨论、现场练习、行动设计等多种参与式培训方法。参与式培训注重培训的参与性、互动性、操作性、趣味性,培训对象感到培训形式比较新颖、有趣,参与的积极性比较高。

2.专家团队参与项目设计并提供督导

在项目设计过程中,专家组成员参与项目调查研究、设计,在项目论证过程中,原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合司、项目地域的各级计生部门、香港乐施会项目负责人、专家组成员等反复讨论,修改项目计划。在项目运行过程中,专家团队及时了解项目动态并对项目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诊断、给出改进意见。专家组成员对项目的督导分两个方面:一是利用电脑网络,了解项目进展,指导项目中的活动计划的制定、修改,实际上是一种“远程督导”;二是进行项目中期现场督导,在现场督导时,专家组成员与农村妇女骨干、目标人群等进行直接交流,然后与项目行政管理者、项目资助者等各方进行讨论,以便确定项目推进、完善的具体措施、方法等。

3.将社会性别敏感的内容作为统领项目的核心理念

将社会性别平等、社会性别主流化等社会性别敏感的内容作为统领项目的核心理念。香港乐施会项目负责人要求在活动设计时要始终贯穿社会性别意识,把“赋权”妇女作为项目活动的“灵魂”。在培训过程中,女性学员对“社会性别敏感”的内容比较感兴趣,对男女两性所处的性别不平等现状有较多的感受、认同,男性学员,尤其是年龄偏大、行政级别较高的政府官员对“社会性别”的敏感度相对较低。在项目的培训及实施阶段,社会性别敏感作为项目的灵魂一直贯穿其中。

4.目标人群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比较高

农村妇女骨干参与培训的积极性高、主动性强,培训结束后愿意把所学的方法用到实际活动中来。项目的具体活动吸收农村妇女骨干参与设计,在活动计划完成后,由农村妇女骨干主持项目活动,人口计生工作者则为活动提供必要的支持,这种形式比较容易吸引妇女参与活动,她们感觉到这是“我们自己的活动”。参加小组活动的妇女被要求向丈夫、家人、邻居、朋友解释活动的内容、意义,进行项目理念的倡导,以便获得更广泛的理解、认同与支持。项目中涌现一些热心公益活动、能力比较强、具有凝聚力与亲和力的农村“妇女领袖”。

(二)项目存在的问题

“人口社工”系列项目经过几年的试验,在取得巨大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强控制”与“软方法”之间的矛盾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中的生育目标控制、工作指标考核等与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存在冲突。育龄妇女在生育孩子的数量上没有选择自由,避孕知情选择也遇到抵触,“结扎”依然是农村女性避孕的主要措施。社会工作以人为本的理念、方法与政府对人口出生强控制之间的冲突难以避免。项目参与者,尤其是政府计生部门的政府官员会有“社会工作的方法很好,但在计生工作中难以运用”这样的想法。

2.项目推动力不足

主要以行政手段进行项目推动,中间环节多,缺乏对各级项目负责人的激励机制。项目增加了各级人口计生工作部门的日常工作量,但项目很难给这些部门带来直接或间接的利益。通过做好项目而带来升迁的机遇也比较少,因此,各级项目负责人的积极性、主动性会因人而异。

3.项目效益缺乏可持续性

农村妇女开展项目的积极性高,尤其是村里的妇女骨干,容易认同与接受社会性别敏感的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但是,在项目结束后,如何鼓励农村妇女“自我组织”“自我服务”,并促使农村基层妇女组织化这个问题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项目取得的成效及对农村社区发挥的积极影响,如果没有农村妇女自我组织的支持难以持久。

4.项目主管领导的社会性别敏感度比较低

男性学员,尤其是年龄偏大、行政级别较高的政府官员对“社会性别”的敏感度相对较低。而负责项目推动工作的主要是这些领导,在有限的几天时间里,很难提升这个群体“社会性别”的敏感度,这对项目的推动产生了一些不利的影响。

六、简短的思考

把社会性别敏感的社会工作的理念与方法引入家庭服务领域是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必由之路。

随着国家人口政策的调整,政府的人口与计生部门为顺应、推动这种变化而开始尝试引入社会性别敏感的社会工作的理念与方法,尝试把其部分工作人员变成有资质的“人口社工”。在出生人口数量控制、出生性别比严重失衡等治理方面,政府目前的政策弹性比较小,某些政策还带有一些强制性,这与社会工作的理念与方法存在冲突。

在提升农村妇女的生殖健康水平、推动妇女参与农村公共事务、维护妇女的权利、推动两性平等诸方面,社会工作方法有着突出的优势。[4]

但是,社会工作方法的引入及其作用的发挥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在政府的支持、社会组织及外部专家的帮助下,农村妇女在被“赋权”的过程中,需要孵化出能够进行自我组织、自我服务的本土组织,才能持续性地推动两性平等、促进女性参与农村公共事务、改善家庭生活质量。

“人口社工”系列项目带来了这样的问题:在推动家庭服务工作转型、推动两性平等方面,政府体制内的工作推动如何与体制外社会组织发育形成有机联系?如何支持农村妇女自我组织与自我服务?回答这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试验。“人口社工”系列项目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也许有助对此类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

注释

①原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与乐施会合作的“在人口与计划生育领域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家庭建设中引入社会性别敏感的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项目及后续扩展项目,其中一个重要的项目目标是在人口与计生工作中尝试运用社会工作的理念与方法,探索把部分计生工作者培养为“人口社工”的机制,因此,该系列项目被简称为“人口社工”项目。

②材料来源于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与乐施会项目“在人口与计划生育领域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家庭建设中引入社会性别敏感的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的总结。

③材料来源于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与乐施会“应用社会性别敏感的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重建甘肃地震灾后社区,以促进重建工作关注弱势人群权益及维护妇女权益项目”的总结。

④材料来源于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与乐施会项目“社会性别敏感的社会工作在人口和计生领域的实践:促进男性参与”的概述与评审。

⑤材料来源于谢春明在陇南项目第二次培训讲座的讲稿:“三级放大:持续推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和综合改革”。

⑥材料来源于笔者在金塔、肃南妇女小组活动的督导总结。

⑦材料来源于笔者与晏凤鸣在“社会性别敏感的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在人口与计划生育领域的实践项目”的第二次培训总结报告。

[1]赵艳红,李洋,张东洁.用社会性别意识审视中国女性教育[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104—106.

[2]李洪涛.家庭治疗中的社会性别视角[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0(2):21—24.

[3]汝小美.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若干思考 [EB/OL].(2008-08-04).http://www.china.com.cn/renkou/2008-08/04/content_16128453.htm.

[4]李洪涛.人口与计生领域如何引入社会性别敏感的社会工作——基于一个项目过程[J].社会工作,2010(5):18—23.

猜你喜欢
农村妇女计生社工
青春社工
人口计生法修法获通过明确实施三孩政策
扶贫车间+儿童之家 助力农村妇女本地就业增收
谢翠菊 营造农村妇女“幸福站”
社工
详解人口计生法修改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
卫生计生科教 今年要干这些事
卫生计生整合服务“生生不息”
处境尴尬的医务社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