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在“中国服务”崛起中的发展机遇探析

2013-09-16 08:52李湘蓉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3年5期
关键词:贸易服务发展

李湘蓉

(广东工业大学政法学院,广东广州,510090)

伴随着“中国制造”的辉煌,由货物贸易壁垒引发的贸易摩擦也进入了高峰期。近年国际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给中国走出货物贸易壁垒的封锁带来了希望,由此催生了“中国服务”的崛起。“中国服务”不但给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走出重重贸易壁垒的困境带来了希望,而且也给内地赶超沿海带来了发展机遇。

一、“中国服务”的崛起是中国贸易发展的必然

中国的科学发展要求全国的区域经济发展趋向于平衡,不和谐的东西部经济发展格局给中国实践科学发展观和保证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难题。只有让内地得以快速发展,才能给中国的经济带来真正的安全筹码。

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制造业赢得了国际制造业在中国落地发展的机遇。制造业为主的货物贸易的发展基础,要求交通便利、物流畅通,得以方便开展海运和货运。在“中国制造”的发展中,无疑沿海比内地更具有天然的优势。内地的许多省份,因为自然环境中具有了太多的“穷山恶水”,在货物贸易为主的传统出口贸易模式中尽显劣势。“穷山恶水”使得营运的成本增加是必然的,而成本的增加也必然阻碍资本的流入,进而影响到内地在“中国制造”中的发展。

在“中国制造”誉满全球的同时,其在国际贸易中遇到的摩擦也越来越频繁。“2004年中国的出口总额已经居世界第3位。在未来15年里,中国国内宏观经济环境持续向好,国际产业对中国转移的趋势在短期内难以转变,入世效应对外贸的推动作用将进一步显现,中国外贸将进入一个良性发展时期。”[1]也正是因为“中国制造”有了这样快速的发展,也招来了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以贸易壁垒为主要形式的阻拦。2006年及今后一段时期,贸易顺差、贸易摩擦和对外经济关系等,将是影响中国国际市场健康运行的重大问题。“中国制造”已进入贸易摩擦高发期,面临的摩擦呈现出“数量多、频率高、影响大”的特点。[2]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竞争的重点已从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服务业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行业,在一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服务贸易也成为了一国开展国际贸易的主要途径,一国的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兴旺发达程度已经成为衡量其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据世界银行公布的统计资料,1980~1998年,全世界农业和制造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从7%和25%下降到5%和20%,而服务业却从56%上升到61%。在发达国家,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升到70%左右。[3]在服务贸易领域,开拓国外市场并争夺世界市场,已经成为服务经济发达国家对外扩张的新的焦点。[4]

来自IBM公司的调查数据显示,制造业来料加工的增值部分大约都是总规模的2%~3%,最高不超过5%,而服务外包的国内增值几乎是100%。而从收益上,同样金额的出口,服务外包对中国经济的贡献是来料加工的20倍以上。[5]有别于有形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标的具有无形性、不可储存性、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等特点。[6]服务贸易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对货物贸易具有极大杀伤力的技术标准壁垒和反倾销壁垒难以在服务贸易中有效,这使得“中国服务”有可能突破“中国制造”遭遇的重重贸易壁垒,成为中国贸易发展的有效增长点,从而也成为中国贸易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服务贸易渐渐成为WTO各成员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今天,“中国服务”也开始显示其不可限量的发展前景,尤其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也明确地提出了要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之后,全国各地都开始重视服务贸易的基础产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中国服务”不但成为了中国经济转型中的新的贸易发展模式,而且还为内地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二、“中国服务”中的“世界办公室”模式给内地发展带来的机遇

“中国服务”的内涵与WTO对服务贸易的归类有直接的关联。在WTO的框架内,“跨境交付”(Cross-border Supply)是服务贸易的贸易形式之一,其含义是指一成员服务提供者在其境内向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以获取报酬。由于“跨境交付”的服务主要是在办公室中通过互联网和计算机完成的,所以该种贸易模式也被称为“世界办公室”模式。内地因劳动力和办公室成本的更为低廉,在发展“跨境交付”这种服务贸易形式中有着一定的优势。

1.“世界办公室”贸易模式的特点

跨境交付的特点是服务的提供者和消费者分处不同国家,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就服务内容本身而言已跨越了国境。它可以没有人员、物资和资本的流动,而是通过电讯、计算机的联网实现,如一国咨询公司在本国向另一成员客户提供法律、管理、信息等专业性服务,以及国际金融服务、国际电讯服务、视听服务等。也可以有人员或物资或资金的流动,如一国租赁公司向另一国用户提供租赁服务以及金融、运输服务等。这类服务贸易充分体现了国际贸易的一般特征,是国际服务贸易的基本形式。见表1、图1和图 2。[7]

表1 货物贸易中的“世界工厂”与服务贸易中的“世界办公室”的比较

图1 “世界办公室”营运模型

图2“世界工厂”营运模式

2.“世界办公室”贸易模式凸显内地发展优势

在今天国际服务贸易领域非常流行的“业务流程外包”就是“跨境交付”的具体表现,人们更喜欢用“服务外包”来形容这种服务贸易形式。业务流程外包即BPO(Business Process Outsourcing),是将一个使用IT业务流程(如财务和会计,人力资源,付款服务,供应链管理,运营,销售、市场和客户服务等)委托给第三方机构,让它按照一整套定义好的规范来拥有、管理和运作整个业务流程。[8]比如,电信业中,一个国家的电信机构通过网络从国内向外国用户提供通讯服务;银行业中,一个国家的银行通过网络完成向另一个国家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服务;保险业中,一国的保险公司向另一个国家的投保人提供保险业务;跨国咨询、法律、教育业中,根据委托方的要求提供某个问题的专题报告、可行性研究、为委托方提供决策方案、为委托方解决某一技术难题、企业发展问题诊断、为委托方充当一个时期或常年顾问、帮助委托方进行人员培训、为另一国学生或当事人提供教育或法律的服务等。[9]“业务流程外包服务的附加值,是传统加工与制造业的五到十倍。”[10]内地在开展“BPO”的服务贸易中,在人力资源成本和办公成本方面不但比印度更有优势,而且也使内地比沿海更有优势。

3.“世界办公室”贸易模式让内地可以留住人才

中国在劳动力流动的走向中,一直有“孔雀东南飞”的说法,不管是农村劳动力人口,还是高学历人才,都奔向沿海城市,这加剧了沿海本已紧张的就业竞争和住房资源缺乏状况。留住人才才能有发展的源动力,发展“服务外包”贸易模式既是内地留住高学历人才的希望所在,也是内地保护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当前沿海发达地区飞涨的房价,已经开始成为造成人才流失的首要原因了。更低的技术人力成本将是吸引BPO业务的重要因素之一,内地技术人力成本比沿海更有优势。可以预见,内地将因为技术人力成本的明显优势而在发展服务外包和吸引BPO业务的竞争中占有优势。

三、内地发展“中国服务”策略分析

正因为“中国服务”给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尤其是给内地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她将成为中国,特别是内地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必要认真研讨内地发展“中国服务”的对策,以加快其发展。

1.政府应加大投入扶持内地“中国服务”的发展

首先,政府要注重内地互联网宽带网络的建设。在发展“中国制造”的过程中,一直有“要想富,先修路”之说,同样在发展“中国服务”的当下,也需要对网络这一无形之路的建设。“跨境交付”的“世界办公室”贸易模式,其营运的平台就是网络。没有良好的网络环境,不可能吸引得到BPO公司在内地的落地。

其次,政府要加大发展教育事业的力度,尤其要发展适合开展BPO业务的IT类、各类专业技术类和管理类的教育。因为BPO业务涉及金融、保险、医疗、人力资源、抵押、信用卡、资产管理、顾客照料以及销售和营销等许多领域。[11]内地一些经济比较落后省份的高校中,理工类的较少,而理工类的院校常常是IT专业和发展BPO业务的专业技术人才的孵化器,理工类院校拓展这些专业更为名正言顺。只有适合从事BPO业务的人才达到一定的量,才能吸引到该类公司在内地发展。

再次,政府要加大对本土“BPO”业的扶持力度,这既有经济层面的,也有法律层面的政策和措施。经济层面的政策和措施体现为税的减免和优惠;法律层面的政策和措施则要求在不违反WTO的无歧视原则的基础上,制定跨国“BPO”公司进入的门槛,以保护本土“BPO”公司的成长。一些已经发展成熟的“BPO”跨国公司作为“商业存在”服务贸易模式进入中国后,在中国境内承接国际的“BPO”业务,这将构成对中国本土的刚刚起步的“BPO”公司的致命打击。

最后,政府要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扶持“BPO”公司的发展。政府保护知识产权的力度和决心,将影响服务发包方的信心。只有“BPO”公司在内地能成功发展,才能留住内地技术人才,才能吸引外资对内地“BPO”公司的投入,才能提高内地“BPO”公司的创汇能力,才能改善内地的经济环境和生活环境。同时政府还要保证司法的公正。司法公正直接影响“BPO”公司在内地的落地和外资对内地“BPO”公司的投入,尤其中国目前在国际上司法形象并不是这么好的情况下,司法公正尤其重要。要加大程序的立法,以程序公正保证实体的公正。

2.高校要有意识地根据“中国服务”的需要培养人才

首先,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要能够与时俱进。在计划经济的影响下,不少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与社会需求相比存在滞后和脱节的情况,而且高校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人员对“中国服务”的发展趋势及对中国未来的影响,存在认识不到位和感觉迟钝的情况,难以为“中国服务”的发展提供合适的人才培养方案。高校要有意识地为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人员提供了解“中国服务”发展趋势和运作模式的机会和培训。

其次,高校要发挥主动性以谋求人才的市场最大需求。高校应打破传统的被动接受社会对人才挑选的模式,创造机会与“BPO”公司合作商讨技术人才的培养方案,以节省“BPO”人才的培养成本。已经有“BPO”公司这样做了,“我们迫切需要将中国的人才优势用最小的成本和最快的速度成规模化地转移到‘BTO’业务上。所以只有自己想办法了。”[12]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将大大地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对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再次,高校对IT专业和更适合“BP”业务的技术类和管理服务类的学生在掌握国际语言上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给予引导。有“BPO”公司反映:“中国每年数百万的高等教育毕业生大部分都是我们不能喝的‘海水’。”麦肯锡公司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证实了这一点。通过与83位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经理的面谈,麦肯锡公司发现,对来自新兴国家(比如中国)、具备适当学历证明的应聘者,他们可能会拒绝其中的87%。造成这种低录用率的主要原因是语言技能糟糕,以及发展中国家教育质量较低和文化上的差异。[12]如果能通过一定的课程或讲座等正式的途径让学生明白“IT加英语”或“专业技能加英语”是“BPO”公司就业的敲门砖,是尽快就业脱贫的捷径的话,学生学习外语的热情和勤奋一定可以得到激发,这对扭转新的“读书无用论”的错误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在国际货物资本转移之际,沿海抓住了“中国制造”的机会发展起了“世界工厂”,由此拉大了沿海与内地的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在WTO的框架下,服务贸易渐渐成为各国新的经济增长点,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服务”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发展“中国服务”中的“世界办公室”贸易,为缩小内地与沿海的区域发展差距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内地要创造条件迎接国际“BPO”公司在本地落地生根,那么内地像沿海一样繁荣则不再是天方夜谭。

[1]李成刚.海关总署称我国将于2010年成全球第2大贸易国[EB/OL].[2009 -08 -10].http://finance.sina.com.cn/g/20051121/09042133989.shtml.

[2]预计2020年中国有望成为全球数一数二的贸易大国——商务部副部长魏建国谈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前景[EB/OL].[2008-08-10].http://www.chinaqw.com/tzcy/zfdx/200608/31/43204.shtml.

[3]杨玉英.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宏观经济研究,2003(2):30—32.

[4]王晓先.服务贸易壁垒与货物贸易壁垒的比较[J].生产力研究,2007(24):19—22.

[5]BPO 产业简介[EB/OL].[2009-08-10].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3958954/.

[6]林珊.国际服务贸易壁垒研究[EB/OL].[2010-08-23].http://www.cacs.gov.cn/cacs/news/paihangshow.aspx?articleId=36154.

[7]跨境支付[EB/OL].[2011 -12 -22].http://baike.baidu.com/view/388951.htm.

[8]徐颖.BPO:新兴产业看西安[N].陕西日报,2005-11-04(2).

[9]国际服务贸易:第六章 服务业的跨境交付[EB/OL].[2011-12 -22].http://doc.mbalib.com/view/5b19ccdfabfc78df1f 37248781d2d68a.html.

[10]刘积仁.发展软件外包服务 做“世界办公室”[EB/OL].[2006 -06 -05].http://www.zgjrw.com.

[11]刘积仁.中国 BPO 不能坐失良机[EB/OL].[2006-06-05].http:∥e.chinabyte.com/165/2350165.shtml.

[12]王玮冰.新机会带来新问题 世界办公室到底干什么[EB/OL].[2006-06-20].http:∥e.chinabyte.com/370/2068870.shtml.

猜你喜欢
贸易服务发展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贸易统计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