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失业理论对大学毕业生失业问题的启示

2013-08-15 03:50李杨
学理论·中 2013年6期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失业马克思

李杨

摘 要:对当前大学毕业生失业问题进行溯源分析,采用经典的马克思失业理论的研究方法,分析大学毕业生失业原因,提出如下对策与建议: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着重第三产业发展;加强校企合作;人才结构更加合理化;引导和鼓励人才到中西部地区去工作;鼓励自主创业;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转变就业观念。

关键词:马克思;失业;大学毕业生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7-0075-03

一、理论研究基础

马克思在《资本论》以及其他著作中,经典而又系统地阐述了失业理论。资本主义社会的失业,是由于就业人口相对过剩引起的,而引起的原因又是因为资本高度集中在资本家手中,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最大逐利造成的。资本家采用新技术或者新设备,用机器替代人工,造成就业人口相对过剩。但是并非所有的工作都由机器替代人工。只是在机器替代人工后,能产生更多的最大剩余价值的时候才会。在马克思的著作中,认为产生失业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制度造成了资本家逐利的本性以及对人性的不尊重甚至泯灭。但马克思的失业理论也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一是将资本主义制度的消亡时间预计得过早以及诸多矛盾的严重程度预计得过于猛烈。二是对于国家资本主义干预市场的能力估计不足,如美国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后的经济复苏。三是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社会主义也有失业。

西方经济学认为失业分为自愿性失业和摩擦性失业,自愿失业是由于个人工资收入低于市场平均值,或者心理预期高于市场平均值造成的,但失业者会降低求职标准后很快找到工作。摩擦性失业是在产业发生调整或者产业激烈竞争中产生的,摩擦性失业需要产业工人提高自身技能。另外一种被称为结构性失业,它是由于劳动者和劳动岗位不匹配造成的。岗位需求的技能和劳动者素质不相符,这也是一种双向的情况,即劳动者的技能不能很好地找到相应岗位,而用人单位的岗位也不能很好地找到劳动者。

二、大学毕业生失业根源综述

我国从1999年开始进行高校扩招,这样有三个优点。一是教育开始面向市场化,我国在面对国际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开启了教育市场化的改革,从1999年开始招生人数大幅增加,普通百姓开始从银行的储蓄中拿出钱来投资教育,有效拉动内需,但不可否认,中国教育也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国民素质得到了有效提高。二是缓解了就业压力,将大批高素质的甚至是精英化的劳动者延缓3至4年推向劳动市场,我国又开始加大研究生的招生和培养力度,缓解了精英层的就业时间。三是提升了劳动者素质,为国家产业升级转型奠定了基础。

我国人口结构的基本国情。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总量大幅增加,而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婴儿潮在20世纪80年代左右进入生育高峰期,而这批婴儿在90年代末进入高校适龄阶段,如果不进入高校学习,势必将走向社会直接就业,造成劳动力市场供应猛增,造成供求严重失衡。从第六次人口普查情况看,“全国总人口13.4亿,从性别构成看,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由2000年的106.74下降为105.20(以女性人口为100.00)。从年龄构成看,0~14岁人口占16.60%,比2000年下降6.2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上升1.91个百分点。”

山东是人口大省,在全国人口总数居第二位,约9417万人。高校入学适龄人口总数也位居前列。山东素有孔孟故乡,礼仪之邦的美誉,历来重视教育,所以入学率也非常高。山东也是经济大省,2012年GDP总量50 012亿元,位居全国第三位。经济的发展会新增就业机会,促进就业,但山东新增就业人口的比例远远高于GDP的增长率。虽然GDP的增长率和促进新增的就业率不能画等号,但也是正相关的。山东深受孔孟思想影响,有“父母在不远游”的观念,也是大学生在毕业后也回到父母亲人身边,回到故土。也就导致山东的大学毕业生返回家乡的数量远远高于其他省份的毕业生。其原因在于:山东经济相对较为发达,人文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备,人才发展有良好的空间;传统观念意识较为浓厚,毕业生听从父母安排,部分单位的接班制,也就是父辈退休后子辈可以接续工作;独生子女较多,子女除了愿意接续或者继承家业外,养老问题也摆在突出的位置,离家近,方便照顾老人,因为每个家庭大多是一个孩子,孩子不在身边,父母亲也就没有了亲情上的依靠,虽然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但亲情始终是无法代替的。

山东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较为传统,普遍对公务员、事业单位、国有大型央企等单位较为热衷,而对私人企业和自主创业等较为冷淡。其中的问题在于:一是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稳定。被称为金饭碗,因我国目前的机制和体制,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事实上几乎没有失业的情况。二是福利保障优厚。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退休金不需要个人负担,而是国家统筹,享受财政拨款。在医疗福利方面,公务员事业单位山东省省直部门完成了从公费医疗到医疗保险的改革,改革后的医保被称为“省医保”,和普通济南市民的“市医保”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和不同。特别是在医疗补充条款中,有明显的政策倾斜。某些单位还追加了医疗补助等费用。在住房方面。90年代末取消了福利分房,但某些大单位还是以集资建房或者某些打政策擦边球的方式为职工解决住房。孩子入托问题,入托也就是单位职工的孩子进入托儿所的问题,很多单位有自己的幼儿园或者托儿所,变相为职工增加福利。公务员实行阳光工资,但工资之外的各种补助或者隐形收入,是无法统计具体数字的。三是社会认同感高。公务员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普遍被认为是社会精英阶层,受人尊敬,自我实现和满足感、幸福感较高。

山东失业人口相关数据。根据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数据,2011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5%。农村登记失业率没有公布。由于我国目前统计的是登记失业率,没有登记在册的就不统计在内,由于中国人面子等因素,相当多的人群没有去登记失业。

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各高校在统计就业率时分为两项指标,一是初次就业率,二是正式就业。初次就业是指包括临时性在内的诸多工作类型,毕业生在提供数据的时候,由于高校的精力有限,很难一一核实,数据中是否有水分就不得而知了。正式就业是指和用人单位签订了正式劳动合同的。我们听到相关部门在公布统计数据的时候,往往都是初次就业率,而没有公布正式就业率。而“专升本”,“考取研究生”等学生都被统计到正式就业的名单中。所以,产生一个隐形失业的问题。诸多大学毕业生“被统计”、“被工作”等,其实是在家待业或者干着一些临时性的工作。

三、大学毕业生失业原因分析

1.高校在培养环节上不能与时俱进

第一,专业设置环节没有考虑到市场需求,而是盲目的根据学科负责人的喜好来开办。第二,对就业市场没有预见性,高校培养人才有周期性,最短也要四年。四年的时间瞬息万变,但高校培养出按照四年前符合社会要求的人才时,可能往往已经过时,不再符合社会要求。第三,功利主义盛行。高校扩招,生源质量难以保证,教学质量相对下降,甚至明显下降。将高校学生当作产品生产,而不是当作人才培养。也不能说是高校和教师不负责,而是师生比严重失衡,教师和学校往往疲于应付。第四,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教学环节,而实践实习环节以及和社会接轨方面的实践不够重视,学生往往在毕业实习阶段,指导教师往往不能深入具体,且个性化的指导。

2.政府监管不到位

第一,高校在扩招过程中没有严格监督规模,招生人数,招生规模扩大,最直接的好处是学费的增长以及实现政府意图。但有序扩大人数,按照科学化的进程扩大没有落到实处。某些院校无力或者已达到教学资源的上限,如果再盲目扩大,只能招致教学质量的严重下降。第二,各高校新办专业重复率过高,往往某个专业热门,高校会一窝蜂地开办,而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加强审批,认真甄别哪些院校的专业是应该开设,而哪些学校是有投机行为倾向的。第三,教育部开展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应着重考察毕业生在社会中反响和美誉度,以及为学生就业而开展的系统性工程。

3.社会责任和舆论监督不够及时

第一,当社会舆论关注大学生就业难或者“毕业即失业”这个问题时,力度和影响力都不够大。往往将原因归为用人单位“人才高消费”,“高校毕业生不能好高骛远”等,没有将其根源找到,也未提醒广大学生和家长对大学毕业生失业的问题根源问题的深入思考并提出正确对策。第二,大学生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从开始的天之骄子到平庸之辈,都是舆论塑造的,舆论应该以更加客观和宽容的视角看待问题,不能将问题全部归结到学生身上,如果换位思考,时势造英雄。不同时代的人不能牵强类比。第三,没有更好地鼓励大学毕业生想问题,找出路,而是批评了不够认真学习,没有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和目标等。而客观实际是,广大青年学子有宏伟的目标和蓝图,确苦于找不到开花结果的土壤。在努力或者多次努力受挫后,才会出现意志消沉,不积极主动的情况。

当今中国大学毕业生失业的根源在于,经济高速增长,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社会转型,思维观念的深刻变革,以及多种矛盾集中或密集爆发,错综复杂的交织在一起,难以一时解决。我国也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包括教育产业化、劳动者市场化、住房医疗体制改革,保障房建设等。解决问题之道在于按照根源理顺问题的轻重缓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分步实施。让错误结构理顺,重新归位。扩招后的早期大学毕业生挤占了后来者的就业岗位。而后来者再挤占再后来者,形成恶性循环。

上表中的数据以2个10年和1个4年为界限,1989至1998年是高校扩招前的10年,选取这10年作为样本的意义在于,这10年毕业的大学生没有受到就业方面的冲击,一来国家统一分配工作,二来从市场的反应来看,对大学生的需求是供给小于需求的。又选取1999年至2008年的数据,这是高校扩招10年后,毕业生的情况,这10年正是处在诸多毕业生毕业即失业的10年。2009至2012年是在校生(本科),可以预见未来的趋势。以这三段作为类比,得出的数据可以做出较为客观的分析结果。特别说明,表1中的“出生年份”是指高校适龄入学人口对应的出生年份。

数据分析。从统计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高校扩招后的10年,比扩招前多招约3100万,根据人民网公布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2011年和2012年全国新增就业人口1221万和1266万,2012年相对2011年增加45万。如何消化庞大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人群,可谓是重大难题,困难重重。未来4年内,我国又有2646万大学毕业生。从中可以看出,促进就业将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GDP的增长率和入学增长率十分不匹配。我国高校入学增长率过快,势必会带来相应的就业压力。

四、对策与建议

第一,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拉动内需,加大投资,促进出口等方法。“转方式调结构”,经济转型要以高新技术产业,具有未来发展的高附加值产业作为建设中心。淘汰技术落后企业和高能耗产业。高校毕业生是高素质有文化的劳动者,适合在知识密集型产业工作。第二,继续调整一、二、三产业的比重,着重第三产业发展,产业调整向发达国家学习。第三,高校应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调整学科设置以及重新修订教学大纲,加强校企合作,广泛建立实习实训基地。第四,人才结构更加合理化。控制普通高校入学比例,加大高等职业教育,中等专业技能教育,国家加大资金扶持和多种政策导向。第五,引导和鼓励人才到中西部地区去工作。现有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选拔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工作”,“三支一扶”等都是非常好的政策,可以继续加大比例,让更多的毕业生投身其中,也可以更有针对性的开设更多岗位。第六,鼓励自主创业。目前国家已有针对大学毕业生的税收减免政策,但利用率确不高。国家可以设立专门机构,帮扶转化,甚至是专业指导人员进行帮助指导。第七,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高校学生要广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加强社会实践,要具有吃苦精神和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第八,转变就业观念。不要好高骛远,应以脚踏实地的态度投身工作,肯从基层工作做起。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乔榛.重新认识马克思的失业理论[J].当代经济研究,2002,(8).

[5]邵军,徐康宁.失业理论研究最新进展[J].经济学动态,2005,(6).

[6]李保民.马克思的失业理论与当代中国失业问题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01.

猜你喜欢
大学毕业生失业马克思
最有思想的句子
两类失业人员可申领6个月失业补助金
失业预警
《卡尔·马克思:世界的精神》
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准备三步法则
应届大学毕业生创业现状及对策研究
五问失业保险
失业了
别开生面的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