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几个教育问题的再思考

2013-08-15 03:50王建成杨江瑜吴钟毅王勇刚
学理论·中 2013年6期
关键词:教育问题思考新课改

王建成 杨江瑜 吴钟毅 王勇刚

摘 要:新课改的实施到目前已有十多年,在取得一定成就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课程改革的深化,制约着教育改革向综合化方向发展。从课程改革的理论和实践出发,分析讨论热议的三个教育问题,即减负问题、学生阅读问题及体质问题等,希望借此能引起人们对这些问题的再认识。

关键词:新课改;教育问题;思考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7-0244-02

教育改革是新时期中国教育发展的一个历史机遇,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中心内容,但纵观十余年的改革历程可以发现许多教育问题仍制约着改革的步伐。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教育部关于2013年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意见》也指出教育改革仍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各地改革进展不平衡,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尚未有效解决,一些保障政策措施还不到位。为此,思考和研究新课改背景下的一些教育的热点难点问题,如学生的减负、阅读、体能下降等问题,将能够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再思考,从而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化。

一、减负问题:减负,为何越减越“负”

减负是一个老话题,但仍是一个热点。近些年来,教育部门多次下发关于减负的各种文件,但其效果似乎并不明显,学生负担依旧很重,减负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最近,教育部又启动了义务教育学校“减负万里行”主题活动,减负再一次受到热议。

那么,减负为何越减越“负”呢?我们认为,除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外,人们对减负的理解存在误区也是一个原因。

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倡导素质教育,因此对于学生的减负必不可少。现在的减负大多注重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这无疑是正确的,也是目前人们对减负问题的普遍认识。但这种减负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应试教育的,应试教育以分数为目标,加重课业量自然就成了提高分数的必然手段。实际上,减负并不是简单地减少课业量,即“数量型”减负,我们也需要减轻学生过重的心理负担,即“实质型”减负。

学生心理负担过重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如家长对学生的预期值过高;教师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师生关系不够民主,不能平等对待学生;社会、学校缺乏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学生的耐压力不强,学习没有兴趣等。这些使得学生每天生活在负担及其带来的痛苦之中。学生离开自己的兴趣去学习,被迫接受知识,学习能没有负担吗?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减少了课业量(很多时候这种“数量型”减负的效果值得商榷),学生依旧会觉得负担重。这样的减负也就只会越减越“负”,“负”的不仅是减负口号本身,更是学生的学习效果或成绩。

减负的实质是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减少教育中师生的无效劳动,增加学生发展的目标[1]。因此,实现“实质型”减负,需要社会、家长、学校、教师、学生共同行动,但关键还在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这也是新课改所要求的。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要从对学生应试技巧的训练转向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要由“独奏者”变为“伴奏者”,由“讲师”变为“导师”;要让学生参与课堂,在课堂中学会发现、探究、解决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展示自我,从而体验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这样,如果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懂得了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有了学习的欲望并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那么,学生学习的心理负担也会减少很多。即使有时作业和课程量相对多一些也就不会觉得负担重,这不就真正减负了么。

负在心里,未必尽在表面,乐学则无负。减负要有“数量型”减负,也要有“实质型”减负,两者都是减负的重要内容。做好这些,减负也就不会越减越“负”了。

二、阅读问题:阅读,为何难成为“悦”读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国民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才会是一座美丽的城市[2]。阅读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阅读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部分,可以说没有良好的阅读能力就没有很好的学习能力。新课改以后,教材呈现出生活化、简单化的特征,其目的之一就是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更广更大的空间。

但现实的情况却足以引起我们的反思。

首先,在应试教育的“唯课本论”和“唯分数论”的影响下,学生普遍缺乏阅读,仅有的阅读就是读课本和教辅。这种功利性阅读多,兴趣性阅读少的情况,使得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的阅读只有“阅”,而没有“悦”,没有“悦”的阅读学生感觉不到阅读的快乐,对阅读也就越来越陌生。

其次,浮躁的社会环境和现代化的阅读方式使得学生阅读缺乏氛围,“快餐阅读”成为主流。阅读需要安静和谐的社会大环境,而我们的社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许多浮躁现象,社会阅读氛围并不乐观。另外,现代化的阅读方式,如ipad、kindle等,让阅读变成了“读屏”。这种“快餐阅读”只是浏览式的,缺乏深层次书本阅读的美感,很难使学生产生感情上的共鸣,真正的阅读也就被学生遗忘了。

再次,学校、老师、家长时常成为学生阅读的“杀手”。一些学校对学生的阅读不够重视,学校的图书馆变成了“博物馆”,基本上不对学生开放,有的甚至没有图书馆。部分家长和老师为了所谓的考试成绩,通过各种途径阻挠学生的阅读,有些老师甚至将读课外书列为违纪行为。

这样,阅读就成了新课改背景下学生的一种奢望,也成了众弃之物。于是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势在必行,这需要社会、家长、学校、教师形成一种合力。

一方面,社会应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教育部门可以在“世界读书日”以外,设立“国家阅读日”,并加大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国家出台教育法规对中小学生的阅读给予专门保障,美国、日本等在这方面都有相应的行动并卓有成效。另一方面,学校、教师、家长也应转变观念,通过各种途径鼓励和引导学生阅读。如学校在开放图书馆的同时,可以根据学生阅读兴趣,提供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目;划分各种读书兴趣小组,开展各种阅读活动;也可以试着将图书放在教室或走廊供学生阅读。教师和家长在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快餐阅读”的同时,鼓励支持孩子购买课外读本,并积极组织开展各种读书分享、交流活动。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读不能成为众弃之物,而应成为“悦”读。基本的阅读量得到保证,学生才可能重视阅读,才可能从“阅”变为阅读,从阅读变为“悦”读,最终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体质问题:“瓷娃娃”何以成栋梁

二十年前,一篇题为《夏令营中的较量》的文章引发了国人对我国教育的大讨论。从文中能看出除了意志以外的因素,中国学生的体质状况明显低于日本学生。文章发表13年后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呢?根据《中国青年报》2006年8月30日的报道,在定向挑战对抗赛中,中国学生表现出来的体质状况依旧不如日韩学生。

教育部关于2010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总体有所改善。但近两年学生在跑步时猝死的案件相继被报道,随之而起的是许多学校取消中长跑的测试和比赛,测试标准也不断修改。2013年1月4日腾讯体育图刊根据相关数据指出,我国学生体育锻炼的国家锻炼标准,经1989、1990年、2002年和2007年四次修订,每修订一次,标准下降一次[3]。考核标准下降的同时,学生的体能也在下滑。针对此种情况,引用腾讯体育图刊的看法:中国学生体质健康持续下降具有“中国特色”。

那么,学生的体质为何越来越差呢?主要原因在于体育锻炼的意识淡薄。传统“读书”与“考功名”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思想,让学生忽视了体育锻炼。社会用人看学历,家长希望学生考高分、上名校,社会、家长的需要成了学校的追求。在社会、家长、学校三者强大的作用下,体育课充满了“水分”,如开课不足、被占用、内容删减和考核“放水”等。于是,学生参加锻炼缺乏氛围,锻炼次数越来越少。锻炼的氛围一旦减少,体育锻炼的意识就会慢慢淡化,也就造成一个死循环:越不练,越下降;越下降,越容易受伤;越受伤,越不敢练。

现在很多学生拼命复习考试病倒,军训中暑晕倒,越来越多的学生眼睛近视了,培养出来的学生俨然是一个个“瓷娃娃”。试想未来的中国将要由“瓷娃娃”接班,实在不能令人放心。“瓷娃娃”何以成栋梁?

南开创始人,有“体育校长”之称张伯苓先生就曾主张“强我种族,体育为先”。他把体育看作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认为“教育里没有了体育,教育就不完全”[4]。因此,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像张伯苓先生一样把体育放在同德育、智育同等的地位,并且带头参加体育锻炼。首先,学校应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标准。其次,学校在保证体育课课时的同时,开展各种常态化的体育活动,如各种球类、趣味比赛等,避免出现运动会前的“体能突击”现象。再次,应在平时和升学考试中注重体能测试,并可以试行“一项否决制”,体测不过关不予录取。

任何再响亮的口号,如果不转化成行动,那么永远只能是理念。体育教育的进步需要创新,更需要勇气。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时不我待。

减轻负担,还学生一个健全的心灵;鼓励阅读,还学生一个独立的思维;加强锻炼,还学生一个健康的体魄。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减负、阅读、体质等问题都是新课改必须重视和思考的。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我们也将会遇到更多的教育问题,正确的方式应该是去尝试,去摸索。只有这样,教育改革才会向综合化方向发展,中国教育梦才有可能实现。

参考文献:

[1]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7.

[2]朱永新.回到教育的原点[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9:1.

[3]中国特色体育课[EB/OL].http://sports.qq.com/photo/product/go/

12.htm,2013-01-04/2013-04-01.

[4]张意忠.民国大学校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猜你喜欢
教育问题思考新课改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民族器乐合奏课与综合大学素质教育问题研究
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文献综述
“中国梦”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问题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