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后中国农业银行服务“三农”的绩效研究

2013-10-11 11:58曲小刚罗剑朝
华东经济管理 2013年9期
关键词:中国农业银行金融业务三农

曲小刚,罗剑朝

(1.中国传媒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北京 100024;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

中国农业银行作为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多年来在服务“三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做出了重要贡献。2007年年初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了中国农业银行改革“面向三农、整体改制、商业运作、择机上市”的总体原则。按照国务院的部署,中国农业银行在实施股份制改造的同时,探索国有商业银行服务“三农”新途径、开展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试点,力图通过组织重构和制度创新构建服务“三农”长效机制[1]。

中国农业银行于2010年7月15日和16日分别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交所两地上市。总发行25570588000股,实际募集资金总额685.29亿元,每股发行价2.68元,发行市盈率14.43。上市后中国农业银行服务“三农”的绩效是否改善了?本文首先考察中国农业银行服务“三农”情况,发现上市后中国农业银行服务“三农”绩效不但没有改善而且下降了,然后对中国农业银行服务“三农”绩效下降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改善中国农业银行服务“三农”绩效的政策建议。

一、中国农业银行服务“三农”的情况

中国农业银行服务三农的途径主要有三条:一是成立“三农金融事业部”;二是设立村镇银行;三是向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批发资金。这三条途径中,成立“三农金融事业部”是服务三农的主要途径。另外的两条途径发挥的作用不大。

(一)“三农金融事业部”和县域金融业务

据《经济观察报》2012年12月14日报道,为如何处理好服务“三农”与商业运作的关系,农行专门组建了三农金融部,把位于县域地区的支行全部纳入其中,搭建组织架构、厘清业务边界、下沉信贷经营重心、实行业绩单独核算、完善激励考核机制,充分调动各级行服务“三农”的积极性。三农金融事业部制是指中国农业银行按照股份制的要求,为实施县域和三农金融服务专业化经营,以县域金融业务为主体,在经营决策、治理机制、激励约束、风险管理、财务核算等方面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内部组织管理模式。

1.组织、运行机制和产品

(1)组织架构。董事会设立“三农”金融发展委员会,负责建立健全三农金融业务的发展战略规划和基本管理制度等;高级管理层设立三农金融部管理委员会,负责落实董事会相关决议,协调、推进全行三农金融业务的管理和发展。在总行层面设立“三农”金融部,作为单独核算的利润中心,负责全行三农金融业务的政策研究、制度制定、产品研发、客户营销、风险管理、考评激励、信息披露等职责,总行三农金融部设置“四部五中心”(“四部”即三农政策与规划部、农村产业金融部、农户金融部、三农信贷管理部;“五中心”即三农核算与考评中心、三农风险管理中心、三农产品研发中心、三农人力资源管理中心、三农资本和资金管理中心),对“三农”业务实行专业化管理。中国农业银行系统内建立了包括“三农”金融部(总行)、“三农”金融分部(分行)、“三农”金融营业部(县域支行)在内的条线型垂直管理体系。纳入改革试点的中国农业银行省级、地市级分行设立三农金融分部,比照总行成立服务“三农”的专业部门和中后台中心,并按业务经营权限下沉的原则合理界定其职责范围。试点省(区、市)的中国农业银行县域支行作为三农金融部的经营单元,全部纳入三农金融事业部管理体制,负责三农金融服务的尽职调查、业务审批、风险管理和客户维护等工作。总行和分行加大了对县域支行的差异化授权力度,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下沉经营重心,强化县域支行一级经营地位,激发县域支行经营活力,不断提升县域支行的市场竞争力。

(2)运行机制。“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试点实行总行、试点省分行、地市分行管理部门“三级督导”,县域支行“一级经营”,中国农业银行从加强制度体系建设入手,对三农金融部实行了“六个单独”的专门机制安排,充分调动了基层行服务“三农”的积极性,提高了三农金融部经营管理效率。单独核定三农金融部营运资本,逐级配置经济资本,以资本约束县支行风险增长。单独制定“三农”信贷政策制度,建立“三农”信贷审查审批通道,使“三农”客户“进得来、贷得到、贷得快”。单独建立会计核算体系,上线核算系统,制定核算规则,实现三农金融部小账与全行大账“分得开、算得准、说得清、信得过”。单独建立资金平衡与运营机制,对事业部实行收支两条线的全额资金管理,明确规定县域组织的资金总体上要用于县域。单独足额计提“三农”风险拨备,单独及时核销“三农”呆账贷款,确保“三农”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单独建立三农金融部考评体系,建立差异化的县支行员工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服务“三农”积极性[2]。

(3)“三农”产品体系。2009年,中国农业银行成立了专门的“三农”产品研发中心,推出了“三农”金融产品统一品牌——“金益农”,有效提升了农村金融产品的整体形象。目前,“金益农”品牌下的“三农”产品已达345种。除继续大力推广金穗惠农卡外,中国农业银行还根据种养大户、多种经营户、创业农户的需要,开发了农村个人生产经营贷款产品;针对县域批发市场和广大个体工商户,研发了惠农信用卡。此外,还推出了农村城镇化贷款、化肥淡季商业储备贷款、季节性收购贷款、林权抵押贷款、工业标准厂房抵押贷款等32项县域对公业务新产品,初步形成了一套适应县域农村市场特点、富有中国农业银行特色的“三农”产品体系[3]。截至2011年底,农行“三农”和县域贷款余额达到1.75万亿元,贷款增速连续三年明显高于全行平均水平;发放惠农卡9822万张,农户小额贷款授信额度达到2167亿元,惠及3亿多农民;电子机具行政村覆盖率达到38%;县域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超过2400亿元,占全行的42%[4]。

2.县域金融业务的财务状况

表1显示,截至2011年末,县域总资产43945.2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4.3%。发放贷款及垫款净额①16683.3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5.5%,高于全行2.7个百分点。吸收存款余额40140.1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1%,高于全行2.8个百分点。县域金融业务实现税前利润557.18亿元,较2010年增长61.4%,主要是由于业务规模增加、生息资产结构改善以及存贷款利差提升,导致利息收入增加,此外中间业务收入亦保持较快增长。

表1 2007-2011年中国农业银行县域金融业务的财务状况 百万元

(二)设立村镇银行的概况和经营绩效

1.村镇银行的概况

表2显示,截至2011年年末,中国农业银行作为主发起人,分别在陕西安塞、安徽绩溪、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和湖北省汉川市设立了4家村镇银行。由于中国农业银行在县域存在分支机构网点,对于设立村镇银行没有动力和积极性。截至2011年底,全国村镇银行已有726家(已开业635家)[5]。中 国农业银行发起设立的村镇银行只占村镇银行总数的0.63%。

表2 中国农业银行设立村镇银行的概况

2.经营绩效

(1)信贷业务。表3显示,中国农业银行发起设立的四家村镇银行中,2011年末,汉川农银村镇银行的存贷比最低,克什克腾农银村镇银行的存贷比最高,超过了存贷比75%的监管标准。

(2)财务绩效。表3显示,中国农业银行发起设立的4家村镇银行中,汉川农银村镇银行资产收益率②比较高,为3.04%,而安塞农银村镇银行的资产收益率比较低,为1.29%。总体来看,中国农业银行设立的村镇银行资产收益率比中国农业银行平均资产回报率(1.11%)高。

表3 2011年中国农业银行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报表项目和绩效指标

另外,中国农业银行还通过向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批发资金来服务“三农”。如中国农业银行与中国扶贫基金会的合作,对其完成2亿元的特别授信,积极落实与河北易县扶贫社、河南南召县扶贫社、贵州兴仁县农村发展协会和青海同仁县乡村发展协会等四家扶贫小额信贷组织的批发贷款合作协议[6]。目前,从中国农业银行对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批发资金的规模来看,还是偏小,并且没有形成持续性制度化的安排。

二、上市后中国农业银行服务“三农”的绩效

中国农业银行实行以县域金融业务为主体,实施三农金融事业部制的改革,积极服务“三农”和县域的各项举措,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三农”和县域经济的发展,但其支农功能有所弱化。

(一)上市后中国农业银行服务“三农”的绩效下降

1.涉农贷款投放比例下降

2007年中国农业银行涉农贷款余额12095亿元,2008年下降到9330亿元,从2009年逐年增加,到2011年年末,达到16753亿元,占全部贷款的31.03%。近几年,农行涉农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的比例一直保持在30%左右,没有明显增长,但农行涉农贷款余额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的比例逐年下降,2007年为19.76%,到2011年降到11.47%。(见表4)这说明,中国农业银行在农村和农业经济中支柱和骨干作用有所下降。

表4 2007-2011中国农业银行的涉农贷款余额

2.对农户的信贷服务不足

中国农业银行县域金融业务③包括公司金融业务和个人金融业务。从表5可知,截至2011年末,县域公司类贷款余额11899.9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520.36亿元,增长14.6%。县域公司类存款余额12800.54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100.26亿元,增长9.4%。县域公司类贷款增长速度高于存款增长速度。县域个人贷款余额5364.2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2.6%,县域个人存款余额26364.6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7%。县域个人类贷款增长速度高于存款增长速度。县域机构发放贷款的对象以法人为主,截至2011年年末,县域公司类存贷比是92.96%,然而个人类存贷比仅为20.35%,可以看出中国农业银行对农户的信贷服务明显不足。

表5 2010-2011年中国农业银行的县域信贷业务

3.县域存款的相当比例没有发放县域贷款

截至2011年末,县域总资产43945.2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4.3%。发放贷款及垫款净额16683.3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5.5%,高于全行2.7个百分点。吸收存款余额40,140.1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1%,高于全行2.8个百分点。从表6可知,截至2011年年末④,县域总资产占中国农业银行总资产的37.63%,县域负债占中国农业银行总负债的37.70%,县域发放贷款和垫款余额占中国农业银行发放贷款和垫款余额的32.44%,县域吸收存款占中国农业银行吸收存款的41.72%,县域存款占比比县域贷款占比高了9.27个百分点,说明县域吸收的存款的相当比例没有用于发放县域贷款。

表6 2007-2011年中国农业银行县域金融业务的资产和负债占比情况 %

(二)上市后中国农业银行服务“三农”绩效下降的原因

1.三农金融业务的成本偏高

2011年,中国农业银行县域金融业务实现税前利润557.18亿元,较2010年增长61.4%,主要是由于业务规模增加、生息资产结构改善以及存贷款利差提升,导致利息收入增加,此外中间业务收入亦保持较快增长。从表7可知,截至2011年

年末⑤,中国农业银行县域金融业务的业务及管理费占比为45.16%,而营业收入占比38.51%,利息净收入占比39.09%,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比36.39%,营业利润占比34.92%,税前利润总额占比35.22%,说明中国农业银行县域金融业务的成本开支与收入相比不够匹配,成本占比高于收入占比,从而导致中国农业银行没有积极性开展县域金融业务。

表7 2011年中国农业银行县域金融业务利润表项目占中国农业银行利润表项目的比例 %

2.三农金融业务的不良贷款率偏高

从表8可知⑥,三农金融事业部不良贷款率由2008年的5.51%下降到2011年的1.96%,拨备覆盖率由2008年的58.25%提高到2011年的241.78%,资产负债率由2008年99.57%下降到2011年94.60%,中国农业银行“三农”信贷资产质量大幅提升,资产负债率也大幅下降。三农金融业务相对于中国农业银行而言,不良贷款率和资产负债率偏高,而拨备覆盖率偏低。

3.三农金融业务的盈利水平偏低

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四年来,中国农业银行“三农”业务实现了由亏损到盈利430亿元的历史性转变,三农金融事业部成本收入比由2008年的57%下降到2011年的42%,资产回报率由2008年的0.57%提高到2011年的1.04%。相对于中国农业银行来说,盈利水平有些偏低。

表8 2007-2011年中国农业银行县域金融业务的财务绩效指标 %

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农业银行在农村和农业经济中支柱和骨干作用有所下降,中国农业银行对农户的信贷服务明显不足,县域吸收的存款的相当比例没有用于发放县域贷款。其主要原因,中国农业银行县域金融业务的成本开支与收入相比不够匹配,成本占比高于收入占比,不良贷款率偏高,盈利水平偏低,从而导致中国农业银行没有积极性开展县域金融业务。

三、改善中国农业银行服务“三农”绩效的政策建议

“面向三农”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中国农业银行的市场定位和社会责任。面向“三农”是实现党和国家战略全局任务的必然要求和选择,是国家从优化金融战略布局出发做出的重要部署,中国农业银行应义不容辞地担当起面向“三农”的责任,发挥在农村金融体系中的主渠道和骨干作用。如何处理好服务“三农”与商业运作的关系,是中国农业银行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中国农业银行曾经是服务农村经济的专业银行,与“三农”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也是目前唯一一家在所有县域均设有分支机构的大型商业银行。面向“三农”,开辟县域蓝海市场,打造新的竞争优势,是中国农业银行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7]。中国农业银行强化支农功能,提升服务“三农”的绩效,有利于其履行社会责任,更有利于农村普惠金融体系的构建,因此,一方面应该继续深化“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拓宽服务三农的途径,另一方面政府应该对中国农业银行的县域金融业务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同时积极推进相关配套改革,不断改善中国农业银行县域金融机构的外部经营环境。

(一)深化“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

(1)探索完善“三农金融事业部”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对县域和“三农”业务实施差异化的产品研发、信贷管理、绩效考核等政策。适应新形势和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要求,大力推进内部改革,再造业务流程,提高服务“三农”效率。中国农业银行应针对管理效率低和业务流程长的问题,再造业务流程,从根本上提高“三农”金融服务效率。抓紧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管理流程,尽快实现由“部门银行”向“流程银行”的转变。制定单独的县域“三农”业务信贷审批流程,解决信贷业务流程环节多、审批周期较长、管理链条长的问题。改革前、中、后台管理模式,实现中、后台集中式运作和管理,提高业务处理效率[8]。通过改革,要使中国农业银行的经营决策与“三农”定位相吻合,在防范风险、提高效率的同时,发挥其在农村金融体系中的骨干和支柱作用。培养和造就一支能够切实进行高水平的贷款评审与风险管理的专业化三农金融业务队伍,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在农村金融业务经营与管理中的应用水平。

(2)明确服务“三农”的定位。从区域定位看,以县域为基础,延伸至产业关联的城乡市场;从产品定位看,加大对涉农信贷投放力度,积极发展中间业务和电子银行业务。充分发挥“惠农卡”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新农保试点中的积极作用。从客户定位看,选择以农业产业化为核心的客户,县域支柱产业和中小企业,种养大户等新型农民群体等。

(3)积极开展微型金融业务,满足农户和农村小微企业的多样化金融需求。应该借鉴孟加拉国尤努斯创办的乡村银行小额信贷模式和美国社区银行的成功经验,根据农村经济和金融发展形势和农户金融需求的特点,不断改进小额信贷产品和服务,积极探索和创新适合小微企业和“三农”等低端客户的新模式,通过开展微型金融业务和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及服务,努力满足农户和农村小微企业的多样化金融需求[9]。

(二)拓宽服务三农的途径

(1)批量化设立村镇银行数量,缓解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不足。村镇银行的出现,提高了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程度和运行效率,填补了部分地区农村金融服务空白,对促进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而中国农业银行在农村地区提供金融服务不具备比较优势,其业务活动往往无法适应小农经济,也无法解决因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过高信贷风险和成本等问题。中国农业银行通过批量化设立村镇银行可以间接服务三农,规避自身直接开展三农金融服务无法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信贷风险和交易成本。

(2)向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提供批发资金,提高信贷资金运作效率。农村中小金融机构⑦和民间小额信贷组织在农村具有信息优势,但在资金方面存在融资渠道狭窄,融资规模有限等问题。由于对贷款需求小额、分散的农户与中国农业银行直接发生信贷交易的成本偏高,且信贷风险的防控难度较大。如果中国农业银行与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及民间小额信贷组织进行信贷合作,中国农业银行向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和民间小额信贷组织批发资金,然后由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和民间小额信贷组织零售资金给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这样既解决了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资金短缺问题,又可以发挥中国农业银行资金优势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及民间小额信贷组织的信息优势,通过优势互补,能有效降低中国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业务的交易成本,提高其商业化运作信贷资金的效率和效果,最终实现中国农业银行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双赢[10]。

(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1)政府应该不断完善政策扶持体系。制定长期激励导向明确的财政和金融扶持政策。政府加强对农村金融机构的财政金融支持,如可以考虑财政贴息、税收减免、支农再贷款,以及差别化的监管等。对涉农贷款投放比例较高的金融机构提供税收减免和财政补贴等政策激励。政府要在中国农业银行与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合作过程中发挥桥梁作用。政府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提供担保,鼓励和支持大型商业银行向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提供批发贷款,对于向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提供批发贷款比较多的大型商业银行提供税收减免和财政补贴。

(2)建立中国农业银行向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批发资金的长效机制。借鉴美国社区再投资法案的经验,制定农村社区再投资法,减少农村资金外流。美国社区再投资法要求任何金融机构只要吸收了当地存款,就必须将一定比例贷款投放到当地,如果没有做到,就退出当地存款市场。该法规在美国取得了较好的政策效果[11]。在2005年以来的几个中央1号文件中,都提出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明确新增存款投放当地的具体比例,但目前这一政策并没有得到很好地贯彻和落实。

(3)构建科学合理的社会绩效评价体系。社会绩效和财务绩效是评价中国农业银行的两个不同标准,社会绩效关注服务“三农”、提高社会福利等社会目标,而财务绩效关注机构自身的财务可持续及盈利性,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社会绩效评价体系。在考核中国农业银行的绩效时应该强调其社会绩效,而不应仅仅是考核财务绩效[12]。

(4)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加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是维护农村金融机构稳定、防范农村金融风险的重要基础。当前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相对较差,主要表现为缺乏担保公司、资产评估、征信等金融中介机构,许多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经营者对金融的了解和信用意识还比较淡薄。政府要大力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抓好征信体系建设,增强农民诚信意识,营造诚实守信氛围。加大农村信用村、信用户建设力度,加快信用村、信用户的评定工作,并制定落实优惠金融政策,提高农户与龙头企业的守信意识,为小额信贷的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13]。

(四)积极推进相关配套改革

1.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

利率市场化有利于增加支农资金供应,提高农户贷款的可获得性。利率市场化有利于金融机构根据成本覆盖风险原则,合理定价,实现自身财务可持续发展。商业性金融只有财务上实现可持续,才原意把更多的资金投向农村,更好地满足农村和农户的信贷需求;反之,用行政手段管制利率,会减少农村的信贷供给,使低利率信贷成为稀缺资源,反而使农户和农村小微企业不容易得到贷款。为了提高中国农业银行县域机构在农村地区积极组织存款,增加对农户和小微企业发放贷款的积极性,应该适当扩大存贷款利率的浮动幅度,率先在农村地区实现利率市场化。

2.建立农村信贷风险分担和转移机制

(1)发展农村保险。发展农业保险可以有效地降低农业的自然风险。农村信贷业务的高风险性并不完全在于农村借款者有更高的道德风险,而由于农业生产活动更容易受到不可抗力的影响,如气候与自然灾害使得农业生产活动面临较大的自然风险,这会进一步降低借款者的偿还能力。不断完善农业保险体系,创新农业保险品种,探索建立农村信贷与农业保险相结合的银保互动机制。

(2)大力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期货是对冲农产品价格风险的有效工具,通过远期与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引导农村及时地调整生产结构,规避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市场风险。

(3)健全农村抵押担保制度,推动农村信贷抵押担保创新。健全的信贷担保机制是降低金融机构风险、扩大金融交易规模、缓解信贷约束的有效手段之一。建立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农村信贷担保机制。扩大有效抵押品的范围,如增加存货、应收账款等动产抵押、权利质押,并可探索开展土地抵押。

注 释:

① 发放贷款及垫款净额等于发放贷款和垫款余额减去贷款减值准备。

② 资产收益率=净利润/资产。

③ 中国农业银行将三农金融业务界定为县域金融业务,即通过位于全国县及县级市(即县域地区)的所有经营机构,向县域客户提供广泛的金融服务。该等业务统称为县域金融业务,又称三农金融业务。中国的县域地区为县级行政区划(不包括市辖区)及所辖地区,包括2,003个建制县和县级市(2010年末)。

④ 县域贷款占比=县域发放贷款和垫款余额/中国农业银行发放贷款和垫款余额,县域存款占比=县域存款余额/中国农业银行存款余额,县域资产占比=县域资产/中国农业银行资产,县域负债占比=县域负债/中国农业银行负债。

⑤ 营业收入占比=县域营业收入/农行营业收入,利息净收入占比=县域利息净收入/农行利息净收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比=县域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农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业务及管理费占比=县域业务及管理费/农行业务及管理费,营业利润占比=县域营业利润/农行营业利润,税前利润占比=县域税前利润/农行税前利润。

⑥ 平均总资产回报率=净利润/(年初资产总额+年末资产总额)/2。拨备覆盖率=贷款减值储备余额/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各项贷款×100%。贷款总额准备金率=贷款减值准备余额/贷款总额,成本收入比=业务及管理费/(利息净收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其他非利息收入)

⑦ 按照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界定,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包括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

[1]熊远,蒋远胜.中国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成效及问题分析——以四川省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13(2):16-21.

[2]郭浩达.扎实推进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J].中国金融,2012(10):15-17.

[3]中国人民银行农村金融服务研究小组.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2010[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11-13.

[4]蒋超良.以科学发展观引领农业银行改革发展[J].人民论坛,2012(8上):11-13.

[5]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11年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年报[EB/OL].(2012-04-24)[2013-01-10].http://www.cbrc.gov.cn/.

[6]中国农业银行.2010年中国农业银行“三农”金融服务报告[EB/OL].(2011-04-06)[2013-01-10].http://www.abchi⁃na.com/cn/.

[7]中国农业银行内蒙古分行课题组.农业银行支持农牧户金融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内蒙古赤峰分行为例[J].农村金融研究,2012(2):25-29.

[8]李少惠,田东林.加强“三农”金融服务的思考与建议——以农业银行为例[J].宏观经济管理,2012(4):53-55.

[9]曲小刚,罗剑朝.大型商业银行培育村镇银行的绩效考察——以中国建设银行为例[J].金融论坛,2013(2):68-72.

[10]曲小刚,佟连洪.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经营绩效与扶持政策[J].银行家,2012(10):95-97.

[11]汪小亚.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60-65.

[12]曲小刚,刘宏义.商业性信贷业务的开展对政策性银行的影响——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为例[J].银行家,2013(1):75-77.

[13]杨芳.正规金融与民间金融资金合作的实践与启示——以农业银行和南充市仪陇县张爷庙村资金互助社为例[J].西南金融,2012(10):59-60.

猜你喜欢
中国农业银行金融业务三农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保定分行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保定分行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国际金融业务拓展策略探讨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商业银行发展住房租赁金融业务的路径探析
商业银行发展县域网络金融业务的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