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陶瓷绘画的发展趋势

2013-08-15 00:45霍元凤
佛山陶瓷 2013年10期
关键词:文殊菩萨陶瓷

霍元凤

(艺亭陶瓷工作室,景德镇 333000)

1 前言

艺贵创新,画贵自立,陶瓷绘画伴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步伐,不断呈现出新的姿态、新的面貌。探究陶瓷绘画的发展趋势,是牢牢把握时代审美规律的客观要求,也是寻求在陶瓷绘画创作实践中须遵循的基本规则。要求新时期陶瓷艺术家在前人的陶瓷艺术基础上,不断创新、勤勤恳恳,添砖加瓦,宏伟的陶瓷艺术殿堂,永远会耸立在世界东方大国的云端。以继承传统为主,或致力于艺术创新,或从继承传统入手在传统的基础上开创一种新的画风,使作品达到另一种高度。事实告诉我们,只有在坚持继承传统艺术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创新才会走出一条宽阔的道路。否则,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 陶瓷绘画未来发展趋势

陶瓷绘画的未来发展走势,应围绕两条主线:一是继承传统,开拓创新,实现装饰方法新突破;二是传统文化与时代审美相结合,凸显陶瓷绘画艺术特色。

2.1 继承传统,开拓创新,实现装饰方法新突破

如何吸取传统艺术的精华来促进当代陶瓷绘画艺术的发展,这是当今每一位艺术家所面临的难题。中国传统陶瓷绘画艺术博大精深,是当今陶瓷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时可借鉴的源泉。而要借鉴和吸取传统陶瓷艺术的精华,我们就要深入地理解传统艺术的精神内涵。

忆往昔,许多陶瓷美术家在陶瓷绘画领域付出了毕生的心血和精力,在强化个性的创作理念中辛勤耕耘,逐步形成各自鲜明的艺术特色。他们在陶瓷绘画艺术形式方面,摆脱传统束缚,大胆创新,尽力吸收外来艺术的营养,如:色彩、构图等。画面追求整体效果,因此在这种思路发展下,陶瓷绘画作品的色彩日渐丰富,构图日渐合理。

看今朝,当代艺术院校教授、陶瓷艺术大师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更多的是彰显自己的艺术个性,在共性与个性之间促进了陶瓷绘画的不断发展。他们有的不断将传统陶瓷绘画的“闪光点”进行传承,有的拓宽装饰手法与材质运用领域,逐步形成各自鲜明的艺术特色。一眼望去,陶瓷群苑中人才辈出,大师云集,以王锡良、汪桂英、胡献雅、秦锡麟、张松茂等为代表的陶瓷绘画名家,创作出数量众多的艺术精品,取得了巨大的艺术成就,推动了陶瓷艺术的发展。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大师一生主要研究粉彩瓷艺,擅长粉彩人物、山水,他的早期粉彩作品以继承传统技艺,仿效“珠山八友”的传统技艺为主,描绘人物重视神态表情、衣服纹饰讲究线描技法,绘制认真、严谨、细腻,追求传统技法之美。中期粉彩技艺日臻完美,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不断突破,不断超越,寻求自己的个性风格;“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王锡良大师遵循的创作原则。王锡良大师粉彩作品颇有唐风遗韵的高古风格,并洋溢着浓浓的民间淳朴艺术特色。

时至今日,我们也发现陶瓷绘画领域还存在一些问题:当今世界,区域之间和跨区域之间的文化、艺术、经济交流日益频繁,文化观、艺术观也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特别是东西文化的交流与碰撞颇为激烈,传统陶瓷绘画表现语言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的视觉体验,陶瓷绘画作为一个根植于民间、发展于民间的传统艺术形式,与其他艺术形式一样都回避不了对现代文化适应嬗变的必然,这种适应嬗变并不是完全割裂与传统的关系,而是如何在现代的语境下有选择地继承,有方法地创新。创新的起点是传统,传统学得愈深愈透,创新的基础也愈扎实,路子也愈宽广。

2.2 传统文化与时代审美相结合,凸显陶瓷绘画艺术特色

陶瓷绘画从新石器时期就形成了雏形,伴随人类繁衍生息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在这数千年的文明演化进程中,形成了极具民族特色的传统哲学。

哲学上的虚实观主要源于道家。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微。”其意思是宇宙的本体——“道”既具有“无”的属性,又具有“有”的属性。所谓“无”,即“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无及”、“无名”。 也就是具体的物象和形体,无规定和极限,却又是“众妙之门”。所谓“有”,即是差别、规定和限度。有确定的物象和形状。

古人这种虚实相生的宇宙观同样也表现在艺术创作上,就是在艺术创作时也必须虚实结合,唯有这样才能真实的反映有生命的世界。清代初期文人赵执信在他的《谈龙录》里有一段文章很生动地说明了虚和实的统一,这才是艺术的最高成就。这种虚实相生的观点,反映到陶瓷绘画中则是图案布局的问题,陶瓷绘画中稀疏有致、明朗清秀,则需要在适当的地方“留白”,在适当的位置填涂以“满”的装饰,以最少的笔墨来达到画面的意境,利用空白的处理来达到瓷质的洁白之美感。

传统文化中的山水文化——“智者乐山,仁者乐水”,山水寄托了人们归隐,悟道、静中修生养性的人生哲学。东晋画家顾恺之在《论画》中云:“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由此看出当时的山水画已经与人物画相提并论并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并且以初步从人物画的陪衬中独立出来。山水题材历来是陶瓷艺术家青睐的题材,加之文人画对陶瓷绘画的融入,在山水画的构图上使画面与陶瓷造型和谐一致,采用宾主、虚实、呼应、开合,散点透视等法则,创作出既符合完美的规律,也符合人们的欣赏习惯,使人们在欣赏这样的陶瓷艺术作品时,才能使人胸怀宽畅、通达,滋生对祖国锦绣山河的热爱和自豪感,既丰富了人们的文化艺术生活,也提高了人们的审美能力。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菊生注重突破现有的工艺美术价值观念,当然这种价值观念有传统中国文化的因素在里面,努力寻求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深层构建,倾心于对社会、历史、人生和大自然的体验,用以表达自己的艺术思想,寄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个性,逐步形成自己的画风画技,李菊生大师的陶瓷美术作品,构图气势恢宏,用笔潇洒豪放,汲取传统中国文化之精髓,借鉴西方传统和现代审美理念,其风格力求古朴而新颖,雄劲而壮美,具有很高的艺术品位。如他的瓷绘作品《文殊骑虎》,作品描绘的是文殊菩萨骑虎的画面,整个画面惟妙惟肖、立体感强、色彩艳丽分明、作品立意深刻。文殊菩萨,即文殊师利或曼殊室利,佛教四大菩萨之一,释迦牟尼佛的左胁侍菩萨,代表聪明智慧。因德才超群,居菩萨之首,故称法王子。文殊菩萨的名字意译为“妙吉祥”:文殊或曼殊,意为美妙、雅致、可爱,师利或室利,意为吉祥、美观、庄严,是除观世音菩萨外最受尊崇的大菩萨。文殊菩萨在道教中称文殊广法天尊。

综上,通过解读陶瓷绘画概念、内涵,理清了陶瓷绘画的历史演变,阐述了陶瓷绘画的本质特征,也探讨了陶瓷绘画的未来发展趋势,我们也更加明确了历史的进步,是伴随着人们对事物的不断深入理解进行的。在未来的陶瓷绘画艺术创作中,应敏锐地把握时代的脉搏,与时俱进,自辟蹊径,形成具有民族特色陶瓷绘画体系。

3 结语

陶瓷绘画作为一项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艺术,需要从其根子上发掘陶瓷绘画的内涵所在,要着力拓展陶瓷绘画的艺术空间和提升陶瓷绘画的艺术魅力,应该在遵循现时的审美法则的前提下通过以下两条途径:一是继承传统,开拓创新,实现装饰方法新突破,创新的起点是传统,传统学得愈深愈透,创新的基础也愈扎实,路子也愈宽广。二是传统文化与时代审美相结合,凸显陶瓷绘画艺术特色,努力寻求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深层构建,倾心于对社会、历史、人生和大自然的体验,用以表达自己的艺术思想,寄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个性,逐步形成自己的画风画技。

猜你喜欢
文殊菩萨陶瓷
菩萨蛮·花明月黯笼轻雾
文殊菩萨启智图
敦煌新樣文殊造像中的于闐國王像研究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敦煌新樣文殊造像中的于闐國王像研究
酒泉文殊山万佛洞西夏四角天王图像初探
陶瓷艺术作品
德化陶瓷 闽中精粹
辽代八大菩萨造像研究
佛像面前的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