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哚普利在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应用

2013-09-11 11:46吕雪欣天津市泰达医院内科天津300457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年5期
关键词:培哚肾素尿蛋白

吕雪欣 (天津市泰达医院内科,天津 300457)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常见而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的不断增加,DN的发病率也呈现逐年增长趋势,因此,积极预防、控制并延缓DN的发生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医疗界密切关注的热点问题。微量蛋白尿的出现是DN发生的一个显著的信号,也是DN早期的一个典型特征〔1〕,如在此时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干预和治疗,将有可能逆转疾病的进一步发展,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对于DN的治疗,除饮食治疗、控制血糖等措施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也被认为是一类延缓或阻断DN发生发展的有效药物〔2〕。本研究旨在探讨新一代ACEI培哚普利对老年DN的临床效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象为我科2010年1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60例,所有患者的诊断标准均符合美国糖尿病协会1997年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且均处于IV期DN阶段(即24 h尿蛋白总量>0.5 g)。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培哚普利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其中培哚普利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64~81岁,平均(70.8±3.4)岁;糖尿病病程7.5~17年,平均(14.3±3.1)年。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62~80岁,平均(71.3±2.9)岁;糖尿病病程7.3~19年,平均(15.2±2.8)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在饮食治疗基础上均给予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如同时伴有高血压应联用除ACEI以外的降压药物控制血压。当患者连续1 w空腹血糖(FPG)≤7.0 mmol/L且餐后2 h血糖≤10.0 mmol/L,血压低于125/75 mmHg时,培哚普利组患者于每日清晨加服培哚普利片(法国施维亚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040203)2 mg;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治疗;连用8 w。

1.3 疗效判定及观察指标 治疗8 w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疗效判定以参考文献〔3〕为参照。显效: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尿微量蛋白排出量减少≥50%;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尿微量蛋白排出量<50%;无效:症状无改善甚至恶化。

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FPG、甘油三酯(TG)、纤维蛋白原(FBI)、肝肾功能比较,同时用比浊法测定24 h尿蛋白量。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均以表示,组间或组内配对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培哚普利组患者治疗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远远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治疗8 w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8 w后各项检测指标比较 培哚普利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并未发生明显改变(P>0.05)。尽管培哚普利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的各项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但培哚普利组患者治疗后的24 h尿蛋白定量、TG、FBI、尿素氮(BUN)以及肌酐(SCr)含量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以及对照组治疗后(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检测指标比较(,n=30)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检测指标比较(,n=30)

与治疗前相比: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2)P<0.05

检测指标 FPG(mmol/L) 尿蛋白定量(g/24 h) TG(mmol/L) FBI(g/L) BUN(mmol/L) SCr(μmol/L)45±4.13 229.74±9.23培哚普利组治疗前 7.79±3.14 2.15±0.82 2.71±0.79 5.19±1.30 12.71±4.18 231.42±8.73治疗后 6.20±2.18 0.75±0.321)2) 1.80±0.511)2) 3.74±1.281)2) 11.37±4.071)2) 216.52±6.731)2)对照组治疗前 7.73±3.05 2.11±0.91 2.69±0.85 5.20±1.01 12.73±3.96 232.18±6.71治疗后 6.32±1.98 2.01±0.47 2.42±0.68 5.06±1.12 12.

2.3 两组患者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培哚普利组患者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副反应比较〔n(%),n=30〕

3 讨论

DN是糖尿病发展过程中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其发病是由多种复杂的因素共同参与的,包括有糖代谢的异常、脂质代谢的紊乱、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以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改变〔4〕。其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DN的发生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5~7〕。微量蛋白尿是DN早期出现的一个典型症状,故通过对糖尿病患者定期监测其尿蛋白含量能尽早发现DN,进而预防、控制或延缓DN的发生发展。

ACEI是临床上公认的能够减少肾病患者尿蛋白含量和保护肾功能的一类有效药物。ACEI对肾脏的保护机制在于:(1)通过改善肾小球基底膜的通透性而进一步减少血浆大分子的渗出,进而减少尿蛋白的排量。(2)抑制血管紧张素的生成,进而改善肾小球内的血流灌注,进一步缓解DN患者肾小球的高滤过状态。(3)通过阻断或抑制一些细胞因子的表达,延缓肾小球的硬化〔8〕。除此之外,近年来也有研究认为,ACEI可以进一步增强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进而改善糖代谢的异常〔9〕。培哚普利是一种血管紧张素抑制剂,有研究证实,其在DN的治疗中有着一定临床效果。结合DN的发病机制以及ACEI的药理作用,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培哚普利对DN的临床疗效以及其对肾脏的保护作用。

综上所述,早期应用培哚普利治疗老年DN能有效降低老年患者微量蛋白尿的排泄,对肾脏功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进而阻止或延缓老年DN的进一步发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DN患者的死亡率。

1 张进银,张进玲.尿微量蛋白在糖尿病早期肾损害中的诊断价值〔J〕. 安徽医学,2012;33(8):1032-4.

2 李会会.培哚普利对糖尿病患者早期肾功能的影响〔J〕.临床医学,2008;28(3):34-5.

3 王 军.培哚普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0):174-5.

4 陈 俊,朱秋萍,何雄平,等 II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脂检测的意义〔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10):1751.

5 刘必成,李敏侠.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断的肾保护作用〔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7;23(2):129-32.

6 杨福燕,邵凤杰.双重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2):113-4.

7 王丽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在糖尿病及其血管合并症中的作用〔J〕.实用医学杂志,2006;22(5):608-9.

8 何春玲,邢 文,王安才.培哚普利对糖尿病大鼠肾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表达的影响〔J〕.疑难病杂志,2009;8(1):20-1.

9 张 伟,王均清,王有生.培哚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30例临床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8(7):865.

猜你喜欢
培哚肾素尿蛋白
一种病房用24小时尿蛋白培养收集器的说明
探讨不同血浆肾素活性高血压伴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心率、血压的异同
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尿微量蛋白含量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中肾素的关系研究
基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评析新冠病毒致多脏器损伤作用及中药干预作用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1β-类固醇脱氢酶2活性与肾素关系
培哚普利和螺内酯对大鼠糖尿病肾病水通道蛋白表达的影响
尿蛋白检测忽“+”忽“—”怎么回事
尿蛋白偏高如何诊断治疗
不同剂量培哚普利治疗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心肌能量消耗水平的影响
培哚普利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系统评价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