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无水式鼻导管吸氧的临床应用

2013-10-15 03:28周秀红周瑞媚樊沙丽
军事护理 2013年24期
关键词:湿化液氧气肺部

周秀红,周瑞媚,樊沙丽

(1.龙岗中心医院 神经外科,广东 深圳518116;2.南湾预防保健所 检验室,广东 深圳 518114)

氧气的物理特性是不易溶于水。到目前为止,尚无循证依据证实不同流量的氧气经过湿化液后能达到湿化效果;却有大量文献[1-3]报道,持续吸氧患者由于氧气湿化装置尤其是湿化液污染而发生医院内感染。美国呼吸道管理协会[4]在2002年关于氧疗的指导中提出,氧气流量<4L/min的鼻导管吸氧不必湿化;叶笑梅等[5]认为,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不湿化能有效减少感染发生率,节省护士工作时间。我科于2011年5月起对4L/min及以下流量持续吸氧患者采取无水式鼻导管方式给氧,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便利选取2011年5-12月在我科行非手术治疗的患者。纳入标准:GCS评分13~15分;无人工气道;上呼吸道完整;无肺部损伤及肺部疾病;体温、肺部X线片、血常规检查及听诊肺部呼吸音均为正常。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患者分为两组各50例:试验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14~55岁,平均(45±9.8)岁,吸氧时间2~15d,平均(10±4.7)d;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15~52岁,平均(48±11.2)岁,吸氧时间1~14d,平均(10±4.3)d。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吸氧时间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研究组采取无水式鼻导管吸氧,即无需更换吸氧装置直至停止吸氧治疗,氧流量1~4L/min。对照组使用医用蒸馏水湿化给氧,每天更换湿化瓶及湿化水。吸氧期间每日监测患者体温、呼吸、血氧饱和度,听诊肺部呼吸音,必要时复查胸部X线片以确诊肺部感染情况;每日检查患者有无鼻腔分泌物结痂、充血及自感上呼吸道干燥不适的情况。按照医院感染控制物品表面采样送检的要求,研究组停止吸氧后,卸下吸氧装置,在湿化瓶内壁、湿化瓶管芯、中央供氧接口处采样后送细菌学检测;对照组每日更换吸氧装置时,从换下的湿化瓶内壁及管芯、湿化液、中央供氧接口处采样后送细菌学检测。

1.3 观察指标 (1)呼吸道症状:自制评估表,内容包括呼吸困难、上呼吸道干燥不适、鼻腔分泌物结痂及充血的情况;(2)肺部感染:通过体温(体温>37.4℃为体温升高)、血常规检查、呼吸症状、听诊肺部呼吸音、必要时复查胸部X线片等确诊肺部感染;(3)吸氧装置染菌情况:停止吸氧后,卸下吸氧装置,全部送检测细菌含量。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1.5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用例数、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或P<0.01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呼吸道症状比较 从表1可见,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呼吸困难症状,在上呼吸道干燥不适、鼻腔分泌物结痂及充血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研究组有2例患者出现的鼻腔阻塞症状系鼻痂引起,经清除后症状消失。

表1 两组患者呼吸道症状比较[n(%)]

2.2 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及吸氧装置检测结果比较从表2、3可见,研究组体温升高、WBC升高及肺部感染的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吸氧装置染菌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表2 两组患者肺部感染情况比较[n(%)]

表3 两组患者吸氧装置检测结果比较[n(%)]

3 讨论

氧疗是纠正缺氧、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改善组织缺氧、促进代谢、维持机体生命活动和辅助治疗多种疾病的重要方法,也是神经内科治疗疾病常用而重要的方法。为了减少吸氧患者的呼吸道感染,加强对输氧装置的消毒管理非常重要。本研究对1~4L/min流量吸氧的患者使用无水式鼻导管(耳挂鼻塞式)吸氧,患者并未出现上呼吸道干燥、鼻腔分泌物结痂及充血等不适感,甚至降低了吸氧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分析原因:在经鼻导管给氧时,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湿化功能仍然存在;而且中低流量吸氧患者每次从鼻导管吸入的氧量仅占每次总吸入氧量的2.4%~19.0%,呼吸道黏膜本身的湿化功能和空气中的湿度已对氧气起到了足够的湿化作用。有报道[6]指出,即使含少量细菌的气溶胶被人体吸入,都会沉积于肺部的毛细血管和肺泡,并增加感染的机会。从表3可见,使用蒸馏水湿化给氧的对照组,吸氧装置的染菌率明显高于研究组,这可能是导致对照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高的原因之一。如汪涛等[7]对使用中和使用后的氧气湿化瓶进行细菌学检测发现,40%的氧气湿化瓶均不同程度被污染;另有研究者曾指出,常规湿化瓶使用1~3d的染菌率分别为53.3%、67.0%、86.7%,甚至更高[8-9]。

另外,使用无水式鼻导管吸氧,护士不必每天更换湿化瓶内的湿化水(湿化瓶及管芯消毒统一由消毒供应中心处理)。按照神经外科日平均在院患者70例、20%的患者需要氧疗的比例计算,每例患者每天需要护士提供吸氧护理的时间为6min(准备用物2min+更换湿化液2min+洗手记录2min),整个病区每天需要84min完成该项治疗任务,折合护士人力为84/7×60=0.2人。可见,采用无水式鼻导管吸氧,科室可节省护理人力成本42h/月。意味着在不增加护士的情况下,每月可以多出6个工作日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同时,还能降低医疗资源的浪费,节省患者的住院费用。更重要的是,护士若每天运用节省的这部分时间为患者提供基础和专科护理或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升患者的满意度[10]。

[1]石兰萍,田琳琳,杨冬艳,等.氧气湿化液的污染状况分析及对策[J].护理研究,2005,19(5):765-766.

[2]祝仲珍,王占科,郭伟.医用氧气湿化瓶细菌污染情况调查与有效控制[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8):1513-1514.

[3]王露霞,汤蓓,石凌波,等.重症监护病房氧气湿化瓶污染细菌与呼吸道感染关系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4):409-411.

[4]Kallstrom T J,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Respiratory Care.AARC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Oxygen therapy for adults in the acute care facility-2002revision and update[J].Respir Care,2002,47(6):717-720.

[5]叶笑梅,王晓秋,邹晓丹.孕产妇应用未湿化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的临床观察[J].护理学报,2011,18(5A):77-78.

[6]李红霞,郭玉杰,付培德.氧气湿化瓶的细菌污染情况及护理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6B):899-903.

[7]汪涛,余道军.氧气湿化瓶细菌学调查[J].中华医学感染学杂志,2005,15(5):59-61.

[8]李湘云,李雅卿.一次性氧气湿化瓶的临床应用效果监测[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1):31.

[9]冯丽珍,韩宏枫,张海涛.吸氧湿化瓶内不同湿化液污染的临床实验研究[J].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6,6(6):648-649.

[10]刘学英,胡鸽,邓雪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效果观察[J].现代临床护理,2010,9(8):60-63.

猜你喜欢
湿化液氧气肺部
聚焦空气与氧气
星形诺卡菌肺部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
氧气的测定与制取
氧气汇流排间电气设计
不同湿化液对人工气道患者气道湿化效果的比较
循证护理在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湿化液中应用
地球上的氧气能用得完吗?
探讨早期气管切开术对防治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作用
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湿化的临床护理进展
拯救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