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免耕播种与传统播种对比试验研究结果初报

2013-10-08 08:11马义勇孙灵姣王建强吕建立候延辉马芳芳
种业导刊 2013年9期
关键词:嵩县试验站苗情

马义勇,孙灵姣,王建强,吕建立,候延辉,马芳芳

(嵩县农业科学试验站,河南 嵩县 471411)

保护性耕作是一项节本增效十分明显的农业生产技术,具有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增加粮食产量的功效。为普及推广这一新技术,嵩县农业科学试验站、嵩县农技站、嵩县农机局,于2012-2013年度在嵩县闫庄镇的县农业科学试验站试验地,进行了小麦免耕播种技术与传统播种技术效果对比试验研究,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该试验设在嵩县闫庄下湾的县农业科学试验站试验田内,海拔高度350m,区内全年日平均气温14.2℃,年降雨量667mm,试验田四周远离村庄,无障碍物,地势平坦,有井灌条件,经洛阳市农林科学院化验,土壤养分含量为:有机质14.5g/kg,有效磷5.1mg/kg,速效钾140.1mg/kg,具中上等肥力条件。

1.2 试验材料

供试机械为洛阳市鑫乐机械设备公司制造的2BMFD-6/12型全还田防缠绕免耕施肥播种机。供试品种为豫麦49-198,种子由河南省平安种业有限公司提供。

1.3 试验方法

试验采用大区对比法,设免耕播种与传统播种区,不设重复。

免耕播种区,前茬作物玉米用福田雷沃国际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4Y2-3雷沃谷神CB03型玉米联合收获机于10月8日收获,玉米秸秆全部粉碎还田。10月14日用洛阳产东方红90型拖拉机悬挂洛阳市鑫乐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制造的2BMFD-6/12型全还田防缠绕免耕施肥播种机进行施肥播种,一次性完成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筑垄等工序。施肥量:纯氮252kg/hm2、五氧化二磷117.0kg/hm2、氯化钾68.3kg/hm2,播种量150kg/hm2、免耕播种面积2.5hm2。

传统播种区与免耕播种区相邻,肥力水平两者基本一致。前茬作物玉米于10月9日人工收获,10月10日将玉米秸秆和根茬清出地外,10月11日用洛阳产东方红90型拖拉机悬挂深耕犁进行深耕,耕深25mm,深耕后耙地两遍,耕地前施入纯氮252.0kg/hm2、五 氧 化 二 磷 117.0kg/hm2、氯化钾68.3kg/hm2,10月14日人工播种,播量150kg/hm2。

免耕播种和传统播种两个处理,除以上栽培措施不同外,其他栽培管理措施同大田常规生产。

1.4 观测记载项目

在免耕播种、传统播种区分别固定15个样点,全生育期观测记载小麦物候期变化,调查群体结构动态,包括基本苗、单株分蘖数、有效分蘖数、单株次生根数;成熟期调查单位面积穗数、株高等。

收获前每个调查样点连续选择10株进行室内考种,包括穗长、每穗粒数、千粒重。收获时每个处理收获15m2,脱粒计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小麦苗情分析

免耕播种区与传统播种区苗情对比见表1。在2012年严重干旱的情况下,免耕播种区小麦苗期表现出明显的抗旱优势,与传统播种区小麦相比,苗情好、麦苗壮、叶绿,干、黄叶少,同时麦苗分蘖多,次生根多。免耕播种区小麦平均单株分蘖数冬前和春季分别达到3.0个和4.6个,比同期传统播种区小麦单株分蘖数分别多0.5个和1.5个。免耕播种区比传统播种区小麦次生根数冬天和春季分别多1.4条和1.2条。

表1 免耕播种区与传统播种区苗情对比

2.2 不同处理小麦生育期分析

据调查,免耕播种区小麦较传统播种区小麦成熟期推迟2d,生育期延长2d。免耕播种小麦生长后期表现出叶片青秀、叶片功能期延长,由于抗旱、抗早衰作用突出,生长整齐,落黄一致。而传统播种的小麦在2013年长期严重干旱的情况下,后期叶片早衰发黄,长势不均匀,雨后早衰严重的植株发霉变黑,熟相差,落黄不一致。

2.3 不同处理小麦产量及构成因素分析

免耕播种区与传统播种区小麦产量对比见表2。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免耕播种区小麦的出苗率、基本苗与传统播种区小麦相差不大,有效分蘖率为36.2%,较传统播种区提高1.7个百分点。

免耕播种区小麦的成产因素与传统播种区有明显差别。免耕播种区小麦成穗数648万穗/hm2,较传统播种区增加18万穗/hm2;穗粒数32.5个,较传统播种区增加2.4个;千粒重为39.3g,较传统播种区增加2.5g;产量6622.8kg/hm2,较传统播种区增加1039.8kg/hm2,增产率为18.6%。

表2 免耕播种区与传统播种区小麦产量对比

2.4 不同处理小麦经济效益分析

不同处理小麦经济效益分析见表3。从机械使用费、人工费、种子化肥费三项统计,免耕播种的总投入为4400元/hm2,传统播种则为5325元/hm2,免耕播种可节约925元/hm2。从产量收益来看,免耕播种小麦总收入为14835.1元/hm2,较传统播种方式增收2329.2元/hm2,增幅为18.6%。免耕播种小麦纯收入为10435.1元/hm2,较传统播种方式增收3254.2元/hm2,增幅为45.3%。

表3 免耕播种与传统播种小麦经济效益分析

3 小结

试验研究结果初步表明,免耕播种较传统播种具有培肥地力、改良土壤、提高土壤吸水保肥能力的作用,特别是抗旱作用明显,同时具备节时省工、增产、经济效益突出等特点。

免耕播种小麦产量可达6622.8kg/hm2,较传统播种增产1039.8kg/hm2,增产率为18.6%;纯收入可达10435.1元/hm2,较传统播种增加3254.2元/hm2,增幅为45.3%。

生产实践中,需要注意采用免耕播种技术要适当加大播种量和增加氮肥用量,做到足墒下种。

[1] 杜承玉,冯爱华.浅谈小麦免耕播种技术推广应用的富农效应[J].科技致富向导,2011(27):416.

[2] 时彬,游福通,陈希峰,等.小麦免耕播种技术优缺点应注意事项[J].现代农机,2012(06):30-31.

猜你喜欢
嵩县试验站苗情
南充综合试验站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
抢抓早春麦田管理 力促苗情转化升级 农业农村部冬小麦“科技壮苗”专家组来晋开展巡回技术指导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路径研究
嵩县中药材产业发展SWOT分析及对策建议
南充综合试验站人工饲料研究进展
嵩县
陕北生态桑综合试验站赴山西调研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嵩县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浙江大学农业试验站简介
影响北方春玉米苗情的因素分析及相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