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探讨

2013-08-15 03:50杜鹏
学理论·中 2013年6期
关键词:实训基地高职教育校企合作

杜鹏

摘 要:生产性的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发展方向。土建类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有其特殊性,其基本思路是:建设类专业群共享校内实训基本建设方案、创建分项实践;仿真模拟、真实情境训练的训练体系;建立筹资方案多样性、运行机制市场化、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建设管理机制。

关键词:高职教育;土建专业;实训基地;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7-0287-02

从2005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以来,“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就成为职业教育探索和发展的目标,高职教育要发展,其要点在于培养为地区经济发展服务的实用技能型人才。“工学结合”是培养高素质、高质量人才的关键,而“工学结合”的真正实施离不开校内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培养高水平技能型人才必需的教学条件,而我国目前高职院校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积极探索新路,将国外的先进经验和科学的建设理论融入到我国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中来是需要我们研究的问题。

土建施工类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难度更大,由于建筑产品具有固定性,生产周期长,步骤繁杂,生产流动性大等特点,使得很多拥有土建施工专业的高职院校在进行实训基地建设时感觉十分棘手,无法在固定的实训场地范围内,有限的资金支持下,完成一个具有典型性,教学性、同时又不失真实情境的实训环境[1]。因此,对于土建类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研究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土建类高职校内实训基地存在的问题

2007年,我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已初见成效,建立起一批示范性的实训基地,这些实训基地在教学和人才培养中都已经开始发挥作用,对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都起到的良好的示范和推动作用。但是,一方面由于建筑行业的特殊性,另一方面由于建筑产品与众不同的特性,我国土建类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还存在许多需要解决和完善的方面。

1.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功能单一、结构分割。目前多数实训基地的建设是以楼宇为主体单功能定向的,采取将教学、实验和实训楼宇进行功能分配的大距离分散性建设格局。这种模式必然在物理空间上分割职业教育的整体教育观,割裂“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整体性,忽略真实学习情境的创设。另外,高职学校实训基地建设往往更重视一些与职业情境无直接关系的硬件建设指标,诸如占地面积、建筑面积、设备数量等。实训基地的建设呈现出功能单一、结构分割的特点。而最需要营造的职业环境以及由此产生的职业氛围,却因此呈现所谓的真实的缺失。

2.缺乏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管理运行机制。由于实训基地建设投入大,要求企业一次性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生产性建设难度很大,使得大量土建实训基地都存在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疏于管理、缺乏保养等问题,从而沦为陈列品。另一方面,由于校企合作双方理念不同或是对各自行业的不了解,导致交流不足,出现建设资源的浪费,甚至重复建设的情况。再加上理论知识和市场意识的缺乏,使得实训基地建成后无论从管理还是运行机制上都比较死板僵硬,不能够进行创收,在缺乏后续建设资金的情况下,成为学校沉重的负担。因此,需要转变建设观念,将基地作为一个市场主体,改革基地运行和管理机制,引进企业,以真实的工作任务进行生产实训,参与市场竞争。基地实行企业化管理,建立真实情境,真正做到基地建设与经济社会的紧密结合,实现建设主体多元化。

3.缺乏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意识。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应该具有高新技术研发、试验功能,如新型建筑材料的研发,新施工工艺的实践应用等。同时也可以作为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基地来使用,像《天津教育“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由高职院校完成“职业培训包”的任务,便属于这类社会服务功能。但大多数的院校校内实训基地由于种种原因,如师资力量不足、资金限制、领导缺乏市场意识等,使得让实训基地仅仅作为校内实践教学环节的场所,资源利用率极低。当然,这与基地的设备条件落后和科研攻关能力薄弱有关,这就需要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对地方经济发展方向、行业政策指向有系统的研究和认识,加强与地方企业、科研院所的联系,同时学院结合教学实际,利用各自的优势,联合研发,针对实践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科技攻关,为地方经济与企业发展服务,为学校创立品牌,扩大影响力。

4.不能把握好实训基地教学性和生产性的结合。目前高职院校都会主动寻求与企业合作的机会,有很多学校也成功地与企业合作并建立了生产性实训基地,但对于实训基地教学性和生产性的平衡把握不好。片面地强调哪一方面都是不合理的,过度的生产性使用,教学让位于生产,实际是本末倒置,失去了实训基地人才培养的基本属性,高职院校便会怀疑实训基地的作用。而片面地强调教学,对生产置之不理,使实训基地的生产性成为了口头宣传。企业看不到任何的利益,时间久了也会对合作共建失去动力。

二、问题解决的基本思路

1.传统基地功能单一、结构分割的问题。实训基地建设考虑了职业情境的综合性、整体性和真实性。便于实训设备的组合,便于开展项目教学、任务驱动、订单培养,实现了工作过程系统化。传统的建筑面积、设备数量、实验室大小等刚性指标被建筑的多功能性、设备的可组合性、实验室的柔性所取代。

2.实训基地建设和运行的动力机制问题。实训基地建设和运行的关键是动力机制,而动力机制的基础是利益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机制是推动校企合作持续发展的动力和维系校企合作良性运转的纽带。如何与企业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保证基地长期有效运转,形成基地良性循环发展格局。这就需要我们在共建合作中从彼此的利益出发,寻找双方合作的切入点和纽带,实现双方的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形成有效的利益共享机制,在共建共享中实现双赢和共同发展。把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成生产性企业,或者把校内实训基地延伸到企业,以利益为纽带建立校企之间的紧密联系,实现校企资源共享。

3.实训基地建设的经费筹措问题。要建成一流的、满足学生生产性实训要求的校内基地,除了有先进的理念,更实质性的是经费问题。没有稳定、多渠道的资金来源,基地建设只能是纸上谈兵。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建设省级示范性院校,争取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性经费,结合和企业建立深度合作,以基地养基地,不断提高实训基地的生产、培训及技术服务的效益,形成多元化的资金来源,解决基地建设的资金缺口问题。

三、校内实训基地的基本建设思路

1.设计基于真实情境、仿真模拟和实物模型的建设类专业群共享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基于融合性原则构建集建筑材料、建筑施工、建筑结构、建筑构造、建筑设备、楼宇智能、环境检测与治理等为一体的共享型实训基地。对实际职业情境加工后,构建更具普遍意义的真实情境,设计智能化媒体的高仿真度模拟,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学习情境建设主线,营造职业环境和职业氛围。如采用VR(VirtualReality)技术开发土建施工类专业教学仿真实训软件,可以有效解决土建类课程课堂教学抽象不直观,难以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的问题。对于解决校内建设拟实实训场地费用太高、占地太大、高层施工现场危险性太大等问题也有显著效果[2]。同时,对教学进度与施工进度无法保持一致,实训教学无法具有针对性、个性化的问题有很大的帮助。做到“平面与立体”、“静态与动态”、“真实和模拟”的三结合,以获得“真实的虚拟”,较好地反映土建施工的标准化演示操作,对于施工的工序、规范、工艺教学有显著效果。这样便能够实现集知识传授、实验验证和技能操作于一体,将分散性楼宇的功能集中在近距离的空间内实现,使学习的过程与工作的过程一体化。

2.创建分项实践、仿真模拟、真实情境训练的训练体系。一体化共享型校内实训基地实验室集互动学习、行动学习于一体。实训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和能力要求密切相关,并多采用模块化教学,各模块具有相对独立性,完成相应模块或单元的学习,可以具备高职土建类人才的职业能力,包括职业岗位能力、建筑管理能力、应变创新能力等三方面[3]。相关的知识能力体系为:土建专业的理论知识、工程施工组织能力,工程造价预算能力、工程施工监理能力,现场人员组织管理、工程质量检验能力,工程事故处理能力,自学能力、职业规划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等等。根据这样的能力要求,可以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理论指导下设置不同的训练单元,训练单元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研究设置,以达到培养技能和职业能力的无缝对接。可以以真实的工程项目为载体,对单元项目进行全仿真操作,包括项目可行性分析,工程招投标模拟,工程预算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编制,竣工验收等。对于土建施工的技能,可以对重点、典型工程内容进行实操。训练场地可以由室内、施工现场等多功能区域组成。

3.建立筹资方式多样化、运行机制市场化、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建设管理机制。校企合作下,可以由学校与企业共同管理实训基地,制订企业运行的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目标,确立教学培养目标和岗位能力目标等。然后,采用以校方为主、企业辅助的人才培养模式。企业保证实训基地的运转,可以由企业管理实训设施与实训设备,在保证设施的正常运转的前提下,保证其先进性,与工程现场使用技术保持一致,并可临时提供大型设备的演示与示范。同时,引入企业管理理念,将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与职业文化引入实训基地的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中[4]。当然,深化基地运行机制、管理体制、人事制度、教学管理和监督评价体系等一系列配套制度也需要进行有效地改革:创新基地运行机制,引入企业共建共享;以“学做合一”和“生产性实训”为基点,配备生产性设备和生产原料,建设校内真实职业环境;引进行业企业的“能工巧匠”,强化实训指导师资队伍;以相应的技术开发与服务中心为支撑,与企业合建研发中心,向社会开展技能培训服务;制定基地管理制度,建立与企业尽量相同的真实生产情境。通过产品生产、技术服务创收减耗,提高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建设、运行、再建设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陈贺坤.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研究[D].石家庄:河北大学.2009.

[2]苏德利,张力,任大鹏.建筑工程施工工艺仿真教学系统的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2,(10).

[3]李强,刘继平,任东.国外高职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36).

[4]杨桂婷,刘一兵.校企共建生产实训实习基地的研究[J].价值工程,2013,(1).

猜你喜欢
实训基地高职教育校企合作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主要类型及其存在价值初论
会计实践教学调研报告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中俄联合计算机应用实训基地实施策略与路径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