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恩格斯的平等观及其现实意义

2013-08-15 03:50白焱
学理论·中 2013年6期
关键词:公平正义社会主义

白焱

摘 要:在对以往的平等观科学批判的基础之上,马克思、恩格斯建立了自己的平等观,特别是近代资产阶级的平等观念,并极大地超越了以往的平等观念。从恩格斯的《反杜林论》文本出发,论述马克思、恩格斯的平等观及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公平正义的启发。表现为:完善人民权利的保障制度,保证人民当家做主;完善法律制度,强化司法体制机制建设;完善公共财政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群众基本生活。

关键词:反杜林论;公平正义;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A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7-0040-02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批判了杜林用数学方法研究社会问题的先验主义以及其虚无缥缈的平等观,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并阐述了自己的平等观念。而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平等观念与公平正义有着内在的联系。

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要全体人民共同奋斗,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力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平等观念贯彻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之中,具有重要的现代意义,对我国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马克思主义平等观的内涵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哲学编》“十·道德和法·平等”中对杜林的超阶级平等观进行了批判,论述了平等观的阶级内容和历史发展,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平等观。

1.平等观念是一种历史的产物

杜林所说的由两个意志本身决定的抽象的平等由于不能有任何的内容,因而是不能存在的。但是,这并不等于说“平等”观念是虚无的、不存在的。“平等”观念是一种客观地存在着的社会意识,并且在近代社会历史中起过重大的作用。杜林对“平等”观念作了错误的解释。所以揭露杜林的自相矛盾还只是一种消极的批判,只有正确地说明了“平等”观念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及其在社会生活中所起过的作用,才能进一步揭露杜林的抽象的平等理论的社会根源及其实质。这样做到了积极的批判。

所以恩格斯说:“虽然我们结束了杜林先生关于平等观念的浅薄拙劣的论述,但是我们还没有因此结束这一观念本身”。接着他指出了平等观念在近代社会生活中的三种作用:第一,这一观念特别是通过卢梭起了一种理论的作用;①第二,在大革命的时候以及在大革命之后起了一种实际的政治作用;第三,而今天差不多在一切国家的社会主义运动中仍然起着很大的鼓动作用。

2.平等作为正义的表现是历史发展的产物

恩格斯指出,平等观念的内容“限于权利”。现代的“平等”观念实质是国家和社会中的平等权利。人类的思想,从古代是相对平等的原始观念发展到“平等是正义的表现”。恩格斯还指出,平等虽然作为资产阶级的要求,但它符合当时社会进步发展的要求。

3.无产阶级的平等要求是消灭阶级

恩格斯指出,随着资产阶级的产生,同时也就产生了无产阶级。因而随着资产阶级的平等要求的提出,无产阶级的平等要求就提出来了。他明确指出了这两种平等要求的内容:资产阶级的平等要求是消灭阶级特权;无产阶级的平等要求是消灭阶级本身。资产阶级的平等要求只是政治平等;无产阶级的平等要求是社会经济的平等。

二、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内涵

恩格斯的平等观在当今时代已赋予新的内涵且富含了时代特色。我们要将平等观的思想理念贯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之中,用全新的理念去领会和把握其精神实质,这对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发展将会发挥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作用。

公平是指一种合理的社会状态,它包括社会成员之间的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正义是对社会终极价值的追求,是对社会成员的基本道德约束。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与实现。

1.公平正义是历史的

恩格斯认为,平等观念,本身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在不同的阶级和民族中,公平正义的内涵和表现形式都是一样的。因此,应该把公平正义放在一定的历史环境中加以认识和把握。

在当代社会,公平正义是每一个国家追求的理想和目标。因此,很多国家都在尽可能加大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力度的同时,高度重视机会和过程的公平。2005年胡锦涛在省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的讲话中指出:“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利益关系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2.公平正义是具体的

在不同领域公平正义的内涵不尽相同。经济领域的公平正义,主要是指市场经济等价交换原则所体现的平等,政治领域的公平正义主要强调政治权利和民主权利合理合法地实施,社会领域的公平正义则主要体现为保障包括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在内的所有的社会成员的基本生产生活需求。因此,维护社会公平,必须针对具体问题具体人群进行分析。

3.公平正义是发展的

公平正义的实现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其本身就包含着差异和差别。从理论上讲,尽管可以明确公平正义的具体含义、原则和评价尺度,但在现实公平正义的事项却存在千差万别。从时间上说,公平正义的实现要受到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制约,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逐步提高的。因此,我们应当充分考虑到目前我国处于且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量力而为,争取在现有的条件下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尽力而为,不超越当前的发展阶段,一步一步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三、“平等观”的当代价值——对我国现阶段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启发

公平正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题中的应有之义,是促进和实现社会公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我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公平正义创造了根本条件,但还需要通过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来提供物质条件和经济基础,需要通过完善各方面的具体制度来体现和保障。现阶段实现我国社会公平正义的主要途径有。

1.完善人民权利的保障制度,保证人民当家做主

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正反两方面经验,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

2.完善法律制度,强化司法体制机制建设

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价值就是公平正义,人们对法治所寄予的希望,是对公平正义的期盼。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以完备和完善的法律制度为保障,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保护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遵法守法用法意识。

3.完善公共财政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完善公共财政制度是公平正义治国理念在经济层面的主要体现。我们要改革和完善财政投放和使用制度,把更多的财政资金投向公共服务领域,大力支持教育事业、医疗卫生事业,就业和保障事业等,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逐步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使改革发展成果惠及人民。

2012年,全国17个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全部启动试点。①位于医疗机构金字塔顶端的三级医院终于登上公立医院改革舞台的中心,可谓重锤破冰。北京第三批的医院试点②还有一些不同的亮点,均在门诊和挂号的服务方面进行了改善和提升,同时严查医生处方,对诊疗环节进行控制。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点,医保患者的次均费用出现了下降,医生服务行为和患者就医习惯开始发生良性转变。不过,虽然医事服务费设立并纳入员工绩效考核,将使医生的阳光收入有所增加。医疗卫生事业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道路还很长。

4.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初次分配机制,加快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深化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保护劳动所得。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为此,我们要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加强对收入分配的宏观调节力度,建立公平、公正、合理的分配秩序。

5.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群众基本生活

建立并完善统筹城乡发展的社会保障体系,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

四、结语

将我国建设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不但需要政府有正确的、长远的、前瞻性的治国理念,而且还要求我们全社会长期共同努力。我们要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过程中,注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升我国综合力量的同时,努力提高全体公民的文化、道德、法制等素养,这样,我们才能拥有追求公平正义的意识、参与公平正义的勇气和依法维护公平正义的能力。我们坚信,在党的正确领导下,通过政府和全体社会成员的良性互动,一定能将我国建成一个公平正义得到彰显的和谐美好的新社会。

猜你喜欢
公平正义社会主义
审判执行不停摆 公平正义不止步
道德愤怒
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两制”关系的几点思考
论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相互关系的价值基础
蒋德海:以公平正义促进公民的政治认同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学生社团建设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朱前鸿 刘伟: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