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5S”管理法规范医院病区管理

2013-09-07 05:36莫玉梅法淑春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3年18期
关键词:管理法病区物品

莫玉梅 法淑春

(解放军第二六六医院 河北 承德 067000)

医院病区管理是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标准的高低不仅体现医院的外在形象,更重要地它直接影响到医疗护理质量及效率、患者安全及满意程度等。自2007年以来,我院运用“5S”管理法,规范医院病区管理,收到了良好效果。

1 实施方法

1.1 组织阶段

1.1.1 成立组织。于2007年1月,医院成立了“5S”管理委员会,主抓护理的副院长任主任,护理部主任为副主任,护理部助理员、总护士长及全院24个护理单元的护士长为委员,其职责为负责制订“5S”管理方案、细化工作流程、进行效果评价及持续质量改进等;各护理单元成立管理小组,护士长任组长,一名高年资护师任副组长,其余护士均为组员,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5S”管理方案及工作流程,不断修正自我行为,强化服务质量,提升工作效率。

1.1.2 制定计划。明确管理内容和范围,将病区管理中所包含的“八室二房”(办公室,治疗室,换药室,处置室,急救室,值班室,伤病员活动室,盥洗室,病房,库房)纳入管理范畴,内容包括环境、设备、物品、药品、人员等。细化质量标准、规范工作流程、明确人员职责、制订监测项目。

1.1.3 教育培训。利用1个月的时间,组织全员进行教育培训。在召开全员动员大会的基础上,采取医院集中培训与科室自训相结合的方法,每周组织2至4次学习,使全员了解、掌握“5S”管理的内容、方法、目的及意义,熟悉病区质量管理的各项工作标准及流程,为顺利实施“5S”管理方案打下坚实基础。

1.2 实施阶段

1.2.1 整理(SEIRI)。将病区“八室二房”内的任何物品区分为有必要与没有必要的,除了有必要的留下来,其他的都清除掉,目的是腾出空间,空间活用,防止误用、误送,塑造清爽的工作场所。首先明确责任区,每名护士固定分管2个房间,根据节省时间的原理,将各室内用物进行整理分类,对自己的工作范围进行检查,包括看得见和看不见的物品,制定要与不要的判断标准,将不需要的清出房间内,要求30S内找到用物,将要用的东西根据使用频率进行分层管理,合理安排摆放位置,每班进行自我检查。

1.2.2 整顿(SEITON)。把留下来必要用的物品依规定位置摆放,并放置整齐,加以标示,目的是各室内物品一目了然,节省找寻物品的时间。方法是放置场所要一对一定点放置,各类设备、物品均挂有图文并茂的管理规定及操作流程图,如急救室内的抢救设备(除颤仪、监护仪、心电图机、呼吸机等);各类药品首先建立科室药物管理制度,制定了备用药物使用、储存、交接班工作流程,其次将其分为外用药、常用注射药、常用口服药、高危药、精神类药、麻醉药等类别,根据药品存放的要求分设了专放抽屉和柜子,建立卡片,放置醒目位置,同时建立了药物查对制度、使用登记及交接班流程。抢救车实行“封存管理制度”,抢救车未开封时药疗班护士每日检查抢救车封存有效时间,每周检查抢救车内物品和药品的数量及有效期。如抢救开封后要及时补充、清点物品,然后由两人核对签名封存。

1.2.3 清扫(SEISO)。将病区内看得见与看不见的地方清扫干净,保持洁净的工作场所,目的是稳定品质,减少医源性损害。将自己所分管的房间彻底清理,包括室内各面(地面、墙面、天花板、窗户)、储柜、仪器设备等,建立并落实仪器设备维护与保养制度、医疗垃圾分类处理制度、卫生每班清扫制度,做到环境整洁、物品摆放规范有序、各类仪器设备处于良好备用状态。

1.2.4 清洁(SEIKTSU)。维持以上“3S”成果,目的是保证干净整洁的工作环境的基础上,清洁自身,要求护理人员自身的仪表要端庄典雅,衣着要保持清洁整齐,言行举止得体大方,给人以高雅清爽的感觉,要以饱满的工作热情、良好的职业形象为患者提供满意服务。

1.2.5 素养(SEITSUKE)。每位成员养成良好的习惯,自觉遵守各项规则,培养积极主动的精神,目的是培养良好习惯,打造团队精神。加大宣传力度,倡导学习型集体,通过医院及科室组织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业务技能学习,对护理人员进行素质教育,不断提升个人素养,使护理人员依据章法严谨行事,同时建立健全三级管理组织,即护理部——总护士长——科室护士长,实施全面质量控制,做到周监测、月分析、季讲评、半年小结、全年总结,确保护理工作各项质量得到持续改进。

2 效果

运用“5S”管理法规范医院病区工作,使病区秩序有了明显改善,病区环境安静、整洁、安全,护理人员事事处处以法规制度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降低了护理风险,护患关系和谐融洽,有利于患者康复,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医院的服务和技术满意度。实施5S管理法前(2001年至2006年)与实施后(2007年至2012年)比较见表1。

表1 实施5S管理法前后病区质量相关指标比较

3 讨论

3.1 实施“5S”管理法是规范病区秩序的前提。“5S”管理作为病区环境管理的基础,通过实施“5S”管理,能够使病区干净、整洁、有序,布局合理、温馨、舒适,进而能够提高工作效率,提高质量,减少成本,保障安全,提升士气和医院形象,从而实现医院的经营方针与目标。医院护理管理水平的高低可直接反映在病区环境上,而病区秩序管理水平的高低制约着各项医疗护理活动能否顺利推行,通过“5S”管理活动,能够改进医院的内涵质量,这将对管理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 实施“5S”管理法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基础。由于“5S”管理是医院现场管理的基础,因此它将对其他管理活动产生推动作用。可以认为:“5S”管理是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第一步,是推行ISO体系的捷径[1],“5S”管理可以营造一种“人人积极参与管理,事事遵守标准”的良好氛围,有了这种良好的氛围,更加有利于提升临床护理质量,推行其他护理管理活动将更容易获得全员支持和配合。

3.3 实施“5S”管理法是提升护士素养的根本。“5S”管理的核心思想是人的“素养”的提高[2],因此,在实施“5S”管理时要特别关注护理人员素养的提高,素养提高的关键是培养护士认真负责的主人翁意识、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规范护士的日常行为,培养护士养成事事遵循规章制度的习惯。如果在推行5S管理过程中不关注全员素养的提高,结果只能是走过场、搞形式。在实施“5S”管理过程中,整理、整顿、清扫是进行“5S”管理活动的具体内容,它是“5S”管理的最初阶段;清洁是对整理、整顿、清扫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以便能够使其它各项工作得以持续开展,并保持良好的工作水平,它是“5S”管理的较高阶段;素养是要求员工建立自律精神,养成自觉、自发地进行“5S”活动的良好习惯,进而成为自立、自主型护士,它是“5S”管理的最高阶段,医院只有达到了最高阶段的习惯化,才能算作成功实施“5S”管理。

3.4 实施“5S”管理法是确保临床安全的关键。“5S”管理是针对现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的改善方法,主要体现的是对作业现场环境的改善,创造干净、整洁、安全、有序的作业现场环境。如病区内各类物品分类放置、特殊药品标识醒目、设施设备功能良好;同时制定完善高危患者安全防范措施,患者统一佩戴腕带,各类管路均有规范的标识等,从而消灭了安全隐患,降低了医疗护理风险,保证了患者安全,也大大提升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1] 聂云楚主编.如何推进5S[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2:1-4

[2] 杨宏强.5S管理的概念、特点和实施[J].科技与管理杂志,2011,13(3):101-104

猜你喜欢
管理法病区物品
称物品
“双十一”,你抢到了想要的物品吗?
基于循证的层级管理模式在手外科病区质量改进中的应用研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镜管理法
谁动了凡·高的物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
闭环管理在儿科病区医院感染防控中作用研究
找物品
无陪护护理在普外科病区的应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