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免疫球蛋白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

2013-09-20 02:58胡敬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24期
关键词:琥珀酸尼龙口病

胡敬华

手足口病是由20多种肠道病毒(EV)感染引起的常见急性传染病,高发季节为4~7月,以5岁以下儿童最多见,尤其是3岁以下婴幼儿,一般病程为5~10 d,多数患儿预后良好,以柯萨奇病毒A16和EV71最常见,其中以肠道病毒EV71[1]引起的并发症特别是重症无菌性脑膜炎、脑干脑炎、神经源性肺水肿等病死率较高。本文总结了2011年3月至2012年8月份河南省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6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采用早期应用静脉免疫球蛋白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疗效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3月至2012年8月份周口市中心医院感染科收治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160例。均符合我国卫生部制定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10年版)》的诊断标准[2]。男92例,女68例,男:女之比为1.35∶1,年龄最小为4月,最大为5岁,平均年龄14.8月。

1.2 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①发热:发热160例,占100.0%,多数为中度以上发热。②皮疹:双手、足、口腔或臀部散在丘疱疹等典型皮疹148例,占92.5%;另外虽无手足口病典型表现,但手、足、口腔或臀部至少一个部位有1个典型丘疹或疱疹,占7.5%。③神经系统受累表现:精神差、易惊或惊战、震颤、四肢抖动、呕吐、肌无力等。④心电图示个别可伴发心动过速,生化检查血糖升高、心肌酶谱异常占35%。血常规:WBC:(10~25)×109,约85.8%。

1.3 分组及治疗方法 将16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2组,A组8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静脉免疫球蛋白(IVIG)(总量1~2 g/kg,分2~3 d给予)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用药(10~20 mg/(kg·d),应用2~3 d),B组8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10~20 mg/(kg·d),应用2~3 d)。160例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①一般治疗:单间隔离,监护生命体征,积极控制体温等。②抗病毒治疗(炎琥宁针、热毒宁针、喜炎平针等);③控制颅高压:20%甘露醇5~10 ml/kg,q4 ~8 h、呋塞米1 ~2 mg/kg、限制液体入量、液体匀速应用;④应用奥美拉唑或泮托拉唑针止酸、预防应激性溃疡;⑤合并感染时酌情应用抗生素;⑥补充水、电解质及能量等对症支持治疗。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发热、皮疹及神经系统症状消退时间,观察临床疗效,临床疗效标准:①痊愈:发热、皮疹消退,神经系统受累症状易惊、震颤、呕吐、呼吸不规律等均消失,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生化、血气分析、心肌酶谱等均提示恢复正常。②好转:发热、皮疹减轻,神经系统受累症状减轻,实验室检查均提示好转。③无效:发热、皮疹无减轻,神经系统受累症状无减轻或加重,实验室检查均提示无好转。

1.5 不良反应 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统计分析。

2 结果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退时间比较 ± s,d)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退时间比较 ± s,d)

组别 发热消退 皮疹消退 神经系统受累症状消退A组80例2.85±0.65 3.15±0.45 3.65±0.70 2.25±0.55 2.75±0.30 2.85±0.50 B组80例

两组治疗结果比较:A组发热、皮疹及神经系统受累症状消退时间均明显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2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相关指标比较﹙n=80,%﹚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A组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不断有手足口病流行,而重症手足口病起病一般较急,且进展较快,在病程2~4 d要特别注意神经系统症状,如持续发热、精神差、易惊、呕吐、站立不稳等都是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常见症状[3],发病机制可能与病毒的直接损伤和免疫性损伤有关[3]。病毒侵犯到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脑干脑炎,致交感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呈兴奋状态,释放大量肾上腺素能递质,引起广泛性周围血管收缩。在此期若不能有效阻止病情发展,则使体循环血液大量转移到肺循环,回心血量增加,右心排血量增大,肺毛细血管压力增高,通透性增加,导致肺水肿,即神经源性肺水肿[4],最后导致死亡。早期应用静脉免疫球蛋白可补充含有广谱抗病毒、细菌和其他病原体的IgG抗体[5],可早期阻断病毒在体内复制,增强免疫,还可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病毒抗体,中和脑内病毒抗原与其释放的有害物质,减少脱髓鞘的程度,及早缓解高浓度病毒血症对抗体的损伤。而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机制在于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早期强烈的非特异性免疫抑制作用;防止血中免疫活性细胞和血清中有害因子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减轻急性脱髓鞘病变组织的炎症和水肿,减轻脱髓鞘的程度,改善脱髓鞘区的神经功能;降低受损脊髓中的脂质过氧化物的含量,减轻细胞膜和微血管的损伤能达到抗炎、降低微血管通透性作用。

在本临床研究中,A组免疫球蛋白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较单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组在患者发热消退时间缩短约(0.5±0.5)d,皮疹消退时间缩短约(0.4±0.38)d,神经系统症状消退时间缩短约(0.4±0.6)d,二者总有效率相差6.25%,两组有统计学差异,与董玉斌[6]报道二药联合治疗可提高疗效、降低死亡率是一致的。

4 结论

综上所述,使用静脉免疫球蛋白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Ⅱ期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疗效是肯定的;早期使用静脉免疫球蛋白可以防止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从Ⅱ期进入Ⅲ期,提高重症手足口病的治愈率,明显地降低重症手足口病的死亡率及致残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1] 卫生部.肠道病毒(EV71)感染诊疗指南(2008年版),200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

[3] Huang MC,Wang SM,Hsu Yw,et al.Long ternl cognitive andmotor deficits after enterovirus 7 l brainstem encephalitis inchildren.Pediatrics,2006,118(6):542-547.

[4] Sophie Vallet,Marie-Christine Legrand-Quillien,Thomas Dailland,et al.Fatal Case of Enterovims 7l Infection,France,2007.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2009,15(11):1837-1840.

[5] 杨善志,都鹏飞.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合并神经系统损害疗效观察.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9,16(2):168-169.

[6] 董玉斌,曹亚芹,郭秋芬,等.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甲泼尼龙联合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疗效观察.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22):35-36.

猜你喜欢
琥珀酸尼龙口病
手足口病那些事
警惕手足口病
尼龙
大肠杆菌合成琥珀酸的代谢工程研究进展
琥珀酸美托洛尔的核磁共振波谱研究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基于有限元的尼龙板热膨胀性能分析
安有尼龙扣的清理鞋
2-羧乙基苯基次膦酸的胺化处理及其在尼龙6中的阻燃应用
磺基琥珀酸酯表面活性剂市场2023年将达4.46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