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皮下修剪合吸刮法治疗腋臭临床观察

2013-10-16 10:12蒋永胜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16期
关键词:腋毛腋臭汗腺

蒋永胜 李 磊

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铁心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 南京 210012

腋臭俗称“狐臭”,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在我国人群中患病率为11.68%,男性患病率7.51%,女性16.51%,汉族患病率10.94%。腋臭患者由于腋窝顶泌汗腺的分泌过度,其产物在皮肤细菌 (主要是需氧棒状杆菌)的分解下产生特殊难闻的臭味,从而导致患者的社交障碍,并造成心理负担,甚至影响日常的生活和工作。笔者采用以小切口皮下修剪+吸刮法治疗腋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腋臭程度判定 参照Young-JinPark等制定的腋臭判断标准,将腋臭分为4级。0级:在任何环境和条件下腋窝部都不会散发出臭味;1级:仅仅在重体力活动 (比如运动)后腋窝部散发出仅自己 (较近距离,20cm内)才能闻到的轻微臭味;2级:一般的日常活动后腋窝部便发出较强烈臭味;3级:未活动时也散发出强烈的臭味[1]。

1.2 临床资料 选取自2007年4月至2012年8月门诊腋臭手术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96例随机平均分成三组,实验组:32例,女性25例,男性7例,年龄15-41岁,平均年龄23.3岁,双侧腋臭,采用小切口皮下修剪+吸刮法治疗腋臭;对照组A:32例,女性24例,男性8例,年龄16-44岁,平均年龄23.8岁,双侧发病,采用传统腋毛区大块皮瓣切除;对照组B:32例,女性26例,男性6例,年龄15-44岁,平均年龄24.1岁,双侧发病,采用微创搔刮腋臭去除术。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行术前常规检查及出血、凝血酶原时间检查,无异常,女性患者应避开月经期。

1.3 方法

1.3.1 术前常规准备及麻醉 三组患者均行术前常规剃除腋毛。患者术中体位:仰卧位,上臂屈肘,外展,双手置于枕后。以亚甲蓝于腋毛外侧扩大0.5cm标记潜行分离范围 (即标注术中手术切除汗腺范围)。常规碘伏消毒,铺无菌巾单,以0.25%利多卡因+1:200000肾上腺素 (减少出血)在标记范围内行局部浸润麻醉,每侧注入约60ml-80ml。

1.3.2 手术方法 ①实验组采用手术方式:在腋顶部中央部位平行腋纹方向作2cm长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向切口两侧于皮下脂肪浅层按术前标记范围行潜行分离,形成皮瓣 (直径约3.5cm)。将皮瓣翻转,远端则行缝线牵引,充分显露真皮下组织,紧贴皮下仔细修剪、尽可能去除皮下脂肪、顶泌汗腺及毛囊。由于采用小切口,近腋毛缘区域的皮肤无法潜行分离及皮下仔细修剪时,再采用吸刮方法去除皮下脂肪、顶泌汗腺及毛囊。关于修剪吸刮是否到位,顶泌汗腺是否清除彻底,可以通过毛囊是否被清除来判断 (因为顶泌汗腺与毛囊紧密相连,且开口于毛囊),术中用血管钳如果能轻松拔除腋毛,,说明顶泌汗腺和毛囊已经被完全破坏,反之还要继续修剪真皮下组织。术后行创面彻底止血,尽可能少用缝线,手术创面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以减少皮下积血,皮瓣两端细丝线间断皮下缝合固定,切口两侧亦以5-0丝线各贯穿缝合2-3针,将皮瓣与皮下组织固定,以减少皮下腔隙,皮瓣下置皮片引流,以预防皮下血肿。手术区以棉球棉垫填塞,绷带加压包扎,可以减少皮下出血、积血。术后两天换药,拔除引流皮片,观察皮瓣有无坏死,血肿,继续加压包扎至术后1周左右,术后14天拆除全部缝线。②对照组A采用手术方式:传统腋毛区大块皮瓣切除,术中沿亚甲蓝于腋毛边缘标记范围整块皮瓣切除 (面积约4*8cm),深及皮下脂肪层,创面彻底止血,直接拉拢缝合皮肤,消灭创面,缝合的皮肤张力较大。③对照组B采用手术方式:微创搔刮腋臭去除术,在腋顶部中央部位平行腋纹方向作0.5cm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用刮匙向切口两侧于皮下脂肪浅层仔细搔刮,尽可能刮净皮下脂肪、毛囊和顶泌汗腺,搔刮范围为按术前标记区域。

2 结果

对三组患者通过门诊复诊及电话问询的方式随访1-9月,随访内容包括手术疗效、瘢痕、血肿、皮瓣坏死、切口延迟愈合、上肢外展功能障碍等。参照Young-JinPark分级为0级者即为治愈,实验组、对照组A均符合0级标准;对照组B符合0级标准为25例,符合1级者有4例,符合2、3级者 (即复发或无效)有3例,与实验组、对照组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瘢痕不明显,对照组A有27例术后出现明显瘢痕,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患者的满意度,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A和对照组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血肿、切口延迟愈合、无腋毛生长或腋毛稀疏等情况详见表1。

3 讨论

腋臭是由体表的细菌分解顶泌汗腺分泌的汗液,从而产生的不饱和脂肪酸 (主要是类固醇和异戊酸等)而发出的特殊臭味。有学者对腋臭患者进行了组织学研究,发现腋臭患者顶泌汗腺的腺体细胞数量增多,体积增大,分泌能力比正常人也要强[2]。因此,彻底清除腋窝的顶泌汗腺是治疗腋臭的关键。

表1 三组腋臭根治术疗效与并发症比较

腋臭的治疗方法有:①非手术治疗。如括除臭剂、抑菌药物、香水、激光治疗等,均不能根本上除去异味,疗效短 (通常当日有效),效果差。②手术治疗。目前外科手术仍是根治腋臭的主要方法。传统的手术方法是将整块腋毛区皮肤及皮下组织菱形切除,创面直接拉拢缝合,该法优点是可以较彻底的去除毛囊、汗腺,缺陷是术后瘢痕明显,会影响上肢外展功能,特别是腋毛较浓,需大面积切除腋毛区皮肤,严重者上肢外展受限。近年来采用的腋毛区皮肤“Z”成形术修复“、S”形切口等改良腋臭根治术,能够减少瘢痕,减少上肢外展受限,但术后仍会遗留较长瘢痕,影响美观,大部分女性患者因此惧怕手术。浸润麻醉下双W微小切口可视剪除法治疗腋臭[3],可以减少瘢痕,缺点是近腋毛缘区域的皮下脂肪、顶泌汗腺及毛囊易漏除,腋臭不易根治,形成1级腋臭,甚至复发。抽吸法或微创刮除法腋臭复发率高,原因是由于腋顶部真皮网状层厚、松软,真皮纤维弹性大、较韧,不易刮除[4]。近年来发展的小切口皮下修剪+吸刮法腋臭根治术是治疗腋臭的较好方法之一。

腋臭患者顶泌汗腺与腋窝毛囊的位置、数量、密度等分布一致 (且顶泌汗腺开口于毛囊)。腋毛边缘外0.5cm处已很少见到顶泌汗腺。腋窝的顶泌汗腺组织全部在皮下脂肪内,与真皮相近,真皮内并没有顶泌汗腺,因此,只需将腋毛区扩大0.5cm范围内,与真皮相近、皮下脂肪内的顶泌汗腺彻底清除,即可达到根治腋臭的目的。故采用小切口皮下修剪+吸刮法腋臭根治术,腋顶部小切口皮下修剪可以有效清除大汗腺的大部分,吸刮法可以清除腋毛边缘区少量的顶泌汗腺。笔者通过皮下修剪+吸刮法未发现有复发病例。且术后无明显疤痕,上肢活动无影响。

小切口皮下修剪+吸刮法腋臭根治手术成功的关键是并发症 (血肿、肿胀、皮瓣坏死、切口感染、切口延迟愈合、瘢痕增生等)的预防和修剪、吸刮腋窝皮肤时层次要到位。笔者采用了局部浸润麻醉、皮瓣贯穿缝合固定、引流皮片、加压包扎等多种方法联合应用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既往小切口皮下修剪+吸刮法腋臭根治手术过程中,笔者有如下体会:1.在行皮下修剪中,使皮瓣尽量薄,将顶泌汗腺彻底清除,不对真皮层行大面积地深度修剪、电凝等,术后彻底冲洗,除去异物,并可靠加压包扎,未出现皮瓣坏死。2.确实可靠的加压包扎及固定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术后包扎不可靠,会引起皮下血肿形成,切口延迟愈合,严重者皮瓣坏死。笔者采用手术区以棉球及棉垫填塞,绷带加压包扎,能使皮瓣与创基紧密贴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肩关节制动可以减少皮瓣的移位和血肿的形成。3.皮下修剪+吸刮腋臭根治术后出现腋毛脱落或腋毛稀疏,对女性患者是一举两得 (大部分女性患者认为腋毛影响美观),而对男性患者的不良影响,门诊术前充分告知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小切口皮下修剪+吸刮法腋臭根治术是目前治疗腋臭的较好方法之一,优点是:疗效确切,术后瘢痕隐蔽、不明显,不影响美观,无上肢活动受限障碍。门诊手术易于患者接受 (女性患者尤为明显),易推广。

[1]Park,Y.J.,and Shin,M.S.What is the best method for treating osmidrosis?Ann.Plast.Surg.2001,47:303.

[2]Bang,Y.H.,Kim,J.H.,Paik,S.W.,et al.Histopathology of apocrine bromhidrosis.Plast.Reconstr.Surg.1996,98:288.

[3]HANG LI,BO WANG,ZIJUN ZHANG,et al.A Refined Surgical Treatment Modality for Bromhidrosis:Double W Incision Approach with Tumescent Technique[J].Dermato surg,2009,35(8):1258 -1262.

[4]陈辉,李承新,杜洁,等.汉族人腋臭大汗腺的分布及手术治疗[J].中国美容医学,2008,17(9):1286-1287).

猜你喜欢
腋毛腋臭汗腺
足部小汗腺汗管纤维腺瘤1例并文献复习
汗藏哪儿了
女性腋毛过盛是好是坏?这个答案很多人接受不了
我帮妈妈拔腋毛
天热时,为什么狗会吐舌头?
刮腋毛致癌纯属无稽之谈
美容式小切口腋臭的综合护理干预探析
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腋臭的围术期护理体会
腋臭患者腋区顶泌汗腺的分布特点
腋毛——折叠的风景,温柔的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