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失血性休克合并慢性肾功能衰竭进行限制性体液复苏在代偿期相关探讨

2013-09-25 11:00黄健刘承志蒋雪梅蒋文勇于黔吴欣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年13期
关键词:失血性限制性脏器

黄健 刘承志 蒋雪梅 蒋文勇 于黔 吴欣

关于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早期救治,传统的治疗观念是尽早实施大量液体复苏治疗,最大程度使患者的血压得到提升。然而临床实践证明此救治方法会对患者的代谢机制产生严重的影响,同时还会导致患者机体内环境恶化速度的加快。最近几年,一些学者提出了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法,是对液体的输液速度进行控制,确保患者血压在较低的水平维持住,待止血手术彻底后再进行大量补液,应用效果良好。现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合并慢性肾功能衰竭代偿期患者进行救治,并进行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收集的患者共90例,其中男62例,女28例;最小年龄17岁,最大年龄51岁,平均45.2岁。病种分类:四肢伤和胸腹联合伤各10例,腹腔脏器合并骨盆骨折伤7例,胸腔脏器伤15例,腹腔脏器伤48例。

1.2 方法 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4例患者采取充分液体复苏措施;观察组46例患者则采取限制液体复苏,待患者收缩压回升到后,则减缓输液速度,对复苏液量进行限制,不用把患者的血压快速的恢复到正常值。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复苏之前,其年龄、生命体征等均无明显差异。因此复苏结果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各项情况比较分别如表1、2、3 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液体复苏治疗情况(±s)

表1 两组患者液体复苏治疗情况(±s)

项目 复苏开始时间(min) 平均输液量(ml) 胶体液量(ml)18.6±7.5 2960±520 755±247观察组 17.6±6.5 2090±308 865±316 P值对照组>0.05 <0.05 <0.05

表2 两组患者复苏前后的变化[n(%)]

表3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3 讨论

由于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来势凶猛,而且进展的速度较快,不可延迟急救时间。传统的救治原则是尽早、尽快的通过静脉大量补充液体,从而使患者得到复苏,这种治疗方法是为了使患者的有效循环血量得到快速的恢复,尽可能的让患者生命体征接近或者恢复正常值,同时维持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流,这种方法也被称作积极液体复苏。然而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应用,对患者采取早期大量液体复苏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为了寻找出更加理想的救治方法,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创伤失血性休克病理生理进行了研究,重新认识了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液体修复和修复标准,并且提出一种新的救治方法,即限制性液体复苏。这种限制性液体复苏是指在没有控制住机体的活动性出血之前,对患者采取小容量液体复苏,然后在短期允许的低血压范围内维持患者重要脏器的氧供和灌注,从而避免由于早期积极液复苏而产生一系列不良反应,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率,也促进了治愈率的提高,同时也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然而对于慢性肾功能衰竭代偿期患者的休克治疗,为了避免肾功能恶化的加剧,纠正血容量不足、抗感染、抗休克等,积极治疗原发病和诱发因素,首先采取的措施为早期积极液体复苏。结合限制性体液复苏和慢性肾功能衰竭对患者救治的综合因素,本研究将患者复苏初期的有效最低血压定为85 mm Hg,在确保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基本血供的同时,也避免了过快、过多补充液体产生的不利影响,疗效良好。

本次研究发现,采用限制性体液复苏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合并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治疗,可以避免早期积极液体复苏产生的一系列不良反应,可以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1] 刘华清,李福龙,陈琛.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合并慢性肾功能衰竭代偿期的影响.实用医学杂志,2011,10:209.

[2] 朱仁春.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创伤性失血性休克中的应用.浙江医学,2012,12:157-159.

猜你喜欢
失血性限制性脏器
限制性液体复苏对骨盆骨折伴失血性休克的早期疗效观察
分析妇产科治疗失血性休克治疗的相关手段
因“限制性条件”而舍去的根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基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评析新冠病毒致多脏器损伤作用及中药干预作用
在达古雪山巅
急诊抢救严重多发伤伴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临床分析
手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137例临床分析
蒙药野罂粟对腹泻大鼠脏器AC、cAMP、cGMP含量影响的实验研究
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常见易错题例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