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体育文化下上海学校体育教育的改革创新

2013-09-04 05:57李芳芳
体育科研 2013年4期
关键词:海派上海体育

李芳芳

“海派文化”是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基础上,以吴越文化为主干,汇集中国其他地域文化的精华,吸纳并消化各国文化而逐步融合形成的既古老又现代,既传统又时尚,富有独特个性的多元地域文化[1]。“海派体育”是以融合中西方优秀体育文化为主,逐渐形成的以上海为核心发散的地域性体育文化。海派文化催生出的海派心态,造就了上海学校体育文化自觉、自信、自强以及对体育文化创新的孜孜以求。

汇聚八面来风,引领学科方向,上海学校体育以科研引领、实践验证,在全国各项比赛中追求卓越,如全国论文评比一等奖、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教学展示课一等奖……面对日新月异的时代变革,上海市中小学的体育教师们深切感受到不一般的责任与使命,始终抱着一份当好配角、促进教学、服务学生的坚定信念,一边默默无闻地为体育教学之花的盛开做“灌溉者”、“铺路者”、“守望者”,一边也在理念上大胆探索、实践中不断开拓,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上海特色的创新之路,以体育的精神,展现学校体育的生机和活力。

1 海派学校体育文化的传承

“海纳百川”的上海学校体育是一种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在多年的体育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了深厚的体育文化传统。上海学校体育根据学生的体质现状,规划构建了具有海派文化特色的体育教学资源体系;寻求探索培养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体育教学策略;形成并完善发展学生身心和谐的评价指标体系,开展了有序的研究与有效的探索,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继承发扬着海派体育文化传统,构建着上海特色的学校体育文化。

1.1 开拓体育教学理念,在领悟中传承海派文化

上海之所以能涌现出具有姚明的高度、刘翔的速度、常昊的深度的竞技体育,与上海学校体育海派的教学理念密不可分。

1988年,上海的第一期课程改革出现了具有上海特色的体育教学模式的理论和实践,如快乐体育教学、情景教学模式、程序教学模式、终身体育教学模式、自主教学模式、校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模式等;“上海体育活动周”、“群体活动月”、“百日冬锻迎亚运”等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丰富多样,精彩纷呈。1999年,上海市二期体育课程标准将《体育与保健》改为《体育与健身》。新的课程名称,反映了上海在体育教学理念上,由单一的生物观向生物、心理、社会三维体育观的转变。随着上海市二期《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的实施,体育教师也改变了过去的注入式教学方法和以运动技术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采用启发式、学导式教学法等进行教学,逐步形成了具有海派特色的体育教学体系[2]。

2011年上海市学生健康促进工程的启动和实施,大力倡导开放办体育的新观念,将增强青少年体质工程从校内走到校外,构建了社会参与的青少年体育新格局。进一步构建了大中小学层次分明、逐年递进、科学衔接的体育课程体系。并通过举办中外学校体育研讨会,创造性地开展与海派文化相关的体育活动,使教师在实践中领悟并引导学生传承海派文化(见表1)。

表1 上海学校体育教学理念的演变Table I Evolution of the Teaching Concept of Shanghai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1.2 利用体育校本课程,在体验中传承海派文化

教育是文化的一种生命机制,校本课程是承载海派文化与传承创新海派文化的途径之一。把海派文化引入学校体育校本课程,利用体育教育活动传承和开发海派文化校本课程,利用体育校本课程有效传承与不断创新海派文化。

手球是起源于德国的一项既锻炼学生身体素质又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球类运动,由于手球对技术要求较简单,对场地面积的要求较小,危险性不大,在上海市“阳光体育运动”的推动下,“手球”项目成为了上海43所学校的体育特色。如,同洲模范学校《手球》校本课程在开发与实施中充分挖掘海派文化要素,从内涵到具体内容上都体现出海派文化特征。

海派体育校本课程是一种融合型的课程,它既包涵海派体育的内容,也包涵海派文化的内涵。教师引导学生在感受海派体育的过程中感受手球运动的魅力,学会领悟海派体育的内涵,获得实践体验和技能的提高,学会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等优秀品质。由同洲模范学校发起创办的上海43所青少年手球运动联盟学校,通过《手球》校本课程“玩——学——赛”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创建了“大家都来玩手球”的和谐氛围。校本课程还为“海派体育”预留了“传承和创新”的土壤和空间,很多学校根据手球的基本动作,配上动感的音乐节奏,创编了精彩纷呈的“手球操”,让手球走进了学生的心中,让学生在体验中传承海派文化。

1.3 发挥体育社团作用,在实践中传承海派文化

校园生活中各种体育活动都是学校文化的集中体现,而呈现出千姿百态风貌的学生体育社团活动是促进海派文化传承的有效方式。

学生体育社团主要是由学校成立的学生体育联合会和单项体育协会,是学生根据自身发展的需求,以相同的兴趣爱好为纽带,通过自主管理、自我服务的方式组织起来的学生群众性组织。学校的各体育社团不仅活动形式、内容丰富多彩,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体育锻炼的激情,还可以让有着一致兴趣爱好的学生形成很强的凝聚力,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氛围。

随着学业压力的日渐沉重,学生体育社团数量、类型和规模却逐年上升,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到各式各样的体育社团活动中去,因为只有在体育社团活动的时候,他们才可以让自己从繁重的学业中解脱出来,获得身心的放松。

如格致中学学生结合“海派文化”的主题,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成立了11个体育社团。特色鲜明、激情四溢的体育社团活动,拓展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每天锻炼一小时,阳光体育进校园”。而体育社团的社长往往依靠较强的体育运动能力或娴熟的运动技术技能,使其他学生从内心对他产生敬慕,在学校或班级里极具号召力和影响力,成为学生中的“领袖人物”,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带领社团成员,发挥体育社团作用,在实践中传承海派文化。

2 以创新的学校体育发展海派文化

曾在报上看到至今让我记忆犹新的话“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新。”当交大孙麒麟教授在德育实训基地报告中再次提及的时候,更感叹于这句话深刻地道出了海派文化的精神。上海学校体育在“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中有选择性地接受、吸收他人之长,寻求自身创新,不仅保存并革新着武术健身、弄堂游戏等彰显民族特色的文化,而且吸纳并发展着随欧风而来的体育舞蹈、SPARK课程等。这是上海学校体育实现历史性的“嬗变”,获得喷薄而出崭新生命力的源泉所在。

2.1 构建课程内容体系,创新海派体育资源

课程内容是学生学习的根基,而上海学校体育课程内容在传承海派体育的基础上又创设了新的教学资源。通过走访美国加州的相关高中,比较了上海与加州高中体育课程的内容发现,上海《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高中课程内容中的健身项目与加州的终身运动相对应,球类与集体项目相对应,游泳、舞蹈、体操项目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上海更注重学生体育知识、基本运动项目和民间民族体育,而加州更注重学生个人运动的发展和户外生存训练(见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出,上海在高中体育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已有很大一部分传承了海派体育的特色,并在此基础上创设了适合上海学生生长发育规律的课程内容,使学生在获得体育基础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形成自主健身能力,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以上海市格致中学为例,学校以“身心健康发展”为学生发展的具体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德育素质为核心,创新体育教学资源,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全方位、多角度开展体育活动,使之成为学生身心教育的大舞台。为了“让每个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会两项终生受益的体育技能”,学校结合师生的实际情况,创设了3+1菜单式选修课程,在高一高二每周设置4节体育课,包括2节基础课+1节游泳课+1节选项课,高三保证每周3节体育课+1节活动课。在3+1的1节选项课中设置菜单式选项:击剑、瑜伽、篮球、足球、羽毛球、桌球、射击,学生根据自身爱好,选择喜欢的项目进行学习,一学期后轮换选择,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每周还设置了乒乓球、羽毛球、啦啦操、国家象棋、围棋等选修课(见表3),进一步为热爱运动的学生创设了学习训练的平台,使学生通过学练掌握体育技能和健身方法,增强“珍惜健康、珍爱生命”的观念,努力实现格致毕业学生“男生会击剑,女生会瑜伽,人人会游泳,人人有专项”。

表2 上海与加州高中体育课程内容比较Table II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High School PE Curriculum of Shanghai and that of the California, USA

表3 上海格致中学与加州Murrieta High School体育课程内容比较Table III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PE Curriculum of Shanghai Gezhi High School and That of the Murrieta High School in California

通过走访了解了美国加州Murrieta High School的体育课程内容,并与上海格致中学的体育课程内容进行比较后发现,在学校开设的选项课中,两校都开设了篮球、足球、羽毛球、击剑、啦啦操项目,而其它不同的项目是上海格致中学开设的是瑜伽、乒乓球、射击、桌球、游泳等,加州Murrieta High School开设的是形体、橄榄球、棒球、水球、体育舞蹈等,从中可以看出,在不同的项目上,上海格致中学更注重于学生个人运动技能的学习与掌握,而加州Murrieta High School多选择开设团体性项目并重视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可见,上海的学校体育追求和而不同的多元文化课程资源,着重培养学生“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学习能力;理解包容、和谐共处的交往能力;求异思辨、敢于创新的创新能力,体现了海派文化的精髓。

2.2 传承民族传统项目,拓展海派体育影响

有着深厚民族底蕴的中国武术在国际上历来具有自己独特的地位,如何传承民族传统体育特色,拓展海派体育影响?武术,无疑是一个新的突破口。

武术是一种民族文化,一种精神信仰,一种人际交往的纽带。武术课在上海学校体育中,作为初高中的必修健身项目,有着广泛基础,学生对于武术的认知度和参与度较高。因为即便是在上海中心城区,武术也能做出“螺蛳壳里做道场”的精巧。在学校的武术教学中,不仅传承武术姿势舒展、动作灵活、刚柔相济、快慢相间、节奏鲜明等特点,更将武术的手型、步型、拳法、掌法、腿法及平衡、跳跃、滚翻等动作与民族传统舞蹈及音乐整合在一起,将武术套路与舞蹈创编成“武舞”,选择流行独特的音乐创编在一起,使之带有独特的江南风格、海派文化的特点,从而更具海派武术追求精致的特色与魅力。

正是由于有了音乐和舞蹈的融入,传统武术有了与现代大都市相吻合的气质,既不失武术的传统特色,又增添了时尚气息,由此吸引了更多的学生学练武术,并使其拓展成为家庭健身项目。

2.3 多元文化对话交融,丰富海派体育内涵

上海市政府副市长翁铁慧说:融汇激荡、博采众长,而后创新求变,这正是海派文化生命力旺盛的源泉。上海学校体育为进一步丰富海派体育内涵,在小学体育课程中引入了美国SPARK课程,为海派体育参与多元文化的竞争互补又提供了一个舞台。

SPARK课程(sport,Play and Active Recreation for Kids)是1989年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为美国应对肥胖危机而设计的与健康有关的体育课程。SPARK课程包含与健康有关的体能活动和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能活动,并要求学生至少有50%的时间进行高水平的中等强度至剧烈体育活动。以期达到积极投入和选择体育活动,发展各种有助于终身参与体育活动的运动技能,发展和保持理想的体能水平和增强运动中与他人交往能力的目标[3]。

原卢湾的一些小学在引进SPARK课程的基础上,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使体育课堂更具多样化。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伦敦桥”等游戏,使学生在边唱边跳的游戏中体验到体育活动乐趣的同时学习了英语,提升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并将学生觉得枯燥乏味的耐久跑练习设计了“跑遍中国”的不同路线跑,各小组学生在组长带领下各自到达一个个“城市”最后到达终点时,不仅锻炼了耐力素质,还了解到了很多与本国历史和地理相关的知识,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实现了体育与其它学科知识融合的创新思维[4]。正是在传统与海派多元文化的对话与交融中,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体育课程类型。

这些融合多元文化的体育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体现了上海学校体育追求卓越、勇于创新的精神,这种精神将是海派体育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和驱动力。

3 以学科的育人功能提升海派体育文化

海纳百川、大气睿智的气质,是上海学校体育领跑于全国的首要因素。因为上海学校体育重视德、智、体全面发展,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不仅传授着体育技能,更将体育学科的育人功能融汇贯穿于日常教学中,使其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

3.1 课堂教学中隐性德育的寻觅

《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发挥体育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发掘课程、教材的德育内涵,……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良好的合作意识和进取的竞争精神,形成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从中不难看出,上海学校体育所承担的重要职责之一便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而课堂无疑是实现这些目标的最佳途径,课堂为隐性德育的渗透提供了合适的时空,利用好课堂,充分挖掘体育教材中的积极因素成为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3.1.1 爱国主义精神

在上海的体育课堂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是广泛的,如运用齐全的现代化影像设施组织学生观看奥运会、亚运会中我国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录像,观看刘翔、姚明等运动员在国际赛场上的风采等,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如在武术课教学中,用投影仪播放武术项目介绍和武德礼仪,让学生认识武术是我国的民族传统项目,知道“习武以德为先”,并注重培养他们尊师重道、讲礼守信等民族精神。

3.1.2 坚强的意志品质

在上海学校体育教学中,教师始终让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是辛苦的,但是只要经历练习就会获得有效的成果,促使他们在练习中更加刻苦、认真。如耐力跑教学中,教师首先和学生讲解“极限”这一生理现象,在他们练习中出现“极限”现象时,鼓励他们以正确的耐力跑 “二步一呼二步一吸”的呼吸频率和顽强的意志品质去战胜“极限”现象,并逐步培养他们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

3.1.3 克服困难的勇气

在上海学校体育教学中,教师会告知每个人在人生的旅途上难免会面对坎坷和挫折,能否坦然的面对挫折不是与生俱来,而是通过后天的历练而来。在体育学习中总会遇到很多困难,教师应有意识地将德育教育渗透于体育技能的教学中。如在支撑跳跃教学中,除了运用各种辅助器材和保护帮助等克服学生的恐惧心理,勇敢地完成动作外,更引导他们把山羊、横箱等看成人生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只有征服它,才能走向成功,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又能增强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

3.1.4 团队协作精神

在上海学校体育教学中,教师特别注重在篮球、排球、足球、接力跑、团体操、拓展训练等团队运动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因为这些团队运动项目有利于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得到“现场教育”,从“鲜活”的团队体验中受到教育,得到激励,认识到团队精神的建设是一个团队成功的生命力所在。

可见,上海学校体育教学中呈现学生勇敢顽强、团结协作、积极进取、自尊自信等品德的体育课堂教学点比比皆是,教师善于找准德育教育的诱机,充分利用体育课堂教学这一德育阵地,有预见性地把思想品德教育由“点”到“面”地贯穿于体育教学过程中,润物无声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练之以意,这正是“海派体育”倡导“体验、践行”的慧心所在。

3.2 课外体育素材中德育价值的挖掘

体育素材中不是缺乏德育教育资源,而是缺乏善于发现和有效利用德育教育资源。上海的一线教师用心对体育课程中的德育资源善加利用,对这些素材深蕴的内涵予以挖掘,让体育运动激动学生的情,温暖学生的心。如:在团队拓展运动“风雨同行”中,学生按7人一组分组进行合作练习,在小组角色分配完成后,按要求2个“盲人”戴上眼罩,2个“无脚人”捆绑双脚,2个“无手人”捆绑双手,1个“哑巴”戴上口罩,设置间距25 m左右的起点和终点,每个组要在团队的集体配合下,共同完成物品的搬运。

这是一个寓意着在人生旅途中,会遇到各种“风雨”挫折,但有了同伴的支持与合作,可以令我们“风雨兼程,勇往直前”的游戏。通过这样的团队体育拓展运动,因为扮演了残疾人,学生感受了每个人其实都有不完美、不健全的一面,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因此更需要彼此的关心与协作;体会到在现代竞争的社会中,不仅需要独立与竞争,更需要依赖与合作。参与了这样的体育拓展运动,学生在深知自己“短处”的同时,看到彼此的“长处”,学会相互欣赏、相互弥补、相互配合,利用彼此的优势,取长补短的合作,从而加强交流合作,融洽人际关系,培养责任意识,更体验了帮助同伴与接受帮助同样是快乐的事。

课堂外的体育活动同样给学生带来无限的乐趣,给学生以有益的启示,他们因体育活动而动情、深思、明理,他们在体育活动的体验中不断地成长、成熟。这也是“海派体育”倡导“自主、创新”的智慧所在。

继承和弘扬“海派体育”,发展和创新“海派体育”,离不开上海学校体育,而上海的学校体育也必将随着城市的崛起而闪耀出新的璀璨光芒。

[1] 百科名片.http://baike.baidu.com/view/41074.htm

[2] 沈建华.上海市中小学学校体育的演进与发展[J].体育科研,2009.30.5

[3] Lynn Dale Housner. SPARK--与健康有关的体育课程[J].体育教学,2009.8

[4] 尹志华.提升来自学习.发展源于反思[J].体育教学,2010.1

猜你喜欢
海派上海体育
上海电力大学
融汇、重构、创新:论海派滑稽与海派艺术
上海之巅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海派《七侠五义》重现舞台
我们的“体育梦”
路画廊落户恒大古玩城 浦东打造“新海派”画廊创意集聚区
上海──思い出の匂い
海派,一种“变”的渴望及行动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