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问政与公民参与的问题研究

2013-10-14 12:52张茜杨凡袁菲
卷宗 2013年10期
关键词:问政公民政府

张茜?杨凡?袁菲

摘 要:我国网络问政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近年来民众权利意识的增强,体现了我国政府在管理模式上的不断创新和进步。政府通过网络问政这一平台不仅可以颁布决策、宣传教育,同时也便于政府能够进一步了解民情、汇集民智,从而实现政府决策能够科学、民主,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務,达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目的。本文通过对我国现存网络问政的发展趋势以及公民参与网络问政优势的分析,发现网络问政当前可能存在的主要问题,寻找完善网络问政机制,进一步优化促进公民参与社会管理的对策建议。

关键字:网络问政;公众参与;政府管理

1 我国网络问政基本概况

网络问政当前已成为我国各级政府利用网络回复公众疑惑和问题的重要途径,并且也成为我国民众履行公民责任、关注国计民生的一种新型社会行为。当前,有许多政府机关通过开设网站,做到了及时公布信息并回复公众提出问题,有的领导干部通过在网上开设博客或者直接以微博等形式实现了与网民的互动。通过高效的使用互联网,网络帮助各级政府传达了执政理念、阐释政策,同时向公众汇报了政府的工作,并及时回应了公众的疑问,提高了政府的信誉度,有利推进实践了科学发展观。

网络问政的兴起也使得我国民众能够更便利的行使自己的知情权、表达权、参政权以及监督权等各项权利。可见网络问政既为政府开辟了政治治理的新形式,为广大公众利益诉求表达开设了新渠道,也为公众能够积极主动参与社会公共事业提供了新空间,更是为协调不同利益体间的矛盾提供了新方法。

2 我国网络问政的发展趋势

2.1 网络问政呈现的常态化

2008年,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网强国论坛上与网民在线交流时就指出,政府会加大对网友意见、建议的关注度,并会仔细研读网友在网站上发布的帖子。2010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也与网民进行了两个小时左右的交流。受国家领导人的带头与鼓励,我国公众参与网络问政的人数越来越多,热情也越来越高。几年前仅有数千人参与政府的网络问政,而如今已经发展到数十万甚至百万的公众参与进来,日益高涨的公众参与网络问政的热情,是推动网络问政常态化发展的强大动力。

2.2 网络问政的形式多样化

随着网络问政的不断发展,其形式也呈现出多样性。较为直接的在线交流方式,便于实现网络两方直接以语言的形式进行在线交流;网络留言板的建设将广大民众的意见与建议及时、有效的汇集起来呈现给政府工作人员,政府工作人员可以在不受工作时间限制的情况下逐条回复公众提出的疑惑和问题;电子邮件的形式现已形成了审阅、办理、回复、查询、督办、统计为体系的网络信访平台;微博是广大群众使用较为频繁的网络媒介,例如在两会期间,许多代表纷纷开通个人微博采纳民意。多样化的网络问政方式大大缩短了政府与公民之间的沟通距离,使公众民意以便捷的形式更加容易被政府管理层倾听到。

2.3 网络问政内容的宽泛化

在2010年,青岛市政府办公厅、市国土资源房管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九大部门的负责人在青岛信息大厦进行了为期五天的网络问政。五天的时间里,共有四万多名人民群众与上述部门负责人进行了在线互动交流,共提出问题一万三千余个。同年,关于两会提出的问题,央视的一些节目联合腾讯网发起了“我有问题问总理”大型征集活动,活动期间共征集多达二十六万的问题,包含了我国就业、医疗、房价、劳动者权益等诸多领域。

2.4 网络问政水平的成熟化

网络问政在我国发展至今已日趋成熟。主要表现在传统执政理念的转变、制度建设的完善等方面。从执政理念上看,互联网的高普及率,使得网络问政受到了越来越多各级政府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的重视。传统的执政理念已经开始逐渐向网络问政的方式进行转变。并且随着网络问政的不断发展,各级领导干部也逐渐从初始的被动与网民交流开始转变为积极主动与网民沟通,收集民意。

网络问政的使用双方现已将此平台由个体发展到群体,由高层发展至中层乃至基层各工作人员。从制度建设上说,我国很多地方政府亦将网络问政录入了政府工作报告,甚至列入了领导干部考核体系中。此外,为进一步有效的发展网络问政,多数地区已建立起网络发言人制度和网民反映问题回复制度等,这些制度的确立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都促进了网络问政的发展,并使之更高效的被人们所运用。

2.5 网络问政日趋制度化

2009年广州市政府常务会审议并颁布了《加快全市电子政务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广州市一年内网络问政的具体工作目标和完成指标。除此之外,一些地方政府还建立起了监督检查制度,进一步完善网络问政问责机制。随着网络问政的日益深入,网络问政的发展也逐渐趋于制度化,逐渐建立并健全了收集、分类、交办、督查、回复的网络问政链条,形成网上听民意、汇民智、聚民心的长效机制和问责机制。

2.6 网络问政效果显著化

与以往的政府管理方式相比,网络问政降低了广大民众实现其知情权、参政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等各项权利门槛。政府与广大民众通过网络问政一问一答等多种形式,建立了一种双向性的沟通反馈模式,大大降低了信息传播的成本,不断的提高了网络问政的有效性。随着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对网络问政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广大网民参与网络问政热情不断高涨,网络问政现已实现了网上听取民意,网下解决问题的新模式。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各级党委政府把网络中发现的群众最关心的利益问题转入现实工作中并加以研究、解决,使得网络问政的成效不断的显现。

3 公民参与网络问政的优势

3.1 公民发言意愿更强

迈克尔曾经说过从某种意义上说,网络技术与执政管理的结合就是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微电子技术和网络技术为载体,通过互联网及电子计算机及互联网等硬件设备促使政府决策更快速有效。作为基础条件,网络技术帮助公众更便捷、广泛的参与政治活动。

网络问政有一定的虚拟性,但每位参与者都是真实存在的公民,并且网络问政的形式也有其现实性,可以网络问政说是虚拟了的现实政治。与现实中公众参与政治相比,网络问政使网民的身份更具隐蔽性,有利于网民表达自己的真实意见。

3.2 公民平等参与网络问政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每一个参与网络问政的公民都提供了一个平等的“诉说”机会。因此网络问政平台中的每一位参与者都有平等的地位。这不仅能够使每一个网络问政使用者自由的表达自己的建议,更保证了每一位公民无差别的参与到政治活动中。

在网络问政中每位公民所发表的言论影响都是平等的,且每一条言论,每一个意见都会由当地政府干部查阅、查询、解决并做好回复。但由于每项问政工作的难易程度各有不同,同时受各地区网络技术的差异和工作方法的不同,各地区政府处理及回复公民每条意见的速度存在一定差异。

3.3 公民能够更直接的参与政府工作

从公民参与网络问政的方式上说,任何一位公民都不再需要他人代表自己发表言论,其自身就可以直接发表个人的政治见解,并对政府的各项决策进行投票。相对于在现实生活中参与政治活动来说,虽然网络问政的方式不能让参与者亲身于政策质询、决策听证的现场,从而造成一种隐匿的状态,但从参与时效上面说,网络问政中民众能够更加直接提出自己对政府决策的意见,而这些意见、建议的影响性会通过政府的决策直接表现出来。

4 公民参与网络问政的存在问题

网络问政虽作为一种高科技下的创新政府问政方式被政府机关以及公民所接受,但因其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短,目前仍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4.1 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和系统流程

由于目前的网络问政是由各政府部门主体单独组织进行的,每个政府主体根据自己的意愿、目的形成问政方式、問政内容,未形成统一的管理制度,建立配套的问政流程,网络问政还未形成一套完善的体系。我国网络问政的发展时间较短,也未形成统一的管理模式。公民虽有热情参与网络问政,但参与调理不清晰、参与途径不统一,充分说明了网络问政下一步解决好管理规范、统一标准的问题。

4.2 问政结果存在片面性

网络问政的作用能否有效的发挥出来,需要各级政府、执行者和广大社会公民的共同参与。由于网络问政的问政方式完全依靠网络来实现,使参与问政的公民产生了局限性。对于经济落后,互联网发展较为缓慢的偏远地区,公民参与网络问政的机率微乎其微,从而造成问政缺少这一方面基层群众的参与,并且也将会失去年龄较大,对网络使用不熟悉的很大一支公民队伍的参与,给网络问政参与人群带来很大局限性。

4.3 问政存在的极端化政治参与方式

参与网络问政的广大公民通常具有较强的公民意识、参政能力,重要的是这些公民通常具有浓厚的参与政治的兴趣,这部分人群更加关心国家政治局势,并愿意为政府管理工作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但是随着网络的发展,一些偶发的、较为随意的,甚至是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也会漫布在网络平台上。另外,一些非理性、较为极端化的政治参与方式也时有发生。网络问政在充分发挥其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同时,这些极端现象的出现将会成为阻碍网络问政活动的主要不利因素。

5 完善网络问政的建议

5.1 以标准化管理规范网络问政流程及体系

网络问政作为一种新型的虚拟的问政方式表现出了非规范性的弊端,而这种弊端的产生是由于网络问政并未建立起规范的流程和统一的体系,问政方式仍是以个人行为为主。标准化的实施将使网络问政工作更加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通过健全和完善实施程序和严格的管理制度,有助于将网络问政的管理方式从非统筹型向统筹型管理方式发展,从而提升网络问政的管理方式、实现网络问政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完善网络问政工作路径,实现过程控制,形成问政有标准、参与有程序,创新有保障的标准化工作格局,促使网络问政变成一种有体系的、规范的问政行为。

5.2 持续建立更加通畅的信息通道

网络问政主要是政府机关与广大公民的互动交流,这既包含了大众传播,又含有人际的传播。网络问政的方式改变了传统意义上宣传政策、说服民众的模式,打破了政府在传递信息时单一的线性模式。平等对话、互为对象是网络问政的一大优势,它不仅使用双方在地位上的更加平等,而且保证了信息传递、互动的顺利进行。但是,一些地方政府还是有回复、处理民意缓慢的现象存在。这便要求更通畅信息渠道的建立,以便于网络事件、国家政策作为新闻发布以后,能够吸引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讨论,政府部门之间也可第一时间对疑问作出答复和处理。只有信息通道通畅才能保障公民对于现实社会自身利益的诉求,并保障国家重大政策的发布、处理都能及时得到落实和解决。因此,建设良好通畅的信息传播通道才能为今后网络问政的发展提供更为优良的土壤。

5.3 继续建立良性的舆论监督和引导机制

在我国经济社会的转型期,一些地区时常有突发事件发生,加上国内外较为严峻的舆论环境,因此如何触及这些敏感话题、及时化解矛盾和正确引导舆论都是网络问政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在舆论监督方面,各地区政府也可颁布相关的监督政策加强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并正确引导舆论。为网络问政的使用者提供一个健康良好的网络平台的同时,做好网民言论的监督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网络问政更高速稳定的发展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6 结语

网络问政是广大公民通过互联网的使用,达到与政府适时交流,以实现自己的知情权、参政权和议政等权利。随着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公众对网络问政的运用也越来越多,使得我国网络问政逐渐呈现出了时间常态性、形式多样化、内容广泛化、水平成熟化、日趋制度化和效果显著化的诸多特点,公民对网络问政的日趋成熟使用对完善社会管理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从标准化管理规范网络问政体系入手,持续建立完善越加通畅的信息通道和良性的舆论监督引导机制,将使我国网络问政更加完善和规范。

参考文献

[1] 顾丽梅. 网络参与与政府治理创新之思考[J]. 中国行政管理,2010,7: 11-14.

[2] 唐美丽,施慧娟.我国网络问政的主要形式及其发展策略[J].阅江学刊,2011 3(6): 89-89.

[3] 李少文,秦前红.论微博问政的规范化[J].河南社会科学,2011,4:100-104.

作者简介

张茜(1982-) 女,河北行政学院公共管理学教研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质量管理。

杨凡(1987-)男,河北行政学院公共管理学教研部助教,本科。

袁菲(1985-)女,河北行政学院培训部助教,本科。

猜你喜欢
问政公民政府
论公民美育
做好人大代表问政需要三个条件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网络问政节目应为公众所期盼
隐私保护也是公民一种“获得感”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十二公民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公民选举权的平等保护
完形填空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