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熟期油菜品种适宜播种期研究

2013-09-19 00:37董国云官春云谭太龙
作物研究 2013年3期
关键词:播种期花芽分化晚熟

董国云,官春云,谭太龙

(湖南农业大学油料作物研究所,长沙410128)

油菜是湖南省最重要的冬季作物[1]。近年来,湖南省的油菜种植面积逐步增加,目前占全国总面积的17%[2,3],位居全国第二。在湖南,油菜与其他作物的轮作以“油 -稻”、“油 -棉”和“油 -稻 -稻”三种栽培制度为主。在不同栽培制度下选用的油菜品种类型是不同的。在“油-稻”和“油-棉”两熟制栽培中,多选用生育期较长的中晚熟品种,而在“油-稻-稻”三熟栽培制度中,由于轮作季节紧张只能选择生育期较短的早熟品种。不同熟期油菜品种的差异主要在于他们对光温生态条件的反应不同,这也是造成他们生育期及成熟期不同的原因所在。光温生态条件是影响作物发育和产量形成的主要因素,而通过不同播期的调节可以为作物创造出不同的光温条件。在全球气温变暖的同时,我国南方地区油菜生长的光温自然条件发生了不少的改变[4]。在新的气候环境条件下,不同栽培制度下不同熟期油菜品种的适宜播种期成了一个重新值得探讨的问题。为此,笔者选用3个不同熟期的油菜品种进行分期播种试验,旨在确定不同熟期油菜品种在湖南地区的适宜播期。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参试材料为:早熟油菜品种“1358”,湖南农业大学提供;中熟油菜品种“中双11号”,中国油料作物研究所提供;迟熟油菜品种“浙双8号”,浙江农科院提供。

1.2 试验设计

本试验在湖南农业大学油菜试验基地进行,播种期分别为09-15、09-30、10-15和10-30。小区宽2 m,长8 m,不设重复,随机排列,种植密度为15万株每公顷。土壤肥力中等,每公顷施纯N180 kg,纯 P75 kg,纯 K120 kg,另加硼肥 15 kg。其中 N肥70%作基肥,30%苗期追施。

1.3 观察记载内容

记载各处理的生育期、生育特性、农艺性状、种子产量和品质等。具体方法参考文献[5]。

倒伏情况调查:参照乔春贵[6]的方法计算倒伏指数,根据主茎与地面的夹角度数将倒伏程度分为5 级:1 级80°~90°,2 级45°~80°,3 级30°~45°,4级0°~30°,5 级为0°(包括匍匐和折倒),倒伏指数越小,品种的抗倒性越强,反之,抗倒性越弱。

2 结果与分析

2.1 油菜的生育进程

由3个品种不同播期的生育进程(表1)可知,各处理的全生育期为226~183 d。随着播种期的推迟,油菜的全生育期缩短。在相同播期条件下,全生育期以早熟品种“1358”最短,迟熟品种“浙双8号”最长。各处理的成熟期在4月28~5月8日之间,早熟品种早于中迟熟品种3~6 d成熟,同品种内不同播期间相差4~7 d。在5月前能成熟的处理为9月15日和9月30日播种的“1358”。从始花期来看,9月份播种的前两期“1358”始花时间均在2月份以前,属于早花现象。

表1 各处理油菜生育期

2.2 油菜的花芽分化特点

由各处理花芽分化始期的时间(表1)可以看出,花芽分化的时期随播种期的推迟而延后。“1358”的花芽分化时期为10月20~11月29日,“中双11号”为11月5~12月24日,“浙双8号”为11月16~12月30日。在以往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在长沙地区9月底、10月初播种的冬油菜花芽分化一般在12月上旬开始。在本试验中的中晚熟品种基本符合这一规律,但早熟品种花芽分化时期则明显提前,如第一、二期播种的“1358”在10月下旬即开始花芽分化。过去认为完成花芽分化的时间一般需要60 d左右。通过对本试验花芽分化的观察(表2),各处理花芽分化总天数为20~67 d。中晚熟品种各播期间相差在18、22 d之内,均以第三期时间最长,分别为63、66 d。早熟品种差异较为明显,第一、二期播种的“1358”仅需20~25 d即可完成花芽分化,10月30日播种则需要67 d,首尾播期相差47 d。

表2 各处理油菜花芽分化时期

2.3 油菜的各生育阶段分布特点

由表3可以看出,各处理出苗的天数在5~7 d,与播种时期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这说明,在长沙地区9月15~10月30期间的气温均有利于油菜出苗。中晚熟品种的苗前期分别为42~49 d、51~56 d,而早熟品种仅有20~29 d。在同品种的不同播期间,均以第二期(09-30)播种的油菜苗前期最短。苗后期的分布以第一期播种的“1358”最短为13 d,第二、三期的“1358”和第一期的“中双11号”为一个月左右,其他各处理均在60 d以上。

蕾薹期的分布以中熟品种最长,第一期播种的“中双11号”可达93 d。中晚熟品随播期的推迟蕾薹期逐步缩短,而早熟品种在早播的情况下现蕾抽薹早,蕾薹期时间短。花期的分布以早熟品种随播期的变化最为明显,第一、二期播种的“1358”花期可达119~149 d,中晚熟品种则随播期推迟花期长短变化不大。各处理的成熟期无明显差异,为19~23 d。

表3 各处理各生育阶段的分布(d)

2.4 产量及农艺性状

由各处理的考种数据(表4)可以看出,小区实际产量以晚熟品种“浙双8号”最高,早熟品种“1358”最低。不同播期内,中晚熟品种第二、三期播种的产量较高,而早熟品种产量较高的播期则是第三期和第四期。各处理的单株产量与小区实际产量表现并不一致,早熟品种与中熟品种均以第三期最高,迟熟品种则以第一期最高,且随播期推迟而递减。

在产量构成因素上,单株角果数和每角果粒数在品种间表现为“浙双8号”大于“中双11号”大于“1358”,千粒重则刚好相反。其中单株角果数随播期的变化最大,第一期“浙双8号”最多,为681.2个,第四期“中双11号”最少,为197.4个。其中中晚熟品种随播期变化大于早熟品种。各品种的每角果粒数和千粒重随播期的变化均不显著。

在农艺性状上,“1358”的株高、主茎节数、分枝位、分枝数均最小,且播期间差异不显著。其他两个品种在株高、分枝位、分枝数上“浙双8号”均大于“中双11号”,主茎节数上两个品种差异不大,且都随播期的推迟而减小。

表4 各处理产量及农艺性状比较

2.5 油菜品质分析

由表5可以看出,3个品种中“中双11号”的含油量最高。各播期间除“1358”的最后一期有明显降低外,其他各播期间含油量均无明显变化。3个品种在蛋白质含量上随播期推迟的变化表现各异,“1358”4个播期间差异不显著,“中双11号”第三、四期显著降低,“浙双8号”则以第二期最高,其他三期差异不显著。3个品种的油酸含量,“中双11号”略高于其他两个品种,在播期间,“中双11号”无差异,而另两个品种表现为第二、三期含量高于第一、四期。各处理的硫苷及芥酸的含量无明显的变化规律。

表5 各处理油菜品质近红外分析结果

2.6 油菜倒伏及菌核病发病情况

在收获期调查各小区的倒伏情况,结果列于表6。3个品种以“中双11号”最好,“1358”最差。各处理中第一、二期的“1358”倒伏最为严重,整个小区从根部完全倒伏贴地,后期收获种子均由倒伏后再生分枝构成。在收获期对各处理进行菌核病调查。结果表明,3个品种播期越早发病越严重,前两个播期油菜发病情况明显高于后两个播期。在早播的情况下“中双11号”的感病情况最为严重,综合各个播期来看“浙双8号”的抗性最好。

表6 各处理油菜的倒伏及菌核病状况

3 结论与讨论

在不同品种分期播种的试验中,一般认为苗前期即出苗至花芽分化的天数最短一期所经历的光温条件为该品种发育的最适条件[7]。在本试验中3个品种均以第二期(09-30)播种的苗前期最短。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安排一个作物的播种期除了要考虑它的生长发育条件外,还应结合其产量形成的各个因素来决定。

在产量上,中晚熟品种随播期的变化表现一致,均以第三期(10-15)播种最高,第二期(09-30)播种产量次之。而10月30日播种的产量与最高产量相比,中、晚熟品种分别减产24.4%、18.33%。在4个播期中,以生育期最长的第一期产量最低,这主要是因为播种早的中晚熟品种形成了较高的植株个体和较大的叶面积系数,在小区内通风透气性差,在成熟期遇到高温多雨的天气,菌核病及倒伏现象发生严重,从而产量表现并不高。由此可见,中晚熟冬油菜品种在湖南地区的适宜播期应为9月下旬到10月上中旬。

早熟油菜是在南方双季稻区,为充分利用当地冬闲田的光温水土资源而育成的,适用于“油-稻-稻”三熟栽培。与中晚熟油菜品种相比,早熟油菜最主要的特点是感温性弱[8],即播种后不需要严格的春化条件即可进行花芽分化。本试验中早熟品种“1358”各播期出苗至花芽分化的天数均在30 d以内。其生育特点还表现在,早播条件下现蕾开花时间早,在9月份播种的两期“1358”均在冬前即已始花,而冬季低温对油菜的开花结实极为不利,同时倒伏情况也极为严重,事实上这两期的产量也只有1 032.9~1 154.7 kg/hm2。而在10月15日播种的产量可达1 528.4 kg/hm2,在各播期中最高,即使在10月30日播种仍有1 416.2 kg/hm2,占最高产量的92.7%。这说明,早熟品种“1358”为避免早花情况出现可以适当迟播。因此,早熟冬油菜品种在不影响成熟期的前提下不宜早播,为了确保早熟品种既不早花又有较高的产量,播期以安排在10月中下旬为宜。

[1] 官春云,陈社员,吴明亮.南方双季稻区冬油菜早熟品种选育和机械栽培研究进展[J].中国工程科学,2010,12(2):5 -10.

[2] 田 丰,朱飞翔,周安兴.湖南油菜生产的发展趋势与策略[J].湖南农业科学,2010,(11):99-101.

[3] 廖桂平,官春云.不同播期对不同基因型油菜产量特性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1,12(6):853 -858.

[4] 贾明珍,官春云.油菜抗寒生理生化机制及基因工程研究进展[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2,34(5):556-561.

[5] 伍晓明,陈碧云,陆光远,等.油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6] 乔春贵.作物抗倒伏性的综合指标—倒伏指数[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88,10(1):7-10.

[7] 官春云,王国槐,李 栒,等.油菜光温生态特性的研究和应用[J].作物研究,1995,(增刊):12-14.

[8] 官春云,靳芙蓉,董国云,等.冬油菜早熟品种生长发育特性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12,14(11):4 -12.

猜你喜欢
播种期花芽分化晚熟
大葱花芽分化研究进展
镇平县依据冬前气温变化对小麦播种期及播种量的调整探索
江西省双季早稻直播适宜播种期的区域划分*
晚熟
晚熟苹果摘袋五忌
晚熟
11个葡萄品种在乐山地区的花芽分化规律
葡萄花芽分化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晚熟脐橙映峡江
低温和5—氮胞苷对油菜花芽分化和DNA甲基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