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柱凝胶法与聚凝胺法在交叉配血中的应用探讨

2013-09-12 09:32吴海波张亚文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9期
关键词:微柱交叉凝胶

吴海波 张亚文

交叉配血实验是输血前必检项目,检查患者与输入的血液是否相合,交叉配血方法必须能同时检出不完全抗体(IgG)和完全抗体(IgM)以免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在我国主要的配血方法有聚凝胺法、抗人球蛋白法,抗人球蛋白法准确、可靠,但操作繁琐,耗时长,虽然是金标准但不能常规应用于临床,近年来微柱凝胶法在国内外输血界已逐渐做为常规应用[1,2],聚凝胺法和微柱凝胶法各有优缺点,二者在实际应用中灵活地联合应用会有效地防止交叉配血出现假阴性、假阳性结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收集2011~2012年住院输血患者标本400例。

1.2 仪器与试剂

1.2.1 微柱凝胶交叉配血卡(Liss/Coombs卡,IgG+C3)及低离子溶液、专用离心机和孵育器均由瑞士达亚美公司提供。

1.2.2 离心机由台湾贝索公司提供,聚凝胺试剂由珠海贝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1.2.3 筛查红细胞由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提供

1.3 方法 经室内质控监测所有检测系统均在控后,严格按试剂说明书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每例临床标本分别用微柱凝胶法和聚凝胺法做交叉配血实验,同时对每份患者标本做抗体筛查实验。

2 实验结果

400例标本中筛查出42例交叉配血不合标本,经鉴定8例为真阳性,8例真阳性标本中聚凝胺法阳性例数为7例,微柱凝胶法阳性例数为8例;34例假阳性标本中,聚凝胺法假阳性例数为27例,假阳性率64.29%,微柱凝胶法假阳性例数为33例,假阳性率78.57%,两种方法假阳性率经χ2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42份交叉配血不合标本假阳性结果分析(例,%)

3 讨论

聚凝胺(polybrene)是一种高价阳离子季胺盐多聚物,溶解后能产生很多正电荷,可中和红细胞表面的负电荷,使红细胞之间距离减少,能引起正常红细胞可逆性的非特异性凝聚。如果是抗体致敏的红细胞则被聚凝胺凝集。凝聚和凝集在外表上是不能区分的,如再加入含枸椽酸钠的假凝集清除液,椽枸酸根负电荷与聚凝胺上的正电荷中和,重悬后凝聚消失,而特异性抗原抗体结合的凝集则不消失。我国适合应用聚凝胺法,原因是聚凝胺虽对Kell系统不敏感,但对Rh系统特别敏感,我国以Rh系统引起的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最为常见,中国人几乎100%为K抗原阴性,因此通常不会免疫产生抗K[4]。微柱凝胶法是基于生物化学凝胶过滤技术和离心技术及免疫化学抗原抗体特异反应原理而设计的。红细胞血型抗原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后形成凝集,离心时凝集块不能通过凝胶间隙而留在凝胶上层(根据凝集强弱亦可弥散于凝胶中),未结合的红细胞,则通过凝胶间隙沉在管尖底部,呈阴性反应。

有文献报道微柱凝胶法灵敏度高于聚凝胺法[5],本实验结果与文献报道相符。就交叉配血实验而言灵敏度的要求很高,微柱凝胶法是首选的实验,有条件的医院要开展,但不能取代聚凝胺法。由表1可以看出两种方法假阳性检出率没有显著性差别,从检验技术上来讲聚凝胺法排除假凝集要比微柱凝胶法更快捷,如未完全除去纤维蛋白原的血清标本,在凝胶中形成的纤维蛋白,阻碍红细胞沉降而浮于胶中或表面,微柱凝胶法看到的只是凝集现象,必须通过重新离心血标本重复做实验,而在聚凝胺法中我们可以将试管中反应物直接放在玻片上镜下观察,根据形态学鉴定假凝集现象;血浆蛋白异常,如多发性骨髓瘤,两种方法都会出现主侧凝集,微柱凝胶法法结合自身对照只能怀疑是蛋白异常,而聚凝胺法可直接联合显微镜观察缗钱状凝集;冷凝集素干扰,聚凝胺法可以在水浴箱内操作排除干扰,微柱凝胶法法则需洗涤RBC后重新交叉配血。聚凝胺法进行一次交叉配血的完整操作在10 min内可以完成,而微柱凝胶法需要30 min,因此聚凝胺法仍然是医院急诊配血的首选方法,而且聚凝胺法试剂成本低,也是一些小型医院的常规应用方法。聚凝胺法的缺点是对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高,即使完全按操作规程规范化操作,但个人的振摇力度与操作技巧、终点判断会有人为差别,可能将一些弱凝集结果误报为阴性,人为流程多误差几率高、生物安全风险高于微柱凝胶法。

微柱凝胶法操作简单,不需洗涤,对阴性结果不需确证试验,适用于批量检测,解决了Cooms试验因为程序复杂费时等原因未能在临床常规应用的问题,使不完全抗体检测由理论上的“金标准”成为实际应用中的真正“金标准”;结果清晰明确,可重复性强,标本用量少,特别有利于新生儿及某些特殊血液病标本的检测;结果保存时间长,易于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操作程序简化及规范化,减少接触血液标本及病原微生物机会,减少医源性传染。

输血安全是目前临床面临的重大挑战,输血科的实验技术是保证输血安全的重要环节,既要保证交叉配血的准确性,又要快速向临床提供血液,就要充分了解各种实验方法的性能,将各种方法灵活地联合运用提高工作质量,聚凝胺法和微柱凝胶法在输血科的实际工作中不可互相替代,急诊用血可用聚凝胺法快速向临床输送最低限量的安全血液,然后尽可能地应用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日常工作应采用微柱凝胶法,当有阳性结果出现时,联合聚凝胺法及相关实验尽快排除干扰,向临床提供安全血液。

[1]CATE J C,REILLY N,Evalu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gel test for indirect antiglobulin testing in a community hospital laboratory.Arch Pathol Lab Med,1999,123:693-694.

[2]LANGSTON M M,PROCTER J L,CIPOLONE K M,et al,Evaluation of the gelsystem for ABO grouping and Dtyping.Transfusion,1999,39:300-301.

[3]邓永福,杨明清.临床输血实用新技术.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7.

[4]胡丽华,丛玉隆.检验与临床诊断输血分册.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11.

[5]王梁平,彭道波,赵辉.微柱凝胶法与凝聚胺法抗体检出比较分析.临床检验杂志,2001,19(6):355.

猜你喜欢
微柱交叉凝胶
磁性微柱阵列制备及驱动研究*
基于空气紊流的中空底孔微柱阵列设计及强化散热数值研究
高精度镍微柱阵列模具的制造*
纤维素气凝胶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
超轻航天材料——气凝胶
保暖神器——气凝胶外套
“六法”巧解分式方程
“冻结的烟”——气凝胶
用于细胞三维培养的集成微柱阵列的微流控芯片设计与验证
连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