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型雀啄灸治疗原发性痛经30例临床疗效观察

2013-10-16 10:12梁云武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16期
关键词:艾炷月经周期原发性

梁云武

湖南省马王堆医院针灸理疗科,湖南 长沙 410016

痛经是指妇女在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部,同时可伴有腰酸、恶心呕吐、手足厥冷、头痛等不适症状,随月经而发,严重者甚至昏厥,以致影响工作生活者。痛经分为继发性痛经和原发性痛经,继发性痛经一般因器质性病变引起,原发性痛经又称为功能性痛经,是指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者,好发于青春期女性,病因尚不明。痛经是妇科临床最常见的病症之一,原发性痛经为针灸科临床常见病,笔者近来对采用改良型雀啄灸治疗原发性痛经进行了临床治疗,现报告于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均来自我院针灸科门诊,将60例患者按照就诊先后顺序查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两组一般情况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原发性痛经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诊断标准

1.2.1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1993年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妇女凡在经期或经前经后(1周以内)出现周期性下腹疼痛,伴有其他不适,以致影响工作及生活者可诊为痛经。

1.2.2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西医高等医药院校统编教材《妇产科学》[2]。痛经:指经期前后或行经期间,出现下腹部痉挛性疼痛,并有全身不适,严重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者。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两种。原发性痛经指经检查生殖器官未发现明显器质性病变者。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1 纳入标准 ①与原发性痛经的诊断标准相符,最近一月未接受其他疗法治疗本病;②年龄在16~40岁之间的未婚未育女性;③月经周期基本有规律。

1.3.2 排除标准 ①继发性痛经者;②合并有其他系统严重原发性疾病或精神病患者;③月经周期无规律者;④已接受其他有关治疗,可能对本研究效应指标产生影响者;⑤皮肤感觉功能有障碍者。

1.4 疗效评价指标 经期腹部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评定治疗前后患者的腹痛严重程度。分别于治疗前、每一个月经周期后进行评分。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治疗前后组内比较采用两样本配对设计的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首先进行方差齐性检验,方差齐时采用t检验,方差不齐时采用校正t检验。

2 治疗方法

2.1 取穴:关元、三阴交

2.2 操作方法 治疗组:将艾条充分燃着后,对准选定穴位,燃着的一端距离所选穴位约1cm左右,待患者感觉灼痛时快速将艾条移开,2~3秒后再将燃着的一端靠近所选穴位约1cm左右,重复上述动作。艾条移开一次记为一壮,每穴一次灸治20壮[3]。对照组:施灸时,艾卷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的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地移动[4]。每穴一次灸治3分钟。

2.3 疗程 在患者每月月经来潮前七天开始治疗,每天治疗一次,直至月经来潮,每个月经周期大约治疗6~8次,一共治疗两个月经周期,

3 结果

表2 两组平均VAS评分比较 (±s)

表2 两组平均VAS评分比较 (±s)

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1疗程后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

疗程后治疗组 30 7.11±1.24△ 2.13±2.02★△△1.21±0.46组别 例数 (n) 治疗前 1疗程后 2★△△▲对照组 30 7.23±1.46 3.75±2.92△△ 2.57±0.63△△▲

表2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前、治疗后1疗程与治疗后2疗程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治疗1疗程后,治疗组在VAS评分上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2疗程后,治疗组在VAS评分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4 讨论

原发性痛经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现代医学认为原发性痛经不仅与生理因素 (神经、内分泌、代谢、免疫等)改变有关,而且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是生物、心理、社会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内分泌因素引起痛经的研究较多,大多认为原发性痛经的疼痛与子宫前列腺素分泌增加有密切关系。

目前,现代医学早期有效防治原发性痛经的药物不多,非甾体类抗炎药应用较广。但这些药物只能即时减轻疼痛,基本无远期疗效,且有较明显的胃肠道副作用。中医在治疗原发性痛经积累了较多经验,相关临床研究也较多,尤其是针灸在治疗原发性痛经方面具有明显疗效,且简便廉验,无副作用,远期疗效理想。

痛经在中医学称为“经行腹痛”、“经期腹痛”、“经痛”。主要病机在于邪气内伏,经血亏虚,导致胞宫的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或胞宫失于濡养,“不荣则痛”。

本研究选用关元、三阴交治疗原发性痛经。“关元”临近胞宫,属任脉,为足三阴经与任脉交会穴,可通调足三阴经之经气,同时又有固本培元,回阳固脱之功效。“三阴交”是临床治疗痛经的要穴,属脾经,是足三阴经的交会穴,可调理足三阴经之经气,以健脾胃、益肝肾、补气血、调经水。

艾灸疗法是中国传统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临床疗效而备受历代医家的青睐,在中医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针所不为,灸之所宜”为数千年临床实践所证实。灸疗具有温散寒邪、温通经络、活血逐痹、回阳固脱、消瘀散结以及防病保健的功效。由于操作简便、疗效显著、经济安全等优点,深受广大医生和患者的欢迎。艾灸包括艾炷灸、艾条灸,温针灸等,临床上以艾炷灸和艾条灸最为常用,是灸法的主体部分。在使用艾炷灸时,根据艾炷是否直接置于皮肤穴位上燃灼的不同,又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两法。艾条灸其根据操作方法不同有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热敏灸等几种灸法。直接灸又分为化脓灸和非化脓灸两种,化脓灸虽然功效强大,但其有创、痛苦、容易引起医患纠纷,目前应用不广;非化脓灸在患者感觉灼痛时即移开艾炷,不引容易起皮肤破损,易于被患者接受。笔者受非化脓灸的启发,将传统雀啄灸进行了改良,在施行雀啄灸强调患者觉痛时才移开艾条,这样既保留了悬灸的无创和方便,又求达到近似直接灸的力度和功效。验之临床,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本文选用治疗原发性痛经的常规取穴,施用改良型雀啄灸,较之传统的雀啄灸,取得了较显著的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1]郑筱萸.中药新药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第1辑,1993:263-266.

[2]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第6版,2005:347.

[3]梁云武,王志兴,胡钧,等.改良型雀啄灸治疗失眠30例疗效观察[J]现代医院,2012,11(12):57-58.

[4]杨兆民,郭恩吉.刺法灸法学[M].1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44.

猜你喜欢
艾炷月经周期原发性
Chinese Acupuncture
原发性肝癌癌前病变中西医研究进展
女性怎么知道自己即将绝经
女性经期出现3种情况可能是早衰了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隔姜灸治疗五更泻1例
周围性面瘫用苇管灸
月经周期短,绝经就会提前吗
通络止痛汤治疗原发性头痛68例