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第12~14届运动会(青少年组)竞赛规程的改革与发展

2013-09-04 05:57王继威
体育科研 2013年4期
关键词:区县运动会上海市

王继威

上海市运动会是上海市最高级别的综合性运动会,每4年举办一次,参赛对象为全体上海市民。通过市运会的举办,良好地促进了《全民健身计划》和《奥运争光计划》的实施,并在全运、奥运战略的指引下,以4年为一个周期,进一步完善了基础训练项目布局,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育后备人才、选拔、培养和输送的机制。

市运会是检验各区县体育全民健身工作和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其竞赛规程非常重要。一般来说,竞赛规程就是指导运动竞赛的基本文件。主办单位通过竞赛规程,将阶段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和目标,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有效地引导与推动,达到实现主办单位意志的目的。随着体育生活化的不断深入,上海的市运会竞赛改革也受到各方关注,尤其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体育的健身功能的需求凸显,又加大了对市运会竞赛改革的呼声。与此同时,青少年组的竞赛改革也从未停止。每届市运会竞赛规程伴随着时代的发展,都在不断完善,并且对促进上海市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起到了很强的促进作用。但是,对于新形势下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尤其在现有体育强市建设和体教结合大背景之下,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可在市运会竞赛规程的层面加以进一步开拓创新。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1

以上海市第12届运动会至14届运动会期间的竞赛规程总则、注册办法、单项竞赛规程、秩序册、成绩册、比赛结果及部分外省(市)运动会青少年组竞赛规程为研究对象。

1.2 方法2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上海市第12届~第14届市运会竞赛规程总则、注册办法、单项比赛秩序册、成绩册、外省市有关省(市)运动会的相关资料及文献,就其基础资料进行汇总。

1.2.2 比较分析法

对上海市第12届~14届运动会竞赛规程进行比较,找出不同之处,并与相关外省(市)运动会青少年竞赛规程进行比较,提出相关建议。

1.2.3 专家访谈法

以上海市体育局竞赛处、竞技体育处、上海市青少年训练管理中心相关制定市运会竞赛规程的人员及专家为对象,进行走访调研。

1.2.4 数理统计法

对收集到的数据、指标进行excel数理统计,为深入分析研究提供客观依据。

2 结果与分析

2.1 第12 2~14届市运会(青少年组)竞赛规程变化与相关比较

2.1.1 竞赛时间

上海市第12届运动会(以下简称第12届市运会)在上海市第11届运动会上半年举办的基础上,与全运会配套,2002年更改至下半年举行,时间为2002年10月12日-11月3日。之后,上海市第13届运动会(以下简称第13届市运会)、上海市第14届运动会(以下简称第14届市运会)均举办于下半年,分别为2006年9月16日—11月18日及2010年 10月9日—11月13日举行。

这种集中在下半年竞赛的赛会制方式,较好地与全运会的比赛时间相统一,从而使竞赛的组织者,在组织市运会和备战全运会的过程中,精力更加集中。参赛的运动员也可利用暑假的时间进行集训,保证运动技能水平的提高。但是,由于运动员都是学生,目前又有规定要求学生竞赛活动只能放在周末,因此,集中赛会制的方式会集中占用学生的周末时间,加大学生的学业负担。

与之相比较,江苏省2010年结束的第17届省运会,共设32项比赛,其中,22个项目的比赛于省运会10月11日至10月18日开闭幕式期间集中在常州市举行,其余各项比赛先期委托有关市、县(市、区)政府承办。竞赛时间为3~5月,7~8月,9~11月。山东省第22届运动会于2010年9月举行,赛会期间,比赛项目仅有11项,其它项目及部分项目预赛均在7月起的两个半月完成。北京市第13届运动会于2010年7~8月举行。这些比赛时间的选择都较好地处理了上述问题。

2.2.2 项目设置

第12届市运会共设游泳、跳水、水球、花样游泳、射箭、田径、羽毛球、棒球、篮球、皮划艇、自行车、击剑、足球、体操、艺术体操、蹦床、手球、柔道、赛艇、射击、垒球、乒乓球、跆拳道、网球、排球、举重、国际式摔跤、武术等28个大项的比赛。第13届市运会较上届增加曲棍球、沙滩排球项目,达到30个大项。第14届市运会较上届增加帆船项目,使比赛大项增至31个。

以上设项基本结合上海的重点项目和潜力项目的开展,从奥运全运战略而言,有的项目普及比较困难,即使列入市运会竞赛规程,也只是少部分区县和运动员在从事该项训练。江苏省在规定参赛项目的基础上,将帆船帆板、皮划艇、现代五项和冬季项目等4项列为成绩带入项目,较好地解决了此问题。

2.1.3 参加办法

市运会参加办法在参赛项目和参赛总数上,根据区县代表团的项目布局、训练规模等作出具体要求。

各代表团参赛项目由必报项目和自选项目构成。其中,必报项目为组合选择,自选项目为市运会比赛设项的其它项目中任选项目。第12届市运会组合选择规定在篮球、排球、足球中选择2项,田径、游泳、击剑、体操、射击、乒乓球、羽毛球、赛艇、皮划艇、射箭、跳水等11个项目选择最多6项为必报项目。第13届市运会必报项目11个项目中选6项不变;球类项目3选2增加为6选2,即篮球、足球、女子手球、女子曲棍球、垒球、排球等6个项目中任选2项。第14届市运会选2项,增加棒球项目。

在此基础上,区县必报项目数量及参赛项目总量都根据实际情况,分为3个层次的规模,并伴随着布局的变化而调整。如第12届市运会时,规定黄浦、长宁、卢湾、虹口、闸北、杨浦、普陀、徐汇、静安等9个区必须报足8项必报和总项15项,浦东、嘉定、闵行、宝山等4个区必须报足6项必报和总项9项,金山、松江、崇明、南汇、奉贤、青浦等6个区县必须报足4项必报和总项7项;第13届市运会时,卢湾区调整至第二层面,崇明县则从无到有,规定其进入第三层面,即必须报足4项必报和总项7项;第14届市运会时,第二层面全部合并进入第一层面,即必须报足8项必报和总项15项。

除此之外,第12届市运会开始允许增报运动队:在篮球、排球2个项目的男、女甲组中,除各区、县可各报1个参赛队外,还可以各报一所基层学校队参加比赛。第13届市运会更加细化分类,规定除区县正常报名外,各区县(试)办二线学校及市级以上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可分别在有关项目中,增报一支同一所学校在读在编学生构成的参赛队。在足球、篮球、排球、手球4个项目中,既无区县(试)办二线学校又无市级以上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区县,可在该项目增报一支基层学校队参赛。第14届市运会时,规定各代表团各组别均可报一个队(青少年组足球、篮球、排球、手球4个项目),各区县可在每项目各男女年龄组别中选择一个组别,增报一支基层学校参赛队,其运动员必须是同一所学校的在籍在校在读学生。

同时,在市一线运动队适龄青少年参赛上,第12届、第13届市运会允许符合青少年组年龄规定的运动员,可代表原输送单位参加青少年比赛。第14届市运会则规定凡属本市一线运动队(含职业俱乐部)在编的运动员(以本届运动会第二次报名前市人事、劳动部门有关批文及确认的名单为准)不得参加青少年组比赛。但符合年龄并在市运会设项的项目中的一线输送,可直接计算1金及9分。

对于非沪籍运动员参赛,2001年注册管理办法规定,借读生参赛具备在本市借读满一年、居住满一年及向市体育局登记满一年就可参加市运会。到2007年。调整为第一年办理登记手续,第二年办理首次注册手续,第三年办理确认注册手续后,允许参加市运会。同时,实行二代身份证校验、学籍卡校验、采集指纹、拍摄骨龄、飞行检查及制作发放电子IC卡的方法避免雇佣军的出现。比较显示,从源头治理而言,山东省的做法更为直接。该省省运会要求各代表团运动员必须按照省体育局相关规定进行资格审查和注册建证,获得山东省体育局颁发的《山东省青少年运动员注册竞赛证》,并在市运会前三年参加两次全省锦标赛或代表山东参加全国青少年比赛才有资格参加省运会。并根据运动员骨龄划分参赛组别,允许运动员同项目升组比赛。

2.1.4 计分办法

第12、13届市运会前八名的计分分别为13、11、10、9、8、7、6、5分,后由于不利于高水平成绩的产出(3个第八名分数高于一个第一名),第14届市运会时调整为9、7、6、5、4、3、2、1分。球类、联办、奥全运项目及全国青少年最高级别比赛成绩都有不同程度的翻倍和带回(此项比照外省市,江苏、山东、辽宁等都有最高到8倍的翻倍)。

2.1.5 名次录取与奖项

第12届、13届市运会分设8项团体奖牌奖、8项团体总分奖和15项团体奖牌奖、15项团体总分奖。其中,15项团体奖牌及总分奖包含赛会15项比赛所获奖牌数,以及在奥运会、全运会,当年11个重点项目参加全国青少年最高级比赛中各项奖牌(分)数累计。第13届市运会增加了学校团体总分奖、近两年输送人才成果奖及青少年组 “最快进步奖”、“希望之星奖”评比活动。第14届市运会则将15项团体奖牌奖及总分奖调整为总团体奖牌数、总团体分排名,即总成绩包括赛会奖牌、奥运会、全运会、近两年全国青少年最高级比赛中获得的各项奖牌数、近四年各区县向市一线运动队输送运动员带来的奖牌数及部分项目2010年上半年的身体素质测试赛成绩折算的金牌(分)数累计,并评选“最快进步奖”。第14届市运会的导向,使各区项目布局朝规模方向发展。由于每届市运会奖项设置都和区县考核评比相联系,因此,多种类的奖项评定更符合区县要求。

2.2 近三届市运会青少年组竞赛规程改革主要成效

2.2.1 全奥运战略杠杆作用积极有效

2.2.1.1 各区县奥全运体育项目布局逐步稳定

1996年上海业余训练南汇会议提出“三上一提高”的业余训练政策后,全市项目布局逐步扩大。到第12届市运会时,各区县参赛项目处于稳定递增局面。中心城区保证15个项目布局,突出重点项目和球类项目,必选项目11选6,球类项目从必选3选2到6选2再到7选2,选择范围日渐宽泛。卢湾、闵行、宝山、浦东等区逐步增加参赛项目数量,前者从规定9项到15项,后者从规定7项到10项。因为有扣分的调控,所以都基本布足布全项目。

2.2.1.2 奥全运体育项目参赛人数和成绩保持稳定增长

(1)参赛人数增长:2002年第12届市运会全部28个项目参赛人数为7 641人。2006年第13届市运会时,30个项目参赛人数为8 257人,较第12届增长8%,其中,新增项目参赛人数156人,占2%。2010年第14届市运会31个项目参赛人数为9 061,较第13届增长9.7%,其中,新增帆船项目参赛人数21人,占0.25%。

(2)成绩增长:第12届市运会上,有62人次29队144次刷新61项上海市纪录。第13届市运会有20人28次创22项上海市青少年组纪录。第14届市运会青少年组游泳、田径、举重、射击等4个项目共有1人、2队超上海市青少年年龄组(年级组)纪录,15人、7队创上海市青少年年龄组(年级组)纪录。

(3)各区县人才输送工作不断提升

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最高境界就是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在市运会中,将各区县输送至上级训练单位的运动员,参加奥、全运会取得的成绩带回,也是对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一种认可和激励,从而从制度上保证了工作的积极性。2010年第14届市运会起,又直接将运动员输送一线作为市运会计牌计分项目之一,使各区县更加注重输送工作。

2.2.2 竞赛公平性得到进一步加强

按照市运会竞赛规程总则要求,所有参加市运会的运动员必须进行运动员注册。为净化资格,市体育局严把注册关,针对存在的问题,不断修改运动员注册办法。1998年,发布沪体竞(1998)592号《上海市体育竞赛运动员代表资格注册管理办法》,2001年重新修订并发布沪体竞(2001)033号《上海市体育竞赛运动员代表资格注册管理办法》,2007年又再次重新修订办法,并推出上海市奥(全)运项目青少年运动员注册办法,采用电子注册、网上核对和文本备案的方式进行。通过采取运动员指纹、拍摄骨龄片、收集学籍卡信息、身份证网上认证等举措,从源头上净化了资格,效果显著。

2.2.3 体教结合竞赛转型初见成效

第13届市运会起,增设大学生组,并在青少年组中增设学校团体总分奖,参赛办法中又规定增报学校运动队等措施,推进了体教结合工作,使各基层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对体育工作的认识发生转变,支持力度有了明显增强。学校办二线运动队学校、上海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逐渐形成了体教融合的局面。

2.3 时代发展带来竞赛改革的新视野

2.3.1 上海建设体育强市战略的实施

沪府办发〔2011〕65号《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体育强市建设的意见》主要任务中明确指出:上海竞技体育要着眼于发展代表国际大都市形象的运动强项,实施都市型竞技体育和精品战略,着力提升竞技体育的核心竞争力、竞技体育对城市的影响力、竞技体育拔尖人才的辐射力。由此,竞技体育高水平后备人才的培养,应该建立“大人才”的观念,即运动项目应代表广泛性和普遍性,而不仅仅局限于全运奥运的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

(1)上海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新发展

2011年起,上海对业余训练项目提出“三上一提高”的要求,并设置了年度十项系列赛,选取田径、游泳、三大球(足球、篮球、排球)、三小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水上(赛艇、皮划艇)及棋牌类(围棋、国际象棋、象棋、国际跳棋、五子棋、桥牌)项目作为比赛项目。实践显示,这几个项目的影响力较大,参加比赛的人员规模也很大,做好这10个项目的比赛,具有很深的社会价值和意义。田径、游泳项目是基础项目,俗话说,得田径、游泳者得天下,这两个基础项目的普及与提高是体育运动项目发展的重中之重。三大球的振兴,全民瞩目。三小球中乒乓球、羽毛球是中国的强项,不可弱化,网球近年来随着优秀运动员“单飞”模式的进行,也给国人带来很大的希望。水上项目是新的增长点,棋牌类项目又是上海智运项目发展的必然需要。

(2)上海优势项目的再坚持

尤其以上海近两届全运会参赛的金牌项目为基础(表1),需要进一步培育体育后备人才。

2.3.2 青少年体育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

全国人大一项调研显示,近几年青少年体质一些重要指标呈下降趋势。究其原因,青少年的体质健康问题主要还是与运动不足、缺乏体育锻炼有着密切关系。如何通过竞赛的杠杆作用使更多的学生走向操场值得思考。

表1 上海队近两届全运会金牌项目统计TableⅠ Gold Medals Carried Off by Shanghai Teams in the Recent Two National Games

2.3.3 体教结合工作的不断深入

2012年2月13日,上海市召开体教结合工作会议,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深化上海市体教结合工作的意见》,具体明确了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在推进体教结合方面的双八条职责和任务,并提出,优秀运动员要从学校走出来。体育部门要继续组织好市运会。统筹竞技体育人才资源,协助市教委做好全国中学生运动会参赛队伍的组建。市运会作为综合性运动会,发现、培养学生运动员的途径需要进一步扩大。同时,要以育人为宗旨,突出教育特色,讲求综合效益,体现“团结、奋进、文明、育人”的精神。通过竞赛活跃文化生活,提高青少年的健康水平,发现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检验和提高学校课余训练水平,推动学校体育工作发展。

2.4 进一步改革的建议

2.4.1 竞赛时间

近几届市运会放在下半年比赛,时间集中一个半月,有的还有预赛,其跨学年的赛制对于升学阶段的学生运动员非常不公平,升学阶段只能参加预赛而无法参加决赛,因此,就学生的参赛本体而言,上半年的比赛更为合理。同时,集中赛会制的比赛也给参赛和组织带来非常大的工作强度,尤其学生除比赛外都需要正常上课,因此,可延长比赛时间,在上半年和暑假期间适当进行比赛,这样一方面节奏可以放慢,另一方面,加大了赛事的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关心市运的良好局面。

2.4.2 竞赛项目

根据体育强市战略的要求,围绕代表国际大都市形象的运动强项、都市型竞技体育、精品战略、提升竞技体育的核心竞争力、对城市的影响力、拔尖人才的辐射力等关键词,在市运会的竞赛项目设置上,应该放开。

(1)奥全运战略为主

继续坚持奥全运战略,结合上海人的特点和人口结构变化的特点,开展适合上海人进行的项目,突出灵巧、准确、技术,兼顾女子化、单双人。建议增设女子水球项目,调整举重、柔道、摔跤等重竞技项目。

(2)促进奥运与非奥运项目(智力项目)的协调发展

结合上海推进智慧城市建设,鼓励发展智力项目。目前上海智力项目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上海运动员在多项国内外重大赛事中屡创佳绩。同时,棋牌项目作为大众喜闻乐见的项目,受到青少年的追捧。如此成绩和规模,丰富了上海智慧城市建设的内涵。下阶段,培养常昊、居文君这样的高水平运动员,也应该成为上海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任务。因此建议将棋牌项目纳入市运会比赛项目。

(3)与高校项目对接

市运会自第13届起设立高校组的竞赛,第13届时为13+6,即游泳、田径、羽毛球、棒球、篮球、击剑、足球(含室内5人制)、手球、射击、乒乓球、网球、排球、武术、健美操、定向越野、围棋、国际象棋、中国象棋、桥牌共19个项目。第14届为14+7,即游泳、田径、羽毛球、棒球、篮球、击剑、足球、手球、射击、乒乓球、网球、排球、沙滩排球、武术、健美操、围棋、国际象棋、中国象棋、定向越野、攀岩、桥牌共21个项目。虽然从项目上而言,青少年组的项目数量和高校设置的项目相差不多,但是实际高校的项目设置中包含了军体类项目和非奥项目。体教结合的进一步繁荣发展,从基数上扩大数量刻不容缓。因此,大学生组设置的项目可在青少年组中一并设置。

(4)小年龄组别设项项目突出基本功和基本技术

类比各省市的项目设置,上海市目前小年龄组别的设置领先于其他省市,属于比较早的开展专项体育竞赛的省市。从近年的比赛情况看,小年龄比赛由于带有竞技的特征,因此,存在急于求成、拔苗助长的现象,许多教练员忽视运动员的基本功练习而强调竞技成绩的取得,这与设置小年龄项目的初衷背道而驰。为了克服此现象,引导建立正确的人才培养观念,小年龄的比赛应以基本功的基本技术为主,开展项目的器材和场地要根据运动员的生长发育特点设置。

2.4.3 参加办法

(1)将十项系列赛项目设定为规定参赛项目,即排球、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田径、游泳、赛艇、皮划艇、围棋、国际象棋、象棋、跳棋、五子棋、桥牌等为规定项目,各区必须参赛,并进行完全成绩统计。

(2)必选项目:除十项系列赛外的,上海市的传统优势项目跳水、射击、射箭、体操、武术、帆船、现代五项、马术等8个项目中,各区县选取5项作为必报项目参赛,金山、松江、奉贤、青浦、嘉定、崇明等6个区县选取2项做为必报项目参赛。

(3)对所报项目总数的规定:长宁、杨浦、闸北、虹口、徐汇、黄浦、静安、普陀、闵行、宝山、浦东11个区不得少于20项,金山、松江、奉贤、青浦、嘉定、崇明6个区县不得少于15项,否则每缺1项在总团体分中扣除50分。

(4)非沪籍运动员根据《上海市体育竞赛运动员注册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注册后,需在市运会周期内,参加过至少两年市级比赛,并代表上海进行全国注册后,方能参加市运会比赛。

2.4.4 计分办法

(1)带牌带分。除奥运会、全运会带牌带分外,可增加世界杯、世界锦标赛和青奥会的成绩带回,同时,奖励倍数宜加大。

(2)鼓励球类运动,球类项目翻倍计牌计分。在原有基础上,三大球增加至6倍计牌计分,其他球类项目按照5倍计牌计分。

2.4.5 录取名次及奖励

市运会比赛是各区县的“全运会”,成绩好坏关系着体育工作在区域内的影响力和地位。为此,在奖项的设计时,可充分考虑不同的需求所要达到的效果。

(1)奥全运重点项目成绩

按照十项赛奥全运项目、必选项目规定数,记取各代表团奖牌和总分数,分别排列名次。

(2)非奥项目成绩

按照所有非奥项目成绩取得的奖牌总分计牌计分。

(3)赛会成绩

各区县参加市运会所有项目的总奖牌数和总分数,分别排列名次。

(4)带回成绩

将奥运会、世界杯、世锦赛、青奥会、全运会、输送及全国青少年比赛带回成绩累计得牌得分,排列名次。

(5)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排名

贯彻“上项目、上规模、上水平、提高成才率”的业余训练工作方针,充分发挥业余体校的独特优势和主渠道作用。目前,上海共有24个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其中新增6家。将其成绩进行排名,可加大各区县对体校的重视力度。

(6)为了避免锦标主义的出现,名次的排定,可在成绩分数的基础上,按一定比例,折算出成绩,并排定等第,以等第的形式淡化锦标。

[1] 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4:964

[2] 郭权,高玉花,田麦久.奥运战略视角下全运会竞赛制度改革的成效与期望[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10

[3] 刘礼国,徐晔.全运会赛制改革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8.4

[4] 田文学,田学礼.对我国CBA赛制问题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8(8)

[5] 徐本力.改革和进一步完善以全运会为核心的竞技体育竞赛体制的思考与对策[J].山东体育科技,2009(3)

[6] 上海市第12届运动会组织委员会.上海市第12届运动会总秩序册,2002.10

[7] 上海市第12届运动会总成绩册.上海市第12届运动会组织委员会,2002.10

[8] 上海市第13届运动会总秩序册.上海市第13届运动会组织委员会,2006.9

[9] 上海市第13届运动会总成绩册.上海市第13届运动会组织委员会,2006.9

[10] 上海市第14届运动会总秩序册.上海市第14届运动会组织委员会,2010.10

[11] 上海市第14届运动会总成绩册.上海市第14届运动会组织委员会,2010.11

[12] 上海市体育局.上海体育年鉴[M].上海:百家出版社,2003:135

[13] 上海市体育局.上海体育年鉴[M].上海:百家出版社,2007:204

[14] 上海市体育局.上海体育年鉴[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1:223-224

[15] 胶东在线. 山东省第二十一届运动会竞赛规程总则[EB/OL].http://www.jiaodong.net/sports/system/2006/05/15/000964421.shtml, 2006–5–15.

[16] 辽宁竞技体育信息网. 辽宁省第12届运动会青少年组竞赛规程总则[EB/OL]. http://www.lnsports.cn/syh/47.htm,2011-04-13.

[17] 广东省第13届运动会官方网站. 广东省第13届运动会竞赛规程总则[EB/OL]. http://www.huizhou.cn/2010/provincialsm_jsgc/201002/t20100221_307516.htm,2010-10-2.

[18] 北京市第13届运动会官方网站.北京市第13届运动会竞赛规程总则[EB/OL].http://bj13syh.tom.com/2010-06-11/0PG5/10619211.html,2010-6-11.

猜你喜欢
区县运动会上海市
泸州市
上海市能源经济相关信息
——2022年1-6月
泉州市各区县关工委亮点工作分布图
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
我要参加运动会
上海市房地产学校
融媒体时代区县台主持人转型升级与能力提升
春季运动会
全市各区县选民登记工作全面启动
get Shopty!我们的运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