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感动中国”女孩的事迹是怎样走向全国的

2013-08-28 06:42程云燕梁俊明
中国记者 2013年5期
关键词: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新闻联播

□ 文/程云燕 梁俊明

2013年2月19日晚,广西桂林阳朔12岁女孩何玥被中央电视台评为“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成为该评选活动举办11年以来年纪最小的获奖者。

社会各界积极救助患病藏族青年

何玥事迹报道的起源不是这个12岁的壮族女孩,而是18岁的藏族青年索朗旺青。索朗旺青自2012年5月查出患有尿毒症以来,家人辗转北京、拉萨等多个城市治疗均没有太大起色。无奈之下,他们向社会发出求助信。驻桂林的解放军第181医院获知消息后,立即表示愿意承担治疗重任。2012年11月11日,索朗旺青来到桂林,准备接受解放军第181医院的免费治疗。

11月12日,《桂林日报》刊发《桂林伸出大爱之手救治藏族小伙》的报道;11月14日,桂林电视台“桂林新闻”报道《社会各界积极救助患病藏族青年索朗旺青》。此时所有的报道都集中在救助身患尿毒症的西藏青年身上,社会奉献爱心扶危济困的主题固然温暖人心,但与日常见诸媒体的常规性救助报道相类似,并无特别出彩之处。

“新闻联播”报道桂林女孩去世捐献器官引发关注

藏族青年索朗旺青等待救治的新闻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桂林市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手,表达对索朗旺青的关心和祝福。11月16日,何玥走入了媒体关注的焦点。这个愿意死后无偿捐献自己肝肾的12岁女孩成为最璀璨的闪光点,照亮了索朗旺青的生命。

11月24日,央视“新闻联播”在“凡人善举”栏目中推出《广西:女孩患病去世 捐献器官救三人》的报道,向世人讲述了12岁广西女孩何玥因患脑瘤不幸离世,她生前跟爸爸妈妈说自己想要捐献器官,孩子的遗愿使得三名患者重获新生。

桂林市当地媒体更是详细报道了这段感人事迹。桂林电视台连续几天播出专题报道《大爱在桂林:12岁女孩捐献器官救助他人的故事》,《桂林晚报》刊发《桂林最美女孩诠释生命价值》,《桂林广播电视报》刊发《新闻联播报道桂林女孩去世捐献器官救人引发关注——壮藏一家 受供双方家人特殊会面感人至深》。何玥无私奉献的大爱精神和高贵品质成为媒体关注和宣传的重点,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共鸣。关于何玥的报道仍在继续,愈发显示其蕴涵的新闻价值。11月25日,央视“新闻联播”播报名为《让爱“心”继续跳动》的评论。

何玥父母赴藏升华壮藏民族深情

12月25日,成功接受肾移植手术的索朗旺青康复出院,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留在桂林静养身体。何玥一家人的义举感动了很多藏族同胞,为了表达藏族人民的感恩之情,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特别邀请何玥父母参加于2013年1月20日在当地录制的西藏藏历新年电视联欢晚会。1月18日,何玥父母启程赴西藏拉萨。

1月19日,广西电视台“广西新闻”推出《壮藏是一家 亲情一线牵》,连续报道何玥父母在西藏的消息。桂林电视台和《桂林晚报》的特派记者也连续发回《小何玥事迹感动了广大藏胞》等相关报道,在藏历新年电视联欢晚会现场,藏族同胞用掌声和哈达向何玥父母表达敬意。壮藏亲如一家的深厚民族情谊,丰富提升了何玥事迹的主题内涵。

“感动中国”,感召身边所有人

2013年1月8日,《桂林日报》发表《桂林“最美女孩”何玥候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介绍桂林“最美女孩”何玥成为央视“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最后20名候选人,呼吁广大市民踊跃为她投票。1月18日,《桂林广播电视报》刊发《最美父女:遗愿·志愿 大爱相连》,报道何玥父亲何先航签下《广西壮族自治区遗体捐献申请登记表》,正式成为一名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他和女儿一样,愿意离世之后,捐献出自己的肾脏、肝脏和心脏。

“蒲公英的生命在风中延续,何玥的生命在爱中延续。”2月19日当晚,在桂林市的大小角落,无数的市民收看了中央电视台播出的颁奖典礼,重温延续生命的心灵感动,接受传递大爱的精神洗礼。据央视网报道,“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评选颁奖典礼播出后,赢得了全国观众的广泛好评,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很多观众被何玥无私奉献的大爱精神所感动,在网络上多方寻求何玥家人的联络方式,希望能尽自己力量帮助他们。

最令人欣慰的是,何玥事迹的正能量仍在持续发酵,越来越多的桂林人受到何玥高尚精神的感召激励,前往桂林市红十字会咨询器官捐献事宜的市民明显增多,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几乎每天都有人来登记死后无偿捐献人体器官。从去年12月至今年2月,短短三个月桂林市又有5人在死后由亲属捐献了遗体器官。“最美女孩”的正能量正在从身边的桂林传遍中国大地。

猜你喜欢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新闻联播
年度人物
“抖”起来了!央视《新闻联播》入驻短视频平台的分析与思考
《现代青年》2018年度人物评选
《浙江新闻联播》 一路坚守 一路蜕变
热血奔跑的十年 浙江新闻联播团队
“感动江城”2016年度人物揭晓
“感动中国”视域下少数民族模范人物的中国精神特质评析
“感动中国”,“感动”语文课堂
“感动中国”候选老兵究竟是“口误”还是“造假”
“感动中国”候选人陷“造假门”伤害了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