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历史教学中环境意识和环保观念的培养

2013-08-15 03:50白云
学理论·中 2013年6期
关键词:课外活动课堂教学

白云

摘 要: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保护环境已经成为全人类需要共同面对的巨大挑战,因此环境教育正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为了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对中学生进行环境意识和环保观念的培养成为一个重要问题。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环境意识的培养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当中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利用多媒体课件,活动课和新闻事件导入以及充分发挥乡土历史教学的优势等方法再结合社会调查和开展形式多样的以环境问题中心的课外活动等方式来完成的。

关键词:环境意识;环保观念;课堂教学;课外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7-0291-02

当今时代,“绿色低碳”是一个出现频率很高的字眼,也是世界人民共同关注的一个话题。随着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在自己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同时,自己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却处于不断恶化之中。为了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更为了造福我们的子孙后代,今天的人们开始思考如何更好地协调人类与环境共生和谐的关系。为了控制环境日益恶化的趋势,更为了从根本上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环境教育正逐步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推广普及环保知识,增强环境意识,让更多的人特别是广大中学生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已成为全人类眼下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资源大国,环境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保护环境已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一种责任和义务,而中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建设的中流砥柱,更应该学会如何关注我们的环境,因此提高对中学生环境意识和环保观念的培养成为我们必须要完成的一项任务。为此,我国在1996年颁布了《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指出,“要根据大、中、小学校的不同特点开展环境教育,使环境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加强中小学各科教材中环保内容的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1]为了适应这一时代发展的需要,更为了使我们的教育成果能够真正的落到实处,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的我们,真的应该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如何在我们的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环保观念。历史学是把人类发展过程作为自己研究对象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涉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包含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社会方面的内容,也包含人口、自然、环境等自然方面的内容,这个特点决定了历史学科在培养学生环境意识中的独特优势。那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该如何对学生进行环境意识教育和环保意识培养呢?笔者将在本文中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实现对学生环境意识的培养

课堂教学是历史教学的主渠道,同时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平台,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教育功能,把课堂打造成为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一个主要阵地。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挖掘教材和教学资源中有关环境问题的内容,不失时机地结合现实对学生进行教育,从而实现环境教育与历史常规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和实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来对学生进行环境意识的教育和环保意识的培养。

首先,可以通过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引领作用来实现对学生环境意识的培养。在讲到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时,由教师将学生的关注点转移到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的话题上来。例如,在讲到诸子百家思想流派和主张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渗透中国古代一些思想家、政治家曾经提出鼓励人口增加的主张,并指出这种思想主张一直在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使得今日中国成为世界上的一个超级人口大国。实际上不止中国,整个世界的人口都在急剧的增加。我们在享受“人多力量大”的同时,人口的急剧膨胀也给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带来太多的问题和压力。据统计,1900年,世界人口约有16亿,1999年世界人口已发展至60亿,现仍以每年超过8000万人的速度在增长。人类的生存和文明极大地消耗着地球有限的资源,使我们的生存环境不断恶化。人类的过度采伐,使地球沙漠化问题日益严重。目前全世界的土地正以每年5万至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走向沙漠,36亿公顷的荒漠化土地占地球陆地面积的四分之一;历史上曾覆盖陆地面积三分之二的森林,目前只剩下35%,而且正以每年4%的速度消失。[2]随之而来的是气候异常、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困扰我们的环境问题。通过教师的引导,可以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我们应该控制人口增长,保护地球母亲,从而达到了对学生进行环境意识教育和环保观念培养的教学目标。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使用多媒体课件,综合视频、声音、动画、图片等多种呈现方式,将学生日常生活中难以看到的环境现象进行直观形象的再现,给学生创设一种如同身临其境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潜移默化地达到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目的。例如,在讲到蔡伦改进造纸术对人类文化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的同时,播放现在某造纸厂污水不经处理就随意排放污染环境的视频,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统计数字:“目前我国制浆造纸工业污水排放量约占全国污水排放总量的10%~12%,居第三位;排放污水中化学耗氧量约占全国排放总量的40%~45%,居第一位。造纸工业已成为我国污染环境的主要行业之一。”这种直观的方式,会一下子触及学生的内心,从而激发学生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

再次,可以利用我们身边新近发生的和环境有关的重大新闻事件引入相关内容的教学,在教学的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环境,爱护环境,保护环境。例如,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大地震,地震使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严重受损,导致核泄漏事故。核泄漏事故的发生引起了全世界的恐慌,与日本一衣带水的中国更是每天24小时监测空气当中放射性物质的浓度和含量。这个事件学生们都很关注,教师可以用此事件引入科技革命相关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注意科技革命在给我们生活带来极大改善和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了很多不良影响。通过学习,要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在利用科技提高我们生活品质的同时,一定要处理好科技与环境之间和谐发展的关系。

第四,可以利用活动课的平台,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学生自己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合、思考,自觉的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例如,在“寻访丝绸之路”的活动课中提到了丝绸之路古道上一个特别的地方——楼兰古地。之所以说它特别,是因为曾经的楼兰是汉代西域的一个小王国,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曾经发挥过重要的作用,早在2100多年前就已有史料记载。楼兰王国曾是当时世界上最开放、最繁荣的“大都市”之一。然而在公元五百年左右,它却一夜之间从中国的史册上神秘消失了。关于楼兰古国消失的原因,至今为止还是一个谜团,学术界对此也有各种各样的猜测,但不可否认的是,楼兰王国的神秘消失和人类对于自然环境的破坏是密不可分的。学生通过收集一些关于楼兰王国及楼兰王国故地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可以充分领悟到这一点,从而在思想上认识到,人类对于环境的破坏,可以导致一种文明的消失,我们必须要保护环境,传承文明。

第五,在开展乡土历史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本地区历史中的环境因素,对学生进行环境意识的教育和环保意识的培养。教师在介绍大连地区悠久的历史和优越自然条件的同时,可以指出大连虽然是一座以“生态宜居”而文明的城市,实际上它的生态环境也面临着很多的问题。例如,大连的泉水湿地就是一个很好地例子。大连泉水湿地原本是大连市区一个天然的鸟类栖息地,这里有海鸥、白鹤、灰鹤、绿头鸭、苍鹭等上万只鸟类。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因为这片湿地的存在,才有了上万只鸟类在此栖息的壮观景象。而近些年,随着房地产业突飞猛进的发展,泉水湿地被无度的开发和破坏,泉水湿地现在已是满目疮痍,面临着灭顶之灾。相信我们的学生看到这种触目惊心的变化之后,一定会从我做起,保护环境。

二、充分利用课堂外活动的广阔空间,实现对学生环境意识和环保观念的培养

对于学生环境意识的教育和环保观念的培养,最终的目的还是在于使学生能够自觉地认识环境、爱护环境、保护环境。通过让学生参与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思考和体验环境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是再好不过的方法。

首先,可以根据初中历史教学的需要,充分利用本地相关的资源,组织学生外出进行以环境问题为主题的社会调查,要求学生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认真地记录下来,整理成调查报告,并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在报告中提出自己对于改善生态环境的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例如,在讲到科技革命对人类交通运输方式的转变产生的深远影响时,就可以让学生调查本地人们在出行上的一些习惯,包括人们在选择交通工具方面的一些习惯,一些家庭拥有的交通工具的变化情况,本地的交通工具使用新能源作为动力的情况,以及了解人们对旅游以及他们在旅游中的行为方式和对旅游与环境关系的看法等相关问题。学生通过调查,思考和撰写调查报告,不但能够清楚地认识到汽车、飞机等新交通工具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而且可以提出一些对环境改善很有帮助的建设性意见。

其次,可以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以环境问题为主题和中心的课外活动。例如,主题辩论、知识竞赛,撰写历史小论文,编演历史小短剧、举办黑板报专刊、组织观看影片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环保意识,而且还能使历史教学更具有生活性和现实性。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境意识教育和环保意识培养的途径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也是切实有效的。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因素,不但是关注现实的一种表现,而且也丰富和充实了历史学科的教学,使学生的眼界更为开阔,视野更为宽广,更加自觉地关注我们的生存环境,更加自觉地保护我们的地球母亲。希望通过我们师生的共同努力,可以使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变得更加生机勃勃,更有生命力。

参考文献:

[1]谢向红.环境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J].教学在线,2003,(2).

[2]祝怀新,林道辉.环境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4.

猜你喜欢
课外活动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课外活动调查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关于学生课外活动的类型及其作用分析
排队的奥秘
淘气包马小跳
也谈高中英语课外活动课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