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高校实验室有效管理

2013-08-15 00:50胡胜良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3年18期
关键词: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实验室

□文/胡胜良

(长江大学管理学院 湖北·荆州)

一、前言

在高等教育中,实验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高校的实验室管理水平是否良好在很大程度上会对学校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造成一定的影响。实验室人员的首要任务是管理、用好实验室,要将实验室的整体效益发挥到最大程度,这样才能保证实验室体现出其应有的价值。因此,实验室管理人员要对如何进行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实验室管理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二、高校实验室管理现状

(一)实验设备数量多。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增加,实验室所开设的项目也跟着增加。实验设备的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使得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方式,即纸质记录的方式不能够满足现代的实验室管理要求。

(二)实验室管理人员不足。对某省各高校进行调查后发现,一个实验室管理人员要对200 台设备进行管理、维护,在管理的整个过程中,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编排设备编号与其放置位置的对应关系。因为在管理这些实验室设备时,不能及时有效的对其进行监管、维护,使得出现一定的资源浪费。

(三)实验室使用人数增多,实验室财产易丢失。目前,实验室内存在的固定资产不容易发生丢失,但存在一些易耗物品的丢失现象。这在很大情况下是因为没有对实验室设备进行规范的管理,管理人员没有及时对实验室相关仪器设备进行清点数量,而导致一些设备发生丢失现象。

(四)实验室设备流动性强。因为现代教育技术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将实验设备借到教室内使用,如果采用以往传统的手工管理方式,是很难对实验设备的流通情况进行记录的,从而造成管理人员不能及时制定分配方案,而出现了一些不必要的冲突。

三、加强高校实验室管理的措施

(一)加大实验室资金投入。在实验室资金方面,高校应该加强其投入力度,能够合理管理实验室建设资金。由于校园正朝着数字化的方向发展,高校实验室设备也要顺应潮流进行一定的制度改革。在改革的过程中,要加大对计算机实验室的建设力度,并增加对计算机实验室的资金投入,这样才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实验室现有资源的共享性。另外,高校要不断增加对各个实验室的资金投入,对于实验室的自筹资金要采取鼓励措施,这样才能在很大程度上为实验室提供更先进的设备,保证实验室得到更充足的发展资金,并对实验教学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当然,高校要做好实验室资金投入的管理工作,保证实验室资金在学校预算中所占的比例是科学、合理的,采取合理的措施增加其所占的比重,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提供更加有效、更加完善的实验室条件,能够吸引大批优秀人才来高校进行科研、教学工作,不断提高高校的综合竞争力。

(二)加强实验设备和实验经费管理

1、对一些专用仪器,由于在整个学年中有较少的使用次数和时间,这些仪器大多数情况下是保存在保管室内。因为这些仪器的种类繁多,性能各异,在进行长时间的存放过程中,实验室管理人员要根据一般的物资管理原则,要将建账、摆放、保养、维修等管理工作做好。教学仪器作为知识的载体,能够让学生获得一定的知识,并在亲自实验的过程中,提高其动手能力。在管理实验室的过程中,仪器设备的管理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所谓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是指管理实验教学、课外实验、科技活动的开展工作。管理的一般原则是管而不死,用而不乱。在进行实验之前,教师要对一些精密、过重的仪器设备做好备课工作,并将其原理、结构教授给学生,让他们掌握实验设备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每次实验结束后,要对使用过程进行详细的记录,这些记录将被作为以后维修和检查的重要凭证。

2、做好实验室经费、实验设备物资管理工作。对实验室经费,要进行专款专用,不能挪用。要加强实验设备的管理工作,对其使用效益进行提高,保证其完好率。而且要有专人对实验室经费进行管理,做好账目建立、记录卡使用的情况。考察已经建立的实验室,要清查实验室中的仪器设备,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实验室设备与实验教学、学科建设需要的平衡性。考察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对实验室进行科学合理的建设。在设备购买方面,要注意价格昂贵的仪器设备是否有一定的可行性与操作性,做好已购实验仪器的管理利用。在完成科研课题后,学校要统一管理科研仪器设备,在最大程度上保证科研仪器设备按照规定进行合理的利用。学校要对大型贵重仪器设备的利用率进行一定程度的提高,以免造成相应的资源浪费现象。

(三)加强管理人员素质的提升。实验室工作的主体是实验室技术人员,实验室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技术人员知识水平高低的影响。经过调查发现,高校中现有的实验室师资队伍存在着年龄结构不合理、具有较低的学历,并且没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为此,要重视实验室建设,提高实验室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要建立一支稳定和高素质的实验室技术队伍,重视实验室技术队伍建设。应根据专业建设的需要及学科发展交叉的要求,制定一套实验室技术人员培养计划,让实验室技术人员有更多的学习、交流机会,对于热爱本职工作,具有培养前途的实验员,可采取上学深造、外出进修、短期培训等方法进行培养。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丰富实验室技术人员的知识层面,掌握新的管理技术;制定相应的激励制度,激发实验室技术人员的工作热情。在实验室具体管理中,应做到责任到人、分工明确。根据公正性、合理性、可操作的考核制度,对实验室技术人员进行考核激励,有效提高实验室管理的工作效率。另外,高校还应设置一些专职实验教师,这些教师不同于高校实验室的管理人员。当前各类院校的实验室管理人员只是负责实验室设备的维修与保养,而不懂专业技能。我们需要的实验室专职教师必须是既懂专业知识,又可以指导学生具体实践操作的专业人员。他们在各门课程的理论讲授之后,承接指导学生具体实践操作的工作。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少任课教师的工作量,减少因教师时间紧而导致实践课安排不开的现象;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实验室利用率,有利于形成专业化的实验队伍。

四、加强物联网在高校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

要实现高校实验室的有效管理,可以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实验室的硬件、软件方面。其中,硬件方面包括射频识别的RFID 标签、无线设备接入点、读写器、数据的处理服务器等;软件方面包括仪器设备的智能管理系统、中央处理系统、环境安全实时监控系统、实验人员跟踪定位系统、实验物质的自动采购系统和共享开放服务等六个主要部分。

(一)硬件部分。采取物联网技术管理高校实验室时,会对数据进行一定程度的采集,其主要的采集流程是:通过门禁系统中的读写器或是手持式的读写器读写RFID 变签中的信息,采用无线网络将读写到的信息传输出去,然后无线设备的接入点接收到这些信息后,将此数据信息传送给数据处理器,进行一定程度的整理分析、加密等处理操作。

(二)软件系统。采取物联网技术对高校实验室管理时也不能缺少相应的中央处理系统,它是高校实验室中软件系统的核心。中央处理系统能够为实验室提供强大的数据分析和数据处理。除此之外,还可以将高校实验室的所有仪器设备,包括实验物资管理系统、环境监测管理系统、人员管理系统和其他一些开放的子系统进行连接,中央处理器在其中起到桥梁的作用,使得所有系统之间的数据能够获得及时的交换处理、分析沟通。

五、结束语

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重要基础是做好实验室的建设、管理工作,同时这也是一项系统而又复杂的工作,需要保证管理人员拥有一定的专业素养和奉献精神。在进行实验室管理的过程中,要不断完善管理体制,提高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将高校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实验室的有效运行,才能够保证高校实验室为全校师生进行更好的服务。

[1]罗联社,周云涛,张原,张双才.强化实验室管理提高实验室效益[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

[2]冯翠菊.“破窗”理论与高校实验室软环境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1.

[3]张玉梅.物联网在高校中的应用前景分析[J].物联网技术,2011.1.

猜你喜欢
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实验室
高校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探讨
上海航征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基于能力培养自制实验仪器设备
北京近4万台仪器设备向社会开放共享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探讨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
招投标管理人员应具备的七种能力
摘一束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