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德育问题探析及对策研究

2013-08-15 03:50杨玲玲赵建梅
学理论·中 2013年6期
关键词:问题对策

杨玲玲 赵建梅

摘 要:对小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维度对其德育问题进行了探析。其主要问题表现在:学校中德育过于泛化和知识化,脱离生活实际;家庭中家长德育意识淡薄,言行随性、重智轻德;社会中负面信息错综复杂,给小学生德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结合这些问题,提出以下对策:以品德教育为重点,以道德信仰为尺度:实现学校德育的生活化;提高家长的德育意识,德智并重:创立健康的家庭德育环境;合理监督、正确引导: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鉴别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德育;问题;三维视角;对策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7-0267-02

一、问题探析

1.学校德育泛化、知识化:脱离生活实际

在小学生的德育工作中,学校德育占据着主导地位,它不仅保证了德育工作的正确方向,而且在指导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方面也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的学校德育水平却不尽如人意,显现出德育泛化、知识化等问题。从理论上来说,狭义的学校德育只包括了思想品德教育,而广义的学校德育则包括了政治教育、思想教育与品德教育三个方面[1]。但在学校的德育实践中,广义的学校德育却被泛化到法纪教育、国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环保教育、劳动教育等领域。这种泛化直接导致了现在的学校德育“什么都想抓,却什么也抓不好”,即研究者普遍认为的学校德育目标定位偏移[2]。事实上,学校德育尤其是小学德育的重点应该放在品德教育上。

此外,在实际的学校德育过程中还存在着更为严重的知识化问题。这主要归因于当前很多学校以考试分数为标准对学生进行道德评价。学校通过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大量的德育知识,要求小学生掌握所倡导的行为规范,然后采用书面考试的形式对小学生的德育水平进行评价。这种评价完全混同于普通的学科教学。学生的品德衍化为一个个的分数,且形成了考分越高品德越好的荒唐逻辑[3]。诚然,德育知识的教授是使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必备条件之一,但这种将德育知识化的片面之举却忽视了它与德育情感、意志及行为的统一性。一个人可以通晓何谓真、善、美,但他(她)未必会依据真、善、美去做人、行事。总之,由于学校德育的泛化、知识化等问题,从而导致学校德育脱离生活实际。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很多学生知行分离,书上的大道理可谓人人皆知,且人人说起来头头是道,但做起来却显得力不从心[3]。

2.家长德育意识淡薄:言行随性、重智轻德

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和接受能力,父母的行为是否检点、品性是否端正,都与学生的行为和品性有着密切联系。可以说,孩子的表现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可是很多家长却意识不到这个道理,在日常生活中,言行随性,不计后果。如,很多家长当着孩子的面撒谎、虐待老人、说脏话、插队、随地扔垃圾等。这些不良的行为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正如马卡连柯对家长们所告诫的那样:“你们自身的行为在教育上具有决定意义。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在同儿童谈话,或教导儿童、吩咐儿童的时候,才是教育。你们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家的时候也在教育儿童。你们怎样穿戴,怎样同别人谈话,怎样议论别人,怎样欢乐和发愁,怎样对待敌人和朋友,怎样笑,怎样读报——所有这些对儿童都有很大的意义。”[4]

受应试教育和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很多家长依然把学生的教育理解为纯智育,同样也把家庭教育理解为纯智育,继而又把智育看作单纯的成绩提高[2]。在当今教育制度和社会观念的影响下,升学被很多家长看作是孩子成功的唯一途径。因为,能否升学主要取决于成绩的高低。这使得大多数父母只注重孩子的智力开发和文化学习,却忽视了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教育孩子怎样做人,从而导致家庭德育事实上的缺失。有调查显示,家长对孩子的关注首先是学习成绩,其次是身体健康,最后才是道德品质[5]。不少家认为孩子只要能得高分就一定能成材,赞成对孩子施加学习压力,崇尚“分数决定论”[6]。

3.社会负面信息多样化:小学生德育工作的巨大挑战

除了学校和家庭外,每个学生的成长都离不开时时刻刻影响他们的外部社会。当前,随着网络、手机等现代化通讯工具的发展,各种社会负面信息以此为载体对小学生的德育工作产生了巨大的挑战。首先,这些不健康的负面信息极易扭曲学生道德上的价值取向。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学生们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已不仅是教科书,电视、网络等传媒也成为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由于小学生对外部世界的新信息充满了好奇,因此大众传媒成了他们满足好奇心的重要渠道。然而,小学生的道德思想发展处于上升阶段,具有极强的可塑性,这时如果没有家长和老师的监督,一些不健康“灰色新闻”、假报道以及各种垃圾信息(如暴力、色情、欺诈等)很容易使他们的人格走向不良的轨道。

此外,信息的多样化,产生了学生道德选择的无原则性和无标准性。对于现在的小学生而言,其德育知识主要通过学校的品德课堂教学获得。但是,若仅仅用课堂中学到的这些有限的知识来应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是远远不够的。现实生活中好多问题在课堂上根本没有涉及。甚至,还有很多现象与课堂上老师所讲的内容相互冲突,如2007年的彭宇案[7]和2009年的豆饼老太案[8]。这些冲突往往使学生在心理产生巨大的矛盾,并对老师在课堂上所讲授的内容产生怀疑。最后在遇到现实问题时缺乏道德判断的基本价值观和评判标准。

二、对策研究

1.以品德教育为重点,以道德信仰为尺度:实现学校德育的生活化

学校德育不应该过于泛化,什么都去抓,而应明确目标,紧扣重点。1993年我国颁布的《小学德育大纲》明确规定学校德育应以学生的品德教育为重点[2]。从德育为先的角度来看,只要我们抓住了品德教育,也就抓住了学校教育的重点[1]。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以学生的态度、情感和行为改善为主要目标,其中心任务是造就一代品德高尚、全面发展的新人,基本内容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教育以及社会常识教育。因此,学校德育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一些纯粹的道德理论知识,而应该使学生从这些道德知识中形成道德上的理解、信念和信仰,最终内化为道德信念[9]。如,学校和教师主动和少年宫、儿童少年活动中心、文化馆、科技馆、博物馆、图书馆、纪念馆、艺术展览馆等校外教育单位建立联系,充分利用这些专用场所和教育设施,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在活动中接受道德教育。

2.提高家长的德育意识,德智并重:创立健康的家庭德育环境

家长作为家庭教育的主导者,其德育观念、德育内容及方式方法等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甚至决定着子女素质的发展状况[6]。倘若家长能有高尚的情操、高雅的情趣、强烈的敬业精神、健康的身心和文明的举止,那么这些良好的品质将会深深地感染孩子。故此,家长应充分意识到自身品行和孩子品行之间的关系,修身养性,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此外,家长还应正确认识到家庭教育中重智轻德的危害性。家长这些观念的改善是塑造孩子品行健康发展的家庭道德教育环境的前提。总之,家长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加强自身的修养,懂得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3.合理监督、正确引导: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鉴别能力

小学生的思想处于未成熟阶段,其发展优劣既与学校教育有关、又与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有关。为了合理监督、正确引导其发展,学校、家庭和社会需齐心协力为学生建立一个“三位一体”的大德育网络环境。首先,学校工作人员、家长和社区服务人员都应合理监控不良社会信息的传递。其次,家长和老师应正确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给学生分析现象的具体原因,在分析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加以引导,以提高学生的道德鉴别能力。尤其是在处于德育主导地位的学校中,老师应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各抒己见,并加以引导,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学校品德课程的兴趣,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道德鉴别能力。此外,社会有关部门也要加强对信息网络的监控与管理,创设先进的检测方式,“过滤”流入我国的网络信息,以预防信息垃圾和网络犯罪活动的入侵。

三、结语

德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虽然存在各种问题,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积极的一面:总体上社会是在进步的,人们的道德水平是在不断提高的。立足现存的德育问题并努力解决这些问题是进一步推动社会发展,提高人们道德水平的前提。为此,本文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维度对小学生德育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探析,同时也探究了相应的策略,以期能为提高我国小学生的德育效果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王毓,王颖.学校德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寻[J].江西教育科研,2005,(5).

[2]陈庆挺.社会转型时期学校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03,(8).

[3]顾建亚,王勤.论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J].教育探索,2002,(7).

[4]马卡连柯.儿童教育讲座[C]//马卡连柯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6:400.

[5]赵裕民.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15).

[6]牛朝晖.当代未成年人家庭德育问题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7.

[7]男子称扶摔倒老太太反被告,被判赔4万[EB/OL].http://news.163.com/07/0906/05/3NMDBNR600011229.html

[8]捡钱归还—卖豆饼老太太被失主告上法庭[EB/OL].http://news.163.com/09/1127/11/5P4F2IU6000120GR.html

[9]梁明月,班建武.学校德育课程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教育科学研究,2010,(11).

猜你喜欢
问题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溶解度计算错误种种和对策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