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沉”下去版面“活”起来

2013-08-28 06:42李弘
中国记者 2013年5期
关键词:焦作联系点日报社

李弘

如何写出好新闻?怎样让版面活起来?焦作日报社在已经开展三年“记者走基层”活动的基础上,按照新要求,制定新标准,以组织为依托,以制度为保障,以活动为载体,丰富了版面语言,提升了队伍素质,赢得了读者赞许。在将“走转改”引向深入的过程中,焦作日报社具体有哪些认识和做法?

以机制为抓手,“走转改”一把手工程见实效

把“走转改”活动坚持下去,最重要的是以机制作保障,从深层次上解决导向问题。具体说,就是要解决三大问题:一是报社党委的重视程度,二是协调运行机制的落实,三是绩效考核的利益驱动。焦作日报社党委、编委极为重视“走转改”活动,不断思考探索如何将其引向深入。专门成立了以报社一把手为组长,其他党委成员为副组长,编采部门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实行“一把手工程”。在体制保障上,确定了以总编室为总调度、各相关科室统一协调的运行机制;在人员确定上,确立了所有持记者证人员按照本报和统一调剂相结合,明确各自的基层联系点;在效果支撑上,要求大家除写出来自联系点的鲜活新闻外,最终拿出联系点调研报告。

在联系点的确立上,采取个人申报、组织审查、最后确立三个程序,目的是保证联系点的典型性和有效性。报社“三教办”注重跟踪问效,定期、不定期抽查联系点,一是看走基层次数,二是看走基层解决了哪些实际问题,三是看走基层带来了哪些鲜活报道,四是看联系点对记者的整体评价如何。

把考核的量化和细化作为激发“走转改”内在动力的利益导向。报社规定,凡属走基层稿件,每篇基础分加2分,并以质论价另行加权;9个编采部门每周每部门必须提供两篇以上走基层稿件,每周策划会上由部门主任报本周完成情况、下周策划情况,完成任务的质与量与主任绩效考核挂钩;每月月评会上,评出十件好作品,对记者予以现金奖励,同时给编辑追加30%的奖励;每两个月举行一次获奖作品讲评会,获奖作者自述,大家谈感受、议短长,进行业务交流,会后每位与会人员写出心得体会集中展示,深入研讨。

以活动为载体,解决途径问题

机制解决后,活动如何开展?焦作日报社以报社、科室、个人为三个层次。在报社层面,注重全面推进;在科室层面,注重重点突破;个人层面,个性张扬。

全面推进。报社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全体编采人员参与,对近年来业绩突出的焦煤集团九里山矿、鑫珠春矿、建工集团、市中医药,对辖区内各县市区进行集中采访。确定主题,细化命题,责任到人,严格标准,连续重磅推出“记者走基层”特别报道。

在新中国第十三个记者节到来前夕,焦作日报社还联合焦作市委宣传部、焦作市新闻工作者协会统一组织了三次“百名记者走基层”大型走访慰问活动。在温县,编采人员走访农户看农情、太极圣地看传承、产业园区看项目;在焦煤集团鑫珠春公司,走矿井、访英雄、看展览、学管理;在博爱县,感受农业合作社给当代农民生活带来的深刻影响。

重点突破。报社鼓励业务科室组成各种小分队,选准一个主题纵深报道。总编室、综合新闻编辑部、经济新闻采访部、县区新闻采访部等部门开展的活动,在焦作城乡引起了强烈反响。在焦作新区成立一周年之际,总编室全体人员深入新区各个基层点,透析这个城市经济运行最具活力的板块,做出了13篇有看头、有品头的鲜活报道,以《到城市之南看新区之美》为总栏题,全新包装,亮丽展示。市领导评价:做出了层次,做出了品位。

2011年12月,面对焦作菜农的卖菜难题,报社旗下的日报、晚报、网络、手机报互动,各路记者零距离介入产供销各个环节,采写了大量一线直击报道,市委书记作出相关批示。

此后,有关部门、社会各界立即行动起来,以各种方式购买“爱心菜”。据不完全统计,仅市直单位就直接组织购买“爱心菜”120万公斤,解了菜农燃眉之急,彰显了党和政府的爱农情怀,《焦作日报》走基层活动也由此奏响了最铿锵的乐章。

个性张扬。所有编采人员以科室承担职责为主线,相互补充,分工协作,到农村、学校、企业、社区深入采访。老记者还发挥传帮带作用,对新招聘大学生实行定向帮扶;年轻记者发挥头脑灵活、精力充沛的优势,专攻“急难险重”,在实践中强化锻炼,取得了进步。

时政新闻采访部一位主任在采访中一直关注博爱县大学生村官王静静,对她扎根山村、服务山民的情况进行连续跟踪报道。在刚刚结束的村两委换届中,王静静再次以全票当选寨豁乡小底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县区新闻采访部一位副主任敏锐捕捉近年铁棍山药市场出现的新变化,三次深入田间地头,从种植、包装、运输、销售各个环节细细探寻,写出了《正宗铁棍山药销售依然不愁》的报道,多角度、多层面回答了诸多疑问,为温县铁棍山药的健康销售作出了贡献。

以版面为保障,解决出口问题

多年来,报纸运行始终存在一个采编矛盾,记者抱怨稿件发不出去,编辑抱怨版面无稿或无好稿可发。“走转改”活动的开展,不仅有效化解了这个矛盾,而且在增强版面表现力的大前提下增进了采编深度融合。

起初,为了鼓励记者走基层,报社作出专门规定:在版面安排上,对“走转改”稿件特别处理,一路绿灯。后来,把已经坚持了三年的“记者走基层”活动进一步细化深化,确立了优先供应一版、各版统筹协调的发稿原则,特别规定:无论什么情况,都必须优先保证“走转改”稿件的优先处理,若此类稿件三天内未能发出,相关编辑部门主任必须以书面形式作出解释,并接受处理。

事实上,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后,编辑们也得到了意外收获。一方面,记者无论从政治上、业务上、激励上都需要写出来自基层一线的稿件;另一方面,编辑在使用“走转改”稿件的过程中,版面表现力增强了,版面等级提高了,经济利益自然也跟着来了。

最大受益者是年轻记者。为扶持新就业的大学生尽快成才,报社还专门规定,版面紧张、稿件难发时,编辑让记者,中层让一般采编人员,资深记者让年轻记者,为年轻记者和新闻版面之间建起绿色通道。一对来自重点大学的研究生夫妻来报社工作后,起初苦于摸不着门道,在“走转改”活动中摸爬滚打不到一年就尝足了甜头,他们说:“一身汗,两把泥,和群众没有了距离,成就了全新的自己。”“走转改”活动开展以来,《焦作日报》已经拿出25个整版直接发表此类稿件,专栏形式发稿78期,加之单独刊发的,发稿不下1000篇。阵阵新风给版面带来深刻变化,引起连锁反应。广告经营连续五年增量在20%以上;《焦作日报》征订发行,连续五年所辖11个县市区全部足额征订。报款提前到位。

更可贵的是,“走转改”培育了一种作风,营造了一种氛围。带来了记者的行为规范,资深记者消除了懈怠之心,年轻记者找到了快速成才的路径,编辑思想发生了转换,报社受益于此,又推动着活动继续深入开展。为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报社形象打造一个永久、坚实的平台。

编辑 文璐

猜你喜欢
焦作联系点日报社
65岁,《焦作日报》正青春
2019年de第一场雪
梦幻老君山
基层立法联系点发挥大作用
立法联系点:群众爹与立法新途径
临轩听雨
焦作:政府买服务的签约之路
做好地方立法联系点工作的几点建议
集体“失忆”
坚持包联系点 打造过硬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