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经皮肺动脉瓣成形术84例的回顾性分析

2013-08-25 03:38陈丽娟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4期
关键词:肺动脉瓣右室右心室

陈丽娟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浙江 杭州 310000

肺动脉瓣狭窄 (PS)指肺动脉瓣增厚,交界处粘连或者瓣上、瓣下发育不良,致使心脏收缩时,瓣膜张开受限,右心室向肺动脉的射血受阻的疾病,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组84例PS患儿中轻度狭窄53例,中度狭窄15例,重度狭窄16例。均经临床、心电图、X射线胸片、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为先天性PS。根据PTG将肺动脉瓣狭窄分为轻度:PTG<50 mm Hg,中度:PTG 50~79 mm Hg,重度:PTG≥80 mm Hg。(1 mmHg=0.133 kPa)

1.2 方法 常规行右心导管检查和右室造影,测量RVP、PAP、PTG,根据PTG了解狭窄程度;观察肺动脉、瓣叶和瓣环发育情况和右室流出道是否继发狭窄和程度,测量肺动脉瓣环直径,选择合适的球囊,按常规操作行PBPV术,球囊扩张后重复右心导管检查,记录肺动脉至右室的连续压力曲线,测量跨瓣压差,比较PBPV前后肺动脉瓣开放、射流情况及右心室漏斗部是否存在反应性痉挛表现,疗效满意者撤出导管。疗效评价标准:术后PTG≤25 mmHg为优,25 mmHg~50 mmHg为良,>50 mmHg为差或在原有基础上下降≥60%为满意疗效。

1.3 统计学分析 所收集资料采用SPP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正态资料两样本均数间的比较用配对t检验,否则行秩和检验。

2 结果

2.1 84例PS术后的PTG和RVP均较术前明显下降,但PAP手术前后无明显变化 (P>0.05)。术后PTG为轻度<中度<重度 (见表1)。术后即刻疗效67例 (79.76%)为优,13例(15.48%) 为良,4例为差,优良率达95.24%(见表2)。

表1 84例PS患儿PBPV前后RVP、PTG对比 (±s)

表1 84例PS患儿PBPV前后RVP、PTG对比 (±s)

PS分型 病例数RVP PTG P术前 术后 术前 术后 值轻度 PS 53 54.87 ±9.592 34.75 ±9.913 32.26 ±7.947 12.00 ±7.976 0.000中度 PS 15 75.67 ±6.986 38.60 ±10.722 53.93 ±6.713 16.73 ±11.380 0.000重度 PS 16 124.50 ±33.407 60.00 ±22.943 103.25 ±36.106 38.56 ±23.855 0.000

表2 PBPV术后即刻疗效[n(%)]

2.2 选择不同的B/A进行PBPV,术后PTG较术前明显下降 (表3)。±s)

表3 不同B/A比值的PS患儿PBPV前后PTG对比 (

3 讨论

1982年,美国Kan等[1]首次报道PBPV治疗PS获得成功,现已成为治疗PS的首选方法。PS的主要病理生理为肺动脉出口狭窄,使右心室排血受阻,右心室收缩期负荷增加,肺动脉压力正常或减低,狭窄前后有收缩期压力阶差,日久可引起右心室肥厚,甚至右心衰竭。PBPV主要是借助球囊快速充盈时产生的压力将粘连融合的瓣膜撕裂,从而使狭窄的瓣孔扩张,解除肺动脉狭窄。本文通过对84例行PBPV的患儿进行回顾分析,发现所有PS术后PTG和RVP均较术前明显下降,80/84(95.24%)达到优良标准,4/84(4.76%)为差,PBPV疗效显著,但轻中度的疗效较重度理想,其中轻中度PS的优良率为100%,重度PS优良率为75%,说明肺动脉瓣狭窄的严重程度是影响疗效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中1例为出生6天的新生儿,诊断为极重度PS+肌部VSD+ASD+左单冠畸形,术中升主动脉造影可见冠状动脉均起源于左冠窦,总干分出后可见左右冠发出,未见右冠状动脉右室逆向供血,右室造影可见极重度PS,肺瓣增厚,瓣口约1mm,瓣环约7mm,选择10mm×30mm球囊扩张,扩张后再次右室造影,可见右室腔容量明显增加,肺动脉瓣开放程度较前明显增大,PTG由术前151mmHg降为 52mmHg,RVP由术前 167mmHg降为69mmHg,效果显著。赵乃铮等[2]报道10例婴幼儿重症肺动脉瓣狭窄 PBPV后 PTG由术前 (8.28±2.32)kPa降为(3.72 ± 1.53)kPa,RVP 由 (10.99 ± 1.81)kPa 降 为(5.76±1.71)kPa。我们对于部分 PS合并 ASD或 (和)VSD的患儿,采取先做PBPV,再做ASD、VSD封堵术,手术均获得成功。李魏等[4]报道63例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纠正心脏复合畸形,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国内相关报道称选择合适的球囊/瓣环比值也是影响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认为最佳比值为 1.2 ~ 1.4[1,2],瓣膜比值过小,瓣膜狭窄解除常不理想,如果过大,可造成肺动脉瓣关闭不全。李渝芬报道[3]称瓣膜狭窄重者,其比值可偏小,瓣膜发育不良型PS者选择的球囊/瓣膜比值偏大。本文也对不同球囊/瓣膜比值进行分组分析,发现比值1.2~1.4的疗效明显,与报道一致。PBPV手术的成功需手术者掌握娴熟的手术技能,严格的手术指征,充分的术前准备,对肺动脉瓣狭窄的程度、部位、特点,做好精确的定位和定量诊断,选择合适的球囊及充盈压力,避免球囊反复多次扩张,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总而言之,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适用于不同狭窄程度的PS,术后效果显著,其避免了开胸创伤大、全身麻醉及体外循环等高风险因素,操作简便易行,疗效可靠,该方法已成为治疗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的首选方法。

[1] Kan JS,White RI Jr,Mitchell SE,et al.Percutaneous balloon pulmonary valvuloplasty:a new method for treating congenital pulmonary-valve stenosis.N Engl J Med,1982,307(9):540-542.

[2]赵乃铮,王大为,王鸣凤,等.婴幼儿重症肺动脉瓣狭窄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16):2725-2726.

[3]李渝芬.小儿几种最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若干临床问题[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7,22(2):89-92.

[4]李魏,张玉顺,杜亚娟,等.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J].重庆医学,2008,37(23):2699-2700.

猜你喜欢
肺动脉瓣右室右心室
无创影像学方法评估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功能的研究进展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估糖尿病心肌病右室功能的应用进展
儿童右室流出道微静脉性血管瘤1例
斑点追踪技术评估肺动脉瓣狭窄胎儿右室功能的应用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及超声心动图表现
肺动脉瓣短轴切面诊断先天性四叶式肺动脉瓣畸形的临床价值*
超声心动图诊断肺动脉瓣发育不良1例
超声对胸部放疗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的评估
超声心动图诊断肺动脉瓣二叶瓣畸形并狭窄
超声斑点追踪技术评价肺动脉高压右室圆周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