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困—扶志—强能”三位一体贫困生资助体系之构建

2013-08-15 03:50丁雯雯
学理论·中 2013年6期
关键词:贫困生资助育人

丁雯雯

摘 要:近年来,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力度,从政策上、制度上都进一步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受教育问题。但是,如何融“经济上帮助学生、精神上鼓励学生、能力上锻炼学生”于一体,充分发挥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有效改善资助育人体系教育效果弱化的问题,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课题。构建“济困—扶志—强能”三位一体的贫困生资助体系的对策:加大心理关注与精神帮扶;大力推进诚信、感恩、责任教育;搭建“自助”平台,提升“自助”能力。

关键词:资助;育人;贫困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7-0248-02

党中央和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目前,各高校已经建立了以“奖、贷、助、补、减”和开辟“绿色通道”为主要形式的学生资助工作体系。同时,各高校也在积极拓宽社会资助渠道,争取社会各界对高校资助工作的支持。包括社会团体、知名企业、热衷公益事业的成功人士等,他们的援手为高校资助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政府、社会、学校都从不同层面对高校贫困学生加大资助力度、拓宽资助范围、服务受助学生,这些举措有效地解决了家庭困难学生的“上学难”问题,有力地促进了教育公平和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然而,作为高校资助教育工作者,深知发挥资助工作育人功能的重要性。在帮助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基础上,提高其综合素养、塑造其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培养其感恩意识及社会责任感,有效改善资助育人体系教育效果弱化的问题,是资助教育工作者需要一直思考与探索的课题。

一、资助工作与育人工作的关系分析

高校的根本使命和中心工作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接班人,高校资助工作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直接作用在于“助人”,终极目的在于“育人”。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一方面,“助人”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完善资助评定的相关制度、评定标准及评定程序,进而实现资助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对于高校育人工作顺利而有效地开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高校育人工作的实际效果,特别是诚信、感恩教育、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的实际状况,对于“助人”工作的顺利开展也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中央16号文件指出:“资助贫困生是新形势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在资助过程中大力开展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诚信教育、感恩教育、法制教育等,是对大学生育人工作的有力推动。因此,作为高校资助教育工作者,应当将资助工作与育人工作紧密结合,实现在资助中育人,以育人促资助,形成二者的良性互动,以期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服务。

二、资助工作与育人工作相结合的必要性

(一)物质助困与精神助困的失衡

现有的助学政策从帮助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角度出发,如各类助学贷款、助学金、困难补助,着重在于“物质助学”。而事实上,贫困生除了经济贫困外,往往还伴随着心理自卑、学习困难、交往障碍等种种问题,这些更需要引起资助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与思考。

大多数贫困生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有着坚韧的毅力和顽强的拼搏精神。但由于他们大多来自偏远地区的农村,经济文化、教育都比较落后,使得他们在英语口语、计算机水平、知识视野、艺术特长、综合素养方面与其他同学有一定的差距。由于特殊的家庭环境和成长经历,使得贫困生同学普遍自尊心较强,心理较敏感、自卑、自我评价较低,对自己的前途缺乏目标与信心。因此,加强对贫困生同学在思想引领、精神抚慰、心理疏导、人格塑造、能力提升等方面的教育与帮助,实现“物质助困”与“精神助困”的有效结合,是资助育人的真正目的。

(二)资助工作思想教育效果的弱化

目前各高校在贫困生的认定过程中,最主要的依据是“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和“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其中第一个是由学生生源所在地的乡镇民政部门盖章证明,第二张表由学生本人填写。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个别家长和学生利用当地政府贫困政策的不严密性开具夸大贫困程度的虚假贫困证明。此举侵占了真正贫困学生的利益,严重影响了资助体系的公信力和资助效果。

由于现有资助形式的单一性和无偿性,几乎可以视为是以经济贫困为前提的不劳而获行为。长期接受这样的资助,会滋生学生的依赖心理与懒惰情绪,产生“理所当然”的“等、靠、要”思想。更有甚者,大肆挥霍资助金,将其作为改善困窘局面、摆脱自卑心理、满足虚荣心的资本。同时,大部分贫困生在获得物质资助后感恩意识淡化。很少有学生主动感谢资助方,怀有感恩之心回报学校、社会的行为更是少之又少。

(三)贫困生“自助”意识与能力的缺失

资助育人的真正目的在于培养贫困学生自强自立的精神和自食其力的能力,但现行的资助政策因其物质资助的单一性与无偿性,只能缓解学生经济上的困境,缺乏激励学生上进和督促学生自立成才方面的教育与措施。相对的,学生对物质资助的依赖情绪日渐滋长,“自助成才”意识薄弱。同时,相当一部分贫困学生因为家庭条件与环境、当地教育水平的限制,在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综合素质方面有所欠缺,尤其在英语口语、计算机技能、就业创业方面劣势明显。而学校层面缺乏对其针对性的帮扶与指导,可供其锻炼提升的资源与平台也比较有限。

三、构建“济困—扶志—强能”三位一体的贫困生资助体系

(一)加大心理关注与精神帮扶

贫困生由于其特殊的家庭环境与成长经历,常常面临着生活和精神的双层压力,产生心理障碍的比例相对较高。对于贫困生除了必要的经济资助外,更需要对其进行精神上的鼓励和心理上的帮扶。首先,需从内心真正地理解、关心这个群体。以情感人、以理服人,鼓励贫困学生正视暂时的困境,树立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信念与奋斗精神,克服自卑、消极厌世的不良情绪。其次,加强对贫困学生的“三观”教育。潜移默化地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其树立远大理想与目标,为其生活与学习解惑。再次,资助辅导员应特别关注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成为其可信赖、可依赖的良师益友。教导贫困生进行积极的自我调适,对发现有心理危机的学生要及时进行心理危机干预,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配合,帮助其缓解极端情绪。最后,依靠团支部的力量,在班级中定期开展全员参与的文体、团队合作实践活动,鼓励贫困学生积极参加,增强其集体归属感,找到家的感觉。

(二)大力推进诚信、感恩、责任教育

诚信、感恩、责任教育是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保障资助育人效果的重要手段。首先,应将这三者融入日常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党团组织为抓手,以班级建设为保障,渗透到日常的班级活动、团日活动、党日活动中去,作为学生团内推优、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各项评奖评优思想政治素质考察的基本要求。其次,针对贫困生特别是申请助学贷款的学生,要进行持久深入的诚信教育。“通过举办信用教育讲座,举行签订‘诚信还款承诺书仪式,观看诚信教育宣传片,开展诚信主题社会实践活动等”,提高贷款学生的诚信、自律意识,使得还款工作顺利进行。最后,感恩、责任教育可通过义工与资助考评相挂钩、树典型、榜样力量引领、三观、荣辱观教育,培养其饮水思源、知恩图报的道德观念,以期达到受助学生回报社会、报效祖国的良性机制。

(三)搭建“自助”平台,提升“自助”能力

在今后的资助工作实践中,“高校应逐步改变传统单项给予式资助模式,建立学校资助与学生本人自助有机结合的开放式资助工作理念”,积极探索,通过一定的制度设计与保障,为广大贫困生同学展示自我提供广阔平台,使其找准定位、挖掘潜能、提升能力,真正达到“授人以渔”的资助育人效果。现如今,各高校为贫困生设置的勤工助学岗位大多在学工管理部门、教学辅助部门、后勤服务部门,其工作技术含量水平低,相应地报酬也较少。长此以往,不利于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升。基于此,各高校在现有的资助政策体系下,可尝试创新勤工助学模式,将勤工助学岗位多元化。

首先,可充分利用学生组织、团学活动的契机,公开在贫困生同学中征集优化勤工助学模式的策划方案,对合理的、优秀的活动策划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其次,在勤工助学岗位分配中,引入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促使学生树立竞争、平等意识,并在各方面积极完善提高自身。再次,可积极推行类似创业助学的“创业型勤工助学模式”。在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校园管理规定的前提下,在相关政策、学校资金、场地的支持和帮扶下,设立一批完全由贫困生同学自主设计、自主经营与管理的创业经济体。例如校园勤工助学超市、校园勤工助学报刊亭以及其他低风险、低门槛、适合在校园中实施的小型创业型勤工助学岗位和项目。天助自助者,通过让贫困生同学自主参与“创业勤工助学模式”的开发、实践、经营与管理,增强“自助”意识与能力,提升对人生目标的追求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达到不断完善自我、发展自我的育人目标。

综上所述,现行的资助政策应根据资助主体的特点和发展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在以物质资助为前提的保障下,资助教育工作者应强化在精神上鼓励学生、能力上锻炼学生,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提升引导,真正把资助育人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郭浩.“90后”贫困大学生资助问题的现实思考[J].科技信息,2011,(24).

[2]唐文红.从物质资助济困育人到励志强能育人——民族地区高校能力发展性资助育人的现实探索[J].思想教育研究,2011,(7).

[3]龚建文,曾艳,鄢来均,黄华君.助困与育人结合——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创新性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1).

[4]刘冬梅.论新时期高校贫困生育人体系的构建[J].学理论,2011,(3).

猜你喜欢
贫困生资助育人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贫困生的隐私与尊严亦当细心呵护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上海大幅修订《专利资助办法》
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关于开展专利申请相关政策专项督查的通知》
高校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策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黑龙江省启动2017年专利资助资金申报工作
教育部发布《2016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