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格列波糖联合优泌乐25治疗糖尿病以降低波动性血糖的研究

2013-08-23 03:21林毅辉孙志纯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3年4期
关键词:波动性高血糖胰岛

林毅辉,何 芳,孙志纯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福建 泉州 362000)

著名的糖尿病控制和并发症研究(DCCT)和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 UKPDS)确立了 HbA1c(糖基化血红蛋白)作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预测因子的地位,近年来研究表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不仅与 HbA1c密切相关,而且与血糖波动也存在相关性。本文通过研究胰岛素治疗中血糖波动特征,再合理联合伏格列波糖,通过胰岛素与伏格列波糖联合,可以明显降低血糖的波动性,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研究对象为2010-06~ 2011-06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市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65例(男 35例 ,女 30例 ),年龄 (50± 14)岁 ,汉族 62例 ,回族 3例 ,均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 (WHO)诊断标准,病程 (6.2±5.1)年 ,入组时患者空腹血糖(6.5±2.1)mmoL/L,餐后 2h血 糖 (10.5± 2.5)mmol/L,HbAlc为 (6.9± 1.2)%,腰围(89.6± 8.5)cm,体重指 数 (24.9± 3.1)kg/m2。排除妊娠 ,哺乳期,心血管,肝肾功能损害及其他全身性疾病,服用糖皮质激素等病史。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所有入组患者均停用其他降糖药物,单用优泌乐25(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混合注射液)早晚各一次皮下注射控制血糖(A组),按照医师制定的计划规范进食、运动、监测血糖,以空腹血糖、睡前血糖、午餐前、晚餐前血糖为目标(目标值为 ≤ 7mmol/L)调整早餐前、晚餐前优泌乐 25药量,血糖达标后,以 CGM S(动态血糖仪)监测血糖,连续记录3d血糖 ,再予加用伏格列波糖0.2mgtid(B组),调整优泌乐25药量 ,仍以上述4点血糖为目标,血糖达标后,以 CGMS监测血糖 ,连续记录3d血糖,计算联合伏格列波糖前后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 AGE)(取受试者 CGM S 24h监测期间血糖波动幅度大于1个标准差的记为有效波动,按波动峰值到谷值的方向计算,M AGE为所有有效波动的均值)。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 SPSS15.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处理,两组比较采用 t检验,以 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单用优泌乐25治疗,日内三个时段存在血糖“高峰与低谷”—早餐后与午餐前、午餐后与晚餐前、晚餐后与睡前,可见明显的血糖波动,联合伏格列波糖治疗后,M AGE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 (P<0.05),因此联合伏格列波糖,可以减少优泌乐 25治疗中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波动。优泌乐25用量在联合伏格列波糖后减少。见表1。

表1 优泌乐25联合伏格列波糖治疗前后血糖波动参数比较(n=65,±s)

表1 优泌乐25联合伏格列波糖治疗前后血糖波动参数比较(n=65,±s)

注:A:单用优泌乐25治疗后;B:优泌乐25联合伏格列波糖治疗后,P < 0.05。

组别 平均血糖(mmol/L)胰岛素用量(U/d) M AGE(mmol/L)A组 7.6± 2.2 39± 6 5.1± 1.8 B组 6.8± 1.7 33± 5 3.5± 1.7

3 讨论

UKPS及 DCCT等研究确立了 HbAlc作为糖尿病血糖控制的金标准,也证实了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与血糖整体水平的升高有关[1,2],随着监测手段的发展,尤其是动态血糖仪在临床的广泛应用,近年来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逐渐为人们所重视[3]。目前的临床研究显示,波动性高血糖相对于持续性高血糖更能增加糖尿病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危险性,血糖尤其是餐后血糖的过度漂移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相关。其可能的机制:血管内皮功能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环节,也是糖尿病血管病变的病理生理基础。波动性高血糖通过不同代谢途径产生活性氧,可诱导细胞内的氧化应激反应 ,介导血管内皮的损伤,导致血管收缩、白细胞黏附、血小板激活,发生有丝分裂、血栓形成、血管炎症,最终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4,5]。最新研究还发现波动性高血糖可能增加胰岛 B细胞功能损害并使胰岛素敏感性下降[6],Hou等对分离的大鼠胰岛 B细胞进行间断高糖培养72h后发现,胰岛 B细胞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 (GSIS)能力下降,并且上述改变相比持续高糖培养环境下更加明显,提示波动性高血糖对胰岛 B细胞具有比持续性高血糖更加严重的损害作用[7]。伏格列波糖能可逆性、竞争性地抑制小肠上皮细胞刷状缘的α-糖苷酶,延缓α一糖苷酶将双糖分解为葡萄糖,延缓食物在胃的排空而减慢葡萄糖的吸收速度,降低餐后血糖,使餐后血糖高峰低平,达到“削峰填谷”的作用[8],从而减轻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以减少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减轻波动性高血糖对胰岛 B细胞功能损害。

本研究结果显示,应用伏格列波糖后,与单用优泌乐25比较,血糖波动明显改善,提示胰岛素加用伏格列波糖可能是改善血糖波动,稳定血糖的有效方案,同时联合用药可以减少胰岛素用量。

[1]DCCT Research Group.Diabetes.Wardetal[J].N ZMed J,1990,103:339-341

[2]Tth ADV ance collaborative g roup.Intensiv e blood glucose control and vascular outcomes in patientswith type 2 diabetes[J].N Engl Me,2008,358:2545-2559

[3]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Postp randial blood glucose(Consensus Statement)[J].Diabetes Care,2001,24(4):775-778

[4]王先令,陆菊明,潘长玉,等,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评价甘精胰岛素作为基础胰岛素治疗的优越性 [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6,22(4):319-321

[5]周健,喻明,贾伟平,等.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评估 2型糖尿病患者日内及日间血糖波动幅度 [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6,22(3):286-2881

[6]徐瑜,刘超.波动性高血糖与胰岛 p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敏感性[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08,28(5):326-328

[7]Hou ZQ,Li HL,Gao L,et al.Involv ement of chronic stresses inrat islet and INS—l cell gheotoxieity induced by intermittent high glucose[J].Mul Cell Endocrinol,2008,43:82

[8]刘斌,张红,于雷,等.阿卡波糖对糖尿病患者餐后降糖效果观察[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3,26(4):89-90

猜你喜欢
波动性高血糖胰岛
临床胰岛移植发展与现状
血糖超标这些都不能吃了吗
胰岛β细胞中钠通道对胰岛素分泌的作用
基于人民币兑欧元的马尔科夫机制转换的外汇汇率波动性研究
基于沪深300指数的价格发现及波动性研究
基于SV模型的人民币理财产品收益率波动性研究
UCP2基因敲除小鼠在高血糖加重脑缺血损伤模型中的应用
高血糖相关偏身投掷和舞蹈症的CT及MRI表现
不同水平控制应激性高血糖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家兔胰岛分离纯化方法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