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问题,指方向,促进专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2013中国(随州)专汽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侧记

2013-09-30 03:10肖献法
商用汽车 2013年22期
关键词:专用汽车一致性货车

本刊记者 肖献法

2013年10月29日,2013中国(随州)专用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召开。湖北省政府副省长许克振、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杨学桐、中汽研中心主任赵航先后致词,工信部产业司副司长卢希等来自国家部分职能管理部门、行业组织机构以及企业界的14位领导、专家、学者作了主题演讲,他们就交通安全、排放污染、能源消耗等汽车社会问题,专用汽车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未来应该采取的对策等进行了广泛交流;主要来自全国专用汽车(挂车)、整车、原材料、上装部件等企业方面的400余位嘉宾聆听了他们的报告。许多代表表示,此次听有所获,而且还可以在会下与许多行业人士进行交流,是一次难得的行业盛会。

14位主题演讲者中,有3位来自国家职能管理部门,1位来自随州市政府,3位来自行业组织与研究机构,7位来自企业界。其中,来自国家职能管理部门的3位的主题报告大部分内容涉及专用汽车和货车行业,并都特别谈到了货车和专用汽车行业存在的违规生产和质量、安全隐患等问题,并透露下一步有关部委将联合行动,助推企业转型升级和加强生产一致性管理。

专用汽车产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进步与不足

专用汽车产业是汽车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卢希在主题报告中指出,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专用汽车产业也得到较快发展,在产销量增长的同时,组织结构调整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一些骨干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增强了自身实力,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形成了多品种、多系列的专用汽车生产体系,自主创新取得了较大进步,推出了许多高技术含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用汽车。一些产品不仅取代了进口产品,还打入了国际市场。

在看到专用汽车产业发展取得成效的同时,也要看到不足。卢希指出,一是整体实力较弱,企业结构较散,部分企业规模偏小,专业化水平较低,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研发能力不强,产品技术含量普遍较低。二是重复建设严重,低水平恶性竞争严重。近几年来专用汽车投资热度未减,新增的专用汽车企业大都是运输类专用汽车企业。由于整个技术水平较低,产品同质化严重,企业竞争无序。三是生产经营秩序还需要规范,生产的车辆不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生产不一致的问题时有发生,车辆大吨小标等问题依然存在。

2.发展方向与策略

要克服不足和做强专用汽车产业,卢希指出,一方面要提高创新能力,加快品牌建设,发展节能与新能源专用汽车,突出专、特、精的特点,产品发展要多元化、系列化,满足各行业不同需求。另一方面,要规范专用汽车生产秩序,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组织生产,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生产装备的能力和水平,强化生产一致性管理,为市场提供优质车辆产品。

如何规范专用汽车生产和加强生产一致性管理?卢希谈了几点意见。

第一,为市场提供优质产品是企业的社会责任。随着我国汽车工业发展以及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车辆的安全、环保、节能、防盗等性能备受关注。

在安全方面,近几年虽然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呈下降趋势,但仍在高位,且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时有发生。在道路交通事故中,车辆的安全性能暴露出不少问题。

在环保方面,2013年以来“雾霾”成为一个热词。比如,2013年1月北京出现21个雾霾日,仅有5天空气质量正常;10月21—23日整个东北地区出现了大范围雾霾天气,造成学校停课、高速公路封闭、机场航班停飞,都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2013年9月,国务院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了更为严格的空气质量指标,并要求采取更为严厉的措施。其中,减少汽车污染排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目前柴油车国Ⅳ标准还未全面实施,国Ⅲ柴油还未覆盖全国;路上时常能见到冒黑烟的车辆,黄标车还未完全淘汰;低速汽车排放水平依然很低。汽车减排工作任重道远。

在能耗方面,2012年中国原油进口突破2.7亿t,石油对外依存度上升到57.9%,能源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我国汽车油耗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资料表明,2010年中国新上市乘用车油耗水平比欧日2008年的水平分别高18.3%和17.4%,商用车的油耗水平差距更大。汽车节油还有很大潜力可挖。

车辆出自企业,企业就应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在考虑自身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考虑社会效益,有责任不断提高车辆的安全、环保、节能等性能,在研发、生产、检验、销售等环节,保证贯彻落实国家政策法规。

第二,加强生产一致性管理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卢希说,自《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生产一致性监督管理办法》(工产业[2010]第109号)实施以来,企业生产过程得到了规范,产品质量得到了基本保证,许多企业还自行提出要求进行生产一致性考核。“我们也确实看到了实施生产一致性管理的积极作用,但也应清醒认识到其严格实施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例如,2013年以来公安部向工信部通报了4批问题车型,这些车型都是2012下半年至2013年第3季度在注册登记环节被发现的,涉及上百家企业、几百个产品。经工信部核查,有的属于企业生产一致性管理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到位,如车辆识别代号打刻深度不符合国家标准;(货车,含专用货车)反光标识不粘贴或粘贴不规范;货车的侧、后防护装置与《公告》或照片不一致;合格证上的数据与《公告》或实车不一致(如实车整备质量比公告参数高出1倍),有的是企业故意为之。再如,近期在处理重特大交通事故中发现,载货汽车、专用汽车大吨小标问题仍然存在。

卢希还指出,生产一致性最关键的是企业销售的车辆要与其研制的样车相一致,因为政府批准企业生产的是与样车相一致的车辆产品,为此企业要高度重视生产一致性管理。

第三,政府要引导、助推企业加强生产一致性管理。车辆的安全、环保、节能、防盗等性能涉及到国家、社会和公众利益,政府必须加强引导和管理。一方面,要制定有关政策和规定,引导企业建立和实施生产一致性管理体系;另一方面,还要加强监督管理,对企业实施生产一致性管理保证体系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存在或出现的问题以及实施中的薄弱环节,要督促企业整改和完善,最终形成持续有效的生产一致性保证能力。

卢希还透露,针对当前一些企业生产的不一致问题,下一步工信部将加强监督检查,特别是针对罐式车辆,进一步细化生产准入条件,提高生产、检验设备能力和水平,督促企业落实要求,保证生产的车辆符合国家标准和规定。

货车(含专用货车)品质关联交通安全

人、车、路是关联交通安全的3个重要因素,其中车是首要环节。鉴于货车(含专用货车,下同)在交通安全中暴露出的问题比较突出,本次论坛上,公安部交通管理局车管处处长李晓东就如何提高货车品质、保证货车安全做了专题报告。

1.货车安全问题十分突出

李晓东指出,近年来我国汽车化进程不断加快,一方面汽车进入家庭改善了人们生活品质,一方面汽车在运输行业、特别是货车在货运行业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据统计,截至2013年9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2.49亿辆,其中汽车1.33亿辆,私人汽车1.05亿辆,货车1 998万辆。汽车化进程加快带来了便捷高效,也带来了事故、拥堵、能耗、污染等一系列负面问题,特别是道路交通事故频发影响了生命与财产安全。

李晓东介绍,近年来我国货车一直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年均新注册登记货车200多万辆。截至2013年9月底,全国货车保有量为1 998万辆,其中1/2以上为专用货车,挂车保有量为186万辆。从不同类型货车增长情况看,货车重型化趋势明显,重型货车由2008年的170余万辆上升到2012年底的443万辆,年均增长27%;轻型货车由2008年的339.4万辆上升到2012年底的586.8万辆,年均增长14.7%;中型货车保有量基本没太大变化;微型货车保有量则略有下降。2008年以来,从事营运的重型货车保有量也是增长迅速,占营运货车比重不断加大,截至2013年9月底所占比例已达37%。

李晓东指出,随着货车保有量迅速增长,货车安全问题日益凸显,货车肇事的交通事故多发。虽然货车保有量仅占机动车总量的8%,但导致的交通事故起数却占18%,造成的死亡人数更是占到28%。2012年,全国货车肇事交通事故3.4万起,致1.7万人死亡;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别重大交通事故25起,其中10起涉及重型载货汽车。从最近5年的事故看,全国共发生货车肇事交通事故20余万起,造成9万多人死亡,近20万人受伤,事故起数和致死人数分别占全国总数的17.9%和27.9%。

他还说,从事故影响力看,货车不仅肇事率高,且交通事故后果非常严重。这是因为货车自质量较大、撞击力较强。货车单起事故死亡率是0.45,大大高于0.29这一全国机动车单起事故平均死亡率。2012年全国货车万车死亡率19.58,比全国机动车万车死亡率高出1.3倍;货车肇事交通事故致死率和平均单起事故死亡人数也比同期全国相应指标高出50%以上。

2.货车安全问题溯源

在机动车中,货车安全问题较为突出,原因在哪里?李晓东认为,在于货车管理问题。除了驾驶人安全意识差、临危处置措施不当,违法行为多等因素外,还有不少是源头性、根本性问题,或者说基础性问题,这涉及货车安全质量管理工作。

关于货车安全质量管理工作,李晓东列出4个方面:

一是一些新出厂车辆不符合标准规定。2013年以来公安部向工信部通报了4批问题车型(前面卢希副司长已介绍),其中货车有2 800多辆,涉及153个厂家的662个型号。问题主要集中在3方面:(1)车辆超长、超宽,未按规定安装行使记录仪、粘贴反光标识,未按规定安装侧、后防护装置和尾部发光板等。(2)部分货车的车辆识别代号凿改、重复打刻,产品标牌不固定,存在以淘汰车型套用新车公告、伪造合格证等嫌疑。(3)车辆合格证与实车不符,销售车辆时向用户提供的是整车合格证,但销售的却是货车二类底盘,目的是满足用户非常改装的需求,也违犯机动车辆公告管理制度。

二是非法改装现象非常普遍。许多货车车主为了能够超限、超载运输,购车后通过修理厂或原车辆生产厂或非法改装厂对车辆进行非法改装,主要是货箱加长、加高、加宽,增加钢板弹簧片数,加厚货箱钢板,加固车架,加大功率。改装后的货车载质量可以成倍增加,如核载20 t的货车经改装后可以装到90 t。再如,现在大家在路上看到的商品车运输车基本是100%不符合要求,有的1辆竟然装载29辆小汽车,非常危险。还有,车后加装炫目的后反射灯,在夜间开车时,后面的车非常危险。

三是货车超限超载问题突出。货车超载超限运输一直是交通管理的顽疾。他说,“2004年以来,有关部委对超限超载进行了多次联合整治,取得的成效,我个人认为很小。主要原因在于我国货运行业的价格机制等深层次问题还未解决,或者未有效解决。”对超限超载运输的需求直接滋生了违规生产和非法改装,也加剧了货运市场的恶性竞争,形成恶性循环。同时,超限超载使货车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轮胎很易变形、爆胎,制动力也易失效,转向器也易失控,压断桥梁事件时有发生。

四是货车安全性能过低。目前我国货车对安全技术的应用,相对国际水平来讲还比较差。国际上货车普遍使用的缓速器装置、电子稳定控制装置、限速装置、限载装置在国产货车上基本没有应用。再如,国产货车目前仍广泛采用鼓式制动器,这容易发生制动系统热衰退,驾驶员不得已加设淋水装置。此外,制动片的质量也比较差。“我们暗访过一个零部件市场,发现非常乱,分不同价格,你要配制动片,有几百元、几十元的,几十元的很快就失效了,货车驾驶员为贪图便宜就买几十元的;所以,零配件市场也可能是下一步重点监管的领域。”他举例说,2012年“最美司机”吴斌在沪宜高速被不明金属物砸伤致死,据查这不明金属物就是对向行驶的一辆货车的制动鼓破裂脱落的碎片。再如,我国货车大多安装价格低廉的斜交胎,与西方国家普遍使用子午线胎相比,更易发生轮胎磨损、爆胎等事故。“执法实践中,我们还发现比较严重的一类安全隐患,因牵引车与挂车制动不匹配、协调性差,致事故多发,从而导致驾驶员将牵引车的制动器拆掉。我们也跟货车驾驶员交流过,他们说必须这样做,否则由于后面半挂车装载的货物多,在制动时整车易发生倾翻。我们说:你少装一点行不?他说:不行,在咱们国家少装你就活不下去;但多装了货物,牵引车制动器必须拆掉。而拆掉后,就导致了事故增多。”李晓东说。

3.切实提高货车品质和安全性能

李晓东表示,国家各级领导都非常重视道路交通安全,2012年7月国务院还专门印发《关于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见》,对提高机动车安全性能、加强机动车安全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公安部将积极会同工信部等部门与广大汽车企业的同仁一起,努力提高货车品质和安全性能,推进货车行业生产健康有序发展。对此,他提出了几点倡议和设想。

一是,进一步提高货车的生产一致性,保证新出厂车辆符合国家安全技术标准。现在公安部每季度都对发现的违规生产车型通报给工信部和国家质检总局。而且目前几个部委正在商量,准备近期采取一些严厉的惩戒措施,包括在全国实施大范围的产品质量召回,对在用的重型货车以及专用汽车,被发现问题和隐患的一律召回。相关部门已启动了调查,后续还将对问题严重的进行责任追究。建议大家共同努力,从生产环节严格执行国家标准,确保生产的一致性。

二是,要提高货车的安全技术标准,推动限载、限速、缓速装置等先进技术应用。几个部委积极支持厂家主动研发应用先进的技术,不断提高车辆被动安全性能。下一步也将研究通过标准来提高要求,将一些保障安全的先进技术作为强制条件。

三是,推进货车产品结构升级换代,积极发展厢式货车等安全性、环保性较高的车型。例如,目前我国在用货车80%以上都是栏板式,仍好像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这在国外很少见,这种车型虽然有很高的适用性,但就目前来说,需要升级换代。

四是,落实汽车生产企业的主体责任,建立违规车辆媒体曝光机制。刚才已讲到,几部委在商量下一步对发现违规生产的车辆,可能会启动一个媒体曝光机制。严格交通事故的责任追究,比如2012年贵州公安交管部门就发现了某品牌客车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公安部通报给了国家质检部门,质检部门在全国启动了质量召回,这个影响是很大的。2013年的12月2日是第2个全国交通安全宣传日,2012年7月国务院《意见》也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汽车企业的宣传作用。在此也呼吁广大汽车生产企业积极承担起社会责任,共同参与交通安全活动,不断提高民众的交通守法意识、安全意识和公德意识,共同构建一个安全文明、和谐畅通的交通环境。

产品认证制度需认真恪守

产品认证是国际通行的产品质量保证模式,是中国与国际接轨的必然选择。大家熟悉的“CCC认证”(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CQC标志认证、管理体系认证等工作都是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授权的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承担的。按规定,包括汽车产品在内必须经过“CCC认证”并标注认证标志后,方可出厂、销售、进口或者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关于我国汽车产品CCC认证现状及发展,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认证监管部处长王昆作了介绍,并特别指出了专用汽车领域存在的问题。

1.专用汽车质量问题突出

王昆介绍,在专用汽车领域,通过打击假冒伪劣、非法改装,统一技术要求和执法尺度,促进了专用汽车行业质量水平的提高;但同时也要看到,目前在质量管理和认证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

(1)2013年以来专用汽车产品质量纠纷投诉明显增多。

随着消费市场从生产型消费进入享受型消费,消费者对产品安全有着更高要求,质量安全纠纷、投诉明显增多,特别是专用汽车领域。2013年以来,涉及专用汽车的质量纠纷投诉明显增多,而且有些问题还酿成了群体性事件。在专用汽车领域,我国面临的问题主要是竞争主体众多,市场开发较缓慢,市场细分不够,核心竞争力缺乏,产品雷同、同质化竞争比较严重,而且法规标准还不够完善。例如,在将专用汽车纳入汽车进行统一管理过程中,一些标准没有考虑到专用汽车的特殊性;改装厂从整车厂购买底盘加以改装和组合,最终形成专用汽车产品,而改装厂能做哪些改动,改到什么程度?相关政策法规未作出明确规定,这种改装过程涉及到质量责任的转移,包括一些法律责任的转移。所以,应尽快完善专门针对改装汽车的标准法规体系,对一些具有特殊用途的改装车,在一些标准内容上可以进行豁免或制定专门的标准,并明确改装范围及责任认定,这方面可以借鉴国外(如欧盟)的一些经验。

(2)生产、销售和使用中的质量责任界定不清。

他介绍,随着“汽车召回制度”(即《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自2013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不断出现的质量纠纷、投诉都需解决。他说,当前专用汽车市场经营模式还不尽合理,目前主要是经销商委托改装。前一段时间他们处理一起消费者群体性投诉、上访事件,发现里面涉及的问题特别多,有合同欺诈问题,有非法改装问题,也有产品质量问题。主机厂把底盘卖给经销商后,就失去了后续加工的控制权。如何加强专用汽车质量管理,不仅是专用汽车企业的问题,也是主机厂需要配合的工作。虽然近年来专用汽车行业进步明显,但仍普遍存在生产一致性管理能力差的问题。他们在认证中发现,问题集中表现在无证出厂销售,“大吨小标”,不加装ABS、增压中冷装置,货箱栏板高度和认证不符,仍有大量国Ⅰ、Ⅱ车冒充国Ⅲ车出厂销售。

2013年初以来,他们根据公安部通报的信息组织全国31个省级和5个副省级的质监局加大了对流通领域的监管,开展了3C专项抽查,同时对公安部通报的涉嫌违法的车辆进行了排查。经排查,他们发现400多辆车存在质量问题,其中专用汽车占比相当高。违规车辆中有148辆为未获证出厂销售,对已获证的车辆中暂停了34张企业证书,撤销了5张证书,同时视问题轻重将9家企业列入失信企业名单,32家企业列入重点监控企业名单。

2.完善认证制度,提升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

对于专用汽车领域,王昆透露,下一步他们将开展专用汽车安全部件和系统的认证,与整车相衔接,同时要完善上装部分的要求,使之更有针对性,更符合专用汽车特点。对于具备条件的比如冷藏车,要逐步纳入国家强制性标准范围。对于非量产车,不具备生产一致性控制条件的专用汽车企业,要改变现在的认证模式。进一步加大市场抽样检测力度,对生产者的改装资质等都要加强核实。认证机构在工厂审查现场必须对产品一致性进行核查,对认证参数进行动态管理;同时要对企业进行分类管理,据此增加抽测,加大认证的警示、惩戒力度。

总之,市场发展依托检测认证行业发展是大势所趋。通过认证,他们希望能够推动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参与更广泛的竞争,使企业由强制被动地去做认证,变为自愿主动去做认证,最终实现认证认可工作由市场驱动,社会高度认可,行业企业自我管理的目标。

猜你喜欢
专用汽车一致性货车
注重整体设计 凸显数与运算的一致性
商用车CCC认证一致性控制计划应用
Why do we celebrate the New Year?
停车场迷宫
1~7月,我国货车各细分市场均有增长
治超新规实施在即 深究货车非法改装乱象
推广新能源专用汽车 任重道远
新能源专用汽车该如何撬动市场?
基于事件触发的多智能体输入饱和一致性控制
专用汽车新品百花齐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