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活动管理课程改革初探

2013-08-15 03:50高玉林
学理论·中 2013年6期
关键词:高职改革课程

高玉林

摘 要:为适应高职院校“2+1”学制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加大实践教学力度,以商务活动管理课程为例,论述教学改革的做法和内容,包括授课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具改革等方面。

关键词:高职;商务活动管理;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7-0285-02

笔者所在学校为一所高职院校,商务活动管理课程是学院文秘专业(装备制造业服务方向)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受高职院校“2+1”学制模式所限,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由原来的三年缩短为两年。两年内,学生要系统掌握文秘专业的知识,达到人才培养计划中的要求,还按照原来的教学模式上课是不行的,必须要对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对商务活动管理课程改革进行了一番探索。

一、明确授课目的

以前,高校教师授课时都抱着这样一种心态:完成教学任务。现在,这种想法明显地过时了,不合实际了。工作不好找、大学生就业难,多年来一直是个热点话题。大学生本应该是人力资源市场最受欢迎的高层次人才,却被就业困扰。就业难的根源便是很大部分大学生都存在的劣势:缺乏企业所需的技能和经验。因此,学生就业形势严峻,让“以就业为导向”成为高职院校最大的实际。这一导向反映在教师的教学上,需要教师主动适应市场需求,调整教学方式,更新教学内容,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

在实践教学中,在上述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将商务活动管理课程的授课目的定位如下:通过授课,学生能策划、组织实施各种商务活动,会协调上下左右的关系,能以自身所作所为体现企业形象,最终满足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开展各种商务活动的需要。最佳状态是学生就业即上岗,能轻松应对各种商务活动,无须企业再培训,实现“无缝对接”。如此高屋建瓴、取法其上,以企业需求为标准,从源头上为学生树立了一个远大的目标,也为教师备课确定了基调。

二、制订授课计划,革新教学内容

明确了授课目的,就为授课计划中教学内容的取舍与课时分配提供了依据。当前,高职教学存在的首要问题是“讲什么”的问题,这是个最基础的问题,关系非常重大。试想一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有艺术地向学生传授了知识,可讲授的却是学而无用的内容,其本质无疑是教师与学生时间和精力的双重浪费。高职培养的是技术应用性人才,相对于传统的教育,强调的是能力为本,因此在制订授课计划时,应减少晦涩难懂的理论课,做到理论必需、够用即可,增加工作实务规范课时和实践课时,突出最实用的内容,最忌讳的就是照搬教材内容和面面俱到。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确定的商务活动管理课程的内容是:商务庆典活动与新闻发布会、商务接待与宴请、商务会议、开放参观活动、市场营销与客户服务、商务谈判与签字仪式、商务旅行、社会公益活动(赞助活动、慰问活动)、危机处理、电子商务活动,等等。完全做到了企业经常搞什么活动,上课就讲什么内容,并且做到了习题、实训、复习、测验等课型穿插安排。

三、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更新

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一种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的常见的教学方法。虽然常见,但用好它,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案例教学能吸引学生,与干巴巴地说相比有很大的优势。案例教学法强调学生对案例问题的独立概括、分析、解决,以及通过讨论进一步加深认识,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时候,我们的案例教学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收集案例、整理、分析、讨论和形成小组分析意见的过程中,要求小组每位同学全程参与。这一系列环节,锻炼了学生的参与性、团队意识、分析问题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以表达为例,汇报时我们要求汇报人不能重复,有的同学第一次站上讲台很不适应,显得语无伦次、手足无措,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为毕业后与人当众沟通做了准备。在教学和研究实践中,教师要做个有心人,时时注意积累案例素材,开发教学案例资源,建立案例教学库,并能与时俱进地更新和调整,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

角色扮演。笔者一次上课时,安排学生分角色模拟签约仪式。一名女同学扮演签约一方的老总,签完字了,却忘了交换协议,另一方老总上前“强行”夺过她手中的文本,并与她握手。这一行为逗得全体同学哈哈大笑。这样的场景,会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比死板的说教有效多了。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真的走进了角色中,他的表演真正地感染了同学们,就说明他完全把握了教学内容的精髓。

多安排实训环节。这里所说的实训,既指学期里集中的实训时间,也指课堂上随机安排的小实训。以庆典活动为例,笔者讲述了必要的知识后,立即安排学生分组筹备各种庆典活动,在课堂上予以实施。有的学生思维活跃,甚至想到了策划实施一场结婚典礼,婚礼现场热闹非凡又秩序井然。教师不能认为学生是在胡闹,反而应给予鼓励,保护学生参与实训的热情,或许这就是学生将来创业的一个诱因呢。这样的实训确实抓住了学生的眼球,得到了学生的高度重视,达到了为将来工作“预演”的效果。

充分利用校内实训资源。学院有一个文秘专业实训室,里面有办公桌椅、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装订机等一系列常见的办公设备,这为商务活动课程集中实训提供了良好的场所。每学期,我们均安排两周的集中实训,学生在实训室能熟悉办公室日常工作中动手操作的部分内容,还可以开展特定的商务活动(比如模拟谈判)的实训。在仿真的环境中,学生有高度的角色认同感和体验感,对自己言行的把握更加细腻有度。

除此之外,我们集中实训时,还把学生分组安排到校内各个部门去,为各部门做工作,虽然每次不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为指导老师带来麻烦,但学生实地体会到了职场的酸甜苦辣,汇报时真正总结出了经验和教训,还比校外实训更加可控、容易管理,让我们觉得这种实训形式很有效,再难也得坚持下去。

学校的校史馆也成为文秘专业学生实训的场所。学生在校史馆主要承担的是讲解的任务。我们在课堂上选出表现和条件较好、有参与意识的学生,主要从外在形象、讲解的语言表达、礼仪规范、接待规范等方面指导学生,让他们反复练习,几年来已成功接待了几次重大活动的参观,学校也比较满意学生的表现。这样的实训对商务活动课程的学习是一种无形的促进。

我们把文秘专业学生的实训也做到了日常工作中。比如,学校遇有大型会议,我们都会极力申请学校同意文秘专业的学生参与承办会议,从会议筹备到会场布置、迎宾、礼仪、接待、安排用车、餐饮等等,都有我们学生的身影。虽然有时候,学校的工作人员不放心让学生独自去做,总是亲自动手,但这也够学生受益了。他们对整个办会的过程有了直观感受,将来自己在工作中遇到了,就不会觉得无从下手了。

鼓励假期实训。鼓励并指导学生开展假期实习、竞赛、社会调查或其他实践活动,并通过开设业内专家讲坛增加同学们的感性认识,取得显著效果。学生们在实习中表现出来的敬业精神、服务意识及专业水平得到了实习单位的高度评价,能力得到了提升,对他们的就业非常有帮助。

四、教具的与时俱进

在所有的改革中,教具的变革是最为自然的,但需要教师不断学习,熟悉使用方法,同时受制于学校的资金投入是否到位。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不断创新,基本适应了各种新的教具,同时也向纵深处开发各种教学小工具。

利用网络。网络的日益发达为教师教学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巧妙利用互联网,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查找、搜集、汇总、整理和编辑信息的能力。

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各种先进教学设备和软件及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影视等,把课程内容制作成课件,增强现场感,清楚表达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和学习效率的提高。身处这个多媒体的时代,教师应该跟紧潮流,不断学习有关知识,以多媒体提升教学课堂教学的效率。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多媒体课件不能过于花哨,过于花哨会喧宾夺主,分散学生注意力,转移学生的关注点,就达不到应有的目的了。

利用手机。如今,在通信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中,智能手机日益普及,大学生在课堂上用手机上网已成为非常普遍的现象。现在的大学生用手机上网,主要有几种目的:获取信息、QQ聊天、看网络小说以及玩网络游戏,真正用手机来学习的不太多。大学的课堂纪律和教学质量正在受到考验,什么样的学习方式,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才能真正让学生回到课堂?教师应该想出好的办法,占领手机上网这块阵地。这实际上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为学生服务,提升他们学习的兴趣。

五、重视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对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可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笔者在商务活动管理课程教学中也经常进行教学反思,借以提高教学质量。反思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时是学习教育案例、教育故事等,有时是撰写教育心得,有时撰写简单的反思日记,这种落实在纸面上的内容可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

当前,在秘书专业教学中,学校的实践教学环节还处于快速前进的阶段。通过对商务活动管理课程的以实践性教学为主的改革探索,我们希望能为学校总体的教学改革做出贡献,也期望我们的努力,能为全国秘书教学界同行提供更多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张东.高职文秘专业“模块项目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秘书之友,2012,(11).

[2]肖宪龙,杨晓珍.对当前高职院校课程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1,(06).

[3]杨群欢.高职秘书专业实训探索与思考[J].当代秘书,2003,(12).

猜你喜欢
高职改革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改革”就是涨价吗?
自行车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