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武术散打与现代传媒的关系

2013-08-15 00:43王梦哲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武术赛事运动员

王梦哲

(成都体育学院 武术系,四川 成都 610000)

中国武术散打运动诞生,已有30余年。[1]30年来,在政府相关部门和武术界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下,武术散打作为竞技武术的人体徒手对抗项目,已逐渐发展成为可与武术套路比肩的体育比赛项目。但是,武术散打的影响力并没有像人们期待的那样超过日本的空手道、韩国的跆拳道,也没有像美国职业拳击联赛或日本K-1赛那样在世界体育大市场中赚的盆满钵丰。

科技在飞速发展,现代化传播技术不断进步,电视、互联网、3G或4G手机、电脑,现代传媒集看、听、说、动、玩于一体,无疑将成为运用于武术散打运动扩大其影响的主要手段。笔者认为:武术散打与现代传媒默契结合,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沟通散打与受众的强大能力,能够让观众真正了解这个项目,并对它产生兴趣,同时也将使得武术散打、现代传媒、赞助商三者达到了互惠共赢。

1 现代传媒对武术散打运动发展的促进作用

1.1 现代传媒提高了武术散打运动的认知度认可度

我国过去的武术散打推广形式是开设俱乐部或在体育院校开设专业课程。但这些单一的体育推广方式难以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一般大众生活中能直接接触武术散打运动的机会实在太少,加上受大量香港武打电影的影响,所以国人更热衷于武术套路,对武术散打的认知度和认可度都不高。

在当今竞技体育日益兴盛的情况下,要符合高水平的竞争现状,就要让更多的人了解武术散打,并积极参与其中。是现代传媒给了武术散打一个让观众了解它、喜爱它的平台,例如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赛事举办方精心打造明星选手,并首次在国内体育比赛中运用现场导演的包装方式,大大提升了比赛的刺激性和观赏性。从2001年开始,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体育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华武术》杂志等国内180多家媒体对散打王争霸赛进行跟踪报道。类似这样的武术散打与现代传媒的协作,让更多的人了解了武术散打。

1.2 现代传媒增进了大众与武术散打的沟通与互动

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导致许多人精神压力太大。观赏竞技体育就是舒缓压力的一种方式,特别是武术散打这种场面激烈的格斗类比赛,更是能较好地排解人们的一些不良心理压力。以往人们想要欣赏武术散打只能到现场,而现在,现代传媒为武术散打的发展提供了不同层次的沟通与互动的优质平台。这些平台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人身临其境,观众不但能方便清晰地看到比赛,还通过电视节目、实时短信平台、网络微博留言等方式抒发见解,与解说者直接交流,拉近了武术散打与人们生活的距离。大众与比赛有了互动,比观看比赛这种“单向传输”更有兴趣。

1.3 现代传媒极大地推动了武术散打产业的发展

随着社会商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商业赞助行为日趋普遍。现代体育运动的发展和壮大离不开商业赞助,武术散打想要在纷杂的体育项目中脱颖而出亦是如此。商业赞助与现代传媒巨大的商业运作能力密不可分。电视、广播、报刊、网络,将观众从现场的数千人扩大到全国乃至全球,大大增加了赞助商的兴趣。尽管赞助不能向观众介绍产品的具体知识,但激烈精彩的比赛项目所传达的勇敢、坚强等正能量却能改善消费者对赞助企业的感受,激发起消费者对于产品的购买愿望。赞助商正是看到了赛事及项目内涵通过现代传媒所带来的影响力才选择了投资武术散打产业。而有了雄厚的经济实力,便有了先进的训练场馆和训练设备,运动员教练员就有了可观的收入,武术散打产业才能健康快速地发展。

1.4 现代传媒是获取武术散打信息、研究其技术理论的重要渠道

不同类型的现代传媒利用自身的特点,全方位立体化地为受众提供最新最全的信息和丰富的可用资源,为武术散打的商业化运作和学术研究提供了丰富便利的技术支持。

赛前观看对手的比赛录像是参赛队员备战的一个重要内容和手段。武术散打同样如此,教练在队员观看录像的同时,一招一式地分析对手的技战术,给运动员们讲解比赛技巧,如身处其境。另外,电视媒体全方位的比赛电视报道;比赛前后记者对教练、运动员、裁判、观众的采访报道;体育报刊上的武术散打专题和名人专访;武术网站上的比赛视频和对项目起源、发展的介绍等,这些信息能满足武术散打研究者的需要,从而发现问题,促进赛事日趋完善,项目发展更具科学性。

2 武术散打运动对现代传媒的积极影响

2.1 丰富现代传媒传播媒源

体育赛事比较生动、能激励人奋进,而武术散打比赛的激烈程度更是超乎想像,现场酣畅痛快的搏击场面,比赛选手的每一次高鞭上头,都会引起观众持久的欢呼。各种传媒增加了对武术散打的关注,如在互联网上就出现了武术散打搏击网、武林风、散打网、世界搏击联合会等众多网站,影视创作方面也拍摄了诸多专题片,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徐克监制的《散打》,一上映就引起巨大反响。所以说武术散打市场的快速兴起,为现代传媒开辟了广阔的媒源空间,传播媒源因武术散打内容更丰富,吸引力更大,生命力更强。

2.2 促进体育传媒专业化、全球化

近年来涌现出许多大型的武术散打赛事和大量以武术散打赛事为报道对象的专业传媒。如全国性的全运会武术散打比赛,多次、多地举办的中泰散打对抗赛等。每逢重要赛事,各家媒体都会精心组织采访写稿,别出心裁寻找新视角以策划出优秀作品。短期内集中、大量的报道强化了媒体内部的组织协调与运作能力。最著名的便是河南卫视目前依然火爆的《武林风》,有专业的现场导演,固定的播出时间,统一的赛制,被业内誉为金牌栏目。该栏目每年举行的六大国际赛事,将博大精深的中华武术和精彩、刺激的散打有机结合,立体地全方位地展现给观众,为中国武术走向世界做出了贡献。可见武术散打的跨文化特点和其赛事的国际化日益成为促进现代传媒国际化的重要条件。

2.3 提高现代传媒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现代传媒本身是发展的,并不断探寻达到高收视和高回报。例如《武林风》栏目最高收视率18.04%,平均市场份额22.93%,在河南地区位居所有频道首位,电视台经济收入颇丰。栏目2012年的广告收入一个总冠名费就高达2000多万人民币。仅从5个特殊广告中,央视就从雅典奥运会的相关转播中进账9590万元。其中《奥运金牌榜》更是被昆仑润滑油以3280万元的高价买下。这5个特殊广告只是央视奥运广告的一小部分。[2]对体育的报道意味着能够带来更多的观众和读者,获得更大的广告市场价值,所以愈是被观众所津津乐道的重大赛事,愈能给电视媒体带来超乎想像的经济效益和强大的市场价值。

3 现代传媒与武术散打界协作关系审视

3.1 对观众的影响

如今,通过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欣赏体育赛事是观众的主要休闲方式,所以无论从各传播媒介的竞争力还是从人文关怀的角度,传媒都应该以受众为中心,以受众为本位。这就要求传媒首先提供积极向上的信息,然后才是提供娱乐休闲的信息。然而,部分传媒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有时也会选择性地播报一些热门消息甚至来源渠道不可靠、与事实不相符的消息,既影响了新闻信息的真实性和全面性,又影响了观众的体育价值观念。如2011年底的上官鹏飞死亡事件,个别媒体在没有确定结果时就大肆渲染武术散打之危险,一时间搞得武术散打“恶名大噪”。且不说攀岩、滑雪、跑酷等危险的极限运动,仅就我们熟悉的足球项目其死亡事件也不可胜数。武术散打30年只此一例,其危险与否不言而喻。所以传媒务必要真实全面报道,传播积极消息,对观众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正确引导。这样才能发挥武术散打缓解社会成员心理压力、培养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积极作用,促进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

3.2 对运动员的影响

新闻报道应当注重社会效益和社会责任。这其中除了对观众的负责,也包括对运动员的负责,类似BBC对叶诗文的“想当然”报道[3],应引以为戒。

媒体在对运动员进行报道时,应该摆脱猎奇心理的束缚。因为传媒作为信息的“筛选者”,传递出来的信息并不直接等同于客观事实本身,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一些不良的或虚假的报道,可能引发观众对运动员的反感,甚至是道德谴责,往往给运动员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导致运动员在比赛中不能发挥正常水平,既影响了比赛的精彩程度,更违反了竞技运动最崇尚的公平公正原则。所以现代传媒一定要在真实全面、客观公正、遵纪守法等方面加强自律,并落实到行动上。

4 结语

当下,武术散打等体育项目与现代传媒已经密不可分,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将为体育产业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

现代传媒与武术散打积极协作,让大众更加热爱武术散打这个项目,促进体育消费,带动赞助商投资,增加运动员及相关从业人员待遇,提高武术散打的整体技术水平和比赛精彩程度,从而为各类媒体带来大量受众和广告费用,也促使大众更加热爱这项竞技运动,逐步形成良性循环。

[1]王梦哲.包容性的发展:散打的可持续之路[J].中国城市经济,2011(3).

[2]郭斌,徐晓伟.当代体育传媒运营现状和发展趋势[J].体育文化导刊,2007(9).

[3]徐艳.从叶诗文媒介事件看国际传播新动向[J].青年记者,2012(32).

猜你喜欢
武术赛事运动员
本月赛事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武术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