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及穴位注射治疗面肌痉挛86例临床观察

2013-09-11 06:12林卓鹏谢佩璇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34期
关键词:面肌风池穴进针

林卓鹏 谢佩璇

·经验交流·

针灸及穴位注射治疗面肌痉挛86例临床观察

林卓鹏 谢佩璇

目的 观察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3月临床收治的面肌痉挛患者86例,按照痉挛等级、病情严重程度等情况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治疗组行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灸治疗,治疗时间为3个疗程。结果 治疗结束后,治疗者治愈率41.86%总有效率93.02%均高于传统针灸治疗的25.58%、83.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效果优于传统针灸治疗。结论 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针灸;面肌痉挛;穴位;治疗

面肌痉挛临床上表现为面部肌肉不受控制的抽搐[1],情况严重者可累及颈、肩部。阵发性抽搐程度不等,多从局部肌肉进行性推进至整个面部,常因过度疲倦、自主运动和精神压力过大等诱发或使病情加重,甚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西医临床上多是采取对症治疗,效果欠佳。本文通过86例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得出数据,显示通过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1年1月~2013年3月门诊病例中选取面肌痉挛患者86例,均符合面肌痉挛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患者30例,女患者56例,年龄在45~53岁之间,平均年龄(48±3.2)岁;案例中最短病程为5 d,病程最长者达3年,平均病程(5±2.6)月。按照痉挛等级、病情严重程度等情况平均分为两组,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针灸选穴:完骨、下关、地仓、承泣、合谷。完骨穴位于胸锁乳突附着部上方,布有耳后动静脉之支和枕小神经本干,行颅后窝血管减压术多在此处向背侧水平切开;下关穴布有面横动、静脉和深层的下颌神经;地仓在口轮匝肌中,深层为颊肌,布有面动静脉和深层的颊肌神经末支;承泣布有眼动、静脉分支和面神经分支。完骨、下关、地仓、承泣四穴多有面动静脉和面神经的分布,具有解剖学意义,故选取。合谷穴属远端取穴,是治疗面部痉挛的有效经验穴。针刺方法:完骨穴采取小幅度直刺和平刺相结合,同时进行,进针长度约0.5~0.8寸,致面部出现放射性酸胀感,再加以小幅度的捻转提插手法2 min后留针,得气后接上电针仪,选用高频密波,在患者可耐受范围内加强电流,通电30 min;下关穴不采用传统向下直刺方法,而是向下斜刺1.5~2寸,留针时不可做张口动作;地仓选择斜刺,针尖方向向健侧;承泣穴沿眶下缘进针,进针深度不超过25 mm,不宜提插以免造成眼眶内出血;合谷穴行平补平泻法,直刺0.5~1寸,除完骨穴外余穴不需加电针。穴位注射治疗:在风池穴注入维生素B12。风池穴位于枕骨下,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的凹陷处。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后,用5 ml的注射器取维生素B12注射用0.5 mg,刺入皮下组织,使针得气后回抽无血则可缓慢注入药液1 ml左右,隔日一次,五次为一疗程。

对照组:针灸选穴:攒竹、迎香、阳白、翳风、太冲,此五个穴位具有祛风解表,通络开窍,通经理气的作用,为治疗面肌痉挛常用穴。针刺方法:选用1.5寸毫针,攒竹、迎香、翳风、太冲刺入0.5~1寸,进针后稍作捻转使得气,平补平泻,阳白穴沿皮向眉中透刺0.3~0.5寸,皆留针40 min。

1.3 疗效标准[2]治愈为面部肌肉痉挛消失,痉挛等级为0级,1月内无复发;显效为面部肌肉痉挛频率幅度缩小、症状明显减轻,痉挛分级下降2级及以上;有效为面部肌肉痉挛频率幅度缩小、症状减轻,痉挛分级下降1级及以上;无效为面部肌肉痉挛明显减轻或加重,痉挛分级无变化或上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软件SPSS 17.0对此次临床数据进行处理,总有效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由表1可知,3个疗程后治疗者治愈率41.86%和总有效率93.02%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比较[n(%)]

3 讨论

面肌痉挛即半侧面肌阵发性挛缩,临床上多为无规则、程度不等的抽搐[3]。该病发病人群以中年人为主,尤以女性发病较多,病因尚不明确,也无特效药物。西医学研究显示血管硬化、静动脉畸形的压迫和骨质硬化是可能的病因。西医药物上多予镇静、抗癫痫药如苯妥英钠或卡马西平等对症支持治疗为主[4];肉毒毒素封闭和微血管减压术为临床重症的主要治疗手段。

在中医学领域,该病属“动证”、“痉证”、“风证”等范畴,以镇肝熄风,通络止痉,熄风止痉或疏风通络为主要辨证论治原则[5]。结合针灸临床经验和西医解剖学,本研究86例患者分别采用传统针灸治疗和针灸多种针法配合穴位注射治疗两种方式,结果显示:3个疗程后两种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存在差异(P<0.05),针灸配合穴位治疗效果优于传统针灸治疗。治疗组主要选取完骨、下关、地仓、承泣、合谷,以复合针法、综合疗法为主。作者认为,完骨穴为本病主穴,其位于耳后高骨即颞骨乳突处,西医临床上,行颅后窝血管减压术多在乳突处向背侧水平切开,该穴在治疗面肌痉挛上具有解剖学意义。故在此处直刺和平刺相结合,同时进针,并利用电针密波加强刺激。穴位注射治疗的原理是利用药物本身的药理化学作用和药物滞留产生的针感,取得优于单纯针刺手法的临床效果。临床治疗多用维生素B12注射注入风池穴。风池穴善治风疾,又有平肝熄风,通经活络之功。维生素B12可以营养神经、濡润筋脉,有辅助恢复面神经功能的作用。中医辨证理论和西医解剖学、药理学理论的结合运用,能使面肌痉挛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针灸结合穴位注射治疗面肌痉挛,有很好的疗效。

[1] 龚晓强,柳晓楠.口周四针治疗面肌痉挛116例.中国针灸,2010,30(3):249-250.

[2] 王振林,陈日华.激发点治疗顽固性面肌痉挛18例.光明中医,2010,25(11):2073-2074.

[3] 刘建萌.针药结合治疗面肌痉挛25例临床疗效观察.针灸临床杂志,2006,22(8):13.

[4] 胡芳,刘春禹,陈春海,等.浅针围刺法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32例.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15):1963-1964.

[5] 王启才.针灸治疗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

515000广东省汕头市中医院

猜你喜欢
面肌风池穴进针
肌骨超声引导针刀进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受风寒风池穴上贴蒜片
面肌痉挛如何护理
按风池穴缓解颈椎不适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面肌痉挛最常见的问题
风池穴
面肌痉挛,试试微血管减压术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