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疗效观察

2013-09-12 09:33孙睿赵芳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9期
关键词:卡松沙美白三烯

孙睿 赵芳

咳嗽变异型哮喘(CVA)又名隐匿型哮喘,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它以慢性反复发作性咳嗽为典型表现,咳嗽常在清晨或夜间发作,无明显气喘和哮鸣音。具有气道高反应性、慢性炎性反应、阻塞可逆性等特征。CVA的治疗原则与支气管哮喘相同,目前主张吸入糖皮质激素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吸人糖皮质激素可消除气道的慢性炎症,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可控制哮喘症状、气道高反应引起的咳嗽,从而改善肺功能。白三烯是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炎性递质之一,在哮喘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我科应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成人CVA,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0例均为2008年10月至2012年6月我院呼吸内科门诊治疗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诊断均符合CVA的诊断标准[1]。男71例,女49例,年龄21~56岁,平均年龄(40.3±2.6)岁,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

1.2 治疗方法 联合用药组60例每次应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50 μg/250 μg)吸入,2 次/d吸入,孟鲁司特钠 10 mg/d每晚顿服。对照组60例每次单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50 μg/250 μg)吸入,2 次/d吸入。

1.3 疗效观察指标 疗效判断标准[2]:①显效:治疗后咳嗽症状1周内消失,用药3个月内无复发。②有效:咳嗽1周内减轻,15~30 d内消失,3个月无复发。③无效:咳嗽无明显变化。治疗前后专人测定肺功能,用力呼气容积(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呼气峰流速(PEF)。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均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肺功能检测结果2组治疗前后FVC、FEV1%和PEF%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的FVC、FEV1和PEF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例,%)

表2 两组肺功能改善情况对比

3 讨论

白三烯是引发哮喘的一种重要炎性反应介质,在哮喘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它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等合成释放,导致气管黏膜水肿,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和炎性反应细胞浸润等[3]。白三烯中主要致病成份为半胱氨酸白三烯(cysLT1),是引发哮喘的重要炎性介质,阻断cysLT1的作用能有效地控制并预防哮喘。孟鲁司特是选择性的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1)受体拮抗剂,能选择性抑制气道平滑肌中白三烯多肽的活性,使其不能发挥生物学特性,预防和抑制血管通透性增加、气道嗜酸粒细胞浸润,缓解气道痉挛,降低气道高反应性,影响支气管哮喘的发生、发展,控制哮喘症状。与β2受体激动剂、皮质激素有协同作用。与吸入激素合用,可减少激素的用量。本临床观察应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吸入与孟鲁司特钠口服联合应组及单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肺功能值比较均有显著改善。2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联合治疗组优于单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组;而2组治疗后肺功能值的比较无显著差异。说明两药联合应用临床疗效优于单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吸入,且孟鲁司特钠服用方便可增强患者的依从性。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5,28(11):738-744.

[2]潘玉娟,朱慧娟.孟鲁司特钠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效果.齐鲁医学杂志,2007,22(2):107-108.

[3]Kawai S,Baba K,Matsubara A,et al.The efficacy of Montelukast andairway mast cell profiles in patients with Cough Variant asthma.Isr Med Assoc J,2008,10(4):287.

猜你喜欢
卡松沙美白三烯
丙酸氟替卡松、孟鲁司特、地氯雷他定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研究
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慢阻肺稳定期的疗效观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采用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治疗时患者依从性的影响因素
异噻唑啉酮对土壤微生物杀灭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初探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使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粉吸入剂的临床护理干预
哮喘治疗中白三烯调节剂的应用观察
白三烯对患儿发生迁延性肺炎的影响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原发性鼾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儿童哮喘疗效分析
卡松防腐体系液体洗涤剂中的耐药菌系统发育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