络风一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临床研究

2013-09-13 09:06李玉峰郝锦红闫卫红戴雁彦赵怀兵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3年4期
关键词:心电图心绞痛有效率

李玉峰,肖 珉,郝锦红,闫卫红,戴雁彦,赵怀兵,王 君,王 显

2011 年3 月—2012年10月,采用随机、阳性对照的方法,以东直门医院心血管内科患者为主要观察对象,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加用通心络胶囊、络风一号,观察络风一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血瘀型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国际心脏病学会及WHO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报告《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1]及2007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公布的《慢性稳定型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2]。中医诊断标准、血瘀证候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胸痹(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及《第二届全国活血化瘀研究学术会议修订瘀血证诊断主要标准》。胸痹心痛轻重分级标准参照1996年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及心律失常座谈会《冠心病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4]。

1.2 纳入病例标准 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符合冠心病心绞痛诊断标准,中医辨证为血瘀证患者;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2次的患者;心电图检查有缺血性改变或运动试验阳性;年龄18岁~70岁;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病例标准 急性心肌梗死,或有重度心绞痛以及其他心脏疾病、重度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症候群、颈椎病所致胸痛者;合并Ⅱ级以上高血压、重度心肺功能不全、重度心律失常(快速房颤、房扑、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等)患者;合并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18岁以下或70岁以上患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者;参加其他临床试验的患者。

1.4 临床资料 入选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心内科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50例,全部病例均符合病例选择标准,按照1∶1∶1比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通心络胶囊治疗组)和试验组(络风一号治疗组),各50例。常规治疗组:男21例,女29例,年龄38岁~70岁(61.46岁±9.56岁);对照组:男23例,女27例,年龄43岁~69岁(58.53岁±6.21岁);试验组:男19例,女31例,年龄39岁~68岁(57.04岁±7.88岁)。3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中医临床症状积分、心绞痛西医分型及实验室相关指标检查结果等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5 治疗方法 常规治疗组口服阿司匹林100mg,每日1次,美托洛尔(倍他乐克)12.5mg~25mg,每日2次,立普妥20 mg,每晚1次。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通心络胶囊(河北以岭制药集团生产)3粒,每日3次。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络风一号(北京康仁堂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制备)1袋/次,每日2次。3组疗程均为30d。试验期间禁止使用除硝酸甘油外其他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中西药物。

1.6 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4周观察各组以下指标变化:心绞痛发作次数、疼痛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原因、硝酸甘油服用量及其停减率;中医症状(包括胸部固定疼痛或绞痛,口唇紫暗等)、舌象及脉象的变化以及一般体检项目(包括脉搏、心率、心律、血压等);分别进行心电图或运动试验检查;血液流变学检查;血、尿、大便常规化验,肝功能、肾功能检查。并观察30d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包括死亡、急性心肌梗死、血运重建及因心绞痛再次入院。

1.7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治疗胸痹(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及1996年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及心律失常研究座谈会修订的《冠心病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4]制定。

1.7.1 心绞痛症状疗效 显效: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有效:疼痛发作次数、程度及持续时间有明显减轻;无效:症状基本与治疗前相同;加重:疼痛发作次数、程度及持续时间有所加重。

1.7.2 心电图疗效 显效:心电图恢复至“大致正常”或达到“正常心电图”;有效:ST段的降低,以治疗后回升0.05mV以上,但未达正常水平,在主要导联倒置T波改变变浅(达25%以上者),或T波由平坦变为直立,房室或室内传导阻滞改善者;无效:心电图基本与治疗前相同;加重:治疗后ST段降低加重,T波加深,或T波由平坦变为倒置。

1.7.3 中医症状总疗效 症状评分方法参照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显效:治疗后积分减少≥70%者;有效:治疗后积分减少<70但≥30%者;无效;治疗后积分减少<30%者;加重:治疗后积分增加30%者。

2 结 果

2.1 3组心绞痛疗效比较 试验组显效21例(42%),有效23例(46%),无效6例(12%),总有效率88%;对照组显效18例(36%),有效24例(48%),无效8例(16%),总有效率84%;常规治疗组显效15例(30%),有效13例(26%),无效22例(44%),总有效率56%。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试验组与对照组心绞痛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3组中医症状总疗效比较 试验组显效24例(48%),有效22例(44%),无效4例(8%),总有效率92%;对照组显效21例(42%),有效23例(46%),无效6例(12%),总有效率88%;常规治疗组显效10例(20%),有效11例(22%),无效29例(58%),总有效率42%。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试验组与对照组心绞痛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3 3组患者心电图疗效比较 试验组显效11例(22%),有效18例(36%),无效21例(42%),总有效率58%;对照组显效9例(18%),有效16例(32%),无效25例(50%),总有效率50%;常规治疗组显效6例(10%),有效12例(16%),无效32例(64%),总有效率36%。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试验组心绞痛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心绞痛疗效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4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 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全血黏度(高切、低切)和红细胞比容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05)。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s)

组别 n 全血黏度(mPa·s)高切 低切红细胞比容%血浆黏度mPa·s试验组 治疗前 50 4.79±0.55 10.71±1.65 47.59±2.58 1.41±7.53治疗后 50 4.68±0.571)2) 10.04±1.111)2) 45.85±2.621)2) 1.38±5.23对照组 治疗前 50 5.09±0.49 11.16±1.72 47.46±2.42 1.39±8.41治疗后 50 4.71±0.431)2) 10.41±1.021)2) 45.95±2.411)2) 1.37±8.71常规治疗组 治疗前 50 3.91±0.31 11.56±1.69 47.55±3.93 1.57±0.17治疗后 50 3.83±0.28 11.24±1.52 47.50±3.86 1.53±0.14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比较,2)P<0.05

2.5 不良反应 3组两组用药期间未发现症状、体征因使用治疗药而加重者,治疗前后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测未发现异常波动者。治疗组有2例及对照组有4例患者服药后出现胃脘不适,经改为饭后服用症状消失。

3 讨 论

冠心病心绞痛中医属于胸痹、心痛范畴,其病位在心。王显教授认为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病急骤,临床表现变化多端,类似中医风证;病位在心之络,病因为风寒内侵、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和年老体虚等;病机属痰瘀湿浊郁蒸腐化,凝聚成毒,化热生风;或久病入络,脉络空虚,血虚生风,据此提出“络风内动”学说,并进行了近十年的深入研究[5-7]。根据动脉粥样硬化“络风内动”学说凸现痰瘀湿浊、热毒化风之病理机制,在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策略中,强调活血化瘀的同时,考虑使用“解毒祛风除湿”类中药。根据《太平圣惠方》:“治恶疰心痛,闷绝欲死:鬼督邮一两、安息香一两做丸”的记载,选择具有“益气活血化瘀”、“祛风除湿解毒”作用的鬼督邮(徐长卿)为君,辅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三七和威灵仙为臣,佐以行气通络止痛的降香,组成络风一号。既往研究证实,方中药物具有潜在的抗炎症、调血脂、抗血栓、扩张血管等综合作用,初步应用临床疗效满意。

本研究显示,络风一号和通心络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有较好疗效,两者疗效相当。心电图疗效试验组优于常规治疗组,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心电图疗效无显著性差异。本研究提示络风一号对血瘀证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有较好效果,且临床应用安全,无明显毒副反应。

[1]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WHO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缺血性心脏病命名及诊断标准[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81,9(1):75-76.

[2]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3):195-206.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41-45.

[4]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及心律失常研究座谈会专家组修订.冠心病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标准[J].中医杂志,1996,37(10):583.

[5]Wang X,Lin ZX,Ge JB,etal.Relationship betwee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ndrome type and coronary arteriography of acute coronary syndrome[J].Chin J Integr Med,2003,9(2):116-119.

[6]王显,胡大一.急性冠脉综合征“络风内动”假说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23(3):204-208.

[7]王显,胡大一,沙鸥.中医络风内动证的病变特征和炎症标志物的检测[J].心脏杂志,2008,6(10):235-238.

猜你喜欢
心电图心绞痛有效率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分析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思考心电图之174》
心绞痛
很有效率
老年冠心病患者警惕卧位性心绞痛
抗心绞痛联合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41例心绞痛伴焦虑抑郁症状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