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功法对视障者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

2013-09-04 05:57杨文芳朱学雷
体育科研 2013年4期
关键词:功法心率太极拳

杨文芳, 朱学雷

1 问题的提出

1.1 研究的背景

2012年在《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中,明确了“十二五”时期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的重点任务、基本标准和保障工程。《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指出,全面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广泛开展形式多样、面向大众的群众性体育活动。推动落实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制定残疾人体质测定标准,定期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全面执行残疾人体育健身服务,建立1 200个残疾人体育健身示范点,经常参加体育健身的残疾人比率达到15%以上。

残疾人体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关注和支持。残疾人体育是现代社会中衡量一个国家体育发展和社会文明发达程度的标志之一。我国对残疾人竞技体育方面的研究较为重视,而对残疾人健身运动方面的研究则较少,针对视障者健身的研究就更少。健身功法运动是一项对广大人群都适宜的健身运动,以锻炼身体为目的的健身功法对人的身心健康的良好效果早已被现代科学所证明,它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普及的体育项目。美国研究者在2010年11月公布的一项研究成果证实,练太极拳不仅能缓解关节疼痛、减轻疲劳、强健筋骨、提高人体伸展和平衡能力等,还能改善心态、减轻精神压力。但研究主要是针对一般人群。虽然健身功法是对视障者极为适宜的体育活动之一,然理论支撑不足,专门的实证研究十分少见。目前国内外关于视障者习练练功十八法、太极拳等健身功法对生理指标影响的研究文献涉及甚少。

1.2 研究的目的

为视障者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并试图探讨健身功法练习对视障者体质与健康的影响,为开展视障者体育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依据,为制定残疾人体质测定标准提供帮助。

2 视障者运动研究现状

2.1 视障者和视障者体育的界定

视障者就是视力障碍者,包括视力全盲的盲人以及矫正视力低于0.3的低视力残疾者。

视障者体育是社会体育的组成部分,是对视力障碍以至全无光感者进行的身体锻炼活动。目的是提高机体的灵活性、触觉的灵敏感、发展听觉以补偿视觉的缺陷、提高定向、平衡能力和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1]。

2.2 体育运动对视障者的重要性

体育锻炼可以促进身体健康,增强体质,补偿缺陷。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可以大大提高视障者的机体灵活性、皮肤感觉的灵敏度,启发他们进行空间思维和记忆,发展他们的听觉、定向和平衡能力,从而发挥机体的代偿作用,以弥补视觉的缺陷。其次,体育运动也能促进视障者心理康复、克服自卑、树立信心、走出封闭、接触社会、融入社会。

2.3 开展视障者健身体育运动的现状

北京体育大学杨玉冰针对视障者进行八式太极拳的教学,总结出一套视障者学习的教学方法,为本课题的教学提供了部分依据,也有利于今后更好地为视障者服务。

中国青年会主办,卢湾和静安区残联协办的上海市视障者健美操班曾成功开办了两期。在学习效果方面,提高身体健康、社会参与、丰富生活、交友、传递学习信息、养成锻炼习惯等,得到视障者的肯定,健身运动在视障者人群中受到欢迎。

但总体而言,视障者的体育锻炼的开展及研究是较为薄弱的。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在本市各区选择有视力残疾证从未形成规律运动锻炼的视障者46名,其中实验组21名,对照组25名(见表1)。

表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N=46)TableⅠ 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Subjects (N=46)

原始受试共50名视障者,随机平均分成2组,每组25人,在整个实验周期中,实验组中由于个人交通意外和健康原因,4人先后退出了实验。最终统计分析时,实验组为21人,对照组25人。视障者为特殊人群,其生理与心理有别于一般人群,个体差异较大。由于采用随机方式分组,因此出现了体重均值差异较大的结果。

3.2 研究方法

3.2.1 实验法.1

本研究随机抽取学员分成两组,其中一组接受实验教学处理,每周两次,每次2 h的教学活动,课外参加各残联组织的每周3次的复习锻炼;对照组进行日常的生活,不参加相关任何体育活动。实验结束时,对两个组都进行测试。通过对体育学相关专家的咨询确立了本研究生理指标体系。

3.2.1.1 测试方法与控制

采用固定组比较设计,分教学实验前和教学实验后的前测、后测,即教学实验前测1次,采用同样方法4个月的教学实验结束之后再测1次。

遥测心率:使用芬兰遥测心率仪器(S610i)进行遥测心率。静坐5 min后测得安静时心率。

功率自行车递增运动负荷法:使用瑞典功率自行车(MONARK829),运动初始阻力为男性阻力20 kg、女性10 kg,按每2 min递增10 转/min速度,按节拍器节奏蹬踏10 min。

在功率自行车定量负荷运动前、中、后,观察和询问实验对象的精神状态和主观生理状态,如有意外,采取安全措施。如服用保心丸、终止实验等。同时对终止运动试验的制定了计划并作详细说明。

两组实验对象测定时间、运动负荷、测定部位等保持一致性。

3.2.1.2 实验测试流程与主要测试指标

根据研究目的需要,设计了实验测试流程和测试指标(见图1)

图1 实验测试时间流程和主要测试内容Figure1 Time Progress of the Experiment Test and the Main Test Cont t e e n n t t s s

3.2.1.3 教学实验法

由于成年视障者学习练功十八法和十六式太极拳的教学研究在目前还是空白,因此,对成年视障者进行健身功法的教学是一项新的教学尝试。结合笔者以往对视障者进行的健美操教学实践经验进行教学试验,以总结出一套适合视障者学习健身功法的教学方法。有别于正常人群,针对所有视障者本实验采用语言刺激法、定位法、配对法、情景式教学法、攻防技击法进行教学;针对全盲者,采用触感发、摆位法、限制法、盲道教学等方法。在咨询有关专家后,精心设计了教学方案,并严格按方案进行实验。

教学内容包括练功十八法、十六式太极拳、健身基础知识。

教学阶段,主要根据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练功十八法、十六式太极拳套路的技术教学可分为3个阶段,即练功十八法教学阶段、十六式太极拳套路教学阶段和套路提高阶段。

3.2.2 访谈法2

通过课前、课中、课后对视障者以及组织者的交流、询问,了解视障者心理变化、对教学的看法以及要求等。

3.2.3 数据处理

把实验前后两次所测数据,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处理配对T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

4 结果与分析

4.1 视障者练习健身拳操结果分析

从表2、3可以看到,所有视障者都通过了本教学规定的考核标准,合格率达到100%,练功十八法的优良率略高于太极拳。这与两种功法的动作技术难易度相关。练功十八法动作较简单,几乎都在原地完成。

表2 练功十八法考核成绩情况(N=2211)TableⅡ Test Results of Liangong in 18 Execises (N=21)

表3 十六式太极拳套路考核成绩情况(N=21)TableⅢ Test Results of 16-style Taijiquan Routine (N=21)

不管从视障者的考试结果客观性,还是从问卷、访谈后视障者的主观反应,健身功法的确对视障者产生了积极影响。健身功法适合视障者的健身,并受到视障者欢迎。

4.2 健身功法对生理指标的影响

选取健身功法对视障者影响的生理指标为心率、活量指标、无视觉单脚站立等。

4.2.1 实验前后心率指标的变化

实验前、后安静心率指标变化见表4。

表4 对照组实验组实验前后安静心率指标比较(单位:次/mi n)TableⅣ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Resting Heart Rate of the Control and Experiment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he Experiment (Unit: time/min)

从表4可以看到,实验组在实验后安静心率明显低于实验前心率,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 <0.01)。对照组在实验前、后安静心率指标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

体育锻炼后安静时心率下降是身体机能良好的反应。统计结果表明,健身功法对视障者安静心率具有良好影响,安静心率在实验后明显下降。说明有利于心脏的工作,心脏的收缩功能增强,潜力变大。

由于健身功法锻炼增加了视障者心脏的收缩力量,使安静时心脏每次收缩射出的血量增加,在心输出量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心脏每分钟收缩的次数逐渐减少。另外,健身功法练习对身体各部分的要求,促进了视障者全身大面积的血液循环,身体的耗氧量明显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心脏的工作负荷,同时冠状动脉的循环血量较平时增加,从而改变了心输出量,进而使安静心率降低。

研究结果中,对照组安静心率明显高于实验组,可能与随机分组形成的对照组体重均值偏重于实验组有一定关系。

表5 对照组实验组实验前后负荷运动心率指标比较(单位:次/mi n)TableⅤ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Load Exercise Heart Rate of the Control and Experiment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he Experiment (Unit: time/min)

4.2.2 实验前、后负荷运动下心率的变化

负荷运动过程中2 min、4 min末心率指标显示,所有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6 min、8 min、10 min末心率指标显示,对照组心率较实验前低,指标有一定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在6 min末、8 min末、10 min末的心率较实验前降低,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5)。

实验后实验组最高平均心率达到137.35 次/min,比实验前的最高平均心率145.50 次/min,降低了8.15 次/min,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对照组由148.64 次/min,降低到147.5 次/min,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5)。

将负荷运动后对照组恢复期实验前、后心率进行对比发现,各时间段对照组实验前、后心率都有较快恢复,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将恢复期实验组实验前后心率进行对比可见,实验组实验前、后心率指标有明显变化,实验后心率下降趋势大于实验前,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见表6)。

表6 对照组实验组实验前、后负荷运动后恢复期心率指标比较(单位:次/m i n)TableⅥ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Recovery Period Heart Rate of the Control and Experiment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he Experiment (Unit: time/min)

运动负荷试验中和实验后的心率是反映心血管机能的良好指标之一。心血管适应能力较好的人通常心率上升较小,而且在工作后心率恢复较快。实验前递增负荷运动下实验组心率上升幅度比对照组稍小,且运动后实验组恢复较快,3 min末已恢复81.64%,而对照组则恢复较慢,3 min末只恢复了61.13%。实验后5 min末实验组恢复速度为89.99%,对照组为78.68%,实验组恢复速度比对照组快。这说明在完成递增负荷运动时进行健身功法练习的视障者机能反应低,出现节省化现象,与刘静等采用递增负荷运动后心率恢复速度有加快趋势的研究结果一致[2]。

4个月健身功法练习不但增强了视障者心血管适应能力,而且提高了心脏的耐力。视障者通过4个月的锻炼明显提高了心脏功能,这与他们之前缺乏锻炼不无关系。

4.2.3 实验前后肺活量的变化

从表7可见,实验组肺活量实验后较实验前增加,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较实验前有下降趋势,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前,两组肺活量差异无显著性;实验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

表7 两组实验前、后肺活量指标的变化对比(单位:m l)TableⅦ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Vital Capacity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he Experiment (Unit: ml)

视障者学习进度较慢,技术提高阶段太短,气沉丹田的调息方法只是心理明白,还不会或无法很好的运用,影响了锻炼效果。这是研究结果无统计学差异的主要原因。但从表7可以看出,实验组在后测中肺活量有所提高,而对照组肺活量不升反降。如果坚持较长时间的训练,随着动作技术的提高,呼吸方法的合理运用,健身功法对视障者提高肺活量应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4.2.4 实验前后无视觉单脚站立的变化

从表8可以看到,对照组在实验前、后无视觉单脚站立,左、右脚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实验组在实验前后,左脚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右脚差异有显著性(P<0.05)。

无视觉单足站立是评定人体静态平衡能力的有效方法。统计表明,实验组视障者的平衡能力得到了较好的改善。

表8 两组实验前、后无视觉单脚站立指标的对比(单位::s)TableⅧ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Indices of Non-vision Single-foot Standing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he Experiment (Unit: s)

通过健身功法4个月的练习, 可以大大提高身体的平衡感。就太极拳而言,首先太极拳练习中重心的移动与分落,步伐的进退、左移、右移, 都十分分明。支撑腿多为半屈态, 这种动作特点使股四头肌的肌力得到发展。众所周知,股四头肌是直立稳定的关键因素。此外,太极拳讲究用意不用力也十分值得探讨。练拳者在意念导引下的随意运动,提高了大脑运动中枢的兴奋性,加强了大脑与小脑间的信息反馈,并不断加强本体感觉器官、平衡器官与中枢神经的联系,从而加强了中枢神经对身体平衡与协调能力的控制。实验组平衡能力的提高,说明健身功法尤其是太极拳运动有利于视障者平衡能力的锻炼与发展。但左右脚平衡的明显差异未能改善。这还有待于作进一步的研究考证。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1

5.1.1 由于适合于视障人群的有效锻炼方法较为少见,适合于普通人群的锻炼方法不一定适合于视障人群,练功十八法与十六式太极拳组成的健身功法不但对普通正常人群有较好的锻炼效果,而且对视障人群同样具有强身健体的效果。实验证明,由练功十八法与十六式太极拳组成的健身功法作为视障者日常健身项目也是较易掌握和有效的,因此是视障者较为适宜的锻炼手段。

5.1.2 健身功法对视障者心率产生积极影响,能改善心血管系统机能和心肌血液供应状况,提高心脏耐力,有效提高视障者的心脏功能。

5.1.3 短期练习无法提高视障者的肺活量。

5.1.4 健身功法能加强视障者本体感觉器官、平衡器官与中枢神经的联系,提高视障者的平衡能力。

[1] 马维平.特殊体育论探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增刊,2000,24(12)

[2] 刘静等.长期太极拳运动对中老年女性心肺机能影响的跟踪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3,22(3):290-293

[3] 杨玉冰.盲人习练八式太极拳的教学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毕业论文,2004(4)

[4] 刘同想,廖忠友,孔素平.运动对健康老年人衰老体征及自由基代谢的影响[J].中国运动学杂志,1997(2):144-145

[5] 王维群,等.不同运动项目对老年人心肺功能的影响的对比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1(4):85-86

[6] 成红,孙绪生,潘国建.木兰拳对身体平衡的急性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1,20(3)

[7] 朱瑛,马艳.瑜伽形体练习对女大学生生理指标影响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24(2)

[8] 张静文,等.太极拳干预社区中老年人亚健康状态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6):18-22

[9] 韩有泽. 太极拳练习对老年人心肺功能及平衡能力阶段评定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2010(5)

[10] 魏勇等.6个月太极拳锻炼前后中老年女性心肺机能相关指标变化[J].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7(5):604

[11] 肖丽琴. 浙江省残疾人健身路径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以杭州市为例[J]. 浙江体育科学,2011(1):106-110+115

猜你喜欢
功法心率太极拳
心率多少才健康
我国中医传统功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研究现状及热点
太极拳的『绝世秘籍』
离心率
太极拳的“教”与“学”应“以点带面”
传统养生功法,助你改善睡眠
探索圆锥曲线离心率的求解
八段锦功法对艾滋病携带者的戒毒人员情志影响的初步观察
42式太极拳
求解圆锥曲线离心率“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