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的音乐素质

2013-08-22 06:29陈鹤元
科技视界 2013年20期
关键词:四分音符八分音符节奏

陈鹤元

(定西市安定区幼儿园,甘肃 定西 743000)

音乐是幼儿园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它符合儿童心理、生理发展的特点。古希腊教育家柏拉图认为:“整个教育以音乐为主,每个人都要学。”世界“幼教之父”福禄贝尔指出:“音乐教学的目的不在于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从而使孩子得到全面充分的发展。”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也指出:“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格和情感,可以鼓舞人的进取精神,幼儿园应该为幼儿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发展幼儿的音乐才能。”从上述教育家的言论和实践可以看出音乐教育对幼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当前,有些人错误地理解了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在教学活动中不注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而只是自己一味地唱“独角戏”,用“注入式”、“填鸭式”的方法进行教学,幼儿只能简单、机械地重复模仿,使幼儿对音乐反应迟钝。所以在教学时,更应注重对幼儿兴趣的培养,只有让幼儿在活动中亲身体验音乐,才能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从而获得相应的音乐知识和一定的音乐技能。工作以来,我在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的音乐素质反面进行了一些摸索。

1 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音乐是时间性、动态性最强的艺术,而它的时间性、动态性主要是通过节奏反映出来的。节奏是音乐的语言要素,如果说音乐是人们生活的天然组成部分,那么节奏就是音乐赖以生存的基础。它是音乐的骨架,是培养和发展孩子音乐才能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在教学中应重视对幼儿节奏感的培养。在音乐活动中,教师要促进幼儿节奏感的发展,就必须为幼儿提供大量随音乐合拍动作的机会,这就是节奏的练习。

节奏的练习是比较乏味的,如果让幼儿跟着老师一遍一遍用手来拍击节奏,势必会引起幼儿的厌烦情趣,并影响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为了避免产生这样的效果,可以让幼儿多用动作来表现节奏。如在训练一首歌曲中的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节奏时,可以让幼儿用手拍四分音符,用脚踏八分音符;也可以拍肩、拍腿等身体部位,来实现曲调中的节奏练习;还可以用响指和嘴发出声音来练习节奏。如歌曲《有礼貌》:

在这首歌曲中,四分音符可以拍手,八分音符可以跺脚;也可以变成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的四分音符拍肩,八分音符拍腿,第三乐句和第四乐句的四分音符拍手,八分音符跺脚。这样做,既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也让幼儿更好更快地掌握了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节奏特点,活动效果特别明显。

另外,在我们周围的环境中,无论是自然界,还是社会生活,都充满着各种节奏。比如:汽车的喇叭声、火车的隆隆声、虫鸟的叫声、马奔跑的蹄声、下雨时发出的嘀嗒声都是自然的节奏。其中汽车的喇叭声采用的是切分形式的节奏,即火车采用的是延长音和四分音符向十六分音符过渡的由慢到快的节奏形式即马奔跑的蹄声采用的是前十六后八的节奏形式,即这几种常见的节奏对幼儿来说是比较难得,教师可以先让孩子们听这些声音,然后再模仿这些声音;也可以设计一个游戏活动,请幼儿扮演汽车、火车司机和牧马人,让幼儿在游戏中自然掌握节奏。

2 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

音乐的感受力是指幼儿在听音乐时不仅能感受到音的高低、长短,还能体验到音乐所反映的情绪和思想感情,并产生共鸣的一种能力。音乐是人类心灵深处情感的溪流,她美丽又缤纷,有极强的感染力。对孩子来说,音乐欣赏比歌唱、舞蹈、器乐等活动的内容更加丰富。美国作曲家科普兰在他的名著《怎样欣赏音乐》一书中提到,一般人听音乐的方式,可以从他投入的深度分成三个层次:一是从音乐的感觉面来听,二是从音乐的情感面来听,三是从音乐的理论面来听。这三个阶段很难截然分开,它们必然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既互相联系又相互渗透的发展过程。

结合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具体情况,下面笔者谈几点在幼儿音乐欣赏活动中有效提高幼儿的感受力和表现力的一些做法。

2.1 感受音乐,融会情感体验

幼儿园的音乐欣赏活动首先要吸引幼儿安静地倾听音乐,为幼儿留意音乐、发现音乐的独特美提供机会。通过欣赏,可使幼儿了解音乐不同的情绪类型,有的安静柔和;有的欢快活泼;有的雄壮有力;有的诙谐风趣,使幼儿真正感受到音乐的美,从音乐的变化多端中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使幼儿产生听音乐的愿望,通过与音乐一致的情感体验去发现音乐的美妙。幼儿园的一些欣赏乐曲有时是由老师演唱弹奏的,当音乐从老师的口中、手中流出时,孩子们会将对老师的那份喜爱注入到对音乐的喜爱中,从而对音乐产生兴趣。同时,教师在音乐欣赏活动中经常会选择一些短小、有趣、幼儿熟悉的内容,使幼儿在倾听音乐时产生兴趣,就能积极主动地感受和表现他们所理解的音乐了。

幼儿音乐欣赏活动让孩子们渐渐学会听辨、理解音乐的不同性质、音乐所表达的内容与情感。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幼儿不仅满足于音乐的好听,而是将注意力投入到音乐形象及作品表达的喜、怒、哀、乐情感中去,从而将幼儿从随意听音乐带入了试图听懂音乐的阶段,在欣赏音乐时听听、唱唱、跳跳、演演,让幼儿情感得以宣泄,自然就提高了幼儿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能力。

2.2 多种感官参与,提高音乐表现力

欣赏乐曲《拨弦》时,将这段音乐编成一个关于小动物跟着老狼悄悄走进黑森林的故事,并配合背景图。在故事的引导下,孩子们很自然地带着他们关心的问题仔细听音乐。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在感受的基础上辅以动作来表现音乐,孩子们扮演老狼和小动物,完全从座位上解放出来,通过开发他们的各种感官通道,引导孩子们对音乐的综合体验,对乐曲的理解也随之更深刻、生动和形象了。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一段低沉笨重、速度缓慢的音乐,不一定能吸引幼儿,但让他们观察动画中的笨狗熊随乐走路的录像或让孩子们随着音乐模仿大狗熊走路时,他们就来劲了,并很快就记住了这段音乐。这说明,如果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和欣赏音乐,就能使孩子对音乐的感知更全面、深刻。这意味着在音乐感受与鉴赏教学中,仅用听觉是不够的,要恰当地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并发挥听觉与其他感觉的联合作用,共同参与到音乐欣赏活动中。

2.3 多种途径,给予施展个性机会

音乐欣赏活动给予幼儿一个极为自由宽松的表现音乐的机会。在教师的引导下,有时幼儿可用语言来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可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有时幼儿可用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孩子们无拘无束地根据想象大胆设计肢体语言,表现欲得到充分满足,这种行为方式合乎儿童天性。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孩子们用图谱、用线条来表示所听到的音乐,可用图画、打击乐等多种形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总之,在幼儿阶段,进行音乐教育,提高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逐步培养幼儿的音乐素质,你会发现幼儿的性情和品格可以得到陶冶,使幼儿对生活无限热爱,并能建立起健康的审美特点,使之身心得到和谐发展。

猜你喜欢
四分音符八分音符节奏
花有自己的节奏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论利盖蒂钢琴练习曲(第一卷)之节奏组织
论节奏中特殊时值的简快教学方法
南音二弦演奏技法之“贯”与“折”
借助柯达伊教学法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YOUNG·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