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知识产权预警机制的反思与完善

2013-08-15 00:43郑晓红
关键词:预警知识产权机制

郑晓红

(1.湖南大学 经济与贸易学院,湖南 长沙 410079;2.湖南工程学院 经济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4)

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科技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全球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国家之间的竞争在经济的竞争之外,更是知识产权抢夺和科学技术的竞争。知识产权和国际贸易的联系更加紧密,发达国家将知识产权看为科技问题、经济问题,甚至是重大政治问题、国际问题。当前发达国家都加强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以及对海外市场知识产权保护和对侵权的清理。特别如美国、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加强自身知识产权的保护和防御外部知识产权威胁。

知识产权制度建立到现在有20 余年,我国也是带着一套较为完善的知识产权制度加入WTO 的。在加入WTO 之后,我国对外贸易总额持续增长,但是同时也发现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存在诸多问题。在2002年伊始,我国就逐渐受到来自经济发达国家的知识产权挑战,不论是高新技术产业领域还是传统工业领域,发达国家通过知识产权战略让我国很多产品陷入知识产权纠纷,尽管经过了国际市场20 多年的锤炼,但是我国面对来自发达国家的知识产权挑战还是应对无力。

我国企业知识产权占有量少、质量低、对知识产权规则理解不足,无论是企业还是公民的知识产权意识不强,作为世界排名第三的贸易大国,我国未来面临的知识产权国际环境将更加严峻,知识产权危机也会更加凸显。在这种背景下,对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预警机制进行研究,对我国的知识产权预警机制现状进行反思,通过借鉴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预警机制建立的经验,从宏观和微观层面,从政府和企业的角度,来完善我国的知识产权预警机制建立,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知识产权预警机制就显得非常重要。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预警机制能够有助于提高我国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和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对我国开展健康、稳定、持久的国际贸易具有重大意义。

一 知识产权预警机制概述和体系划分

当前知识产权预警机制没有一个准确的概念,很多对知识产权预警机制的概括主要是从专利预警的角度出发。在2003年《标准与专利北京国际论坛》上面,国际知识产权局指出:准备建立的专利预警机制会通过审查专利过程、设计专利案件的执法过程、外经外贸活动的动态监测,进而对我国的企业可能遇到的专利障碍、技术和壁垒提出预警,帮助我国企业能及早发现知识产权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大程度避免由于知识产权纠纷引起的经济损失。[1]而我国最高人民法院蒋志培在第22 届世界法律大会上概括知识产权预警机制为“相关政府部门对各个领域专利申请的情况的了解,并且研究出的知识产权发展策略”。[2]而我国经济学学者刘鹏认为,“知识产权预警机制是政府为了为企业创造最好的发展环境,减少不必要的知识产权纠纷,通过对国内外知识产权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等,将有用的信息提供给企业,让企业能够在最短的时间中作出应对策略,尽量将被动应诉转变为主动防御。”[3]

知识产权预警机制的体系划分主要是国家层次、区域层次、行业层次、企业层次。在国家层面上,我国逐渐构建知识产权预警机制,国家层次的知识产权预警机制是高于区域层次、行业层次、企业层次的。国家在搜集相关资料、完善法律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能够充分运用逐渐庞大的专家队伍来建立知识产权预警机制。

而区域层次主要是结合某一个区域的具体发展现状和相关的企业特性,制定适合一定区域的知识产权预警机制,和国家层次的知识产权预警机制相比,区域层次的知识产权预警机制更加具有针对性和适用性。

行业层次的知识产权预警机制是基于特定行业的具体内容,由专门的行业协会搜集和行业有关的知识产权信息指定的。

企业层次的知识产权预警机制,是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的,企业层次的知识产权预警机制是针对性最强的,但是也会存在很多不足。企业由于自身力量的限制,在信息收集、信息的准确性、信息的及时性方面都会存在很大的问题,不能像国家层次、区域层次、行业层次那样有更大的财力、人力、物力去设计和运行知识产权预警机制。

二 知识产权预警机制内容和知识产权预警机制现状

我国在2003年后逐渐启动对知识产权预警机制的建立。知识产权预警机制主要内容包括:(1)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和复审人员在日常的专利审查工作中,对各种案件特征、数据、信息等进行搜集、整理,归纳到知识产权预警机制系统之中;(2)全国各地的知识产权局和法院在对处理的知识产权纠纷案件的特征、数据、问题等输入知识产权预警机制体系;(3)通过联网海关进出口贸易计算机预警系统,对我国的国际贸易中地区动态进行检测,找出贸易量比较高的产品品种。并且对三套计算机预警系统的数据进行动态统计分析,对超过预定的值的信息进行分析,如果一定的信息超过一定预警值的,则发出预警通知。[4]当前我国尚未建立国家层次的知识产权预警机制。在《国际知识产权局2010年工作要点》中只是提出国家知识产权局研究中心承担“提高专利分析和预警能力”,这仅仅是知识产权预警机制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我国一些较大的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如北京、上海、广东、湖北等也提出建立知识产权预警机制,但是没有一个地方已经建成知识产权预警机制,我国建立知识产权预警机制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而在行业层面上一些如工程机械等行业也要建立知识产权预警机制,但是也没有一个行业已经建成知识产权预警机制。

在企业层面上,很少企业建成知识产权预警机制。综合说来我国各个层面要建立知识产权预警机制还需要一定的时日。

当前我国建立知识产权预警机制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1.专业人才方面不足,由于建立知识产权预警机制的专业人才不足,导致建立知识产权预警机制受到很大的专业水平局限。建立知识产权预警机制需要大量的专业、复合型人才,要有法律、经济、知识产权、国际贸易等多个方面的专业知识,而我国从事相关工作的人才主要是侧重于专利方面,知识范围较窄。很多企业甚至没有和知识产权相关的部门与人才。要提高知识产权方面的专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需要有全方面的人才培养计划,但是在目前还面临着很大的困难。

2.成本过高也阻碍了我国知识产权预警机制建立的道路。特别是对于我国的一些中小型企业来说,由于企业自身发展局限更没有建立知识产权预警机制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而知识产权预警机制的建立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而是需要投入时间、精力去建立和管理,投入成本是源源不断的,而投入回报则不是立竿见影。加之知识产权意识在我国并不深入,知识产权预警机制的建立也不会引起很多企业的重视。而对行业协会来说,由于行业协会是民间组织,没有稳定足够的资金来设立知识产权预警机制,加上由于受到行业的限制搜集到的信息只是局限在行业之内,就让我国知识产权预警机制存在困难。

3.我国知识产权的管理机构较为分散,不能够群策群力。我国的知识产权局没有处理全部的知识产权相关的事务,国家商标局管理商标,新闻出版总署管理版权,海关、商务部等也参与知识产权一定的事务,这就造成对知识产权的管理存在混乱和冲突,也造成很多资源不能够合理利用和浪费,对我国知识产权预警机制造成阻碍。

三 建立知识产权预警机制必要性

由于知识产权在贸易中的增值表现,知识产权贸易发展已成为国际贸易中不可忽视的现实,知识产权国际贸易争端在这些贸易争端中所占的比重也呈上升趋势。随着我国的出口贸易迅速发展的同时,无休止的知识产权诉讼接踵而至,从打火机到节能灯、从电池到手机、从空调到汽车、从彩电到电脑、从DVD 到MP3 等等,众多中国企业纷纷遭遇跨国公司设置的知识产权贸易壁垒。据我国商务部的统计,从2005年开始,知识产权贸易壁垒对中国的影响涉及主要的100 类商品,损失已超过2000 亿美元。自2002年以来,我国己连续9年成为美国“337调查”的最大受害国。严重影响我国出口企业在美国的市场地位,增加了企业出口难度,我国的制造业企业受到严重威胁。通过对中国知识产权国际贸易争端现状的研究表明中国知识产权争端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与交易国存在制度差异;有关知识产权的国际协议倾向于发达国家造成南北国家标准不一;企业知识产权创新意识不浓厚,消极应对此类争端;严重缺乏争端预警防范合理解决的国际化专业人才。我国应从上述方面采取相应对策建立知识产权国际贸易争端预警防范机制,以减少与贸易伙伴间知识产权国际贸易争端的发生。近年来,中国企业在海内外市场遭遇知识产权纠纷的消息此起彼伏,知识产权已成为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过程中无法回避的热点问题。所以建立知识产权预警机制就显得尤为必要。

建立知识产权预警机制对我国有切实的好处,主要体现在:

1.能够保障我国国际贸易。在我国加入WTO之后,一方面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一方面我国也遭遇到了很多知识产权诉讼,由于大多数企业没有专利和商标,甚至缺乏知识产权意识,导致我国加入WTO 之后知识产权纠纷不断,并且规模较大。这种情况下我国必须要建立知识产权预警机制,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比如我国DVD 事件等,都显示出我国国际贸易很大程度受到知识产权纠纷的阻碍。建立知识产权预警机制帮助我国企业了解国内外情况,避免出现类似纠纷,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和损失。

2.能够有效预防知识产权纠纷发生。建立知识产权预警机制够有效预防知识产权纠纷发生,由于缺乏知识产权预警机制造成我国很多企业不能够正确认识到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建立了知识产权预警机制可以从源头上预测哪些问题会引起知识产权纠纷,防范和应对我国企业侵犯国外知识产权的行为,有效规避知识产权纠纷。知识产权预警机制帮助我们更好掌握国外的知识产权法律状况,并且为我国企业应对国外企业提起的知识产权诉讼提供帮助和对策。

3.减弱国外知识产权对我国经济技术领域的封锁掌控。建立知识产权预警机制,能够判断跨国集团对我国产业造成的损害和减弱其威胁,判断国外企业对我国产业造成的实质性损害,[5]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4.加强对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知识产权预警机制的建立也能够加强对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由于过去我国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造成我国一些专利和品牌被国外企业抢占注册,让我国丧失知识产权阵地,损害了我国的利益。

5.知识产权预警机制的建立,会直接影响到我国的国际贸易流量,主要是通过对生产商、企业、贸易商的影响来达成。由于在短时间内我国很多企业在技术标准上和国际还存在差距,通过知识产权预警机制可以产生较为明显的数量控制作用和价格控制作用。

四 建立和完善我国知识产权预警机制的对策

在多个产业领域,发达国家都对我国企业亮出知识产权运动旗帜,致使我国各行各业都面临了巨大的挑战,面对严峻的知识产权国际贸易争端现状,我国有必要尽快建立和完善此类争端预警机制,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对策,避免在知识产权纠纷中出现重大失误。

预警机制建设对维护我国对外贸易安全非常重要,是一项预防性、系统性的工作,一方面它有助于预防和减少贸易摩擦,避免给国家和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另一方面它对于促进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提升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们要切实吸收国外建立知识产权预警机制的经验来帮助我国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预警机制。从宏观和微观层面,从政府和企业的角度,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一)制定并且实施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战略

我国要完善知识产权预警机制,建立和国际接轨的知识产权制度,一个基本前提就是要制定并且实施知识产权发展战略,当前世界发展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世界贸易组织认定知识产权为贸易体系的三大支柱之一,可见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世界经济发达国家都制定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知识产权制度建立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已经愈加认识到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意义,我国在当前发展的重心之一就是就是要建立知识产权战略。在2004年,我国国务院副总理吴仪指出“我国经济能否顺应世界经济发展,和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有很大关系。”在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我国总理温家宝多次提到知识产权。只有建立有效的知识产权战略并且实施,才能够为我创造良好的贸易环境,提高我国知识产权的预警能力。

(二)要建立一个有效的知识产权预警机制

只有建立有效的知识产权预警机制才能够让我们能够做到及时、准确、高效的搜集各类信息,并且对信息进行准确的分析和监督。建立有效预警机制,其内容首先要注意的就是要确定重点预警产业和重点预警企业,重点预警产业包括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市场份额在国内外市场上占据比较重要地位的以及具有市场发展前景的成长性产业,对建立的重点预警产业要确定相关产业的重点预警企业,主要是高新技术企业、国内在市场份额中占有率较高的企业和行业内有代表性的并且具有一定的竞争能力的企业。然后要确定预警机制中预警工作的主要内容和重点。确定知识产权预警工作的主要内容,有预测那些产业容易发生和可能发生知识产权纠纷,引起知识产权纠纷的对手是谁,对手的情况;预测我国哪些企业在遭遇知识产权纠纷时候会遭受实质性的损害,其对手是谁;预测技术的发展方向,有哪些国家或者哪些企业在相关技术发展上处于领先水平,技术的发展侧重点,技术发展路线,避免技术冲突;预测我国产业进入国际市场后会遭遇的环境、法律等。美国作为世界上最早建立知识产权预警机制的国家,知识产权预警机制应用的是COMPAS 模型,通过对经济学指标估算分析国内外需求对行业产生的影响。欧盟也建立了有效的知识产权预警机制“进口检测快速反应”机制,欧盟作为多个国家的统一体随着全球一体化发展,欧盟的知识产权预警机制逐渐从内部一个国家的预警过渡到整体预警,增强了整体的作用和功能。日本也是建立有效知识产权预警机制的国家之一,日本的知识产权预警机制是政府、社会团体、企业共同参与建立的,以监控贸易摩擦为主要目的,对一些不利贸易的事件进行评估,并且做好应对策略。

知识产权纠纷在未来我国参与国际竞争中还将是长期性的、普遍性的现象,只要有利益关系,必然会有利益的冲突引发以知识产权保护为借口的利益争端存在,所以我们要借鉴有效的国际经验,建立知识产权预警机制,达到对可能的知识产权纠纷的防范,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要完善知识产权预警数据库

只有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预警数据库,才能够让我们掌握更多的信息和资料,为我们决策提供准确的依据,帮助我们进行详尽的分析,作出预测。

(四)要成立商业性的情报服务公司

国外发达国家如美国有超过90%的公司建立了自己的情报服务公司,这些公司企业都有一套知识产权预警系统,为企业分析信息并且做出预测,有效帮助企业避免资源浪费,节约了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

(五)培养能胜任的贸易争端专家,建立有效的知识产权预警专家人才激励机制

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和法律资源的限制,严重缺乏争端预警防范合理解决的国际化专业人才。建议从国家、地区、行业、企业层面按争端发生比率培育高水平的知识产权国际贸易争端预警问题专家及争端解决律师,让专家和律师与国外如美国和欧盟有经验的同行进行国际交流,培养能胜任的贸易争端专家,建立有效的知识产权预警专家人才激励机制。譬如:专利事务专家,以对专利文献进行分析检索,提供定性定量数据,判断专利权利要求范围;专利技术专家,分析专利技术,判断专利技术发展方向,技术的生命周期和可能存在的技术冲突;营销专家,判断某一种技术的市场发展现状和未来市场发展潜力,以及分析竞争对手的市场营销策略。培养一支固定的、知识结构互补的专家队伍,加强对知识产权预警专家队伍的建设。

(六)政府层面

1.建立和国际接轨的知识产权制度。我国要切实加强知识产权预警机制的建立,就需要建立和国际接轨的知识产权制度,[6]这不仅仅是为了避免国际贸易上的知识产权纠纷,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在200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上,胡锦涛强调要加强我国的知识产权制度建设,提高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对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规范市场秩序都有重要意义。

2.加大执法力度。我国要切实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完善知识产权预警机制,就要在不断完善相关立法制度的同时加强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强对知识产权违法的有力打击,在海关执法上加强知识产权边境严格执法,[7]在各级法院按照需要继续设立知识产权涉案审判庭、合议庭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民事纠纷和刑事案件,加强对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惩罚力度。

综合说来,我国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预警机制,必须要通过严格的执法,才能够从源头遏制知识产权纠纷的发生。

3.完善相关法律制度。针对我国知识产权保护领域遇到的问题,除需要完善国内相关法律制定符合本国国情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减少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摩擦外,还应站在全球高度,从发展中国家所共同面临的TRIPs 较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入手,平衡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之间的关系,积极参与国际新规则的制定,与其他国家一道共同提高发展中国家整体在知识产权国际保护中的地位。

4.政府相关机构组织专业人员对国内企业进行知识产权相关内容的培训和教育,贯彻了解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包含的相关内容——如知识产权法的主体制度、客体制度、权能制度、取得制度、利用制度、保护和管理制度等,同时也掌握不同国家、不同法系的不同法律制度,做好我国知识产权法与法律全球化的衔接,为争端的预警提供知识储备。我国应从上述方面采取相应对策加强制度差异的协调(博弈方法协调制度差异的必要性),以减少与贸易伙伴间,知识产权国际贸易争端的发生。

(七)企业层面

1.加强对知识产权认识,提升知识产权的创新保护与维权意识。知识产权意识是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前提,只有对知识产权全面的认识,提升知识产权意识,才能够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对国家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当前我国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上存在问题的一个主要根源就是知识产权意识不足,企业发展战略中没有知识产权战略意识,致使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停滞不前,面对这种情况我国政府要利用宣传、培训等各种方式提升企业对知识产权重要性的认识,我国企业要积极配合政府工作,培养知识产权战略意识,形成尊重知识产权、积极发明的企业竞争氛围。

在当今全球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知识产权逐渐成为激励创新、保护科技投入、优化科技资源配置、调节公共利益的重要法律手段,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能够维护市场的竞争持续,促进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当前知识产权战略已经是世界发达国家进行综合竞争的战略性措施。

我们不仅要从政府层面建立知识产权预警机制,也要从企业层面入手,加强对知识产权预警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制定企业完善的知识产权战略,重在做好知识产权国际贸易争端预防工作。企业要对自己的生产、设计的产品、开发的技术等及时申请知识产权保护,这样避免被别的企业钻空子索要专利费。并且我国企业要加大研发力度,提高自身的知识产权创新能力,从根源上减少知识产权纠纷。

2.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为了建立和完善我国知识产权预警机制,我国企业要加强对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以及加强对知识产权队伍的建设,培养出会业务、会管理、熟悉法律和国际竞争的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

企业要加强知识产权的教育,提高员工的知识产权意识,以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和应对企业未来发展的需要。

3.对国外企业知识产权诉讼积极应诉。要加强对我国企业侵犯国外知识产权行为的防范,并且积极应对国外企业对我国企业的知识产权侵权诉讼,主动地维护自身权利。

我国企业在对国外企业发起的知识产权诉讼中,要充分借助行业协会的作用,充分了解国内外产权技术和法律法规,主动跟踪和搜集对手的知识产权侵权证据,及时提出侵权警告或者侵权诉讼,根据发动程序,就可能威胁自身利益的知识产权诉讼提请无效或者撤销,推动我国行业协会建立知识产权预警机制,帮助我国企业抵御由于知识产权引起的损害,提高对知识产权纠纷的预警。

我国企业要克服遭遇争端时“怕输、怕难、怕花钱”的心理,投入合适的资源对对手的核心技术研发动态进行预警,警示我国企业重点研发技术维权获取最大收益(比如抢先申请专利,编制专利网等手段)。此项可以根据投入和收益对比,核算企业应该为应对海外的知识产权纠纷投入多大的人力和资金,积极应对知识产权国际贸易摩擦;同时按照预警机制收益的大小,由企业分摊其成本,消除某些企业侥幸和观望心理,采用这种预警投入收益比较分摊的方法,鼓励更多的企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预警机制的建设和完善中来。

[1]张 勤.国家知识产权局负责人称拟建专利预警机制[EB/OL].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30915/1413446245.shtml..2003-09-15/2010-05-20.

[2]孟 娜.中国要建立知识产权预警机制[EB/OL].http:www.chinacourt.ory/zhuanli/22clw/detail.php?id=172991.2005-08-10/2010-06-10.

[3]王 干,刘 鹏.论我国知识产权战略背景下的知识产权预警机制[J].科技与法律,2006(3):30-34.

[4]杜 婕.面向知识产权冲突预警的情报服务体系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8):80-82.

[5]杜晓军.建立知识产权预警机[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5(8):40-46.

[6]郑晓红.着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J].经济日报理论周刊,2012(10).

[7]刘 婷.我国对外贸易中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8(3):260.

猜你喜欢
预警知识产权机制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as potential immunomodulatory players in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induced by SARS-CoV-2 infection
法国发布高温预警 严阵以待备战“史上最热周”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园林有害生物预警与可持续控制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关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几点思考
机载预警雷达对IFF 的干扰分析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