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环境与老年人的户外空间规划

2013-08-15 00:43
关键词:老年人空间环境

朱 亚

(皖西学院 艺术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2)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在享受城市带来的便捷和舒适的同时,也在考虑和规划城市公共环境设计以及如何更好地适合不同人群的居住环境,尤其是规划设计老年人的户外活动空间。具有关报道,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占到总人口的17%,我国已经进入了老年化社会,而且每年净增老年人口800 多万,比新生人口还要多。有关部门预测到本世纪五十年代,我国老年人口将超过4 亿。

一 城市公共环境中户外空间环境

城市公共环境中户外空间的发展是和人们的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人口的大规模聚集,经济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城市,相应地也就形成了城市的重要组成因素,如道路、区域、标志等。道路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最早由人和环境等基本元素构成,有着方向性和连续性。[1]区域、边界、标志、道路构成了城市的骨架,它们共同组合在一起形成了城市的户外空间环境景观,在城市公共环境规划时,应创造适宜不同人居住的户外环境空间。[2]

城市公共环境规划设计是人类精神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空间、形状、色彩等特征体现了人类的文明积淀和创造精神,而其蕴涵的人文价值和精神力量也使户外空间环境景观充满了魅力。优秀的户外空间设计不仅具有使用功能,而且富有精神力量,也正是其自身所体现的对人类精神文明的维护,才能使户外环境空间规划设计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每一座城市经过历史的冲刷与沉淀都已经形成了很明显的功能区域分割,如城市中心、广场、商业街、公园等。顾名思义,城市中心在城市中拥有重要的地位,是行政管理、商业、饮食及娱乐文化的重要体现,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城市中心是否有价值、有特色,能否给人一种强化的认识,又关系到城市整体规划的提升空间。此外,城市中心的规划是整体城市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以中心为基础,逐步向四周扩大和延伸。因此,城市中心的户外空间景观建筑就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了。广场是城市发展的产物,融合了整个城市的人文内涵,是城市的历史文化缩影,体现了居民的文化层次和审美价值。现在许多城市新建的广场非常注重自然生态、人文环境与城市三者和谐共生,满足当地人民社交、健身、休闲、文化等多重需求,致力于构建一个环境优美的活动场所。广场融娱乐、购物于一体,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停车场、娱乐建筑、购物空间、街道。从视觉角度而言,广场的公共建筑设计在广场户外空间环境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既要以立面和轴线的相互关联来使之成为周围建筑和树木的焦点,又要达到可以供人们欣赏的景观设计层次。广场户外空间环境景观的设计应该具有特色,并强调主题,起到影响人们思维、感官、心理、行为变化的作用。

二 老年人户外活动环境的空间规划设计

现在,几乎一半以上的老年人都生活在城市中,随着我们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居住在城市。由于老年人的身体原因,活动范围不大,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住所及周围小区的空间中度过,住宅区周围环境对老年人来说就显得非常重要,差不多等同于住房。然而,目前很多城市公共环境设计尚未适应老龄化的悄然降临,老年人的室外活动空间不够完善,空间的障碍极大地限制了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影响了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提高。

老年人日常需要散步、健身、娱乐等,因而必须在住宅区周围的环境中设置一些锻炼、休闲和娱乐设施。例如,一些健身、锻炼、、散步等户外活动都是一些老人每日必需上的课程。所以,在进行城市公共环境设计时必须注重老年人户外休闲娱乐空间的合理规划与设计。

在广场、公园等空间规划设计中尽可能适应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要为老年人的规划设计更多的活动空间,而这些活动空间可以规划为静态和动态活动区。静态活动区可利用树荫、廊道、室外遮阴等,供老年人在此聊天、休息、晒太阳等,静态活动区应能看到动态活动区活动。中心活动区应该是开放的、热闹的、供多人停留的地方,选址必须考虑到老年人容易到达的地方,同时与附近的车道保持适当的距离,以免产生干扰。动态活动区地方一般要平整,老年人在此可以打打球、跳跳舞等健身活动,外围最好有绿荫和座位。动静活动区之间应该有适当的距离,免得相互影响。

一般来说,0.8 公里是大多数老年人最大的步行半径。所以应尽量让商业、服务、娱乐等老年人日常生活中所需的基本设施距离不远,方便来回。[3]老年人的住房最好要远离学校、成人娱乐区等,因为这些区域噪音较大,而老年人对于外界的适应能力又相对较差,离得太近势必会影响到老年人的休息,所以最好选择相对安静的区域让老年人居住。

老年人最喜欢三五个趣味相投的人在一起活动,这就需要在老年人居住的小区,规划设计小范围的交往空间。这类的场地以羽毛球场地的大小为宜,地势平坦,四周应有庇荫休息的地方,供老年人观赏和休息,并要注意避免风口、阴冷等地方。

许多老年人由于自身性格和喜好的原因,喜欢在僻静的地方静静地坐着。因此,在规划设计中要更多地提供些幽静的空间。这些空间应该避免主道路或者是主要人流聚集处,并将视线隔离。应该设置在小区的入口处、主要的步行道及楼盘之间等小空间区域。户外活动空间还要适当考虑光线的变化,既要有充沛的阳光又要有适当的阴影,最好是能利用植物、树木和建筑本身来形成具有足够的阳光和丰富阴影的空间,避免形成阳光爆晒或阴冷的效果。

老年人在户外不只是运动,他们有时在茶余饭后的休闲时间要到室外来晒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等。户外空间环境的绿化就显得非常重要,合适的绿化可以调节周围环境空气中的湿度、温度等,进而产生空气流动。花草、树木还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并能阻隔大风、灰尘和降低噪音。因此,室外绿化和户外空间环境的设计应给老年人提供一个轻松、惬意的室外观赏空间,让他们享受大自然。

现在,我们都知道很多老年人最关注的问题是身体的健康,要想健康就必须加强锻炼,这也是他们到户外空间活动的主要原因。因此,老年人对户外空间活动的设施就更加关注,在户外空间环境的设计中设置适合老年人锻炼的运动器材和规划散步专用路线是他们最受欢迎的。无障碍的环境设计不仅可以帮助体弱的老年人,同时也增强他们对户外健身的信心。

三 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环境的人性化设计

具有关调查中发现,除了少数被返聘或兼职以外,绝大部分的老年人退休之后都在家安享晚年。做家务、自由休闲与睡眠是他们每天生活的主要内容。老年人自由支配的时间,主要用在看电视、户外运动、看书等方面,活动场所主要在自己家中,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老年人体质生理上会发生很大变化,有些功能逐渐减退,同时也会影响到其它方面的能力,因为视力的下降而影响走路、写字等就是常见的问题。要想保护好自身的安全对老年人来说也逐渐成为一个难题。因此,要解决好因老年人的生理老化而出现的各种问题,是在老年人居住环境的设计过程中首要解决的问题,尽量做到能保护老年人的安全,体现人性化,避免任何危险的发生或使老年人感到不便。

在为老年人的户外活动空间进行设计时,应考虑到老年人身体的各部分机能都逐渐衰退,运动失调、平衡感丧失等因素,相对于陡斜的走道、坡道来说,平坦的地形能有利于老年人的步行活动,因此要尽量避免使用陡坡和不规则的地形。[4]因为高低的变化会给老年人行走带来很大的不便,在步行路面必须要上下起伏时,对老年人来说相对平坦的坡道会比台阶更适合行走,平坦的坡道对使用轮椅的老年人同样适用。因老年人的听觉能力、视觉能力,反应能力都在减退,穿越性的交通会影响到老年人的安全。除此之外还应为他们创造出良好而安全的步行环境。

另外,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老年人需要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即在户外应当多为老年人设置一些更适合他们活动的空间。老年人的理解力与适应力随着年龄的增加越来越弱,主要是因为人的记忆力与学习能力到了老年期会慢慢的衰退,使得老年人逐渐脱离了社会主流活动。可是脱离社会只是加快了这种能力丧失的速度。为了避免这种能力快速丧失,最好的方法就是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到社会的活动中。

老年人在心理上会觉得自己是在一个孤立的、特殊的群体中,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老年人有较多的空闲时间,可以组织他们参与社区里的活动,使用社区里的设施,尽自己的力量为社区提供一些公共服务,让老年人感觉到自己是社区的一份子,这也是规划设计上需要注意的。人到老年期在经历了例如丧偶、孩子离家、身体机能衰退等一系列的打击后,能够得到来自老邻居和朋友的关心和照顾是对其身体有益处的。因此,老年人大半生时间生活和居住的地方是他们晚年最理想的居住地。

而公园和绿地的使用多为健身、交往、散步的空间,要考虑其无障碍设计以及交往空间的层次化。比如住宅小区公园的设计应充分利用不同位置、不同地形合理安排使用其功能。老年人喜欢在安全、宽敞、容易到达的地方休闲、散步、交流。[5]住宅小区场所规划设置的桌凳大小必须适合老年人使用,需要方便、安全和舒适。例如,在有顶棚的开放型空间里的桌椅设施在选材上可以运用一些环保材料,还有一些藤条编织的椅子,即环保又古朴,非常适合老年人使用。

草坪与花园是老年人比较喜欢的地方,多栽培一些四季植物,随季节而变化,这样的景观可使老年人心情愉悦,身心健康。步行道的设置应避免漫长而笔直的步行路线,弯曲的道路与笔直的道路相比而言能更好的减少风力的干扰,不仅如此,蜿蜒或富于变化的道路能够使老年人的行走变得更加有趣。

总而言之,我国老年人口众多,探索规划设计“老有所乐”、“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和“老有所医”的老年居住形态和户外公共空间环境,建立完备、设施齐全的户外公共空间任重道远。照顾好老年人的居住生活,改善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创造理想的生活空间,不仅是城市公共环境规划设计者不懈的追求,也是每个家庭的责任和义务,老年人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爱护,只有这样才能使老年人的晚年生活祥和、幸福!

[1]刘志峰.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的物质文化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2]孔伟一.城市景观主导思想与设计[J].低温建筑技术,2009(4):35-37.

[3]程 刚.创造适宜城市老人的户外环境[J].山东房地产,2005(3):19-21.

[4]辛洪云.创造老年人活动的室外空间[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7(4):42-43.

[5]赵 宁.城市老年人居住室外环境行为需求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猜你喜欢
老年人空间环境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