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民族学校体育教学环境现状与对策研究①

2013-09-02 04:28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教学活动民族

柏 林

(佳木斯大学 体育学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7)

一、体育教学环境的含义

体育教学环境是学校实现体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所必需的多种客观条件的综合,它是按照体育教学活动中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需要而组织起来的环境。广义的体育教学环境是指影响体育教学活动的全部条件,它可以是心理环境和物理环境。体育教学的物理环境是体育教学活动赖以进行的物质基础,可划分为师资力量、设施环境、自然环境、时空环境,主要由学校内部的各种物质、物理因素构成。狭义的体育教学环境指影响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全部教学条件因素,包括班级规模、师生情感和班级气氛等。体育教学环境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走向社会后适应现代生活,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黑龙江省民族教育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加强民族学校的民族文化教育基地建设。发展民族教育事业,建立专项资金保证教学仪器配备和师资培训,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促进民族体育事业的发展[1]。

二、黑龙江省民族学校体育教学环境现状及存在问题

1.体育教学环境中的师资情况

教师是教学实践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既是教育活动的指导者也是教育活动的决策者。体育教师的基本情况是分析体育教学环境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从体育教师的民族、年龄、性别、职称、学历和专业的自然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共调查16所民族学校体育教师60人(全样本),其中女8人,男52人。

调查结果显示(见表1),教师年龄分布较为合理,大多为中青年教师,学历层次较高,以本科为主。职称结构较为合理,以中级为主。《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总则规定,“国家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体育事业,培养少数民族体育人才”[2]。少数民族教师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程度尤为深刻,而且有着深厚的民族情结,这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展以及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传承都是有利条件。但调查中发现,在教师的性别、民族和专业上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16所学校男体育教师占86.7%,女教师占13.3%。教师民族大部分以汉族为主,占全样本的67.8%,有3所民族学校的体育教师全部为汉族。92%的教师所学专业为现代体育项目,主要以田径、体育舞蹈足和乒乓球项目为主,而所学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只有6人,占被调查总数的8%。从调查中可以看出我省民族学校教师的性别、民族与专业分布不均衡,男女教师比例失衡;教师以现代体育专业为主,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较少;缺乏本民族及其他少数民族体育人才,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民族传统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表1 体育教师自然情况统计表

2.体育教学环境中的器材、场地情况

体育器材、场地是提高体育教学效果与质量,增进学生体质健康,加强现代素质教育的重要物质保证。在对学校现代体育项目器材是否能满足体育教学活动的需求调查中发现,60名教师中认为很满足的0人,有15人认为比较满足,占25%,22人认为满足的,占37%,12人认为不太满足,占20%,11人认为不满足的,占18%。可见教师对现代体育场地器材的满意度较高,但调查发现教师对民族传统体育器材满意度却较低。探其原因,市场上经营的都是现代体育用品商店,绝大部分出售现代体育用品,几乎没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设施器材出售,为了顺利开展少数民族体育教学,教师只能用一些现代体育器材进行改装,或者自己制作器材,这就给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增添了很大困难。

由于国家与地方对民族学校的专项资金投入,其基础建设逐年得到改善,一些大型民族学校建立了现代化的体育场馆和400米标准塑胶田径场地,体育教学中的设施和器材也得到了极大的补充。通过对体育场地是否能满足体育教学活动需求的调查,60名教师中有7人认为不能满足,占12%,2人认为不太满足,占3%,20人认为满足,占33%,16人认为比较满足,占27%,15人认为很满足,占25%。场地的调查显示,其中6所学校有室内体育馆,馆内有篮球、排球、羽毛球和乒乓球场地,占被调查总数的37.5%,这些学校全部集中在县以上城市。虽然被调查的学校都有室外田径场地和球场,但县以上城市学校场地设施条件要明显好于乡镇学校的场地设施条件,有个别乡镇学校的场地设施过于简陋,室外球场仍是泥土场地。

3.体育教学环境中的经费情况

调查16所民族学校显示,用于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年经费在5000元以上的学校1所,占6.7%,在2001-5000元的4所,占26.7%;在1001-2000元的学校8所,占53.3%;在1-1000元的学校有2所,占被调查总数的13.3%。在调查中发现,县以上城市的民族学校的体育教学经费要好于乡镇学校。黑龙江省60%以上的民族学校设立在县以下的乡镇,教育经费相对紧缺,体育维持费生均额达到均值的学校不足30%,虽然省政府每年为民族学校划拨专项资金以发展民族教育事业,但平均到民族学校体育教学活动上的实际经费却很少[3]。体育教学经费的短缺,不仅影响了现代体育事业的发展,也影响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学校是体育文化传播的热土和中介,不仅可以打破各民族之间的文化隔膜,而且可以加速各民族文化融合。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要健康、有序的发展必须要结合教育,走进学校,走进课堂[4]。

4.体育教学环境中自然环境情况

通过调查,15所民族学校总体上自然环境良好,绿化带整齐有序,校园四周绿树成荫,景色优美。校园主体建筑和体育场馆的风格与自然环境比较和谐融洽,体育场馆的造型与室外场地的设计比较新颖实用,布局也较为合理。体育馆与室外体育场地有着良好的通风、采光、照明等条件,场地设施的地理位置比较恰当,有着足够的运动空间,基本能够满足学校的体育教学需要。周边无工厂、集市及交通的噪音干扰。一些场地与场馆的外观造型上在色彩搭配上运用了现代综合元素,在视觉上极为和谐,有较好的美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和教师带来了温馨和愉悦之情,同时对促进师生情感的提升有着良好的影响。

5.体育教学环境中时空环境情况

体育时空环境指体育教学过程中由空间和时间两大因素构成的特定体育教学环境。体育教学空间作为体育教学的场所,其容量总是受到一定的限制。研究表明,人的心理活动能力在一天中的不同时段有着不同的表现,合理组织教学空间活动可提高教学效率,对师生生理及心理都有较大影响,从而对教学成效产生影响。在体育教学时间上,学校要依据体育科学的一般规律和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合理安排体育课的课程时间,在课余为学生积极参与运动、感受运动的乐趣,创造良好的学校体育教学环境。通过调查,15所民族学校体育教学空间较为开阔,布局较为合理。体育教学活动时间安排有序,班级规模在40人左右,每周2次体育课,时间为45分钟,并能科学地安排上课时间。

三、提高黑龙江省民族学校体育教学环境的对策

提高民族学校体育教学环境需要国家与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更需要学校不断的完善自身制度,不仅要解决学校的硬件措施,还要加强学校的软件条件。黑龙江省根据少数民族人口不断迁移减少的现实情况,已经对本省民族学校进行了同民族或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校校合并,这样不仅扩大了民族学校的规模,也优化了学校的整体教育资源,使黑龙江省民族学校的基础建设、教学设备等方面得到实质性的提高,但要提高省民族学校体育教学环境,首先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建立现代竞技体育与民族传统体育并重的师资培训机制,加强教学环境中的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在提高现代体育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民族传统体育理论与实践知识的提高。

2.注重培养少数民族体育人才,充实民族传统体育器材,加强乡镇学校的场地设施建设,根据物理教学环境要求合理调整、配置民族学校的男、女体育教师数量和比例,为提高民族学校体育教学环境提供现实基础与保障。

3.协调现代体育教学活动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活动,组织开展校内与校外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及各民族单项比赛。成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专项经费,改善提高我省民族学校体育教学环境。

[1]黑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黑龙江省民族教育条例[EB/OL].http://www.law-lib.com/law/law-view.asp?id=371551.

[2]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EB/OL].http://www.china.com.cn/chinese/zhuanti/tyzcfg/885962.htm.

[3]柏林.黑龙江省民族中学体育师资队伍现状及对策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2):96.

[4]阮利民.近二十年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现状述评[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2,(1):135-138.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教学活动民族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我们的民族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